视唱练耳

出版时间:2005-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何惠生 编著  页数:301  字数:280000  

前言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必修的课程,也是为各种音乐专业课学习铺设基石的课程。本书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音乐教材。  为使本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关于本书的编写原则、框架结构、具体使用及自身特点等方面做如下说明:  恰当设定教学的总体要求。本书的教学内容大致安排如下:视唱部分,单声部视唱从自然音体系较复杂节奏入手,随后选择含有各种变化音和转调(以近关系转调为主)的练习作为主要内容;多声部视唱包括了二、三声部及少量四声部的练习,既有和声性的,又有复调性的。和声听觉分析部分,对常用的四种三和弦、四种七和弦进行复习和学习,结合调式,安排了包括重属、副属和弦在内的单行谱表的和弦连接,此外还有大谱表的四声部和弦及和弦连接。后一项内容只包括调内三和弦及属七和弦。音乐记忆与听写部分,练习内容基本是随视唱的进度而安排,但只限单声部和二声部的练习。  教材与授课计划须有机结合。本教材从每一课的结构来说,基本是相同的,即包括和声听觉分析练习、视唱练习、音乐记忆与听写练习、作业四部分。由于教材编写规范自身的要求,每课的内容都是从新材料、新因素开始。但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还须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要顾及与前课学习内容的衔接,通盘考虑复习、检查回课、授新课、巩固练习等教学环节的摆放。对前三个部分的前后顺序,可视需要予以调换。对每课中安排的练习内容,可根据学员的程度全部完成或择取部分完成。至于课堂练习,更可以采用集体、小组、个人等不同形式穿插进行。为了方便教学,在每课教材的编写中几乎都插入了一些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提示性文字。这些提示很可能是不完整或过于笼统的,仅作为对教学提供的参考。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这些提示,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取舍。关于视唱使用何种唱名法,教材中没有明确规定,考虑到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机会要使用首调唱名法,因而在教材编写的设想中更倾向于首调唱名法。

内容概要

本书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视唱练耳课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和声听觉分析(三和弦、七和弦及和弦连接)、视唱(单声部、多声部;变化音、转调)、音乐记忆与听写(单声部、二声部)等三个方面,兼顾了复习、巩固专科阶段教学内容和在原有基础上充实、提高两个层面的要求。本书可供高等学校本科音乐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成人教育、专生本教育及广大音乐爱好者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课 一、和声听觉分析练习  大三和弦原位及转位 二、视唱练习  三连音 三、音乐记忆与听写练习 四、作业第二课 一、和声听觉分析练习  大三和弦的复习及调内和弦连接 二、视唱练习  切分节奏 三、音乐记忆与听写练习 四、作业第三课 一、和声听觉分析练习  小三和弦原位及转位 二、视唱练习  较复杂节奏的综合练习 三、音乐记忆与听写练习 四、作业第四课 一、和声听觉分析练习  小三和弦的复习及调内和弦连接 二、视唱练习  变化助音(一) 三、音乐记忆与听写练习 四、作业第五课 一、和声听觉分析练习  减三和弦原位及转位 二、视唱练习  变化助音(二) 三、音乐记忆与听写练习 四、作业第六课 一、和声听觉分析练习  减三和弦的复习及调内和弦连接 二、视唱练习  变化经过音(一) 三、音乐记忆与听写练习 四、作业第七课 一、和声听觉分析练习  增三和弦原位、转位及调内和弦连接 二、视唱练习  变化经过音(二) 三、音乐记忆与听写练习 四、作业第八课 一、和声听觉分析练习  三和弦的综合练习 二、视唱练习  变化换音(一) 三、音乐记忆与听写练习 四、作业第九课 一、和声听觉分析练习  大小七和弦原位及调内和弦连接 二、视唱练习  变化换音(二) 三、音乐记忆与听写练习 四、作业第十课 一、和声听觉分析练习  大小五六和弦及调内和弦连接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第十四课第十五课第十六课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第三十一课第三十二课第三十三课第三十四课第三十五课第三十六课

章节摘录

插图: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视唱练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