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史

出版时间:2004-7-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何人可  页数:238  
Tag标签:无  

前言

  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征。了解工业设计史,对于我们汲取历史文化的精华,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都有一定的意义。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工业设计史教材编写大纲》编写的。内容按历史年代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工业革命前的设计,包括设计的萌芽阶段和手工艺设计阶段;第二部分介绍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向工业设计过渡的情况;第三部分介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及其走向成熟的进程;第四部分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工业设计繁荣发展并趋向多元化的局面,以及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本书不仅叙述了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而且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介绍了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工业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源泉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主要由湖南大学何人可编写。第1、2版由上海交通大学朱崇贤教授主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版由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主审。袁翔、张朵朵、金海参加了本版的部分修订工作。本次修订对部分文字及图片进行了完善,并增加了2l世纪以来工业设计发展的最新进展。为方便教学,本书配有多媒体光盘。  工业设计史的内容十分广泛,限于编者的学识及本书的篇幅,书中一定有不少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内容概要

  《工业设计史》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总结近几年教学改革的经验,并参考国内外同类教材修订而成的。“工业设计史”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理论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设计史》主要内容包括工业革命前的设计、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1915-1939年的设计以及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为满足多媒体教学需要,书后附有《工业设计史教学辅助系统》光盘。  《工业设计史》可作为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院校相关专业选用。

作者简介

  何人可,教授,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1958年3月出生.1984年12月湖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获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1987-1988年赴丹麦皇家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工业设计系访问进修.1998-1999年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设计学院访问进修。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篇 工业晕命前的设计概述第一章 设计的萌芽阶段第一节 设计概念的产生第二节 生存设计第二章 手工艺设计阶段第一节 中国手工艺设计第二节 国外手工艺设计第二篇 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概述第三章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第一节 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第二节 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第三节 18世纪的设计风格第四节 切普代尔与18世纪的家具业第五节 魏德伍德与陶瓷工业第六节 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第七节 新条件下的设计第四章 机械化与设计第一节 英国的纺织工业第二节 技术与设计第三节 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第四节 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第五节 标准化与合理化第五章 设计改革第一节 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第二节 “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第三节 拉斯金、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第四节 19世纪的工业设计师——德莱赛第五节 芝加哥学派第六节 新艺术运动第七节 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第八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三篇 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概述第六章 工业、技术与设计第一节 美国的工业与设计第二节 欧洲的工业与设计第三节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手工艺与设计第四节 新材料与现代设计第五节 技术与设计第七章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第一节 美术革命第二节 风格派第三节 构成派与俄罗斯先锋艺术第四节 走向现代主义第五节 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第六节 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第八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第一节 艺术装饰风格第二节 流线型风格第三节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第九章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第一节 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第二节 欧洲的工业设计师第四篇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概述第十章 战后重建与设计第一节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第二节 现代主义的发展第三节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第四节 意大利的风格与个性第五节 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第六节 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第七节 中国台湾地区及韩国的工业设计第八节 公司识别计划第九节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第十节 新技术及新材料与设计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第一节 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第二节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第三节 波普风格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第五节 解构主义第六节 绿色设计第十二章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第一节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第二节 美国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第三节 欧洲及日本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结束语参考文献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有政治稳定、中央政府、自由企业和实用哲学等背景,并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有这些使得英国能首先获得由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商业上的利益。由于英国先于其他国家面临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和艺术上的后果,使英国的工业设计首先发展起来。随着国内市场对商品需求的不断增长,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成了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中的工厂。由于制造业不再依靠水力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作坊,生产开始在工厂内进行。随着伦敦成了商业中心,银行家、商人以及与商业有关的其他一些人士大量在首都定居。  在文化方面,法国在18世纪上半叶依然左右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许多商品为洛可可式风格所支配。到18世纪末,意大利成了设计师们寻求灵感的所在,新古典(Neo-classi-cism)成了时代的风尚。18世纪各种流行的风格此起彼伏,从巴洛克、洛可可、中国风、哥特式直到新古典,表明了日益扩展中的市场对于新奇的不断追求。18世纪的审美趣味由于竞相提高自己身份的思想而广为传播,贵族所喜好的任何东西都很快为中产阶级模仿,那些新兴的暴发户如商人、银行家更是如此。他们渴望用消费“情趣高雅”的商品来表现他们新近聚敛起来的财富,显示其社会地位和艺术品味。社会底层的人们也亦步亦趋。制造商们充分认识到了这一新的、巨大的市场,在向社会其余阶层推出其产品之前,他们小心翼翼地力图使自己的产品满足贵族的要求,并与时尚相吻合。这表明了在批量生产开始之时,制造商和设计师已意识到了产品风格的意义。这种发展是很关键的,因为把文化引入到工业是工业设计的开端,它标志着简单工作的手工艺人逐渐从经济中消失。  18世纪时市场开发和广告宣传作为竞争的手段开始兴起,社会中各阶层相互渗透融合,一个日益增长的“大众市场”逐渐形成,这些都使得统一设计的产品能为社会所接受。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工业设计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课本么,没什么好评论的,只不过有时觉得思路并不是特别清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