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礼仪概要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彭林  页数:245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礼乐文化,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大致可以用这三句话来概括。因而我们可以说,在理论层面上,如果不了解礼,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层面上,如果不能继承传统礼仪中的合理内核,弘扬中华文明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从本质上来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心性的进化两个方面。从猿到人的体质进化,人类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人类心性的进化则还要缓慢。当人类跨越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之后,动物性依然顽强地在人类身上闪现着。如何管理好人类的情感,使带有动物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礼”。儒家说的礼,一般包括“乐”在内,因此“礼”和“礼乐”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狭义的礼,是指一种合于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广义的礼包括合于道德要求的治国理念和典章制度,以及切于民生日用的交往方式等。儒家学说中的“乐”,不是今人所说的音乐,而是指具有道德教化作用的德音雅乐。

内容概要

本书选择中华传统礼仪中最重要和最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共31个专题,包括中华礼仪之邦的形成、特色、学理、经典,冠、婚、丧、祭之礼的仪式及其人文内涵,当今社会的人际交往(如会客、宴饮、尊师、敬老、书信等)中如何体现中华礼仪特色等问题。31个专题在结构上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借此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华礼仪的体系和精髓,掌握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   本书简明通俗、内容精赅,与实际联系紧密,可供大专院校学生学习并作为日常礼仪的参考,也可供对中华传统礼仪有兴趣的社会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彭林,男,1949年10月生于江苏无锡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厉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陈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研究院兼职教授等。
长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学术文化的研究,尤其注重对古代礼学以及《周礼》、《仪礼》、《礼记》等礼学经典。的研究。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礼乐人生》等,主编《中国经学》,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2003年在清华大学主讲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课程获首批“国家精品课程”称号,200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05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书籍目录

自序上编 学理 一 礼与中华 一 礼学源流 三 礼学经典 四 礼的分类 五 礼与俗 六 礼与理 七 礼与情 八 乐与性 九 礼与仪 十 礼与敬中编 要则 一 服饰 二 容貌 三 方位 四 步趋 五 揖拜 六 称谓 七 雅言 八 尊卑 九 坐立下编 常礼 一 冠礼 二 婚礼 三 射礼 四 丧礼 五 祭礼 六 家礼 七 孝亲 八 尊老 九 宴饮 十 访客 十一 书信 十二 中西礼仪比较附录 一 新成年礼 二 书信1 三 书信2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上编 学理四 礼的分类(一)吉礼吉礼是指祭祀的礼仪,古人祭祀的目的,意在祈求吉祥,故名。古人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受惠于万品百物,方才能够生息繁衍;自家的祖先,代代不懈的努力,为家族的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对于他们的恩泽,人类一定要有所回报,回报的方式就是祭祀。吉礼的范围很广,包括天神、地祗、人鬼等三大类。天神泛指天上的所有星宿,根据它们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分为大示、中示、小示三等。大示是指吴天上帝,又称天皇大帝,宇宙中所有的神都归他管,是百神之君。实际上是指北极星。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这里的“北辰”,就是北极星。在满天的星斗中,北极星位于正北,恒定不动,其他的星星都拱卫着它、围绕着它转动,所以被视为百神之君。古代帝王称“天子”,受命于天,与天有特殊的关系,所以,普天之下,只有天子可以祭天,祭天是一国之中最重大的典礼。在古代中国的阴阳学说中,天为阳,东南西北四方中南方为阳,所以祭天的场所要在国都的南郊;天是圆形的,祭天之坛的形制必须与之相应,所以天坛是圜形的,称为圜丘(图1—10);一年四季,阴阳轮回,冬至是阴尽阳生之日,所以,祭天的日子必须是在冬至日。中示主要指天上的七曜,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它们是与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天体。小示是指天上比较小的神,是对人类社会有具体的职司、有功于民生的列星,《周礼》所指有主察人间咎过的司中(主宗室)、主管赏功进贤的司命(文昌宫的第五、第四星,主寿)、风师(箕星,主风)、雨师(毕星,主雨)等。后世增加司民、司禄、分野星、房星等,这些星也受到祭祀,但级别就要比上面两种低。祭祀天神时,先要积聚木柴,再依据级别在木柴上放置牺牲或者玉帛,然后点火焚烧,让香气飘上天,天神闻到后,就算是享用了。

后记

一连数月,每天清晨五点起床,简单盥洗之后就伏案写作此书,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于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近乎残酷,但正如我在本书自序中所说,这是不得不然的事。本书的撰作,在我而言,是再次研究和品味传统礼乐文化的过程,也是思索如何提升现实社会人文素质问题的过程,而后者正是孔子等先哲沉潜往复的重要问题。任何真知都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再漂亮也是空话。礼仪文化是连接真知与人的桥梁,是把真知变为现实的最好方式。认识历史是为了开拓未来,了解传统礼乐文化是为了开创新的文明。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读者朋友提供可以借镜的历史文化和有益的思考。如何介绍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目前还处在摸索的阶段,需要有很深的学力和很高的智慧,作者深感力不从心,居常悒悒。本书算作是又一次尝试,希望读者诸君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本书结稿后,张焕君学弟仔细阅读文稿,校订文字,尤为辛劳。刁小龙多年担任本课程的助教,本书的部分插图,由他选配。本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分社徐莉萍女史策划,费心劳思,提供参考,并最终确定选题。孙璐女史担任本书责任编辑,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多所指正。

编辑推荐

《中华传统礼仪概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传统礼仪概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一直以来对古代时候的礼节都是懵懵懂懂的,在电视里感觉他们真的很有礼节,可是日常生活中的人们都没有一个这么做的,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不知道古人和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偶然有一个机会在中央台的文明之旅节目看到了彭林老师,听都是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原来我们以前的文明是如此的辉煌。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深深的自卑,如今我们还剩下多少以前的东西呢?文化这个东西往小了说能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大了说能影响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现在流行一个词叫顶层设计。我想说的是,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今天却如巨龙腾飞一般,就是靠得周公,孔子等一代又一代的圣人与先贤们给我们设计了一个能影响千年的礼乐制度,使千年后的中国人身上还能够看到中华文明的火种。
    当今之世,不客气地说已经到了礼坏乐崩的时期了,君不见兄弟之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打得不可开交,父子之间为了一点小矛盾老死不相往来。全社会都弥漫着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道德二字在某些人眼里俨然成一个贬意词。可是中国人的血液里毕竟流传了几千年的道德的血液。国人也有越来越多地人开始反省,到底什么才是中国人心里最无价的东西。
    当全中国的人都开始反省,开始认可祖先传给我们的东西是多么宝贵的时候,中国也就真正地崛起了,不但是从经济上崛起而且从精神上崛起。
    那时候我们可以大胆地在节假日穿上汉族传统的服饰用最纯正的中华民族的礼节去接待每一个亲人和朋友,我相信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都最希望看到的。有一个成语叫祸起萧墙,当美国人用文化侵略和媒体舆论战在中国大陆上橫行之时,他们也要知道,美国自身也正受到他们那种自私、自利的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正所谓成也蕭何,败也蕭何。当美国人正自庆幸于苏联的崩塌的时候,他们不知道下一个因文化意识而崩塌的国家就是美国自己。
    望中国人都读这本书,中国人是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信仰。
  •   彭先生是当代大陆为数不多的礼学大家,所写的礼学书籍多数雅俗共赏,集趣味性与学术性于一身。书的装帧很精美,纸张很不错。
  •   不错!挺好!不错!
  •   赔给学校的书
  •   如题。因此不需要重复购买。
  •   看了这本书,觉得东西还是不错的,图片很清楚,书也很新,但是内容说真的有点偏少,总感觉讲得太浅,太不透了,像是服饰这章,就只是讲了古人的穿衣的一些规则,就一页左右,而作者的评论啊,像是什么现代人不应该穿奇装异服之类的说教的话反而占了好几页。这点不是很好。
  •   中国五千年的礼仪。书中真实再现的照片都在韩国和日本。看了,就觉得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看了他们一本正经穿着传统服装举行各种礼仪,我觉得自己就像流浪汉一样看着别人温暖的家人团聚。
  •   很推荐所有中小学学习这本书,中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必须得以宣扬。
  •   内容上下贯通中国5000年的历史,有些地方挺乏味的,如果不坚持下去,真的回错过一本精彩的书
  •   非常好非常好,女儿很喜欢!
  •   多是走马观花,想深入了解的就不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