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著导读

出版时间:2007-4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景天魁 编  页数:60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读原著(原创性著作),就是与大师对话。这是无数读书人的经验之谈,也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然而,这个普通道理却需要经常强调、不断提倡。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l962—1967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时,当时北大非常强调读原著,低年级的主要课程都辅之以一门“原著辅导”,到了高年级就直接读原著了。任课老师自觉地把自己当作是帮助学生通过读原著去直接与大师们对话的引领者,而不是大师的代替者,这个在我看来是非常优秀的传统。前几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招聘新人,有几位也算名牌大学的社会学系毕业生前来应聘,在答辩时,当被问到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位社会学家,你读过他的哪本书时,好几位应聘者竟然无以应答。他们坦言,他们只读任课老师的讲义或教科书,未曾读过经典作家们的原著。    一个学科之所以成为一个学科,主要是由它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由概念体系构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视角和基本方法构成的。而所有这些的最真实、最可靠的表达,存在于那些原创性的著作中13一般而言,这并不是那些转述和整理原创性知识的讲义和教科书所能代替的。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有些经典作家也写教科书,或者有些出色的教科书也称得上是“原著”;并且不可否认,教科书也有把知识系统化的特点。但是,不管怎么样,原著和教科书之间的区别,以及由这些区别决定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不能颠倒的。原著派生了并且决定着教科书,而不能用教科书去代替原著。同样,一门知识的传授者不能代替这门知识的原创者,而不论传授者们是否出色和优秀。尽管原著和教科书的关系还可以去做很多更为详尽的讨论,但基本性质就是如此。

书籍目录

上卷 经典社会学和中国社会学 第一部分 经典社会学(帕森斯以前)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本质  二、社会关系中的人及其属性  三、社会秩序、结构与分层  四、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形态和类型  五、社会意识、法律及意识形态  六、作为实践的社会行动和社会运动   七、民族国家与政治  八、社会中的宗教   九、社会知识的特性 第二部分 中国社会学(1949年以前)下卷 分支学科  一、政治社会学  二、经济社会学  三、制度社会学  四、组织社会学  五、家庭社会学与性别研究  六、知识社会学  七、历史社会学  八、发展社会学  九、城市社会学  十、社会政策

章节摘录

  然而,如果每一种观念(至少说每一种感觉)是由许多细胞要件合成的结果,它们依据我们依然未知的力所决定的法则结合起来,很显然,这样的观念不能局限于单个特定的细胞之中。它会摆脱每一个细胞,因为任何一个细胞都不足以使它得以形成。表现的生活既不能划分成也不能归诸于特定的神经元,因为只有其中的几个神经元结合起来,这种生活才能产生;然而,倘若它们没有联合成为整体,它就无法存在,就像如果个体没有联合成为整体的话,集体也不会存在一样。任何事物都是由特定的部分构成的,这些部分都可以归结为它们各自基质的相应部分。对于神经细胞来说,每一种心理状况都像社会现象一样,在与个体的关系中同样处于相对独立的状况。既然它不能还原为单纯的分子变异,它就不会受制于这样的变异,能够独立地在大脑的每个区位上发生。只有那些影响到为其提供基础的整个细胞群的物质力,才能影响到它。但是,为了存续下去,它并不会像过去那样,始终需要神经能量的连续流的支持和再造。根本上说,认识心灵这种有限的自主性,与我们的精神性观念的本质和实证的内容一样。我们无需去设想脱离身体的灵魂在某些理想的情景中始终是一种梦想的和孤独的存在。灵魂就存在于这个世界中,它的生命包含于事物的生命中,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我们的一切思维都存在于大脑之中。不过,我们必须补充一点,在大脑中,尽管它们也许与某些特定的区域的联系要比其他区域更为密切,也不能严格地定位或固定在某些明确的点上。其本身的扩散就可以充分证明,它们构成了一种特别新的现象。若使这样的扩散存在,它们的成分就必须与大脑组织的成分有所不同,所以,它们必须有一种自己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所以,由于我们拒绝把社会生活还原为个体心灵,那些指责我们使社会生活成为空中楼阁的人也许没有认识到他们的反驳意见所带来的一切后果。如果这种意见是有道理的,它也该同样适用于心灵与大脑之间的关系,若要合乎逻辑,就必须把心灵还原为细胞,从而否认心理生活的所有特殊性。可是,这样一种做法必然会陷入我们已经指出的各种可怕的难题之中。依据同样的原则,我们也不得不说生命的属性是由氧、氢、碳和氮的粒子组成的,它们构成了生命的原生质,因为生命只包括这些特殊的矿物质,就像社会仅仅包括个人一样。这样,我们所反对的概念的不可能性也许就会出现了,甚至比先前的例子表现得更清楚。生命运动是怎么以非生命的元素为基础的呢?生命所特有的属性是怎么在这些元素中分布的呢?既然它们是不同的,我们就不能同等地分割它们。氧不能像碳一样发挥同样的作用,也不能被赋予同样的属性。有关生命的每个方面都体现在不同的原子群中的论调,显然是不可取的。生命不能被这样分割:生命就是“一”,所以,生命在它的总体中所依赖的只有生命的实质。生命存在于整体中,而不是在部分中。因此,若要理解生命本身,就没有必要在形成生命的基本力中将生命分散开来,个体心灵与神经细胞的关系同社会事实与个人的关系为什么就应该不同呢?  事实上,个体主义社会学只是把物质论的形而上学的旧原理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而已。它所坚持的原则就是通过简单解释复杂,通过低等解释高等,通过部分解释整体,所有这些都充满矛盾。可是,对我们来说,相反的原理似乎也是成问题的。依照观念论和神学形而上学,人们不可能从整体中派生出部分,因为没有构成整体的部分,整体就是“无”,人们不能从虚无中抽出生命的根本要素。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整体特有的属性来解释现象是整体的产物,通过复杂来解释复杂,通过社会来解释社会事实,生命事实和心理事实也得通过它们所形成的自成一类的结合来解释。这是科学研究所能遵循的唯一途径。这并不是说,在各个实在阶段的连续性之间存在一种解决办法。只有通过部分的组合才会形成整体,而这种组合并不是像奇迹那样突然发生的。在纯粹的隔绝状态与完备的联合状态之间,存在一种无限的中间序列。一旦形成了联合,那么它所带来的就不是从已经相互联合的元素的性质中直接派生出来的现象,而且,其中所包含的元素越多,它们合成所起的作用越大,就越明显具有这种部分上的独立性。毫无疑问,这恰恰可以说明,与实在的高等形式所依赖的低等形式相比,高等形式表现出了灵活、自由和偶然的特征。事实上,当做用方式或存在方式所依赖的是整体,而不是直接依赖于构成整体的部分时,作为这种扩散的结果,它反而会享有一种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脱离自身的独特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学原著导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国内外主要社会学家的原著几乎都有节选 只是一个大概的了解材料 要详细了解还需研读原著
  •   这本书算是综合了社会学各类分支学科的名家代表作品,需要潜心静读,必会有 不菲的收获。
  •   经典好书,适合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使用,能开阔眼界、拓宽知识,超值
  •   社会学的探索在于人自身对这个社会的好奇心,社会学的传统是伴随着经济学而发生,但它又有自己独到的性格。理性主义和理解社会学的发展是社会学给人类的指示。纵观国际社会,所谓的人权,人文关怀,无不来源于社会学的尊重人为基础的关怀,而社会学更能教会我们去剖析社会,理解社会,眺望未来的社会。
  •   正在复习专业课,准备考研,觉得这本书上的内容还不错,挺全的,特别适合正在喜欢和学习社会学的学生来看。
  •   书还挺厚的,要看完得花一段时间,社会学的名著,学这专业得多看看
  •   虽然还没看完,但确实是一本好书,而且是老师推荐的。都是名家名作
  •   挺不错的一本书,不过看着有点难懂.....
  •   都是大牌,选得不错
  •   比较好的书,有启发。
  •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读物,里面是社会学很多国外大家的原著中的一部分经典,由国内的学者按照其内容分成好几个章节,而且还有导言,更增加了可读性。老师本来要求大家复印一部分看就好了,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相当不错,适合基础薄弱的社会学学生来读,所以就买了看了。当当很给力,价格还算适中。
  •   老师大力推荐的...
  •   送货速度挺快。书的质量也还可以,内容很好,才刚刚开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