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高等教育  作者:(清)谭嗣同|主编:张岂之  
Tag标签:无  

前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07年针对青年学生出版了一套《传世经典随身读》的系列丛书,社会反响很大。在此基础上,2009年又选择了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晏阳初、陈独秀、张元济、梁漱溟、鲁迅等近代文化名人,筛选其在人格修炼、道德塑造方面的文章、著述和讲演稿,分别选编成册,并给予简单注释,附以导读文字,作为近代文化名篇系列编辑出版,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世界中。从19世纪中叶以来,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将在21世纪实现。今天中国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建设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道德伦理文化的不足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中华文化中的刚柔相济、天人相分、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经世致用、生生不息等等宝贵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在今天都是振兴民族精神、树立社会正气的有效良药。近代文化名篇的这些作者,都是有爱国热情、有世界眼光、有深厚文化学术造诣的先行者。通过他们的著作,青年朋友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在文化思想方面的创造与探索,以及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的重大贡献;读了他们的著作,我们将更加珍惜现在的岁月,努力实现前辈们的理想。不过,也应当理解,任何人都有他自身的历史局限,对于我国思想文化界的前辈也是如此,对此是不可以苛求的。对于高等教育出版社而言,甘愿冒市场风险出版这样一套丛书,也体现了一种文化责任的担当。在21世纪的今天,中华文化要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或者用一句当下学界都在讲的话——“文化软实力”建设,没有一个远大气魄和开阔胸襟是不行的。要实现鲁迅提出过的目标“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任务重大,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但愿这套书能够得到广大青年的喜爱,是为序。张岂之2010年6月12日于清华大学

内容概要

《仁学》一书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晚清维新志士、思想家谭嗣同的代表作。该书以佛教哲学为理论框架,糅合中国传统与西方学术,欲将宗教、哲学、科学冶为一炉,以“冲决罗网”为号召,在晚清有志于改造中国的维新派、革命派群体中影响巨大,时人曾誉其为“维新运动的《圣经》”。本书在周振甫先生选编的《谭嗣同文选注》中的《仁学》注释基础上,参考了印永清先生的评注《走出不仁的中世纪——仁学》一书,对《仁学》的原文给予简注,并辅之以谭嗣同的生平、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的导读文字,使广大读者能够更透彻地掌握这本写于115年前的启蒙思想经典的主旨,从而为当下社会流行的“国学热”、文化价值观讨论提供思想借鉴。

作者简介

作者:(清代)谭嗣同 丛书主编:张岂之 合著者:姚彬彬

书籍目录

《仁学》导读  一、谭嗣同生平与《仁学》的写作  二、《仁学》的思想史背景  三、《仁学》的哲学结构和内容提要  四、有关本书注释的说明《仁学》简注  自叙  仁学界说(二十七界说)    仁学一  仁学二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3.今文经学运动所谓“今文经学”,其名始于西汉。两汉经学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因为历经秦始皇焚书与秦末战乱,至汉代初期,儒家经典大都没有先秦旧本。今文经是指汉初由儒生凭记忆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文字写成的经籍。由于今古文经的内容多有差异,导致学派分野,对于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释亦多不同。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汉武帝时期重视今文经学,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学派,今文经学长期垄断汉代官学。后今文经学逐渐陷入了僵化和烦琐的桎梏,且又经董仲舒的发挥,多讲“天人感应”,并与谶纬迷信结合,流于妄诞,西汉后期渐渐衰’落。此时,古文经学却不断发展壮大,王莽当政时一度得立学官,东汉后期渐成古文经学的天下。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马融、郑玄兼采今、古文之说,平息门户之争。直至清代,今文经学复兴,并与立足正统的古文经学再起争端。清代的今文经学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清代中期常州学派的出现,代表人物有庄存与、刘逢禄、宋翔凤等。他们以《春秋公羊传》为依据,讲求“微言大义”,所谓“微言大义”,从理论上说,是要发掘孔子隐藏在六经中可为万世师法的深奥微妙的道理,但实际上,用现在的话说是一种“诠释学”的路径,也就是立足于现实,借用经书中的文句,自由解释而发挥自己的个人看法,对现实状况进行批判或逢迎。就清代今文经学而言,与汉代今文经学主要作为权力附庸的思想工具不同,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借用这种“六经注我”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对当时学界和政治状况的不满。第二期今文经学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他们公开利用今文经学抨击朝政,并借鉴西法,较全面地提出了从内政到外交各个方面的改革要求,以今文经学与现实政治密切结合,在学术界、思想界的影响日益增大。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今文学之健者,必推龚、魏……后之治今文学者,喜以经术作政论,则龚、魏之遗风也。”第一、二期今文经学除了都借甩“微言大义”来批判现实和传统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利用《公羊传》的“三世说”立论,这些学派特色,被第三期今文经学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以康有为为中心的“今文学运动”继承。公羊学家把历史的发展分为“据乱”、“升平”、“太平”三个依次发展的阶段,愈变愈进步,这种“三世”说到了康有为手中,和《礼记》中所表达的儒家的“小康”、“大同”理想结合起来,构成了他自己关于社会发展三个阶段的学说。这些观点融入他《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等著作中,作为他鼓吹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据。他提出了两个主要观点:第一,东汉以来占据主要地位的古文经学,其经典全是王莽篡汉时期刘歆所伪造,只有今文经才是可靠的真经,以此说明他借以发挥维新变法理想的、属于今文经的《春秋公羊传》的三统三世说是儒学的真谛,必须被奉行。第二,孔子是一位改革家,是一位虽不在王位却为万世立法的“素王”,六经就是孔子改革主张的寄托,其用意在于以此说明其维新变法合乎圣人之制。据说谭嗣同初次闻知康有为的这些“微言大义”时,深感惊讶和兴奋,“竟与嗣同所冥想者,十同八九”(谭嗣同:《壮飞:楼治事·第十》),梁启超则在《仁学序》中回忆,他与谭嗣同“其为学也,同服膺南海(康有为)”。甚至说:“《仁学》何为而作也?将以广大南海之宗旨,会同世界圣哲之心法,以救全世界之众生也。”这里固然有些梁启超为张扬师说而夸大其词的因素,但也并非没有道理。据周振甫先生考证,《仁学》一书中,将名字隐去而留下空格之处,多数为引用康有为之言,康有为的三统三世之说,也是贯穿于《仁学》全书的社会政治理想。书中涉及训诂与解经之处,亦多采今文家“微言大义”的方式,甚至连康有为误解和诋毁荀子为法家权谋之术、诬古文经为刘歆伪造的这些于学术史上武断乏据的说法,《仁学》中亦一并接受,由此可见“今文学运动”对谭嗣同思想影响之深。

编辑推荐

《传世经典随身读系列·仁学》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仁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0条)

 
 

  •   传世经典随身读系列——仁学
  •   我个人比较排斥小开本的书籍,越是传世佳作开本小了显得分量轻,在书架上不好放,因为只能被边缘化。谭嗣同的思想追随康梁,但对佛学精研甚深,有自己的创见。能舍身取义的英雄在启蒙时期尤为紧缺,但能影响历史进程。
  •   谭嗣同是近代以来真正的民族英雄,是知识分子与上层人士中最有风骨的人,其胆魄豪气、人品文章堪称一流,是我们民族值得永远铭记的人。本书的一点小遗憾是:导读与注释绝对不应与谭氏的原著混在一起来编辑成书!破坏了原书的样貌。
  •   作为清末的思想家,可以看出作者为冲破束缚所做的挣扎和努力。谭嗣同大声疾呼的,甚至不惜为之献身,正是中国的现代化。
  •   自孔子以来,何谓仁学,莫宗一是.孟子言仁政,而后为谭氏言仁学,从中可以理解谭氏为革命殉命的情怀.
  •   一直很崇敬谭嗣同,这是一本口袋书,走到哪看到哪,挺好的
  •   谭嗣同是真正的侠士,伟大的民族英雄。我们中华民族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的人。他的学问也堪称一流。
  •   读经典著作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   很值得青年人反思,很好的一本书,就是小了点,毕竟是随身版的嘛,纸张一般,不算怎么好,不过整体还不错~~
  •   书很好,就是比我想要的小很多,是口袋书
  •   阿桑地方
  •   百年前的天才,英年早逝的真汉子
  •   我们单位的同事特别喜欢,读书界的精英必读
  •   书很小,适合随身携带
  •   书是好书,可这么薄又小的一本书定价这么高真是黑人哦
  •   这本书言简意赅,非常不错,就是开本太小
  •   因为是随身读,书不大,不过领悟精神才是读书的正道吧~~~
  •   買時未注意價格與尺寸,體積較小,然原價竟21!譚公地下有知,必不能瞑目!雖然,內容則極好!
  •   无法不说好。因为这是我们的一位民族英雄。英雄不仅写书,更能践行。就好比梵高的画,价值不在纸面,更在心中。
  •   正在看~发现涨价了,以前不是69折么建议看前言部分,受益匪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