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入门三篇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蔡荣章  页数:190  
Tag标签:无  

前言

这本书谈的是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课目,第一是“茶如何制成?”如果连茶是怎么形成的都不知道,那喝起茶来不就像瞎子摸象?第二是“各种茶的认识”,市面上的茶叶有那么多种类,它们的区别何在,如果没有一些理论性的理解,难以进入欣赏的领域。第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冲泡与饮用。学茶当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从喝茶中才能获得茶的益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    非专业习茶的人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充分且正确的茶道入门知识是不容易的,笔者以从事二十五年茶道教学的经验,多次整理这类课程,皆希望使初学者能以最短的时间与精力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写法上,如“茶之制造”就不是依绿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等逐个介绍,而是综合叙述后再补以个别的差异;“茶的分类方式”改以消费者与市场为之,避开了以产业为本位的做法。冲泡与饮用的部分则以实际操作为基础,扎实、明确地求其实用,并配合以美学、思想的人文成分。    本书在制茶、识茶、泡饮三方面的探讨皆以茶文化之全面性为考量,也就是茶的种类包含了茶家族的全体成员;泡茶、品饮的方法不拘于任何流派与地域性,只论原理、原则的共通性。本书形式上看来是方法、技艺性的论述,然而隐藏其间的是茶道艺术、美学、思想本体架构,我们认为这是学茶的终极目标。    茶道之学在21世纪之初已形成了中国海峡两岸人们追求精致生活的热门学习项目,且明显地已掀起了世界性饮茶风气。此项优良传统文化之现代化与传播需要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出版品,我们海峡两岸的茶人都非常感谢中华书局此刻出版此类基础书,这将非常有利于中华茶文化的振兴与全球性发展。本书若有何不当之处,欢迎各界先进提出指教。有关茶学英译部分,感谢在台学茶的美籍茶友Mr.Steven R.Jones与留学美国的台湾茶友李建德先生之协助。本书完稿之际,也感谢李佩芳茶友帮助图片与文字之计算机化处理。                                                      蔡荣章                                       2006年3月于台北陆羽茶艺中心

内容概要

  《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谈的是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课目,一是“茶如何制成?”如果连茶是怎么形成的都不知道,那喝起茶来不就像瞎子摸象?第二是“各种茶的认识”,市面上的茶叶有那么多种类,它们的区别何在,如果没有一些理论性的理解,难以进入欣赏的领域。第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冲泡与饮用。学茶当然要喝茶,而且也只有从喝茶中才能获得茶的益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美学境界。

作者简介

蔡荣章,台湾人。台北陆羽茶艺中心任职,兼任北京陆羽茶艺中心的茶道总监,30年从事茶道教育与实践工作。

书籍目录

制茶篇第一章 茶的诞生一、茶是如何制成的?二、为什么有些茶看来很细嫩,有些看来较粗大?——芽茶与叶茶三、茶青采下后要不要马上“下锅”?——晾青与萎凋四、茶的色、香、味如何形成?——发酵五、如何让茶固定在我们希望的状况下?——杀青六、茶性的塑造——揉捻七、茶的醇化——渥堆与陈放八、制茶的完成——干燥九、茶叶的另一种保存方式——紧压十、第一类茶——不发酵茶十一、第二类茶——全发酵茶十二、第三类茶——部分发酵茶十三、茶之精制十四、茶之加工十五、茶之商品包装识茶篇第二章 茶的识别一、茶的分类二、茶名的产生三、茶之欣赏四、茶之品质鉴定五、茶人之喝茶修养六、何谓比赛茶七、台茶的特色第三章 茶的产业一、茶树品种二、茶树栽培三、季节与茶四、地理环境五、采青的气候与时辰六、肥料、化学药剂与茶青品质七、树龄与茶青品质八、中国产茶概况九、影响成茶品质的十大因素泡茶篇第四章 泡茶原理一、爱茶人要与茶为友二、泡茶的多重效用三、泡茶要从有法到无法四、从小壶茶锻炼泡茶基本功五、一壶茶放多少茶叶?六、浸泡多长时间?七、浸泡时间的掌控因素八、紧压茶如何冲泡?九、前后泡的间隔时间也会影响泡茶十、茶汤浓度的稳定度十一、有无最低浸泡时间?十二、时间与茶量的调节十三、如何计算浸泡的时间?十四、泡茶需要多高的水温?十五、水温影响茶汤的特质十六、水需烧开再行降温吗?十七、哪些泡茶动作会影响水温十八、如何判断水温?十九、水质直接影响茶汤二十、矿泉水适合泡茶吗?二十一、茶壶质地与茶汤有关吗?二十二、何谓茶汤的适当浓度?二十三、如何控制茶汤的浓度?二十四、茶汤浓度须力求一致吗?第五章 茶道礼法一、泡茶时的头发二、泡茶与上妆三、泡茶时的手饰四、泡茶时的服装五、泡茶时的双手六、泡茶与健康七、泡茶姿势八、茶会时间的掌控九、奉茶的方法第六章 茶具搭配一、茶具种类二、茶具的分区使用三、茶具摆置的美感四、茶具与茶叶的搭配五、茶具的功能性六、泡茶席上茶具的静态与动态第七章 小壶茶法一、小壶茶法的定义二、小壶茶的茶器配备三、持壶法四、持盅法五、备水六、行礼七、温壶八、备茶九、识茶十、赏茶十一、温盅十二、置茶十三、闻香十四、冲泡十五、计时十六、烫杯十七、倒茶十八、备杯十九、分茶二十、奉茶二十一、品饮二十二、品泉与空白之美的应用二十三、茶食与茶餐二十四、去渣二十五、观叶底二十六、赏壶二十七、清盅二十八、泡第二种茶二十九、结束三十、主人与泡茶者三十一、泡茶者与助手第八章 其他泡茶法一、盖碗茶法二、大桶茶法三、浓缩茶法四、含叶茶法五、旅行用茶具与简易泡茶法六、抹茶法附录:有关术语英译一、制茶术语英译二、茶叶分类名称的英译三、常见茶名的英译四、茶具名称英译五、泡茶程序英译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茶道入门三篇——制茶、识茶、泡茶》谈的是初入茶道最急切需要知道的三篇课目,一是“茶如何制成 ?第二是“ 各种茶的认识”。第三是“如何享用一杯茶?”包括冲泡与饮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茶道入门三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看了这本书至少知道了茶如何分类,平时所喝的龙井、乌龙茶都是怎么回事;从始至终贯穿这本书的对茶的尊敬的态度也让我对茶道有了新的认识,当然,如果想从这里悟出些什么高深的禅意还为时过早。这本书更像技能学校的初级学习教材,具备了所有初级与茶文化相关的概念以及各种分类,但是都不进一步深入介绍,而都只是轻点则止。因此,有时看了后面又忘了前面,不得不翻回去查看那些概念。而且,对于泡茶花费的更多的工夫进行讲解,更像茶艺课程教材。图文并茂,不错。
  •   就是订价高,近四十元!
  •   同时买了几本茶书,这本是最喜欢的!经常翻看查找!
  •   今年6月,就已经在单位旁的书店里买了一本,送给远赴北欧留学的爱茶的朋友。按照以前的习惯,应该此事就此了了。然而3个月后再在网上看到这本书,尽管折扣不低价格不菲,但还是动了心,又给自己买了一本——这也是以前没有的情况。最后,书到手上一看,仍然觉得这决定是正确的。对于一个爱喝茶的人来说,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茶,制茶,识茶,泡茶这些工序,这本书无疑是个好选择。它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图文并茂的引领初学者,渐渐接近茶道。虽然是一本专业的书,但内容非常的通俗,也有相当的实用性。文中的内容也很直白,作者的表达方式比较生动:比如,他会告诉你,喝怎样的茶有如吃“红烧的菜”,哪些茶如同“清蒸的菜”,非常有趣。不过,对于那些对茶道已经有一些了解的读者来说,本书中的一些内容就有些小儿科了。因此,一定要看清楚书名,是《入门三篇》。
  •   为什么插图像小学生练字的帖子啊?我被雷到了……
  •   这本书带有图解,对想了解茶道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了解过程,不会因为胡思乱想而搅乱本身的茶道,所以这本书很不错。
  •   内容很适合初入门的人,印刷质量不错
  •   写的不是很全面,好多东西比较模糊
  •   入门不错!要是在介绍下茶闻趣事就好了
  •   比较像本教材,内容很系统,很适合学茶道的入门学者
  •   书里图配字,从茶树的基本知识开始,到怎么沏茶,都有详细说明。挺好
  •   不好意思,最近很忙,书不错!还会在来~谢谢
  •   茶好啊,喝了咱的茶其它的茶就不想喝了
  •   内容讲的倒是不少,不过应该是很久以前的版本了。看上去比较久远,图片什么的也不够吸引人~
  •   喝茶也要喝个明白,所以买来看了
  •   很好的书,内容详细。
  •   书很好,也很实用,我挺喜欢的。
  •   质量好。单靠这个学会泡茶是不可能的
  •   入门者看看不错,学习学习茶道
  •   好书,补个评价赚京豆
  •   比较详细 不错的书籍
  •     到目前为止,蔡荣章中华书局版的谈茶和茶道的三本书,仍然是关于茶和茶道的最规范的书。最近蔡氏又在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中国人应知的茶道常识》,也很好。但是,茶道知识普及几年后的今天,人们已不满足于识茶、泡茶和茶道的基本程式,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期望自己对茶道能有更深入的认识,茶道水平能够进入更高的境界。希望蔡先生在不远的将来能有升级版的茶道大作面世,以飨读者。
  •     《茶道入门三篇》 ,中华书局版。介绍了制茶、识茶、泡茶的全生命周期基础知识,作者是台湾人蔡荣章。总体来说介绍的茶叶基本知识覆盖面较广。不足之处是重复的地方很多,有点车轱辘话,最失败的是茶具很村,图片里的人打扮也很雷人。打分5/10。#读书#
  •     读此书主要是为了粗浅了解茶叶和茶道常识,此书较好帮我达到了这个目的。让我对茶叶的分类、制作过程和如何赏茶扫了盲,知道了茶身后的美和韵味,一窥茶道承载思想和美学境界。
      
      作为一个粗人,觉得蔡先生的茶道观有些许繁杂,也许正是我之所以粗的原因。
      
      不过,蔡先生教给我如何以发现美的态度,去欣赏茶和茶道等美好事物的方法。甚谢!
  •     泡茶是门艺术,有兴趣自然从常识学起,免得狡诈的茶商诈你钱包。里面我最欣赏的话是,要把茶当作朋友去与他交流。这种观念很棒,我不认为什么就是好茶,什么就是不好的,喝茶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书还是不错的,像个老师在讲课,当然,学生是对茶叶一无所知的菜鸟,要不也不会这么循循善诱,事无巨细。
  •     读毕,不觉作者掉书袋,摆专家架子。只觉得蔡先生深入此道,如今又在此书中把自身体会浅浅道来,让人能够自然而然步入茶道之门。作者达到了他的写作目的“希望初学者以最短的时间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我的体会就是能够恰当的了解所印之茶的特性,了解泡制一壶好茶的技术层面特点及享受一杯好茶的基本方法。而技进乎艺则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靠的是悟性和实践。
      印象最深刻的是“茶之欣赏”一篇,窃以为非深谙此道之人而不能为。此篇中作者把茶的口感与风味按照人的特点予以划分,让人一目了然。如:
      绿茶:如婴儿,像一片秧苗,生命力很旺盛的样子、
      铁观音:是壮年,像崇山峻岭,是阳刚茶的代表。
      白毫乌龙:是娇艳的女性,像一片玫瑰花海,是阴柔茶的代表。
      红茶:如慈祥的妈妈,有如一片秋天变红了的枫树林。
      普洱:是出家的老和尚,喝它就像走进了深山古刹。
      真是切中肯綮,一阅了然。想起自己饮茶的历程,恰恰与此分类暗合。从前,少年之时喜欢绿茶清爽的口感,玻璃杯中悬浮的雀舌之形、碧绿之色。如今趋而立之年,自然而然步入铁观音的殿堂,喜欢那种焙火、半发酵之后清香与后韵结合的香气、口感,喜欢慢慢泡制的过程,欣赏紫砂的神韵。也曾尝试过普洱,喝的出熟茶的绵香,却很难欣赏其神韵,不入法门而,不必强求。
      说回本书,作者除给出把茶比作人的文字描述外,又把每种茶譬喻为不同的植物,并配以图片,真是体贴。如:
      “剑片绿茶”是施以较重的压力揉捻而成,……这样形成的绿茶香气较高频,味道较清扬,……似绿色植物的蔬菜叶子”亭立、坚实。
      “球形乌龙”经过较重的揉捻,茶青的成熟度也会更高一点,显现的是历经风霜后的人生态度,我们以整棵肖楠树来表达。
      唯一遗憾的是我无法把图片贴到这里。即便贴来也不如手把一卷之乐,权请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持卷一读吧。
      
      总结一下,本书在制茶篇对不同茶的制作过程有了全面而且详细的介绍;在识茶篇对不同茶的分类及鉴赏给予了指导和诠释;在泡茶篇,呈现了茶道的基本步骤和技术。对于我等初入茶道之人之益处远大于某些专家、学者所谓专业的艰深之作。
  •   也想读来看看。
  •   入门者的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