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

出版时间:2006-9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于丽  页数:19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卷》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从电影的商业发展角度出发,将中国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发展按照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予以划分,结合了不同时代的特色和社会形势来研究分析。第一部分从电影的诞生到国共战争的结束,第二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的结束,第三部分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中国电影业的改革在今天显得如此迫在眉睫,面对国产电影的困境,从政府、专家到普通的电影爱好者都在思索对策。《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卷》正是系统地研究电影行业历史,总结电影产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况,对于今天中国电影改革的决策提供借鉴和帮助。

作者简介

于丽,1984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系。1987年调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任教。1994年任管理系主任.副教授.1998年正式招收电影市场营销方向的研究生。十几年来,一直讲授电影市场及发行管理等课程。1998年,作为高访学者赴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研修,期间与商学院合作撰写《中美电影市场营销》一书.并讲授了部分中国电影市场营销课程。参加EM丁独立制片人培训全过程,且将此项目引进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并在96、97班正式开设此课程。于丽是EMT训练项目的主讲老师.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还独立担任了十几部影片的独立制片和电视剧策划等工作,具备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比较扎实的电影市场研究能力。1997年以来出版的著作有《电影发行放映与企业管理》、《电影市场营销》{系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的科研项目,并获得部级二等奖)和《统计学在电影发行放映中的应用》等,并任《影视市场管理论文集》主编,2005年参与编写了《2005年中国电影产业年报》:发表论文十余

书籍目录

总序编者的话序:电影产业经营的特点    第一部分第一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1898—1922)第一节  只有外国电影的时代  一、电影诞生来自艺术和商业的结合  二、雷玛斯到林祝三:中国放映业的启蒙第二节    中国人开始自己拍电影  一、外国人在中国拍摄影片  二、丰泰照相馆的艰难尝试  三、亚细亚公司——外国人办的中国第一家制片公司  四、第一部国产影片的诞生  五、“华美”和“幻仙”的尝试  六、商务印书馆——民族资本家涉足电影业  七、电影产业的起步第二章  此时无声胜有声(1922—1936)第一节  三国争雄:公司化运作启动中国制片业(1922—1925)  一、政治经济形势稳定促进电影制片业  二、独立制片公司的出现  三、明星、大中华、天一的三足鼎立    1.明星公司    2.大中华百合公司    3.天一影片公司    4.其他生存下来的制片公司  四、发行放映的产业格局    1.外国资本在中国电影业中主要从事发行和放映    2.国产电影的发展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发行放映渠道第二节    电影产业化的发展(1927—1930)  一、相对稳定的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形势  二、市场竞争使制片业开始规模经营    1.明星公司的改革    2.天一公司的内部竞争法和南洋市场  三、小公司的再度涌现  四、发行放映业逐步繁荣发展    1.影院数量剧增    2.影院公司扩大连锁经营    3.电影贸易公司:华威公司的出现  五、“六合”斗“天一”——看天一公司的成功灵活经营  六、电影类型片是电影商业性的最好体现    1.天一公司始创“古装片”的类型    2.明星公司带动武侠神怪片的兴起    3.联华公司的新现实主义电影第三节    电影产业化模式的初步形成(1930一‘1932)  一、联华公司的出现改变了电影业的现状    1.联华公司出现的社会背景    2.联华公司逐步壮大的过程    3.联华公司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贡献  二、联华公司的衰落    1.外在环境的恶化    2.扩张太快,管理无法跟上    3.资金周转不灵    4.出品速度太慢    5.人才流失严重第四节    电影产业与时代发展和技术革新息息相关(1932—1936)  一、时代背景和社会形势对中国电影业影响重大  二、三国鼎立到四分天下:艺华公司的应时而生  三、左翼电影大放光彩  四、无声片的无奈和有声片的开始第三章  平地一声惊雷起(1937—1949)第一节  社会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  一、抗日统一战线的成立(1937.7—1941_12.8)  二、“大后方”电影    1.“中制”艰难开启抗战电影之门    2.根据地电影从纪录片起步  三、“孤岛”电影——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产物    1.畸形繁荣的电影市场——“孤岛”    2.老牌公司的陨落和新华影业公司的跃起    3.“孤岛”电影的发展状况  四、香港电影借内陆之风而起第二节    电影发展停下脚步——太平洋战争爆发了(1941.12—1945)  一、“孤岛”被日伪占领    1.从放映人手    2.再垄断发行    3.最后向制片业下手  二、中联的失败第三节  国共战争时期的电影(。1945—1949)  一、四大家族开始掠夺电影资产    1.接收敌伪电影资产    2.排挤民营公司    3.垄断发行放映市场    4.压制左翼进步电影  二、国民党制片的失败  三、中美条约让中国对好莱坞大开国门    1.好莱坞占领中国市场    2.干涉发行业    3.进攻放映业  四、解放区电影业的起步  五、上海的电影生产    1.昆仑影业公司    2.国泰影业公司    3.文华影业公司第四节  小结    第二部分第一章  在艰难中起步(1949~1955)第一节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电影业  一、新中国电影业的先天不足  二、电影业重画蓝图第二节  制片业的复苏和发展  一、长春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  二、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诞生  三、新中国政府接管上海电影业  四、八一电影制片厂应运而生  五、私营制片厂改头换面  六、建国初的制片管理模式第三节  建国初电影发行的新格局  一、发行格局重整河山  二、苏联“计划模式”的影响第四节  电影放映业的起步和发展第五节  新中国电影的输出输入工作第二章  在政治中沉浮(1956—1965)第一节  “反右”对制片业的冲击第二节  五六十年代影片供应办法  一、中影公司的成立及运作方式  二、海外影片的发行及变化第三节  高度计划下的电影放映  一、排片方式各有特色  二、献礼片的放映高潮第四节  新中国的电影奖项第三章  在浩劫中挣扎(1966—1976)第一节  “文革”对电影业的破坏第二节  八大样板戏的拍摄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故事片    第三部分第一章  恢复与探索(1977—1993)第一节  一成不变(1977—1980)第二节  改革的前奏(1980-一1993)  一、制片业觉醒:收入按单片拷贝量结算(80年代初)  二、电影业重新定位(1984年)  三、电影发行业中的承包制(1987年前后直至1993年)第二章  大刀阔斧的变革(1993—2000)第一节  “(3)号文件”震动电影发行(1993年)  一、背景  二、“(3)号文件”的诞生和意义第二节  制片厂期待突围  一、制片厂的窘境    1.人员多,包袱重    2.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老化问题严重    3.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4.设备更新问题亟等解决    5.制片、发行分配利润不公,制片厂资金回收困难  二、制片厂的自救  三、合作制片的热潮  四、民营独立制片公司呈现第三节  发行市场:进口大片的“独角戏”(1994一)一、进口“大片”引领票房二、“大片”的历史第四节  WTO与中国电影(1999)  一、人世后中国电影业面临的冲击  二、中国电影的对策第五节  放映业的春天(2000)  一、院线制诞生  二、中国院线“犹抱琵琶半遮面”第三章    电影业的宽松(2001至今)第一节  政策环境  一、新时期的新条例  二、新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电影业已经基本开放第二节  华夏出世  一、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的组建标志着发行环节  的重大举措  二、中影与华夏结语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本书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从电影的商业发展角度出发,将中国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发展按照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予以划分,结合了不同时代的特色和社会形势来研究分析。第一部分从电影的诞生到国共战争的结束,第二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的结束,第三部分从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中国电影业的改革在今天显得如此迫在眉睫,面对国产电影的困境,从政府、专家到普通的电影爱好者都在思索对策。本书正是系统地研究电影行业历史,总结电影产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况,对于今天中国电影改革的决策提供借鉴和帮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有些许错别字....
  •   发行历史教材。扫盲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