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就是生产力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菲德烈·斯密特-布列克  页数:164  字数:105000  译者:程一恒  

前言

序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快速步入小康水平。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对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使资源约束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各种污染物排放大大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各类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大气、土壤等污染十分突出,生态破坏范围不断扩大,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密切相关。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搞好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五”期末分别降低20%左右、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选择。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任务和重要手段。节能减排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是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容量有限挑战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工作必须从现在做起,从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抓起,把加强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结合起来。节能减排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厉行节约;二是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三是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国家节能减排手段主要包括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体制和机制;企业要在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的保证和作用下,综合运用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达到节能减排目的。为推动党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了这套《节能减排丛书》,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实用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拓宽了节能减排的思路,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有助于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清洁生产,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大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应该成为国家、企事业单位和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我们要坚持不懈,时刻不忘节能减排工作,为我们、也为子孙后代永远保护好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2008年7月序二石油和化学工业作为为人类提供物质消费的重要基础产业,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石油和化学工业在世界范围的投资、贸易和生产要素配置,使全球日益形成相互依存、彼此互补的完整产业链,构造出利益互补和生产者与消费者共赢的世界石油化工大格局。就我国来说,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石油和化学工业来说,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既是燃料、动力,又是生产用的原材料。石油和化学工业是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大户,每年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消费量的17%,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三废”排放的219%、11%和84%。因此,节能减排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一五”及未来期间,我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更大。石油和化学工业要坚决贯彻“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结构、保护环境、立足国内、对外开放”的32字方针,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十一五”也对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全行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真正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行业和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二是要摸清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方案。三是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例如技术进步、人才培训、经验推广等。四是要借鉴国外经验,更好地发挥节能减排的市场作用。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工作的关键。研究分析显示,技术进步对节能贡献率达到40%~60%。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通过节能技术进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创新型行业的建设。同时,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的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等等。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这套《节能减排丛书》,正是为了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指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这套丛书立足于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详细介绍了相关行业已经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充分展现了符合现代发展理念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借鉴了许多国外的节能应用实例,必将为众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广阔的视野和具体的技术指导。这套丛书涉及石化、冶金、交通、电力、轻工等多个行业,其中有炼油、烧碱、硫酸、化肥、炭黑、电石等多个分册涉及到石化行业。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有助于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步伐。节能减排工作需要全社会付出努力,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的这套《节能减排丛书》,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为本丛书撰稿的专家学者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付出了辛勤劳动,也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出版社与作者值得尊敬的这些努力,必将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广,进而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目标的更快、更好实现。2008年7月中文版译者序2004年我到日本福冈参加一个由德国和日本政府共同主办的研讨会,代表巴斯夫(BASF)介绍总部在路德维希港(Ludwigshafen)及亚太区的情况,会上第一次认识了斯密特布列克教授。我当时已经在公司亚太地区的责任关怀小组工作了很多年,自认为既是在世界第一流的化学集团公司任职,所带领的团队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下了多年实干的功夫,相关的议题几乎都已囊括。这次会议,因为由双方政府邀请,德方代表一律以德语发言。在日本以德语演讲,听众是日本人,答问又以英语,非常有趣。为了翻译准确,斯密特布列克教授在会上发表的演讲是照着稿子读的。德语本身就句子严谨,而他的措词又精炼,偶尔还带些诙谐。他提到的10倍级,对我来说,是一个震撼。不是只谈能源、环保、安全、健康,这些我闭着眼睛也能说的话题。而是,如果先进国家,按照现在这样继续消耗自然资源,在不抹杀后来者享受同样权利的前提下,2050年世界上将没有自然资源可用。如何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先进国家的生活水平下,必须把资源使用降低10倍。这,确实不同凡响!在日本,他的书已经非常出名,生态背负成了大学生应该知道的名词(书中有介绍)。但,是否都翻译成了英文了呢?他很自豪地说,欧洲懂德文的比懂英文的多,不需要。可中文呢?他摇摇头,不知道。中国谈10倍级太早了吧?前苏联当年也这么说(见作者序言),但是,如果中国不开始,世界就没有前途……我带着怀疑的眼光望着他,中国现在还处在控制安全环保阶段,太不切实际了吧。就这样,10倍级成了我后脑勺的一个问号,成了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2006年10月,斯密特布列克带着太太玛丽到中国讲学兼游览。我在上海接待他们。他告诉我,来年初有本德文新书付梓。这是“迈向可持续的勇气”系列12本书其中之一。由麦德龙(Metro)前任总裁韦甘德(KlausWiegandt)发起,他私人的“责任论坛基金会”(StiftungForumfürVerantwortung)及“阿斯科欧洲基金会”(ASKOEUROPAStiftung)共同赞助,费雪(Fischer)出版社发行。问我有没有兴趣翻译。正巧,在离开巴斯夫和可耐福后,我决定开始自己的事业。翻译这本书,可以给自己充分的思考空间来深究方向性的问题。10倍级概念开始于德国,成长于欧洲,与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关系密不可分。本书力求保留这些原汁原味,读者可以自己去思考,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又该如何做?这期间,中国国家领导层在满意持续高速经济成长之余,拉起了节能减排警钟,对资源的滥开滥用亮出了红牌。从事化工生产的同行,不难发现,书中对于“管道末端治理”,“有毒物质排放”的讨论,恰恰适用于中国目前的这个阶段。的确,中国在世界所关心的问题上,诸如知识财产、资源拥有、环境污染、二氧化碳排放、气候变化等,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正当发达在寻找其他取代的可能性时,中国是否还在重复“先行者”的老路?本书里谈到的德国情况,确可借鉴。承蒙当年在德国留学时认识的老友方德巍教授的引介,这本书的翻译出版得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支持,以及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胡迁林、郭新宇、冯孝庭的推荐和赞助,程颖涵提供封面草稿,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我们都达成共识,生产力除了传统的劳动生产力、设备生产力、资本生产力、能源生产力,更应该强调资源生产力。在征求了斯密特布列克教授的同意后,由原文书名《我们应该怎样来善待地球?》更改成《可持续发展的答案——从劳动生产力到资源生产力》,最后接受本家程抱全兄的建议定名为《资源就是生产力》。除了希望借着这本书,能把大家的注意力转向资源生产力外,更要强调,掌握资源,就等于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在和斯密特布列克教授商量后,定下了以下几个行动方案,作为在中国讨论的基础:提倡每人有一个排放定额,作为与自然和谐的责任基础;从政府做起,采购资源生产力较高货品;奖励全面相对于传统10倍级减少资源投入的科技;与企业共同订立减排额度、提高能源生产力的目标;奖励采用和开发去物质化的创新技术;奖励转换自然能源及热源为有用能源;用资源生产力作为审核投资项目的依据。本书的最后一节714世界资源论坛宣言,德文原版里并不包含。这篇宣言再次呈现了我们要直接从资源上着手的决心,并邀请有志之士共同加入对目标的探讨。我和前后期留学德国的台北工专(今天的台北科技大学)学长林德培教授共同组成量子关系企业,并在昆山建立资源利用育成中心,就是围绕着“资源生产力”和“知识生产力”,利用微型反应器,给化学生产工艺革命性的改变,大力推行零排放和绿色化学。这是我们实现资源就是生产力的持续努力。根据江西德安程氏宗谱的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伐纣成功,为感谢伯符(一世)献上的井底之玉、双穗之禾、泰山之车的吉祥征兆,赐姓程。历经东晋元谭(四十五世),宋代的理学大师程颐(七十八世),明代的东粤总兵国和(九十六世),到我一百十六世。是这个源远流长的血脉,从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而台湾,代代相传,绵绵不断,给了我贡献可持续发展的动机和行动的理念。程一恒昆山中宏化工公司上海菩蓝克化工公司www.quantakam.com量子管理顾问(昆山)公司总经理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特聘专家2008年8月德文版出版者中文序中国几千年的智慧,指引了正确的行为才能达到世界永久的和谐。我们西方人,却在250年前认定科技可以满足所有人的物质需要,开始摧毁这样的和谐。这个梦想导致资源的加速消失。行为的不当,远在全世界的人类能够达到和我们一样的水平之前就触犯了地球的极限和维系秩序的法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迈开大步,追赶西方经济。今年中国以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中国的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相对增加,这个增加,明显导致环境受损。中国也认清了这个极限。在21世纪初提出“小康社会”,要达到一个中等生活水平,以较中庸的经济发展,在改善生活品质的同时,顾及自然和谐的法则。这本由斯密特-布列克和程一恒共同完成的中文版《资源就是生产力》可以是实现小康的辅助材料。它指出如何能大幅度提高资源效率,为地球上的全人类创造有未来的未来。

内容概要

本书从新的角度讨论了人类在不断发展中带来的深层次资源问题,讨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生物圈、环境的依存关系,从维系发展角度提出了人类活动“去物质化”的思路,提出了“按照现在这种生活方式消耗自然资源,2050年世界上将没有资源可用”的警示,提出了资源生产力提高“10倍级”和“单位服务的物质投入(MIPS)”等新颖的概念。    本书适合与国家经济发展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关心经济发展,关注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的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菲德烈·斯密特-布列克 (Friedrich Schmidt-Bleek) 译者:程一恒

书籍目录

1 地球在变动2 真正的价格3 生态尺度4 经济的物质交换5 地球的下一步6 服务及其使用7 地球在我们手中附录A 原料和产品物质投入B 德国1991年进口生物物质投入系数C 词汇解释(根据首字汉语拼音)D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 地球在变动人类为了利用大自然,不断地改善世界。发展了科学来更有效和成功地执行这个目标。布列希特(Bertolt Brecht)让他剧中的伽利略(Galilei)说了这句话:理解自然法则能“简化人类生存的条件”,这也就是科技研发的宗旨。毋庸置疑,由于这项实践,许多人一一先在欧洲,然后遍及世界其他地区一一在20世纪已经获得了富裕生活一一拥有大量的物质及社会保障。我们利用大自然,仅仅遵循现有的一些原则也许是不够的。我们利用了大自然无偿提供的资源,如石油、矿产、土地和水。为了运输这些资源到世界的每一个有需求的地方,得耗费大量既能源。长期以来,为了满足扩大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土石的转移,慢慢地,我们感到这个过程的局限性。许多关注经济和生态问题的科学家们都一致同意,如果全人类都要达到现在的欧美尖端消费的水平,地球上可供开采的原料量远远不足。

编辑推荐

《资源就是生产力》适合与国家经济发展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关心经济发展,关注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的人员阅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资源就是生产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就价格而言,不错的选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