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传递过程基础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陈涛、 张国亮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04出版)  作者:陈涛,张国亮 著  页数:290  
Tag标签:无  

前言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二版自2002年出版以来,得到了教学同仁和广大读者的支持和肯定,在此我们深表谢意!继第二版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后,本书(《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三版)又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若干修订:(1)在各篇分别增加了分子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机理的内容;(2)第十二章改为“多种传递同时进行的过程”,增加了湍流状态下热、质同时传递及水冷塔操作原理和设计等内容;(3)第十章中增加了伴有化学反应分子传质的内容;(4)在大部分章中增加了一定数量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例题和习题。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陈涛(第一、十二章)、张国亮(第二~五章)、张凤宝(第六~八章)、贾绍义(第九~十一章),全书由陈涛、张国亮统编和整理。在本书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领导和有关教师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可能会存在不妥之处,敬请教学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3版)》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工传递过程基础》(陈涛、张国亮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的修订版,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系统论述了化学工程中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三传”)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传递速率的理论计算,“三传”的类比及传递理论的工程应用等内容。全书共12章。第一章为传递过程概论,阐述流体流动导论、三传的类似性和衡算方法;第二~五章为动量传递,包括动量传递概论与动量传递微分方程、动量传递方程的若干解、边界层流动和湍流;第六~八章为热量传递,包括热量传递概论和能量方程、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第九~十一章为质量传递,包括质量传递概论和传质微分方程、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第十二章为多种传递同时进行的过程,论述湍流下热、质同时传递和平壁面上层流边界层中同时进行“三传”的精确解。各章均附有例题和习题,以帮助读者对《化工传递过程基础(3版)》内容的理解和运用。《化工传递过程基础(3版)》还配有免费的教学支持材料可供参考,有需要的教师可登录www?cipedu?com?cn免费下载。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3版)》可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亦可作为化工类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供在化工领域从事科研、设计和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主要符号说明绪论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第一节 流体流动导论一、静止流体的特性二、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类似性一、分子传递的基本定律二、动量通量、热量通量和质量通量的普遍表达式三、涡流传递的类似性第三节 传递过程的衡算方法一、总衡算二、微分衡算习题第一篇 动量传递第二章 动量传递概论与动量传递微分方程第一节 动量传递概论一、动量的分子传递与涡流传递二、流体通过相界面的动量传递第二节 描述流动问题的观点与时间导数一、欧拉观点与拉格朗日观点二、物理量的时间导数第三节 连续性方程一、连续性方程的推导二、对连续性方程的分析三、柱坐标与球坐标系的连续性方程第四节 运动方程一、用应力表示的运动方程二、牛顿型流体的本构方程三、牛顿型流体的运动方程四、对奈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分析习题第三章 动量传递方程的若干解第一节 曳力系数与范宁摩擦因数一、绕流流动二、封闭管道内的流动第二节 平壁间与平壁面上的稳态层流一、两平壁间的稳态层流二、竖直平壁面上的降落液膜流动第三节 圆管与套管环隙间的稳态层流一、圆管中的轴向稳态层流二、套管环隙间的轴向稳态层流三、同心套管环隙间的周向稳态层流第四节 爬流一、爬流的概念与爬流运动方程二、粒子在流体中的沉降与斯托克斯定律第五节 势流一、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二、流体的旋度与速度势函数三、势流的求解第六节 平面流与流函数的概念一、平面流的概念二、流函数习题第四章 边界层流动第一节 边界层的概念一、普朗特边界层理论的要点二、边界层的形成过程三、边界层厚度的定义第二节 普朗特边界层方程一、普朗特边界层方程的推导二、平板层流边界层的精确解第三节 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一、边界层积分动量方程的推导二、平板层流边界层的近似解第四节 管道进口段内的流体流动第五节 边界层分离习题第五章 湍流第一节 湍流的特点、起因及表征一、湍流的特点二、湍流的起因三、湍流的表征第二节 湍流时的运动方程一、雷诺方程二、雷诺应力第三节 湍流的半经验理论一、波希尼斯克的湍应力公式二、普朗特混合长理论第四节 无界固体壁面上的稳态湍流第五节 圆管中的湍流一、圆管稳态湍流的通用速度分布方程二、光滑圆管中的速度分布与流动阻力三、粗糙管中的速度分布与流动阻力第六节 平板壁面上湍流边界层的近似解第七节 量纲分析在动量传递中的应用一、奈维一斯托克斯方程的量纲分析二、伯金汉丌定理三、模型与相似习题第二篇 热量传递第六章 热量传递概论与能量方程第一节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一、热传导(导热)二、对流传热三、辐射传热四、同时进行导热、对流传热及辐射传热的过程第二节 能量方程一、能量方程的推导二、能量方程的特定形式三、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的能量方程习题第七章 热传导第一节 稳态热传导一、无内热源的一维稳态热传导二、有内热源的一维稳态热传导三、二维稳态热传导第二节 不稳态热传导一、忽略内部热阻的不稳态导热——集总热容法二、忽略表面热阻的不稳态导热三、内部热阻和表面热阻均不能忽略时的大平板的不稳态导热四、多维不稳态导热五、一维不稳态导热的数值解习题第八章 对流传热第一节 对流传热的机理与对流传热系数一、对流传热机理二、温度边界层(热边界层)三、对流传热系数第二节 平板壁面对流传热一、平板壁面上层流传热的精确解二、平板壁面上层流传热的近似解三、平板壁面上湍流传热的近似解第三节 管内对流传热一、管内强制层流传热的理论分析二、管内对流传热的量纲分析三、管内湍流传热的类似律第四节 自然对流传热一、自然对流系统的运动方程和能量方程二、自然对流系统的对流传热系数习题第三篇 质量传递第九章 质量传递概论与传质微分方程第一节 质量传递概论一、混合物组成的表示方法二、质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三、传质的速度与通量第二节 传质微分方程一、传质微分方程的推导二、传质微分方程的特定形式三、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的传质微分方程习题第十章 分子传质(扩散)第一节 一维稳态分子扩散的通用速率方程第二节 气体中的分子扩散一、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的稳态扩散二、等分子反方向稳态扩散三、气体扩散系数的测定和计算第三节 液体中的分子扩散一、液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速率方程二、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B的稳态扩散三、等分子反方向稳态扩散四、液体扩散系数的计算第四节 固体中的扩散一、与固体结构无关的稳态扩散二、多孔固体中的稳态扩散三、固体中的扩散系数第五节 伴有化学反应的分子扩散过程一、具有非均相化学反应的一维稳态分子扩散二、具有均相化学反应的一维稳态分子扩散习题第十一章 对流传质第一节 对流传质的机理与对流传质系数一、对流传质机理二、浓度边界层三、对流传质系数第二节 平板壁面对流传质一、平板壁面上层流传质的精确解二、平板壁面上层流传质的近似解三、平板壁面上湍流传质的近似解第三节 管内对流传质一、管内稳态层流传质二、管内湍流传质的类似律第四节 对流传质模型一、停滞膜模型二、溶质渗透模型三、表面更新模型习题第十二章 多种传递同时进行的过程第一节 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一、湍流下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二、空气一水物系中热量和质量同时传递的过程第二节 平板壁面层流边界层中同时进行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过程一、平板层流边界层中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基本微分方程二、平板层流边界层中同时进行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精确解习题附录附录A主要物理量的单位换算表附录B误差函数表附录C扩散系数附录D分子扩散时之间的关系表附录E伦纳德一琼斯参数δ、ξ/κ数值表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传递过程概论传递现象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通常所说的平衡状态,是指物系内具有强度性质的物理量如温度、组分浓度等不存在梯度而言的。例如热平衡是指物系内的温度各处均匀一致,气体混合物的平衡是指物系内各处具有相同的组成等。反之,若物系处于不平衡状态,即具有强度性质的物理量在物系内不均匀时,则物系内部就会发生变化。例如,冷、热两物体互相接触,热量会由热物体流向冷物体,最后使两物体的温度趋于一致。对于任何处于不平衡状态的物系,一定会有某些物理量由高强度区向低强度区转移。物理量朝向平衡状态转移的过程即为传递过程。在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物理量一般为质量、能量、动量和电量等。质量传递是指物系中一个或几个组分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转移;能量传递是指热量由高温度区向低温度区的转移。由此可见,质量、热量与动量传递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物系内部存在有浓度、温度和速度梯度的缘故。在化学工程领域中,传递过程大多是在流体流动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流体流动与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是一种探讨速率的科学,三者之间具有许多类似之处,它们不但可以用类似的数学模型描述,而且描述三者的一些物理量之间还存在着某些定量关系,这些类似关系和定量关系会使研究3类传递过程的问题得以简化。传递过程规律的研究常采用衡算方法,即依据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动量守恒(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原理,在运动的流体中选择一特定的空间范围进行质量、能量和动量衡算,导出有关的衡算方程来解决传递过程规律问题。本章作为研究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基础,主要论述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类似性及衡算方法等内容。

后记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二版自2002年出版以来,得到了教学同仁和广大读者的支持和肯定,在此我们深表谢意!继第二版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后,本书(《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三版)又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若干修订:    (1)在各篇分别增加了分子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机理的内容;    (2)第十二章改为“多种传递同时进行的过程”,增加了湍流状态下热、质同时传递及水冷塔操作原理和设计等内容;    (3)第十章中增加了伴有化学反应分子传质的内容;    (4)在大部分章中增加了一定数量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例题和习题。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陈涛(第一、十二章)、张国亮(第二~五章)、张凤宝(第六~八章)、贾绍义(第九~十一章),全书由陈涛、张国亮统编和整理。在本书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领导和有关教师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可能会存在不妥之处,敬请教学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8年10月于天津大学第二版前言    “化工传递过程”课程在我国化工类本科生中开设已有20多年。这期间有多本教材出版,为培养现代化工技术人才起了重要作用。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化学工程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与其相关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传递过程的理论和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显得十分迫切。为了努力达到《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目标,我们将原有教材进行了修订。    本书是原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王绍亭、陈涛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的修订本。修订后的本教材保留了原书的系统性和重要内容,删去了一些次要章节;增加了一些反映传递过程最新进展的内容,力求提高本书的全面性;增加了若干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内容,以提高本课程的实用性;增加了例题和习题的数量和难度,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提高某些内容的深度,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本书共十二章。第一章增加流体流动导论一节,删去原书第二章“总衡算”大部分内容,而部分内容作为衡算方法放在本章论述。第二章后按第一篇动量传递(二~五章)、第二篇热量传递(六~八章)、第三篇质量传递(九~十二章)顺序编写。    在本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我们以教改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基础、拓宽知识、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为原则,力求概念清晰、层次分明、理论深入浅出,引导创新,便于自学。    本书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教材,亦可作为化工类其他专业的选修课教材,还可供化工领域从事科研、设计和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主编陈涛、张国亮。参加修订的人员有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陈涛(第一章及全书统编)、张国亮(第一篇二~五章)、张凤宝(第二篇六~八章)、贾绍义(第三篇九~十二章)。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教学同仁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3版)》(《化工传递过程基础》第3版)又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化工传递过程基础(3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若干修订:(1)在各篇分别增加了分子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机理的内容;(2)第十二章改为“多种传递同时进行的过程”,增加了湍流状态下热、质同时传递及水冷塔操作原理和设计等内容;(3)第十章中增加了伴有化学反应分子传质的内容;(4)在大部分章中增加了一定数量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例题和习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本科生用还不错,里面的推导很多都一点而过 没过程只注重结论
  •   帮着朋友朋友买的,相当不错的一本书。
  •   挺不错的,是正版,研究生用~
  •   额 这门课都早结课了 考试也完了,才来评价。怎么说呢 是老师要求的课本,应该还是不错的
  •   书本质量不错,适合学习
  •   下学期专业课书全在亚马逊上买了,不错
  •   正版,上课正好用,比去书店方便
  •   商品很不错,果断好评!
  •   书挺好的,正版,发货速度也快,值得推荐!
  •   没什么可说的,一切正常!
  •   书皮磨的有点旧 其他还好
  •   天津大学陈涛张国亮老师的这本教材适合学完化工原理的本科生进一步学习三种传递过程共性规律的一本书,介绍内容浅显易懂。若是研究生,南京工业大学谢舜韶编的《化工传递过程》适合做教材。
  •   包装印刷,内容都不错,给个好评,但化学反应工程那本书就不好了,那本书有质量问题,印刷问题,纸张问题。希望得到心理补偿
  •   还行吧,第一次买。就是包装不太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