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传世书法赏析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作者:郭豫斌 编  字数:120000  

前言

书法,为汉字所独有的书写艺术。欲写书法者,不可不稍识汉字的字体与书体的异同及其变迁。    字体,系从文字学角度指构造符合共同原则、具有共同特点的一类文字。如甲骨文、大篆、小篆,基本上依据“六书”的原则组字造型,属于古文字,自隶书之后,汉字则脱离“六书”而成为单纯的文字符号,属于今文字。    书体,一般是从书法艺术角度指人们书写的文字具有某一共同特点或具有某一风格并能自成系统者,如真、行、草、隶、篆等书体。另外,书体在唐以后,也兼指某一书家的个人风格,如颜体、柳体、欧体等。书体是随着字体的发展而逐渐丰富起来的,并且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又由繁就简的发展过程。在古文字系统中,往往一种字体就是一种书体。如甲骨文、大篆、小篆,其风格虽因人、因时而异,但尚未形成书法意义上独立的书体,字体与书体难以截然划分。秦、汉之后,字体基本稳定而书体蓬勃发展,二者日益分离,书体遂有三体书、四体书、五体书、九体书、十体书乃至五十六体书、百体书等等,种类繁多。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过人们的筛选,有些书体逐渐被淘汰而湮灭,有一些书体则因便于书写或受人喜爱而继有发展,真、行、草、隶、篆等“五体书”便逐渐成为人们广泛应用的书体,其中尤以行书应用的范围最广。    行书,一般认为起始于东汉刘德升。晋卫恒曾说:“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刘德升”。唐张怀璀为行书定义说:“不真不草,是日行书。”行书又分真行和草行,其区别正如清刘熙载所说:“真行近真而纵于真,草行近草而敛于草。”由于行书“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清宋曹语),故其应用极广而为有志于书法者所不可不习。为此,特辑印历代名书法家行书字帖一套,以应习行书者临摹、观赏之需。    米芾(1051-1107年),宋人,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宣和年间擢书画学博士,临摹官一和殿所藏书画极工,迁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其狂放,又有洁癖,人称米颠。能诗文,擅书画,精于鉴别。行、草书能取前人之所长,尤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宋高宗赵构在《翰墨志》中对米芾的书法有较为恰当的评语:“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带于真楷、篆、隶不甚工,唯于行、草诚入能品。以带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著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千古效其法者,不过得其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支遁道人爱马特爱其神骏,余于带字亦然。”    《苕溪诗卷》为米芾早年作品,被摹刻收入《戏鸿堂法帖》和《三希堂法帖》,是米芾传世作品中的代表作。    《天马赋》书帖,历代书家传世者不少,米芾所书者颇具其“沉著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之笔风。    《蜀素帖》与《苕溪诗卷》同时所书。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在跋中云:“此卷如狮子捉象,全力赴之。当为平生合作。”称誉甚高。    纵观米芾传世墨迹,其中行草较多,隶书极少。我们从宋刻《绍兴米帖》中精选了5篇隶书,《汉扎帖》《隶须师宜官帖》《王荆公帖》《法云佛国帖》《冲茂乏人帖》,其风格如天马开张,蛟龙潜渊,势不可抵,是米芾传世墨迹中的隶书精品。    编者

内容概要

米芾(1051-1107年),北宋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无碍居士、鹿门居士、火正后人、淮阳外史、中岳外史、净名庵主等,晚年号米老。
《米芾传世书法赏析》是“跟大家学书法丛书”系列之一。 《米芾传世书法赏析》讲述了他的生平事迹,收录了他创作的书法作品及对作品评析。
《米芾传世书法赏析》的作者是郭豫斌。

书籍目录

《米芾传世书法赏析》
行书大师米芾
米芾生平简介
米芾身世之谜
米芾的仕途生涯
米颠米芾
米芾拜石
米芾爱砚
酷嗜书画
米芾的洁癖
米芾的艺术成就
米芾书法艺术源流
尊古创新的楷模
行书书法的艺术特色
美术奇葩米氏云山
米芾传世行书书法
《三吴诗帖》
《盛制帖》
《三帖卷》
《蜀素帖》
《箧中帖》
《苕溪诗卷》
《虹县诗卷》
《逃暑帖》
《竹前槐后诗帖并尺牍》
《岁丰帖》
《伯充台坐帖》
《紫金砚帖》
《研山铭帖》
《值雨帖》
《清和帖》
《彦和帖》
《多景楼诗帖》
《珊瑚帖》《复官帖》
《张都帖》
《参政帖》
《临沂使君帖》
《吴江舟中诗卷》
《米芾名帖精选》
苕溪诗卷
天马赋
蜀素帖
汉扎帖
隶须师宜官帖
王荆公帖
法云佛国帖
冲茂乏人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米芾(1051—1107年),北宋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无碍居士、鹿门居士、火正后人、淮阳外史、中岳外史、净名庵主等,晚年号米老。宋徽宗宣和年间,召为书画学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吏部别称“南官”,所以,人们又称米芾为“米南宫”;因生于襄阳,长于襄阳,人称“米襄阳”,因举止“狂放不羁、装痴作傻”,又称“米颠”、“米痴”。 在中国书法史上,米芾占有重要地位。人们把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米芾排在苏轼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但如果不考虑苏东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单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米芾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吾尝评米字,以为宋朝第一,毕竟出于东坡之上。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康有为曾对唐宋两代的书法作过评价: “唐言结构,宋尚意趣。”意为唐代书法家讲求字的结构,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宋四家”的杰出代表。他的行书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鼓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米芾自称自己挥笔为“刷字”,明里自谦而实点到精要之处,体现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将行书的精髓和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无怪乎苏东坡说“米书超逸入神”,又称米芾的书法作品“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南宋以来的著名汇帖中,多数刻其法书,可见其传播广泛。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字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米芾生平简介 关于米芾的身世,有人说是太原人,有人说是襄阳人,有人说是润州(今江苏镇江)人,还有人说是吴人即苏州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准确地说,米芾的祖上世居太原,到米芾出生时已移居襄阳,至今襄阳仍有米公祠。润州为米芾的定居之所,他曾在这里行书作画。如今镇江东北江边北固山西麓的海岳庵,就是米芾所建。至于米芾是吴人之说则是出于《宋史》,这应该是一个失误,盖因米芾嫁女于苏州,曾居其地。 米芾姓氏的来历,也存在着争议。米芾自称楚国芈氏之后,后改为同音字米,其远祖为火正祝融、鬻熊,故自题偶作芈黻(或芈芾)、楚国米黻(芾)、火正后人、鬻熊后人。但也有人认为米芾的远祖应该是西域人。南宋王应麟《姓氏急就篇》亦云:“米氏,胡姓。唐米逢、米遂、米暨、米实、米海万,宋米信、米璞、米芾、米友仁。芾以米氏为楚冒。” 另据米芾的好友蔡肇为其所作的《米公墓志》云:“公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徙襄阳,自其高曾以上多以武干官显。父光辅,始亲儒,嗜学。”虽然没有明确指出米芾之先为米信,但宋初“以武干官显”的米姓大将在米芾高曾辈以上者唯有米信。由此可见,米芾的五世祖当为宋初名将米信。而米信何许人也?据《宋史•米信传》记载:“米信,旧名海进,本奚族,少勇悍,以善射闻。周祖即位,隶护圣军。世宗征高平,以功迁龙捷散都头。太祖总禁兵,以信隶麾下,得给使左右,遂委心焉,改名信,署牙校。” 米信乃奚族出身,那么米芾的祖先应该是奚族。奚族在汉代居住于现在的赤峰地区,后来逐渐迁徙,北齐时奚人已迁到代郡(今山西大同),并深入河套地区。唐代开元年间又有部落迁到幽州(今北京)附近,最远迁到云南。相传米芾的五世祖米信是出身奚族的大将,高祖、曾祖以上多为武职官吏。其父名佐,字光辅,官至武卫将军,赠中散大夫、会稽公。其母阎氏,曾为宋英宗赵曙皇后的乳娘,赠丹阳县太君。米芾自幼好读诗书,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资聪慧,6岁时就能背诗百首,过目成诵。8岁学书法,能作大字。10岁摹写碑刻,有李邕笔意,小获声誉。他好读书,喜议论,不求科举,诗文书画,以奇险为工。米芾18岁时(1068年),宋神宗即位,因不忘米芾母亲阎氏对自己母亲的乳褓旧情,恩赐米芾为秘书省校字郎,负责当时校对、订正讹误,从此开始走上仕途。旋出洽光(今广东省英德县□光镇)尉,此后30余年宦游南方,在广西、湖南、江苏、浙江等地任地方小官,至宋崇宁二年(1103年),方入京为太常博士,奉诏以《黄庭》小楷作《千字文》,旋出知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县),第二年复召人京,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但由于他“举止颉颃,不能与世俯仰”,不久便遭“白简逐出”,知淮阳军(今江苏邳县),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卒于任所,年仅57岁。米芾的一生,经历北宋王安石变法、元祜党祸、曾蔡倾轧,一生官阶不高,这与他不善官场逢迎,又为人清高有关。但这样的仕途生涯,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米芾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之人。米芾还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封建官僚。据《清河书画舫》记载,米芾在雍丘(今河南杞县)任县令时见胥吏催租逼人,愤而作诗:“白头县令受薄禄,不敢鞭笞怒上帝。救民无术告朝廷,监庙东归早相乞。”从中可见其左右为难的心情,既不敢得罪朝廷,又不愿向饥寒交迫的寒民逼租,只能怨起“上帝”来。他的一个座右铭实在无愧于这段经历: “进退有命,去就有义,仕宦有守,远耻有礼,翔而后集,色斯举矣。”米芾不失为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知无为军时,米芾见秋后田野里一片青绿,不解地问老农道:“秋已晚矣,刈获告功,而田中复青,何也?”老农答曰:“稻孙也。稻已刈,而雨多抽余穗,故稚色如此。”米芾喜不自胜,大书“稻孙”二字,悬之城楼(按:“稻孙”即“再生稻”,在双季稻推广前,是农民解决饥荒的重要门路)。米芾的欣喜,当是“民饥我饥”感情的流露。

编辑推荐

《米芾传世书法赏析》讲述了他的生平事迹,收录了他创作的书法作品及对作品评析。 纵观米芾传世墨迹,其中行草较多,隶书极少。《米芾传世书法赏析》从宋刻《绍兴米帖》中精选5篇隶书,《汉扎帖》《隶须师宜官帖》《王荆公帖》《法云佛国帖》《冲茂乏人帖》,其风格如天马开张,蛟龙潜渊,势不可抵,是米芾传世墨迹中的隶书精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米芾传世书法赏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米芾字帖非常实用,还有很多关于米芾的简介,一些字帖的局部。
  •   好书。书法爱好者的知音。
  •   印刷很不清晰,乱七八糟的,这本本书买亏了
  •   东西很好,是我想要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