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白猫和好猫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熊秉元  页数:195  
Tag标签:无  

前言

一美元纸币的背面是一座尚未完工的金字塔,塔顶上有一只天神闪亮的眼睛,指引金字塔建造。台大经济系熊秉元教授在其《黑猫、白猫和好猫:对世事人情的经济学思考》一书中,就如同具有天神闪亮眼睛般的慧眼,一眼洞穿金字塔内现代人的行为。熊教授经济学造诣精湛、博学多闻、视野宽广,在本书中他以深入浅出的文笔探讨复杂的现代人行为。他以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老子、佛家的名言隽语为经,以他个人对生活事物的好奇心及透彻观察力为纬。探讨分析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医学、宗教等各层面问题,因此读本书会使读者获得很多心得.也必会发生“顿悟”的会心微笑:并会觉得经济学不再是玄而不可捉摸的学门,而是能对事务提供客观分析与价值判断的工具。为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兹引用本书五位经济学诺贝尔得主的名言隽语与熊教授洞察力互相交织辉映的画面。

内容概要

“不管是黑猫白猫,只要是会捉老鼠的都是好猫。”也许是吧。不过,即便都是会捉老鼠的好猫,还是有人喜欢黑色的猫,有人喜欢白色的猫。显然,黑猫和白猫是不一样的。此外,在现实生活中,也还有着黑色和白色以外颜色的猫。                                                         ——熊秉元	这是一部“熊氏散文”的辑合,在一篇篇的散文里,无论谈的是私事、人际互动、公共议题,甚至国家大事,作者都意图用经济学的原则加以提点。这也就是说,他真正在做的,是要把经济理性贯串到左右人们最大的那个关于价值的问题、规范问题,以及秩序问题上,以探讨现代人应有的正确思想,并指引解决问题的方向。因此读本书会使读者获得很多心得,也必会发生“顿悟”的会心微笑;并会觉得经济学不再是玄而不可捉摸的学门,而是能对事务提供客观分析与价值判断的工具。

作者简介

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布朗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大学经济系暨研究所教授。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推翻经济学中最著名的“科斯定律”,一度受邀到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担任客座教授。
熊氏是经济学家,也是散文家,在台湾经济学界,他是“新四人帮”的得力战将;在华语散文界,他与著名的经济散文学家“巨侠”张五常并称,有“顶侠”之誉。
有人说“经济学家是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并让大家自觉得很笨的那种人”,熊秉元正好相反,笔下常以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为发端,运用带有魔力的笔,把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让人在享受阅读的趣味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经济学的奇妙世界。也因此,其作品被国内知名文化评论家南方朔誉为“熊氏散文”,他的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的课文,在华人经济学界,仅有熊氏一人获此殊荣。
1993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寻找心中那把尺》,获选为“金鼎奖”推荐著作。接着,《熊秉元漫步法律》于2003年出版,也获得金鼎奖社会科学类最佳著作。后来,他写作“经济学的故事”系列,2006年起连载于《印刻生活杂志》,也入围了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
2005年,熊氏被大陆经济类报刊编辑,选为两岸三地知名度最高的经济学者之一。

书籍目录

序一   经济学不再不可捉摸   邱正雄序二   一个经济学知识分子   南方朔自序   科学之钥和心中之尺   熊秉元第1章   暗室里的摄影师“经济人”和“自然人”/ 004     正统的经济学训练 / 006   经济学的世界观 / 009     道德论与经济学 / 011第2章   价值的光谱黑猫和白猫 / 018     价值的光谱 / 020     自利的光谱 / 022     价值的寄居处 / 025     衬托出的价值 / 027     价值的凝结 / 029     最适值的存在 / 031第3章   一加一不等于二一加一不等于二的逻辑 / 038     一加一不等于二的真相 / 041     刻画心中的那把尺 / 043第4章   金钱的诱导自利与理性 / 050     隐私权的价值 / 053     有形和无形的规则 / 055     工具性的安排 / 057     因果关系的逻辑 / 059     第5章   公平的局限经济学金刚经里 / 066     思潮相对绝对的绝对 / 068     以动物为师 / 071     行为准则与交易价格 / 073     善意的恶果 / 075     人生的成本效益分析 / 077     人生直线和曲线 / 079第6章   有限的理性理性的经济人 / 086     相对价值下的人生观 / 088     商品诞生的条件 / 090     厂商的本质 / 093第7章   比较优势经济学的世界观 / 100     有条件的福祉 / 102     远庖厨之后 / 104    “生产”责任的转折 / 107     你的房屋,我的房屋 / 109     想得很清楚的经济学家 / 111     美食当前的婉转陈情 / 113第8章   人是自利的物以稀为贵 / 120     供给和需求的另一种思考 / 122     金权政治的结构性因素 / 124     利益冲突 / 127     各尽所能各取所值 / 129第9章   公共选择差异原则 / 136     民主的真谛 / 138     少数服从多数 / 140     公民投票 / 142第10章   自由的界限以“公债”支应公共支出 / 148     价值的蜕变 / 150     永远的“卫尔康事件”/ 152     资本论 / 155     为真理而战 / 157     宪制经济学 / 159     因果关系 / 162第11章   误差的界限地下经济 / 168     好坏之间 / 170     螺丝的责任 / 172两个世界 / 174     好价值的由来 / 177第12章   科斯定理樱桃树的故事 / 184     傲慢与偏见 / 186     以价制量 / 189     量变和质变之间 / 191

章节摘录

黑猫和白猫前几天,一个电台的记者打电话来,希望针对我出版的几本书谈一谈。我们聊了一阵,最后她希望我能用很简短的一两句话来阐释我所了解的“经济学”。我想了一下,然后告诉她: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曾用一句名言——“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来总结他对经济学的体会;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莫迪里阿尼(Franco Modigliani)也用一句话来总结他的心得——“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提篮里”。对我而言,浸淫经济学多年之后也有一点点领悟,我的总结是:黑猫和白猫是不一样的!记者听了笑出声来,大概有点“怪不得一般人不懂经济学,因为经济学家总是把东西讲得太玄了”的味道。谈完之后,我坐在椅子里,静静地回想刚刚最后一段的对话。既然两位大师得的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用一句话一以贯之的研究主题都是一样,那么,在这两句话之间总该有点关联吧。还有,如果我自认为略通经济学的精髓,由我的“黑猫白猫论”应该也能推论到两位大师的传世名言才是,我开始琢磨。“黑猫和白猫是不一样的”指的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在经济学里,追根究底,所有的论述都是相对的。在某些情形之下,钻石比水有价值;在某些情况下,水比钻石有价值。因此,价值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旦在价值的判断上分出高低大小,紧接着就是取舍的问题。如果要选择钻石,往往要放弃水(或其他的东西)。而且,更深刻地看,选择了钻石,等于放弃了“不拥有钻石”的可能性。既然有“取”,对应的一定有“舍”,因此,有得必有失——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既然价值是相对的,会随着时空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既然取舍是一件事的两面,得到某些东西的时候就意味着当时也失去了某些东西;因此,在取舍时,就不值得三千宠爱在一身地孤注一掷。如果能同时照顾到多一些的面向,就不至于在当时看来稳操胜券,时空条件一变之后反而满盘皆输——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除了能由黑猫白猫推论到白吃的午餐和鸡蛋提篮之外,也许是对黑猫白猫这个譬喻已经深思过一段时日,事实上我还有一些想法……黑猫白猫反映出事物的相对性,任何一件事物的意义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换个角度看,一件事物的意义是由其他的条件所衬托出来的。如果一件事物单独存在,我们将丝毫不能认知和理解这件事物的意义。大家都觉得邓丽君唱歌很好听,可是,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她一个人会唱歌,别人完全不知道唱歌为何物,在这种情况下,试问我们凭什么来判断她的歌是唱得好或是不好。因此,我们在面对任何一件事物时,都是从脑海里唤起类似的事物、相关的材料,然后以这些来烘托出我们所面对事物的意义。黑猫白猫的相对性指的还不只是外在的事物,人内心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各种情怀也都是相对的。经过成长过程里的摸索、学习、尝试、历练,一个人会慢慢在内心里雕塑出一个“情绪的结构”,而这个结构也有高低强弱大小精粗的分别。在面对外在的世界时,一个人除了在理智上有所应对之外,人内在的情绪结构也会唤醒过去类似的相关情境,然后情感上有所起伏。因此,不论是人所面对的外在世界或含蕴在里面的内在世界,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彼此衬托、相互对照之下才具有某种意义。有人说,“不管是黑猫白猫,只要是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也许是吧。不过,即使都是会捉老鼠的好猫,还是有人喜欢黑色的猫,有人喜欢白色的猫。显然,黑猫和白猫是不一样的!物以稀为贵一两个月之前,我应邀到法律系一位老师的课堂上去介绍一些“法律经济学”的概念。我用好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经济学其实是一种看事情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政治、法律、社会人的行为的各个面向上。我举的例子之一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很多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期望将来和子女相处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就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投入比较多的心血;还有,父母对于和自己住在一起的子女媳婿通常比较严苛,但对于住在外地的后生却反而比较和悦客气。我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是自利的,如果明知将来不会和子女长久相处,当然比较不会付出无谓的心血。还有,和自己同住的子女亲戚可能别无去处,凶一点无所谓,对在外的子女“垄断力”有限,对他不好,以后就会不常回来了,所以,厚彼薄此当然事出有因。我讲完之后,现在已经荣任大法官的老师笑眯眯地说:确实有这种现象。——他每次从台北回乡下,他高堂老母一定杀鸡宰鸭、忙进忙出;对他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他的姊妹看了都有点嫉妒!教室里的师生听了都笑出声来,我也觉得他亲切自然的呼应很有趣;不过,后来再想起我们这段唱和,我觉得还寓有深意。在经济学里,“人是自利的”是一个很根本、也很重要的假设。人希望而且会自求多福。父母对于外地回来的子弟亲热异常,倒不完全是因为久不见面、新鲜得很。父母这么做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这么做远地的子女才可能或者心有愧疚而愿意偶尔回家。相对的,那些平日就在身边的子女可能无处可去,所以对他们稍微“坏”一点也无妨。要不然,只要比较一下婆婆对“家庭主妇的媳妇”和“职业妇女的媳妇”态度上的差别,就可以更微妙地体会出其中的曲折!所以,即使是最无私、最深厚的伦常亲情,都免不了受到人性自利的节制。人,就是人,人的特性会反映在人行为的每一个面向上。而且,在亲情中所掺杂的利害考虑,可以说正深刻而巧妙地烘托出“人性自利”的意义:人在作行为的取舍时,总是先想到“自己的”喜怒哀乐、总是先顾到“自己”家小的安危福祸,这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即使乍看之下“公而忘私”、“舍己为群”的事迹,只要稍加追究,也可以看出在崇高神圣的光环之下,多少有一点“自利”的影子,这正可以解释为什么乐捐济贫的时候,“无名氏”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就算是“无名氏”,这些无名氏捐输时心理上的自我满足,当然也是自利。事实上,就是因为在绝大部分时候,人的行为都是基于狭隘的自利,而不是自利和利他并存;所以,那些偶然出现、可遇不可求的义行善事才会受到推崇景仰——物以稀为贵。试想,如果绝大多数的人、在绝大多数的日常行为上都是完全地奉献牺牲、大公无私,那么,这些“舍己为人”的行为又有什么特别?难道还会被称许歌颂?因此,这些少数“利他”的举止,刚好倒过来衬托出“人是自利”的平凡和平实。据说前一段时间某个慈善机构举办筹募义演,晚会的座次分区售票。最前面、最中间的座位最显目,当然票价最贵。结果,因为盛况空前,一票难求;“特别座”的席次竟然出现了黄牛票大家争着做善事,也争着让别人看到自己在做善事!人,其实就是人,也只是人!人生的成本效益分析虽然我自知教书教得还算可以(每年教师节前后都会收到很多海内外寄来的卡片,有时候还会接到国际长途电话贺节),但是,我很少到学校外面去演讲,也不太愿意去。在学校里,我可以有系统、按部就班地花上一整学期或一整年来介绍一个学科。时间充裕、循序渐进之后,学习的效果就自然而然地慢慢累积而成。相形之下,演讲只有两个钟头左右,听众背景参差不齐,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由无到有地改变别人根深蒂固的想法,我觉得非常困难。所以,凡是遇上邀请演讲,我多半都婉拒。不过,我教过的学生们显然比我乐观得多,他们总觉得我上课讨论的内容很有趣,最好能有更多的人有机会听我谈些观念问题。因此,一有机会,他们就想邀请我去他们工作的单位演讲。婉拒好几次之后,我实在觉得过意不去,就想了个折衷的办法。我愿意去,但有条件:由我先挑选十篇左右我写的短文印发给参加听讲的人,请他们先看,到时候我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换意见。如果能这么安排,我乐意去作野人献曝。这么做了几次之后,效果还不错,很多参加的人事后反映:虽然不能完全掌握要旨,但由讨论中得到许多体验,有刺激思考的作用。最近受邀到一个教育文化事业单位去“演讲”,还是采取同样的做法。讨论的过程紧凑有趣,而且还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在逐篇讨论过一些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后,接着要处理经济学的精髓之一:成本效益分析。我稍作介绍之后,就请在场的人表示意见。发言的人一再地对“成本效益分析”提出批评,而质疑的重点就在于:很多事情是不能用金钱来量化的,所以成本效益分析有时而穷。我花了一些时间解释,但似乎还是不能说服大家,后来我灵机一动,指着坐在我旁边的机关首长说,假设各位面临这种情况:今天晚上各位的老板要娶媳妇宴客,邀请大家阖府光临。选在今天晚上当然也是有心人,因为明天就要打年终的考绩!但是,今天晚上你自己的兄弟姊妹之一也要结婚。那么,你要选择去参加谁的婚礼?有人冒出一句:“最好两个都参加!”在一片笑声中,我说:不管你选择参加谁的婚礼,或两个都参加,这都和金钱上的量化无关。可是,你总是作了决定,而在你作决定的思考过程里,不就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在比较各种做法的利弊得失吗?而那些利弊得失的斟酌,不就是“成本”和“效益”的评估取舍吗?所以,成本效益的考虑不一定是金钱上的高下,而可能是人情、得失、善恶、美丑之间的曲折。可是,无论如何,都是相对大小上的一种比较。而且,我们还可以反问自己,如果在思考犹豫时“不是”在成本效益上评估得失,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各式各样的决定呢?难道是遇事就抛铜板吗?还是找个龟甲来烧一烧,看裂痕纹路是怎么走的?还是求神问卜?我想绝大部分的人都不是这么做,而是一直不自觉地在做“成本效益分析”——只是大部分的人不会联想到“成本效益分析”这个名词罢了。所以,既然我们不断地面对抉择,也不断地在衡量因应,除了希望自己在做成本效益分析时更稳重精致之外,我们事实上别无所恃。讲完之后,大家一片静肃,但是在凝重的表情之余,我却觉察出一丝的释怀——就像在学校里上完课的景象。我心里也觉得很高兴,也许我可以把校外演讲的成本效益评估再“算”一次!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台大经济系熊秉元教授在本书中,就如同具有天神闪亮眼睛般的智慧,一眼洞穿会字塔内现代人的行为,以现代经济学规则为主轴,完整地探讨现代人应有的正确思维,并指引解决问题的方向,所以这是一本指导如何使现代人思想正确的好书。  ——大华证券董事长 邱正雄“熊氏散义”其实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体”。熊秉元是个专业的经济学家和各类实务问题的研究者,但却右手写专业之余,腾出了左手,写那种种叙夹议的散文。在一篇篇的散文里,无论谈的是私事、人际互动、公共议题,甚至国家大事,他都是意图用经济学的原则加以提点。这也就是说,他真正在做的,乃是要把经济理性贯穿到左右人们最大的那个关于价值的问题、规范问题,以及秩序问题上。因而这些文章也就变得很哲学。难得的是,尽管一直在碰这些根本问题,他并没有经常被人指控的那种所谓“经济学家的傲慢”。他提问,他论证,他保留,答案则要人们自己去思考。  ——知名文化评论家 南方朔

编辑推荐

《黑猫、白猫和好猫:对世事人情的经济学思考》作者看穿社会表象,提供另一种思考世界和生活的有效方式。轻松分享经济学的智慧,华语世界最好看的经济学散文。 1、在台湾经济学界,熊秉元是“新四人帮”的得力战将,其理论识见高出同行不少,在台湾社会,颇有声誉,近年来,熊氏频频受邀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学府,担任客座教授,其影响力正骤然高升。2、在华语散文界,熊秉元与著名的经济散文学家“巨侠”张五常并称,有“顶侠”之誉,他的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的课文,在华人经济学界,仅有熊氏一人获此殊荣,可见其文字的魅力和功力之不凡。3、本书以作者自身经验为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去探讨生活上的细节,加上作者文字清新隽永,使读者在享受文字的美宴之余,更能获得很多心得,让读者在面对问题时多了另外一些思考的角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黑猫、白猫和好猫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本书运用带有魔力的笔,
    把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
    让人在享受阅读的趣味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经济学的奇妙世界。
    本书以现代经济学规则为主轴,
    完整地探讨现代人应有的正确思维,
    并指引解决问题的方向,
    所以这是一本指导如何使现代人思想正确的好书。
  •   经济学思维,kindof
  •   散文一般的叙述本是浅显易懂的,但是浅薄的我还是没有看出感觉。或许是阅历还不够。
  •   这本书中,我们应该能学会一些做人的态度。
  •   书还没看。。但是很失望。。第一次买到没有塑料膜封起来的书。。。到手时 书已经破的惨不忍睹了。。。。皱巴巴的不说 还很脏。。。这实在让人无法容忍。
  •   通俗化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
  •   一如既往的巨侠风采,一本书一口气读完,自觉如沐春风、如饮甘泉,经济学家中能写出散文风采的,当今经济界仅有寥寥几人而已。前几日还有幸来校做讲学,短短两个小时已经足以彰显大家之风范,语言风趣,经济学原理、工具与油盐酱醋、喜怒哀乐结合的如此丝丝入扣、解释的合情合理,可惜当日没有准备熊教授的一两本著作,请其签上大名,以表达我等敬佩之情,甚为遗憾!
  •   经济学是一个很实用的工具,但是不是必用的工具……荷尔蒙又上来了,明天去上熊的课时要继续和较量!
  •   闲来无事翻翻,还是不错的..简单直白的分析世事中的经济学原理
  •   熊先生的书在经济界应该算另类,他并非中国意义上的主流学者,但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却相当深刻。不故弄玄虚是他的最大特点。本书的选择有些杂乱,但不妨静心阅读。向各位推荐。
  •   哈看过后至少对付某教授没问题了估计希望啊
  •   向来喜欢看作者的书 力挺!!
  •   阐述的比较有理,确实是这么回事儿~
  •   介绍里面吹得厉害,还带上了张五常.......与人家的水平差距不能以道里计,只是经济学家没有走进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喃喃自语.....
  •   这本书没什么内容,不是因为薄,而是真的没什么内容。大概不适合我的口味吧。
  •   看了一部分,发现作者的语文水平有限。基本的搭配都会用错,比如“虽然……但是……”,他用成“虽然……就可以……”,很浅显的道理被他语无伦次的语言搅和得很混乱。另外,用故事来讲道理是件不容易的事,从故事的简单,到深奥的道理,再到简单的表述,要做到让大部分读者能够轻易的理解,深入浅出。这位作者的思维很混乱,文章中前后衔接粗糙,故事讲得没有重点,讲的道理又与故事牵强附会。总之一句,浪费钱。
  •   通俗,就像是唠嗑一样的书,不是很费劲
  •   以前看过作者的书,觉得还行,但买这个回来后,翻了两页,觉得不怎么样,尤其是字体很大,这让人有种受骗的感觉,不喜欢
  •   会让自己在轻松的读书过程中明白很多的经济学原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