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大作传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浙江人民  作者:李庆  页数:258  
Tag标签:无  

前言

1974年12月的北京。一个寒冷的冬天。中国经历着大变动。“文化大革命”走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头。整个社会在动荡。一方面报章上宣传“形势大好”;而另一方面,在众多的民众心里,渐渐产生了各种疑惑。刚刚复出不到一年的邓小平,坚定地走到了中国和世界政治舞台的前台,主管当时中国日常工作,他大刀阔斧,想要恢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弄乱的各方面的秩序。此时,虽说林彪集团已经垮台,但是江青集团,依然在政治上占有相当的势力。一直挺立在中国政治风口浪尖的周恩来总理,患癌症动手术住进了医院,毛泽东主席也患了重病,这些在当时中国的领导层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整个中国,风云激荡,变幻莫测。12月5日上午,百忙中的邓小平副总理接见了日本创价学会第二次访华代表团。当时,中日虽然已经复交,但是还没有签订友好条约,也没有直接通航。日本代表团是12月2日从香港经深圳转入中国内地的。在两天的时间里,团长池田大作一行活跃地和中国各方进行交流,展开了友好活动。回国前,邓小平副总理接见了他们。在会见中,池田大作向邓小平副总理提出,希望见周恩来总理。邓小平说:“这七八个月来,总理一直住院。病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坏。他已经77岁了。这些年来,他事情多,太累了。一般说来,总理是非常高兴和你见面的,但是我们党要尽量‘管制’,不让他工作。”并表示,一定向周总理转达他的问候。委婉地回拒了池田大作的请求。池田等一行对此表示理解。晚上,在北京的国际俱乐部举办告别答谢宴会,招待各界人士。当时的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等出席了宴会。宴会将要结束时,廖承志靠近池田,小声地说:“池田会长,有点事要和您说。”两个人到了旁边的一个房间。廖承志说:“周总理在等着您呢。”池田一听,又惊又喜。惊的是,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因为上午邓副总理已经说过,总理病重,他以为这次是见不到周总理了;而喜的,当然是总理在重病的情况下,还愿意会见他。然而,他考虑到周总理的身体状况,说:“我由衷表示感谢,然而,我不能去。这对总理的身体不好,我是不应该去的。”这下轮到廖承志会长为难了:“这怎么好呢?”他可不能违背总理之命。池田看出了这一点,客气地说:“那就遵命了。用两三分钟,只见一下面吧。请容我失礼。”于是,他们一行,就在翻译林丽韫的陪同下,乘车前往离宴会厅不太远的305医院。周总理已经在等着他们了。根据后来当事人的回忆,周总理在知道池田一行的愿望后,力排众议,坚持要见他们。当时邓颖超曾加以劝阻,说总理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就等下一次再见吧。医生们的意见也是如此。但是,周总理坚持要见。时间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是有关的人们还时时谈起那次被称为永世难忘的会见。癌症进入晚期的周恩来总理,在住院期间,为什么还一定要会见这个既不是什么政要巨头,也不是旧朋老友,还比他整整小30岁的日本人?这池田大作是个怎样的人物呢?思想家在论说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时,会想起汤因比还和池田大作有过那么一段交流,会想起他似乎强调过“东方文明”;政治家和国际关系的研究者则比较关心池田大作和周恩来、邓小平、胡锦涛等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关系,以及他在中日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文学家介绍的是他对文学的评论,是他的《我的人学》,是他和巴金的友情,是他和金庸的对谈;带有宗教色彩的人士,则会记得他领导的“创价学会”是一个宗教团体,似乎和佛教有关;艺术家们会谈起他在中国举办的摄影展览和文化部颁发给他的艺术桂冠;教育家们也一定忘不了创价大学,会谈到从那里留学回国的各类人物。凡此等等。说实在的,在当今的中国,没有哪一个日本人被赋予了这样多的头衔,扮演着这样多的角色:他是一个佛教教徒,是一个政治人物,是一个作家,是一个诗人,是一个艺术家,是一个教授;他是一个日本人,又自认是一个世界的公民;他是一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是一个学者,又是一个平民百姓。有的媒体把他骂得狗血喷头,有的民众又把他敬奉得宛若圣人转世。他被打上了许多光圈。他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物。听到过他名字的人们,往往从自己的特定角度来描述他,但是若追问一下他究竟是怎样的人,大概就没有多少人能回答了。所以,可以说,他既广为人知,又不太被人了解。他首先是一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日本人。他是一个普通的庶民之子,没有权势的背景,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路走来,留下了一行行脚印,留下了一片片色彩斑斓的思想和情感的云霞。他是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一个面向未来的人。他所处的时代,虽在某种程度上说,比我们稍微早一些,但基本当属同一个时代。他80年的人生经历,有些也许我们也曾经历过。他思考的问题,有的也许我们也思考过或正在思考。在这样的时代,他是如何度过的?如何行动的?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呢?在他身上映现出来的那些社会现象和问题,他是如何对待的?如何思考的?有没有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地方呢?那么,就让我们来追寻一下他走过的生命历程。

内容概要

本书撰写了一个人的生平事迹——池田大作,因为他是一个公众人物,不可能写下每个细节,这里只是根据公开的资料,进行勾勒速写,所以,只能是一个概略的轮廓。全书原则上按年代的顺序展开,但是,鉴于有些事情前后有关,为了便于叙述和阅读,做了适当的调整。本书主要是面对一般读者的“教养”性读物。传主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物,他的很多活动,都是思想文化层面的“对谈”,涉及的问题带有深刻性。所以引用了一些资料,包括池田自己的叙述和已经发表的资料,以便读者正确了解传主的思想。

作者简介

李庆,日本国立金泽大学教授,兼任中国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五卷本《日本汉学史》、《中国文化中人的观念》、《顾千里研究》、《中国文学史》(合著)、《东瀛遗墨》(编注)、《中国文化史名著举要》(执笔);译著:《气的思想——中国文化中的自然观和人的观念》、《六朝道教史研究》、《唐代研究指南》、《中国小说世界》、《明季党社考》(合译)、《中国人的机智》(合译)、《中国诗史》(合译)多种;发表论文百多篇。

书籍目录

序章一、海风的洗礼  东京湾边的弃儿  小学时期 学徒的血 空袭战火下的废墟二、大地的足迹 战后的日子 创价学会和恩师户田 《少年》杂志 爱情之花 走出困境三、事业的追求 学会的发展和《三国演义》 关西的前线总指挥 北海道的抗争 户田会长之死四、磨炼和担当 大阪选举事件 在拘留所的日子里 法庭上的斗争 重任在身 创建创价大学五、环球瞩目的声音 环球之旅 和欧洲思想家的对谈 振聋发聩的提议 和汤因比的对话六、中日友好的桥梁 在恢复中日邦交的潮流中 永生难忘的会见 和中国领导人的会晤 周恩来“夫妇之樱” 和中国各界人士的交往七、世俗和宗教的旋涡 “妨碍出版”事件 《月刊笔》事件和“莲宗破门” “强奸”事件八、在世界的舞台上 克里姆林宫的讲坛 和基辛格的对谈 面向美洲的第三世界 献给非洲的颂歌 和戈尔巴乔夫的交流九、文学和艺术的沙龙 法国文学中自由和正义的呼唤 俄国文学中对人性的思考 和印度文化的共鸣 和金庸谈中国文学 诗歌和情感 摄影和音乐中的美十、对文明的思考 对联合国的建议 关于宇宙和生命的思考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 现实的战争和历史问题 直面人生 思想的归宿

章节摘录

一、海风的洗礼生在北京皇城根儿的人,喜欢自称“咱老北京”,以区别住在郊外的或后来迁入北京的外来户。生在上海市区的人,对自称为“我是上海人”的新一代,时而会从眼角瞥出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神色,情不自禁地冒出句:“侬阿(第三声)是上海人?”据说,日本正宗的“东京人”,也讲究这一套。如果不是祖孙三代都在现在的神田附近出生、长大的人,就不被认为是标准的“江户之子”。池田大作把自己称为“江户之子”,但他加了一点说明,这里的江户,大致就是现在的东京,而不是严格意义上只限于东京的“神田”。他在东京湾边上的海风中出生,从小就经受了海风的洗礼。东京湾边的弃儿东京荏原郡大森町(现在的东京都大田区大森北),有一个商人家庭,这家人姓池田。1928年1月2日,主人池田子之吉的第五个儿子诞生了。这个婴儿刚出生就遭到了“被抛弃”的厄运。那年,他的父亲41岁。按日本算命的说法,当年正是在遭“厄运”的前夕。日本当时有一种民间的风俗,要把刚出生的孩子丢弃到外面,再被人捡起送回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消灾。于是,刚出生的这个孩子,就成了父亲消灾的特别用具。当然,捡孩子的人是事先都说好的,原本不会出什么事情。但是,事情总会有意外。那一天,不知怎么的,家里把婴儿放到了村中的某个地方,事先说好要去捡的人还没到,却被过路的人看到了,以为真是被丢弃的婴儿,于是便把婴儿送到村的管理机构。而这一边,去捡的人到了约定的地点一看,婴儿不见了,慌了神,连忙跑到池田家报告,全家人这下全乱了套。后来总算找了回来,虚惊一场。这个婴儿,就是池田大作。池田家,从大作的祖父一代起,就一直生活在东京。在东京大森(在今天东京的大田区)海边,从事海苔的养殖和生产。海苔,中国一般统称为“紫菜”,但是,日本的海苔种类颇多,所以,笔者在本书中,还是用“海苔”这样的说法。当时大森的海苔,在整个日本堪称“一霸”,流行全国。每年的秋天,池田家在海中插上竹竿,到了冬天,当一般日本人过年的时节,就要冒着寒风,到海中去采集海苔,那是他们家最忙的时节。由于经营得法,20世纪初期,在大森众多的海苔经营者中,池田家的规模一度处于屈指可数的地位。买了有动力的渔船,雇用了30多名打鱼的工人从事渔业。此外,还参与了当时对北海道的开发。1919年,池田家想在北海道的钏路购买国家发卖的土地,进行开拓。为此,大作的父亲子之吉多次往返东京和北海道之间。后来因为家业不济,才不得不放弃。池田家家道中落,一方面是由于这一行业赚钱,加入的人多了竞争激烈,而更主要的是因为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池田家附近海岸的海底下沉,于是投资的那些养殖场都付诸东流。父亲子之吉在遭灾以后,仍然从事海苔生产这一行。他是池田家的第二个男孩。在大作2岁时,子之吉分家独立,住到■谷(也在现在东京的大田区)附近的海边。子之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用中国话说——倔得可以。大作曾这样谈到父亲:他的这种倔头脾气是从祖先传下来的。据说,在江户时代的后期(日本的天保时期,约1836年前后),天气异常,全国都闹饥荒。于是幕府放粮救荒。大家都去取救济粮,就是池田家不去,因为“拿那里发的粮食不合道理。我们就是吃草也总能活下去”。池田认为,这个传说虽有后来人添加的色彩,但是,反映了他们家族的某种性格。大作的父亲继承了家庭的这种“倔”传统。果断决行,少言寡语,大凡做事,就认准一条路走下去,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也决不回头。同时也要求孩子们,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尽力做好。有一次,幼年的大作在池塘边玩耍。夏秋之际的关东地区(东京一带)蓝天白云、和风丽日。海水是青色的,树木依然带着浓郁的绿色,这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年幼的池田大作,自然也免不了受大自然的吸引,看着那在蓝天上忽上忽下飞舞的蜻蜓,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他追赶着想要抓住蜻蜓问个究竟,结果,蜻蜓没追到,他却一下子落到了路边池塘里。池塘里的水虽说并不很深,但落下去,还是没过了他的头顶。大作不断地挣扎,一瞬间,感觉就要不行了。当时,他的父亲正在旁边。看见儿子落了水,在水中扑腾挣扎,快沉下去了,却毫不慌张,冷静地下水,把大作救上岸。此时大作已经失去了知觉。后来,大作这样回忆:在自己已经绝望时,感觉到两腋下有一双大手插了进来,身体不知怎么就被举起来了。“那是父亲。我在梦中抱住父亲,想,有救了,便一下子失去了意识。当有知觉时,已经躺在房间里了。”后来,医生也被叫来了,但是在这期间,子之吉一句话也没说。这位父亲对子女们的要求非常细致和严格。比如,打扫卫生,必须把家中所有的地方都擦得一尘不染。日本的房子有许多纸糊的窗,他要孩子们必须把每个窗格子都擦得干干净净,如果用手指抹一下,发现有点灰尘,那就免不了挨一顿训斥。子之吉在大作小学二年级时得了病,一直卧床,前后长达五年。即使生活难以自理,周围的亲朋都伸出援助之手,他还是顽固地拒绝:“麻烦了别人,你们长大了就抬不起头。就是舔盐巴也别接受援助。”这就是他的话。由此可见其性格之一斑。大作的父亲在文化观念上,也和当时一般的日本人有些不同。他不受当时日本社会风潮的影响,没有那种盲目的日本自大狂,对于朝鲜和韩国比较有好感。他坚持认为,朝鲜的文字是非常好的。大作很小的时候,他就教大作朝鲜语的发音,所以,长大以后,大作还记得。他到过朝鲜半岛,不止一次地提到,釜山的夜景,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也许那块土地在他心里打上了深刻的印记。这一些,都对池田大作的思想观念和人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生活是现实的。父亲病倒,失去了主要的支撑者,池田家的家业彻底地衰败了。家庭落入了贫穷的沟底,有时连维持日用开支的钱都没有。有一次,一个亲戚来看望卧床的子之吉,留下了100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万日元吧),大作的母亲非常感动,一直记着这件事。直到大作长大,还叫大作报答那个人。大作的母亲是个勤劳的妇女,坚韧,乐观。她是当时东京“古市场”(现在大田区)一个农家的女儿。1915年和池田大作的父亲结婚。此后,就一直默默地和丈夫一起支撑着这个家。冬天,是海苔采集最忙的时候,早饭是在凌晨2点前后,午饭在上午10点,晚饭在下午5点左右。在午饭和晚饭之间,还要准备一顿点心。作为海苔业家的主妇,要做好这些,起早摸黑乃是家常便饭。母亲常常连吃午饭的时间也没有。不仅如此,她也要和男人一样,驾着采海苔的小船,出海采集。虽然如此,大作很少看到过母亲愁眉苦脸的样子。她一生生育了七男一女,还从亲戚家领养了两个孩子。要养大这么多孩子,可想而知,决不是件容易的事。池田大作后来这样回忆自己的母亲,她“一直在劳动,家务的针线活也从不停手”,“手上一直都裂着口子,刚过五十便已经满头白发”。

后记

总算到了可以告一段落的时候了,这本书,是在完成了一项长期的著作计划后的间歇写的,也算是做了一件事情吧。在中国虽然已经出版了不少池田大作的著作,在报上时而也可见到他的名字,但至少笔者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似乎还没有一本比较完整的他的传记,也还没有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他生平和思想的书——也许有,笔者未见。那就务必请宽恕我的孤陋寡闻。撰写一个人的生平事迹的书,按照现在一般的说法,被称为“传记”,而传记又有各种不同的写法。可以是素描式的,可以是速写式的,甚至可以是漫画式的。或详细,或简略;或注重时间的排列,或着眼大事的描绘。池田大作是一个公众人物,不可能写下每个细节,这里只是根据公开的资料,进行勾勒速写,所以,只能是一个概略的轮廓。全书原则上按年代的顺序展开,但是,鉴于有些事情前后有关,为了便于叙述和阅读,做了适当的调整。还有,这本书主要是面对一般读者的“教养”性读物。传主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物,他的很多活动,都是思想文化层面的“对谈”,涉及的问题带有深刻性。所以我引用了一些资料,以便读者正确了解传主的思想。这样,有的地方或许就稍显冗长,也请读者谅解。在写作中,引用了不少是池田自己的叙述和已经发表的资料,有的在国内已经有了中文的译本,笔者自然要加以引用和参考,因此要对先行的研究者表示感谢,不敢掠美。而有些部分,因为手边只有日文原本,则由笔者直接从日文译出。凡是引用的,一般都注明出处,同时在书后列出征引文献目录,以便查考核对。写池田大作,是因为通过这个焦点,可以反射出有关人生的各种问题和这个时代各方面的情况,可以使我们一起,进一步地思考。在这个急剧变化,各种“速成”品行销全球的时代,不知道这样比较花费时间、或许会让人思考的书,有多少生存的余地。应当也还有存在必要的吧。最后,要对促使此书得以问世的责编章依表示由衷的感谢。写下这一句话,我立刻就感到颇为俗套,但还是不想抹去。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随着时光的流去,都会渐渐淡漠、消逝。墨写的文字,当然没有现实生命那样丰富和感性,但是,总还会存在下去,因为,它可以引发人的思忆。李庆2007年8月

编辑推荐

《池田大作传》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池田大作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2条)

 
 

  •   本书撰写了一个人的生平事迹——池田大作,因为他是一个公众人物,不可能写下每个细节,这里只是根据公开的资料,进行勾勒速写,所以,只能是一个概略的轮廓。全书原则上按年代的顺序展开,但是,鉴于有些事情前后有关,为了便于叙述和阅读,做了适当的调整。
  •   这本书我买的时候是3块多钱,正赶上活动。。
    一直都很仰慕池田大作先生,
    看先生的作品犹如听到长者的教诲,
    虽然有的东西我们知道但在生活中却意识不到,这就需要长者指导。
    这本书是先生的生平事迹,东京郊外的男孩,和周总理的结交……或许有心人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   池田大作关注人类的未来,很有思想的人
  •   池田大作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和平使者,他的《人间革命》充满爱的关怀,他主办的创价学会和创价大学同样是博爱的象征,这本传记值得推荐。
  •   很好 趁活动买来看看 了解一下池田大作的生平
  •   池田大作传,一本不同寻常的好书。
  •   研究佛学起家,跟中国很有渊源的一个人。
  •   如果谈中国人喜欢的日本人,加上电影明星也不会有十个,名手什么山口百慧,当然也有苍井空;但他是其中一个,同样是日本人,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   了解日本人的,必须看看,现在有的人猖狂了一点
  •   晓得日本人吃苦能力都很厉害,我们不可小视
  •   励志的书,日本人也是比较能吃苦的。最后能成大事的人,都是心志坚强的人。
  •   主人公是日本大家 有国际声誉 值得了解
  •   特价书,质量还不错。当当的包装已经超过了**,起码我买的这些商品基本如此。希望当当保持下去,不要为了压缩成本采取下策。
  •   作者是日本思想家,对我国尚属友好。
  •   人物传记,就随手买随手看看吧
  •   还没看,不过希望当当能常做活动。。。。。
  •   还没阅读 不过被人推荐的 貌似还不错
  •   很薄的本书,大概了解个人,还是很好的
  •   面对逆境, 看了以后,陡然有了力量
  •   适合当做文学作品来读,作者文笔很好
  •   很深奥,值得仔细阅读!
  •   其实我买这本书是因为邮费不够的原因
    不过买回来觉得真的是挑了便宜却又得到实惠
    内容也很满意
  •   我觉得这本书很好啊。
    起初确实是冲便宜买的,可是看了以后觉得真不错。
    内容很感兴趣。
    意义深刻发人深思,让我们对现在所处环境产生质疑和思考。
    性价比很高。
  •   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拿出来看一会的书,言语中透着幽默,过程中显示成长。其实很不错,只是看你是否喜欢传记类。
  •   随便看看,额,学生看的不太懂
  •   历史名人的传记作品。
  •   下午刚收到的书,还没看的。
  •   不错,比较生动,不枯燥,纸张印刷都不错,超值!!
  •   有参考价值,值得购买。
  •   很好 值得去看 可以知道中日友好的过程
  •   内文和印刷还可以。
  •   给个满分
  •   一本自励的好书,虽然篇幅较短但内容丰富,值得年轻人一阅。
  •   书还没有读,翻了几页,感觉不错
  •   当当的书性价比是最好的,质量也都挺好,时常关注哦
  •   书太多了,还没看,不过书不厚
  •   帮同学买的,,还不错
  •   书名大牌!不值一提!不过价钱便宜!可以买
  •   书不错 关键是超级便宜
  •   还可以吧,值得我们看一看的
  •   本书撰写了一个人的生平事迹——池田大作,因为他是一个公众人物,不可能写下每个细节,这里只是根据公开的资料,进行勾勒速写,所以,只能是一个概略的轮廓。全书原则上按年代的顺序展开,但是,鉴于有些事情前后有关,为了便于叙述和阅读,做了适当的调整。本书主要是面对一般读者的“教养”性读物。传主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物,他的很多活动,都是思想文化层面的“对谈”,涉及的问题带有深刻性。所以引用了一些资料,包括池田自己的叙述和已经发表的资料,以便读者正确了解传主的思想。
  •   读了本书了解了池田大作的经历,对创价学会的贡献,对日本政治和社会的贡献,对世界和平和文化事业的贡献。他从基层开始奋斗,一步步踏入日本上流社会,经历了无数次斗争风险和考验,的确不容易。以前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多次接见他,当时感到不可思议,现在才明白过来。
  •   最早知道池田大作先生是通过他与一位意大利人的对话的书;翻了翻此书,了解作为佛教徒和爱好和平人士的池田大作的思想和行为,以后再细看吧
  •   池田大作这个名字早就如雷贯耳。。终于有了一本介绍他本人的书。。虽然很薄。。但是我相信必定能从中收获很多
  •   基本了解池田大作先生~~
  •   让孩子适当读一些人物传记有好处。
  •   期待池田的大作
  •   活动时购买,价格实惠,屯着慢慢看,了解日本名家的风采
  •   名人传记,有助了解历史,了解日本。
  •   值得我们去了解与学习一个伟人的书~
  •   小日本的精神也值得学习
  •   还未细看,多少年没摸书本了,想找回做文艺青年的感觉,却怕是没那么我的时间了,不过书本还是挺实惠的。
  •   不错的一本书,挺喜欢
  •   纸张质量可以,特价买的,没细读,中国人写的,能读懂
  •   久闻其名,是个好作家。
  •   还未看,感觉有点小。
  •   没细看,我弄错了
  •   不乍样的
  •   印刷质量和纸质太差了
  •   说实话真的有点枯燥 ,但是看着看着就还好
  •   就得是一位大家。不知是碰巧,还是出于刻意的翻译。
  •   一般般,书很薄
  •   看看别人的传记也很有收获。
  •   虽然说是日本人的传记,其实也不妨一读!在这个反日浪潮高涨的日子,读着这个池田大作传,内心不必感到羞愧!
  •   池田大作,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是从巴乔的嘴里说出来的,一个思想家和佛学家
  •   池田大作 久仰大名,作者写得还不错!
  •   日本人的传记,现在的敏感国家,不喜欢,做参考。
  •   名人传记,是一个热门的题材,但不一定要读下去,这样的书类同鸡肋,家里有地方的话,倒是可以一留。
  •   根本就不太了解松田大作 所以还是以后...
  •   文字有些刻意拔高了,不过读了知道,此人没有参加日本侵华!!
  •   很多地方都是写的都是事件,比如说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某天又受了什么奖,与平时看的人物传记很不一样,怪不得书那么便宜
  •   质量不太好,不像新书。这么便宜,人、认了。
  •   装桢差一些
  •   这真是我买的较糟糕的一本,权当了解一下好了
  •   了解一下,入门.
  •   书没想象中的好看 不过还行
  •   以后不能随便贪便宜买好书了 一般 喜欢历史应该比较喜欢吧
  •   试读的时候很喜欢,所以买了。买来后看了几页就没兴趣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的就是这类书。
  •   促销品,太薄了
  •   书内容太少了。
  •   一般般的,将就着看吧
  •   一般一般他一般一般一般
  •   这本书买得有点**,内容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   像二手的
  •   看不懂,就是因为太便宜了才买了。。
  •   根本没有收到
  •   没看还 没意思 呵呵呵呵呵呵
  •   想了解课外知识的人 没啥事了解一下可以 真正用处不大 可以拿来送人
  •   虽然是打折的书 也是新书 但是封面外壳怎么那么脏呢?
  •   李庆先生巧妙地从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池田大作先生的才能。 这本书的特色是充分地挖掘了池田先生的伟大的形象,介绍了池田先生从童年时代到成为创价学会会长的过程。这本书详细叙述了池田先生的教育论、指导论、家庭论和青年论。它让我感到池田先生虽然是一个伟人,却和我们如此贴近,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和发展的空间。 这本书还生动叙述了池田先生和夫人一起构筑日中友好基石的历史。1968年9月8日的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提议,通过东京富士美术馆介绍中国的艺术,通过日本民音组织介绍中国的曲艺文化和相关团体,这些都离不开池田先生和夫人的努力。创价大学是最早接受新中国留学生的日本大学,池田先生担当了留学生的保证人。 汤因比博士和池田先生早在34年前说过“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化历史的大国,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的文明被一直传承至今,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有建设和谐社会和政治、文化性统一的技术经验。这些经验在当今的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后我不能忘记的是他的夫人香峰子女士一直在身后支持着丈夫的工作,无论是在他显赫成功的时候,还是在他落于泥潭之中时。任何男人要想有所成就,背后必有一位贤妻良母。他的太太在家操持家务管理家庭,支撑丈夫,为了世界和平和丈夫一起克服困难,同甘共苦。池田先生对于自己的妻子确实非常感谢,他曾说:“在任何时...候,妻子都会在门口笑着迎接我,那瞬间就让我感到轻松,油然而生感激之情。”读了这部分后,我也天天对丈夫这样做。丈夫心情好了,身体也就越来越好,工作也越来越顺利。香峰子女士的人生态度也是我的榜样。 阅读更多 ›
  •   纸张印刷差到不行 悲催
  •   池田大作传的确是本好书啊,在看过后让我回味无穷,好好做为藏书放起来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