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门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郭豫斌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绘画或许是我们最熟悉的艺术形式之一。这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几乎伴着我们每一个人长大:儿时的我们用草棍或碎砖在地下或墙上涂鸦,校园中的我们在本子上照着美术书完成一幅幅仿作,成年后的我们有了观览更多绘画作品的机会以及用这类作品装帧居室的权力。    我们在看到各种绘画作品时,常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情感来品评它们的高下。起初,我们大多认为高度仿真的画比抽象的画好、能看懂的画比看不懂的画好。然而,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我们的品评依据也在悄然变化。    在中世纪的欧洲,绘画曾被称做“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被视为对外界的一种模仿。不过,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毕竟跟猴子有所区别,人所拥有的这种艺术形式的故事内容也远比猴子对人的简单模仿丰富得多。    每一个画派都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与存在的特定背景,每一个画家都拥有不同于常人的天资禀赋与人生经历,每一幅名作都在经过了一番灵感附体的创作过程之后遭遇到世人的颂赞或批判,每一种画风都是一个洋溢着艺术气息的难以用“对”、“错”二字妄下定论的真切存在。    画派会盛衰更替,画家有七情六欲,作品分贵贱褒贬,西风多因人而异,正是基于对上述事实中尽可能多的内容的了解,我们对绘画的评价标准才更为宽容,我们才更清晰地看到: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拥有独一无二的孕育过程的精彩故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史前原始艺术   来自数万年前的震撼——旧石器时代绘画    未知的开端/艺术的诞生/给绘画一个理由/蒙冤的发现者/洞穴深处的古老生命/洞窟中的卢浮宫/施加给鹿群的魔咒 主角登场——中石器时代绘画   陶器上的人鱼传说——新石器时代绘画  第二章 古代绘画艺术 飘扬在两河流域的军旗——古代两河流域绘画    军旗上的征战与庆祝/狂欢的竖琴/琉璃之城与通天之塔 永生的尼罗河——古代埃及绘画    美索不达米亚人的近亲/获得永生的两个条件/被诸神祝福的墓主/永远的正面形象/锁链?彩练?/承载着文明的纸莎草之船 红与黑的神话——古代希腊绘画    爱琴海之风/艺术的一束光辉/理想的神话 山灰下的荣耀——古代罗马绘画    古罗马的师承/庞贝城的得与失/风格的四级台阶 龙的传说——中国古代绘画    帛画的记忆/生辉之壁画/连绵的长卷第三章 中世纪绘画 密室中的牧羊人——早期基督教绘画   遥远的圣坛———拜占庭艺术   玻璃窗的魔力——哥特艺术  第四章 文艺复兴绘画 觉醒的佛罗伦萨——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的幸运/走向人间的第一步/春天的回归 用面包换来的水仙花——达·芬奇    画鸡蛋的全才/食堂墙壁上的晚餐/最迷人的微笑 不想成为画家的画家——米开朗琪罗    八十九年的苦难/西斯廷的闭关/接受审判的皮囊 短暂的完美——拉斐尔    第三颗巨星/二十六岁的蓝图/最完美的圣母 威尼斯的色彩——威尼斯画派        文艺复兴的余晖/贝利尼家族的贡献/未完待续的维纳斯/被唤醒的维纳斯/意大利的谢幕 坚强的尼德兰——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    哥特余晖中的尼德兰/照片般的油画/撒旦的狂欢/第一首唱给农民的赞歌 版画与肖像画的共舞——德国文艺复兴绘画  来自手工作坊的艺术/用个性为画签名的人/死神的舞蹈第五章 17世纪欧洲绘画  辉煌的影子——世纪意大利绘画            新三足鼎立/从小镇子里走出来的大画家  动感的盛宴—— 世纪佛兰德斯绘画        流淌着巴洛克血液的佛兰德斯/把外交当做业余爱好的画家/绕梁的余音  海边的风车—— 世纪荷兰绘画       独立成派的小画/用绘画“写”自传的“夜”巡者  艺术的复苏——世纪西班牙绘画        觉醒的黄金时代/两个集散地/为真实而立的纪念碑  拒绝动荡的回归—— 世纪法国绘画        领衔者的接力棒/魂归罗马的法国艺术之父/融化在阳光中的想象第六章 18世纪欧洲绘画 天上与人间—— 世纪法国绘画      欧洲的标本/对浮华的爱恋/小市民的高贵 英吉利的贵族风范—— 世纪英国绘画       绘画的独立/妙笔生剧/皇家美院的风范/蓝色的胜利第七章 19世纪法国绘画 对古典的缅怀——新古典主义       革命也浪漫——浪漫主义       对取悦于人说“不”——现实主义      枫丹白露森林旁的风景/绝无虚构的现实 对绘画的印象——印象主义       光线与印象/大碗岛的小点/现代之门的开启 世纪末的信物——象征主义      现代派艺术的真正开端/莫罗的斯芬克斯之谜/蜘蛛的微笑 展开的魔方——立体主义        没有立体感的立体主义/身价最高的“变色龙” 可以看到的梦——超现实主义           可视之梦的诞生/米罗与达利 为了延续的叛逆——后现代主义      “POP”与“波普”/告别现代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史前原始艺术  来自数万年前的震撼——旧石器时代绘画  时间会用自己的方式将许多事物尘封。当一些古老洞穴中的这层尘埃被轻轻抹去的时候,岩壁上的那些创作于数万年前的绘画作品依旧能放射出耀眼的艺术光芒,将无尽的震撼带给今天的人们。  未知的开端  古老的故事常常以“在很久很久以前”为讲述的开端,与这类故事相仿,以绘画为主角的这个故事中的“很久”到底有多久,也是个难以给出精确答案的问题。  大自然是位有着超凡神力的魔术师,在它面前,沧海与桑田之间的转换是那样的轻而易举。即便是用石块等地球表面上极为坚硬的材料垒砌成的无比宏伟的建筑,也可能在转瞬之间就被炽热的岩浆从地球上全抹去,以至于我们很难奢望绘画这种原本就十分脆弱的作品能被大量且长期地保存下来。因而,人类的第一幅绘画作品的诞生时间、诞生地与作者或许都将成为不解之谜。  尽管地球上仍存在着太多的未知,但这并不代表已知的一切缺乏魅力。事实上,所有的已知都如同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般,露出水面的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小角,藏在水中的是更多与之相连的、吸引着众多好奇的探寻者的未知。  我们所能见到的那些数万年前的绘画作品也是如此。提起已发现的最早的画作,许多人都会想到法国拉斯科洞窟中的野牛,而对于原始人进行这类创作的缘由等问题的争论,则在该画被发现之时就已开始,且大有旷日持久、愈演愈烈的趋势。  无论是浮出水面的众所周知的事实,还是潜藏在水中的被人们或是忽略或是争论不休的奥秘,都有自己的妙趣。  因此,本书中的故事将从古老的岩画讲起,并让镜头从创作于不同时期的一些绘画作品上掠过。而每一位读者都拥有一种权力:或是在水面上欣赏晶莹的冰山,或是潜入更深的水中继续探险。  艺术的诞生  生物进化史的图谱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树,在其树冠上的一根枝条的末端,站起了一个能用两条腿直立行走的、将前肢解放出来的物种——人类。  与以肉类为主食的其他物种没有太大区别的是,人类面前也摆着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让其他动物成为自己的食物,或是让自己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  求生的本能使得没有尖牙利爪等天赐利器的人类尽一切努力选择前者。那对前肢本身是柔弱的,但它们却灵活地将石块等材料加工成各种趁手的工具——这一点是其他动物所望尘莫及的。与此同时.人类常常趋利避害地将捕猎的目标设定为可食部分较多且力量相对较弱的牛、马、鹿、猪等动物。  在古人留下来的文字类作品中,打猎这种行为曾被称为“逐肉”。飞奔的动物是古人眼中一种会奔跑的可以填饱肚子的“肉”,换言之,对这些动物的征服就意味着自己以及自己所在群体的生命能得以延续。在生命时常受到威胁的年代里,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喜呢?通过勇力捕获大量的动物难道不是件值得庆祝的事吗?  庆祝的方式或许是歌唱,或许是舞蹈。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便捷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类庆祝很难留下供后人观瞻的痕迹。还有一种方式也被用来庆祝,那对聪明的前肢放下了捕猎工具,拿起了某种并不难获得的、划过之后能留下痕迹的材料,并试图让这种痕迹看起来类似于被自己征服的动物形象。第一个将形象转化为色块和线条的人,在涂抹的过程中,或许仍沉浸在战胜了强壮的野兽的喜悦当中,或许正在为获得更多的食物而祈祷,或许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精心描绘记住这种动物的形象并像自己那样勇敢地捕获它们……这些都已很难知晓,但几乎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个人并不知道自己这一举动的重要意义:一种名为绘画的艺术就这样诞生了。  给绘画—个理由  人类一向善于将想象变为现实,上百年前只能出现在科幻类作品中的先进设备如今已十分普及就是最好的佐证;反过来,将已经发生的现实用想象的方式进行还原,这也是人类非常喜欢做的一种事。因而,人们往往会从自身的现状出发,去猜想与古人的绘画相关的一切——包括古人进行绘画活动的理由。  为了让这种猜想的结果与现实尽可能地接近,除了自身的生活体验之外,我们还需要借助考古学家不断搜集到的各种可以作为推想依据的线索。尽管这些线索的数量因时代的久远而少得可怜,以漫长的万年为单位的时间概念也难以称得上精确,其可信度有时也需要打上或大或小的问号……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止我们探索的脚步。  游戏说、巫术说、劳动说……想象力丰富的人给绘画的诞生设计出了许多种理由。尽管众说纷纭,但无论其中的哪一种说法都共同承认的一点是:绘画的内容及目的与原始入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休闲的需要、祈祷的需要,还是生存发展的需要……总之,原始人绘画的缘起是生活中的某一种——或者也可能是某几种——需要。  如今人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在绘画这门艺术的最初阶段也可得到证明。除了绘画产生的原因离不开生活这一点之外,更明显的一个理由是:受伤的牛、大角的鹿、肥壮的猪等绘画中的内容无一例外地都能从原始人的生活中找到鲜活的原型。  蒙冤的发现者  原始人是人类的儿童时期,不知是否因为如此,尽管发现的时间相差了半个多世纪,但历史将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这两大早期人类绘画艺术宝库的最初发现者都设定为懵懂的孩童。  尽管这些非专业的发现者——孩子们在偶然钻入这些岩洞时都带有照明工具,但当他们走到漆黑一片、不知内中藏有何物的岩洞深处,在并不明亮的光源的照射下,看到岩壁上所绘的那些充盈着原始野性的动物时,他们定然是既惊恐又激动的。  岩画向误入洞中的孩子张开了已沉睡许久的惺忪睡眼,那种使儿童惊诧不已的力量足以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不过,发现于19世纪下半叶的阿尔塔米拉岩洞中的岩画曾和它的发现者们一起被当时的人所鄙弃,人们认定将此发现公诸于世的那个孩子的父亲是为了欺世盗名而雇人绘制这些壁画的。直到数量更多、分布更广的岩画被发现后,人们才意识到,当年的第一个发现者没有说谎,碳十四测年的方法则使这一冤案得以彻底平反。  使发现者蒙受不白之冤的理由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这些画的技巧过于纯熟,酷肖今人的模仿之作。如今看来,这一点恰恰是这些岩画最令人称道的地方。  初看起来,这些画的确有点类似于现代派的画作,但早已远离了终日与野兽搏击生活的今人即便再狂放也无法使自己画中的雄健与古人相比肩。其用笔之简也不乏儿童画的随意,但真正的儿童不可能像原始人那样将这些会跑动的食物看得如此重要、观察得如此细致,更没有创作巨作的耐心和需要,因而,现在的孩子的涂鸦之作永远也无法达到古代的那些成年人的水平。  洞穴深处的古老生命  与今人相比,原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距离要近得多。岩洞这种能较好地遮风避雨的住所最初并不是专为人类而创设的,倘若人想住进去,就必须先把里面的其他动物赶出去或者将它们变成自己的食物。  生存在这种环境中的原始人对那些动物是如此地熟悉,即便闭起眼睛,他们同样能回忆起白日里的一幕幕情景:舞动着大角的鹿眼中满是惊恐.鬃毛飘逸的野马在奋蹄奔逃,被刺伤并捕获的野牛在挣扎与喘息……故此,在岩洞深处,他们将可供人食用的这些野兽的形象变成了洞壁上的线条和色块。野牛有高低不平的背部、有力的颈部和坚硬的膝弯,鹿有蝴蝶般的角、纤细的腿和小而尖的蹄,猛犸有粗壮的腿、多毛的身躯和弯月般的长牙……由于对动物的形象了然于胸,这些最初的艺术家只需将这些动物轮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用线条勾勒出来,就足以让每位观者认出其类别。当然,接下来,他们还要在这个轮廓中填涂上大片与动物身体的颜色相似的颜料,这样看起来会更为逼真。  阿尔塔米拉岩洞中所发现的第一头野牛的图案就是著名的《受伤的野牛》。野牛这种富有原始蛮力的强壮动物既是人们口中的美食,也是值得尊敬的对手。画中的那头健壮的公牛在腹部遭到狩猎者的重创后轰然倒地,疼痛使它的肢体缩做一团并不停地蹬踹挣扎,但它仍然警惕地弓起背来,竖着尖尖的角,瞪着大大的眼睛,随时准备作最后的抵抗。除此之外,还有14头野牛、3只野猪、3只母鹿、2匹马和1只狼的瞬间影像也被不知名的艺术家用这种方式保留了下来。  无意中闯进洞中的第一个孩子首先看到的就是这头受伤的野牛的眼睛——一双混杂着痛苦、坚强与绝望的眼睛。这些用绘画的形式保存下来的动物图像中所包藏着的旺盛的生命力曾使那个孩子在这双眼睛的盯视下尖声惊叫,也使逐渐接受了这些岩画的作者为原始人这一事实的世人为之震撼。  洞窟中的卢浮官  尽管创作这些作品需要能带来光明的火,我们仍应感谢遍布黑暗的洞窟。因为是它们用适宜的光线、温度和湿度为我们保存了这些艺术品,使我们这些今人能够欣赏到这些作为鲜活生命记录的作品。  今人在这些岩洞中漫步时,可以看到壁纸般遍布洞顶及两壁的古人的作品,如同在满是艺术品的卢浮宫中参观展览一般。原始入用琥珀色、硫黄色和黑色等色彩描出各种各样的久远的形象,将自己的艺术才能投射到了这些宽大的绘画作品中。一些人在为这些作品赞叹不已的同时,对原始人怎样作画以及这些作品为什么能有如此高的艺术水平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编辑推荐

  当你尝试用心灵和灵魂去描述一些感觉时,绘画的语言是最准确的。在《文明之门:绘画的故事》里,那么多的大师会和你娓娓谈心……当你今后再去美术馆时,会自信得多。  人类是在故事中成长的,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过程中、在“混沌与野蛮”的厮杀中,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当我们回溯人类文明史时,会发现文明的兴盛与传承是那么富于传奇。从尼罗河畔到两河流域,从恒河到黄河,文明之光璀璨耀眼……  于是我们编辑了这套《文明之门》丛书,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讲述人类精神和创造的伟大。这是一套通俗雅致、图文并茂的时尚读物,由16个主题故事组成。《文学的故事》《绘画的故事》《雕塑的故事》《音乐的故事》《舞蹈的故事》《建筑的故事》《戏剧的故事》《电影的故事》《战争的故事》《航海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商业的故事》《科学的故事》《教育的故事》《哲学的故事》《考古的故事》。我们希望这套书,能够轻松而愉悦地伴你走进文明之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文明之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让人爱不释手
  •   还可以 比外美史好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