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哲学讲演录

出版时间:2009年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国盛  页数:243  
Tag标签:无  

前言

2007年4月,我应东南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陆挺先生邀请,在东南大学讲过一次“技术的人文本质”;次年,他进一步邀请我就技术哲学的同一主题连续做了三次讲演。正是这四次讲演的内容,构成了本书的主体。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技术的时代,技术对于今日政治、经济、文化有着惊人的、不可思议的决定性影响,但技术却不是传统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因而从未得到深入而全面的反思。人们对于技术的看法,相当程度上仍然囿于技术中性论和人类中心论,认为技术只是人手中随意摆弄的工具;技术的后果很严重,但根子仍然在人。然而,人又是什么?人性何以构成?简单地把技术问题归为人的问题,实际上掩盖了问题。

内容概要

2007—2008年间,作者在东南大学等地的讲堂上以技术哲学为主题做了多次讲演,本书是其中七次讲演的录音整理稿结集。在这些“当场发生”的哲学运思中,作者试图把技术阐释成人的存在方式或“存在论差异”,阐释成人类文明活跃而又实际的构成要素,从而构建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技术存在论框架。在这种新的技术存在论框架下,技术中性论、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受到了批判,技术与人性的自我构造、技术之中渗透着的政治要素以及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则得到了新鲜而生动的说明。

作者简介

吴国盛,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6—1999),199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近著有《时间的观念》(2006)、《反思科学》(2004)、《让科学回归人文》(2003)、《自由的科学》(2002)等。

书籍目录

技术的人文本质  什么是技术  对现代技术的一种理解  问答技术与人性  生物本能贫乏论  心理能量冗余论  技术的三个类别  问答技术与政治  技术有政治吗  技术的政治批判  三种技术观技术与哲学  技术哲学的历史性缺席  技术哲学的兴起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问答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准备性的说明  技术作为存在论差异  问答什么是科学  希腊理性科学  现代求力科学近代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督教背景  世界的图景化

章节摘录

我们每个人都有意向性——你想干嘛呀,你想到哪儿去啊,这都是目的论的讲法。动物也有目的性,一只小狗就想把那个骨头叼过来,你让它叼,那就符合它的目的;不让它叼,就阻止了它实现自己的目的。植物也有目的,一棵小树苗意欲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这就是它的目的。对亚里士多德来说,甚至一块石头从天上往地下掉这件事情,也是目的论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物理学》那本书里,给出了一整套关于地面上物体运动目的的解释。简单说来,他有一个“天然处所”的概念,认为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天然处所”。世界由四种元素构成:土、水、气、火。土的天然位置在底下,火在上面,气在火的底下,水在土的上面。一块石头,它的主要元素是土构成的,所以它的“天然处所”是在地面上,它之所以从高处往下掉,原因是它必须回到自己的天然处所,也就是要“回家”。重物下落的过程,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本质上是一个回到天然处所的目的论过程。近代以来韵科学彻底地否弃了希腊人的目的论。从伽利略开始,科学从研究这个why转向了那个how。目的论是关于why的学问:你为什么要往那边走啊,因为那是我家呀;你为什么到食堂去啊,因为我要吃饭啊;这个石头为什么掉下来呀,它也要回家啊,它家在地上。这是目的论解释。近代科学不承认有why的问题——why的问题或者是个伪问题,或者是不可解的问题——他要研究那个how,怎么样运动,如何运动,而不研究为什么。

编辑推荐

《技术哲学讲演录》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技术哲学讲演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科学、技术、哲学长期被我们清晰地分隔开。这本书却将技术与哲学放在了一起,它讲的是关于技术的哲学。就象物质与意识在我们已熟知的哲学中的地位一样,技术哲学将技术作为世界进步和思考的本源。
    作者认为技术分为人体技术、社会技术及传统意义的技术。在这本由五次演进稿组成的书中,什么是技术、技术是如何产生的、技术与哲学、技术哲学研究方法被一一道来。
    人为什么生下来不会走路,其它灵长类的却会;掌握技术对人类的生存为何是种必然,并成为人类与其它特种的本质区别。。。在演讲中这些问题都会给出答案。就这样技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持续伴随在人类身边。
    钟表作为计时技术,它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参考坐标(“时间”参考),人类不再以自然、以自己的生活引导自己的行动,而是跟着钟表的指针来度过生活中的每一天。日落而息成为过去,只因为表针指到某个地方,我们就要去做一些事。人类就这样少了对自己的控制能力,而让一部分权力让度给了钟表计时技术。
    玻璃是对光的特殊效果,使人类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宇宙的深处、通过显微镜看到细胞、细菌,大大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另一个参考坐标——“空间”参考。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的眼界和思考,人似乎变成了与古时不一样的人。
    计算机在不断升级、软件版本在不断更新;Win32、WIN XP、WIN7过几年就来一个,是人类在推动它们向前呢,还是技术本身在逼迫人类不断服务于它们协助其诞生。技术在进步,人类也在进步。人类还能不能停下跟随技术的脚步。如果人的脚步不能停下来,那谁是谁的上帝?这就是技术的哲学思考。
    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如何看人就会如何看技术,如何看待技术就会存有对人同样的看法”。因为它充满了哲理性。如果你有心知道到底人是技术的工具,还是技术是人的工具;或者你是一个掌握技术的人,但不想把别人看作工具;甚或你只想满足关于技术哲学和哲学的后现代性方面的好奇心,都可以读读这本书。
  •   这本书非常值得读。不但是关于技术哲学,更重要的是,作者对现象学、对海德格尔的时间哲学等理解比较透彻,讲解举例多,深入浅出。虽然在许多方面好像缺乏论证,但该书的冲击力不在这方面,在于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想法,这些想法值得继续推进。
  •   内容很好,对技术哲学感兴趣的,可以买来读读
  •   搞工程技术的我很受启发。
  •   和当年的《科学的历程》一样,这又是一本让我画满线并且写了很多批注的书。好书有两个品质:第一,让我对其中的观点感到一见如故;第二,让我在读的时候产生自己的思考。
  •   也是个新领域,感兴趣,挺不错的。
  •   我是门外汉,这本书最适合我看
  •   吴老师出品,必属精品
  •   很好的书,很好的网购报务!
  •   仔细读了,很有启发,值得购买的一本书,计划再买些类似的书来读
  •   吴国盛先生是国内科技哲学领域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他的《科学的历程》一书影响很大,是了解科技史的很好的著作。《技术哲学讲演录》是吴国盛先生的几次讲座实录,相对来说可读性很强,也是目前国内并不多见的技术哲学著作。但如果是要了解技术哲学的大概,我更建议读吴国盛先生所编的《技术哲学经典读本》
  •   书的内容不错,就是行距太大了,排版不好
  •   似乎于作者的名声不符合
  •   很多神来之语,值得一看,
  •   这本书从哲学的角度颠覆了往常人们对技术的认知。不错
  •   简洁有趣的文字,深邃不失丰富的论述,好书!
  •   就是讲座的整理版。如果真的需要一本技术哲学的书,可以选择吴国盛编的《技术哲学经典读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