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忠告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黄全愈  页数:245  
Tag标签:无  

前言

再来一个20年,还是素质教育10年前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时,我就引用了斯坦福大学的教务长(大学的二把手)马林科维奇博士于1998年表达的观点:亚洲大学(特别提到中国)需要20年才能赶上世界知名大学。2010年在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斯坦福大学校长汉尼斯博士说:“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要20年。”十多年过去了,还说再需要20年,而且是“最快”。他嘴里说“最快20年”,心里的时间就不止20年。至于多少年?他没说。他倒是说了:慢则50年……又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20年!不少房地产老板搞教育,大干快上建学校,个把月便能竖几栋雄伟壮观的大楼,气势怪吓人的。但真办教育,投进去三五年,连个回声都听不到,想抽腿,已成骑虎之势。用“百年树人”来形容教育,可能有些夸张,但搞教育的喜欢说“20年”,似乎搞教育至少得20年,不然不算数。就像修铁路,以亿为基数,不然拿不出手。斯坦福的前后两位校领导都以“20年”为计算单位,是信口开河还是有所依据?有趣的是,1976年中美双方的教育考察团互访后,都曾预言:“经过20年的教育,中国的科技将超过美国。”预言大错特错是一回事,为什么说的也是20年?这几个20年是否巧合?我们来看看这个20年是怎么算出来的: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一共是16年,再加上研究生教育,大致是20年。我曾在《南方周末》上接连发表过两篇文章:《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和《一流的学生从哪里来》。后一篇是与当时的北大校长许智宏院士商榷:中国建世界一流大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以为,世界一流大学至少要具备四个一流: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前三个“一流”,都可以通过举国的财力倾斜、世界范围的人才招揽于三五年,或者七八年内办到。但“一流的学生”则必须扎扎实实地从基础教育抓起,否则北大不可能有一流的生源。没有一流的生源,就根本不可能在四年内培养出一流的大学生,进而在短期内培育出一流的研究生。我们也可以说,前三个“一流”,可以从别处“搬”来。但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打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这个基础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这个基础是“搬”不来的,每一块“基石”都必须自己去奠定。迈阿密大学足球教练请我帮他在中国招一两个女足运动员。

内容概要

怎样当父母?大多数人是在当上父母后才思考这个问题,也有人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对所有正在当父母或即将当父母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得不读的书。因为,它将教会你如何当个合格的父母。    在本书中,作者既是一个严谨的教育学家,又是一个坦诚的父亲。他把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育思想。分解成家长和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家庭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做些什么?什么样的沟通才是理想的沟通?什么样的家长才算是好家长?什么样的家庭才是温暖的家庭……    对于出国留学等具体问题,作者详细介绍了第一手的国外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家长和学生应该怎样做好留学准备提出各种忠告。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采用访谈形式,把许多大块的论述。切换成一个个家长和老师关心的、常见的、颇感困惑的教育问题,由作者一一解答。读起来就像在与作者直接对话,显得格外的亲切、自然、流畅。

作者简介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家。生于柳州,1982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赴美国讲学。1989年获美国维拉诺瓦(Viliarlova)大学“人的组织与管理科学”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迈阿密(Miami)大学“教育管理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在中、美

书籍目录

做父母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对孩子教育,家长是宽松一些好还是严格一些好?  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最致命的毛病在什么地方?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承担什么样的职能?  理想的家长应该是什么样子?孩子应不应该送到国外留学  中国基础教育+国外高等教育=最佳教育组合?  多大年纪出国对孩子成长来说是最佳的年龄?  出国前孩子要做些什么样的准备?  哪些国家比较适合中国的孩子留学?什么才是素质教育  让孩子学习“琴棋书画”就是素质教育吗?  为什么说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为什么说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章节摘录

如果我们把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比作“不会踢足球”,这样一比较,您看,麦德的家庭背景是不是很像那些高考状元的家庭?这样的分析和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呢?普通家庭往往有意无意地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更宽松、更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于是,常常使得孩子患得患失的父母人为的外在的压力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如果这些家庭的孩子有一定的资质,又很能理解父母的处境和难处,并且深知:要改变自己的状况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孩子就有了内在的动力。一些并不普通的家庭的孩子,外在的压力抵消了内在的动力,甚至完全被外在的压力压垮了。而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没有家庭的外在压力的情况下,如果能产生内在的动力,一正一负,优势和结果就出来了。当然,这并不是说特殊家庭出不了高考状元,普通家庭就一定出得了高考状元。能不能出高考状元,牵涉的方方面面很多。这里要说的是宽厚的父母,宽松的家庭(心理)环境,更能使孩子“正常”地出现在竞争的舞台上。

编辑推荐

《家教忠告:素质教育在家庭》:留美博士、教育学家,为中国家庭量身定做的家教方案。从美国人那里学点什么?什么样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富裕家庭应该怎样培养孩子?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吗?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中国的发展,取决于教育这块“短板”!北京101中校长郭涵;北大附中原校长赵钰琳;广西南宁二中校长何伟萍;广东深圳中学校长王占宝;广州市执信中学副校长张水平;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钟明华;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模范数师张思明;啥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沙洪浮;辽亍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张晓辉;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李宝贵;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刚平联合推荐。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学富五车的父亲,也不是才高八斗的母亲;不是官位显赫的爸爸,也不是日进斗金的妈妈。他们需要的是宽厚的父母,宽松的家庭氛围。——摘自《家教忠告:素质教育在家庭》素质教育并不是看你的孩子是否在课外学了弹琴绘画,而是看你是否培养了孩子的创造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孩子的个性,健全孩子的人格。——摘自《家教忠告:素质教育在家庭》不管学什么,总得有用,得对工作和人生有好处。在这一点上,中国和美国差距很大。在中国的教育中,尽管口口声声强调“专业对口”,实际上学的很多东西没什么用处,与社会严重脱节,有些根本就是过时甚至是错误的知识。——摘自《家教忠告:素质教育在家庭》  人气热卖教育类图书: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  孙维刚教育文丛 62折起,点击查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家教忠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7条)

 
 

  •   这是一本更适合家长朋友观看的书,希望更多的家长朋友投身到中国的素质教育建设中来,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事,中国的教育还是令人担忧啊
    最近遇到一位让我无语的家长,孩子自学校参与赌博,学校通知家长并让家长来学校,结果家长很淡定的说:“我去学校干嘛,下雨天不想出门。。。”我为这孩子有这样的爸感到悲哀,其实更多的时候不是自己放弃了自己,而是父母放弃了自己,我们为什么不多多鼓励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拥有自己的那份阳光,都很在乎自己的未来
  •   关注黄全愈博士的书已经好多年了,非常喜欢他对中美教育的对比,中国教育太让人头痛了。孩子刚上一年级,放假就要把下学期要学的所有生字都学会,每个生字写10遍,组3个词,每个生字造2个句子。数学也是,在家要求家长把下学期的题都教会,每天做200道题练习。假期要参加老师办的看图说话班,数学补习班,英语班。因为上课时老师不讲的,但考试时要考。愁死了,累死了。放假比上学还忙。中国的教育什么时候能改革呀?????
  •   这本书先于《家庭教育在美国》买的,看了之后,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当了妈妈买之后,真的需要重新学习一次,感谢这些书给我带来的收益。
  •   读完书后,明显感到中国教育的差距,家长、教师、管教育的官员一定要读
  •   这本书对于家长有很大帮助,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这本书很重要!
  •   评价一个孩子的素质,不能只看成绩,,而是看是否培养了孩子的创造性,发展孩子的个性,健全孩子的人格
  •   值得家长一读的好书!
  •   对于教育,我们需要能指导实践的理论。
  •   正在读这本书,总体不错,有些观点虽然自己不太认同,但总是能够给人启发。
  •   给家长提供了一面自我修正的镜子。有些地方我们没做到位。。。
  •   黄博士的书严谨,没有常见的说教和大众观点,他的书有比较,有思考,有理论,有观点。带着一颗敏感、没有偏见的心去读吧,。我买了全套,目前还只读了一遍,马上开始读第二遍了。
  •   学习国外思路
  •   很有道理的书籍,学前必读。
  •   看了一些,但覺得沒什麼可學的
  •   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   看了有收获的
  •   现在中国一些年轻的家庭存在着家教误区和盲区,个别方面可以说是缺失。希望读过该书的家长们从中汲取和思索一些什么。
  •   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全面的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   家有孩子的家庭都应该读这本书
  •   因为家教正在迷茫阶段,这本书从理论角度为我开拓了视野
  •   这套书一系列都很好值得仔细阅读
  •   还可以,看看有点收获
  •   给朋友买的,听说还可以
  •   快乐成长
  •   N年前,看过一本黄全愈的《家庭教育在美国》觉得很不错!现在看着当当上有这另一本,买回来一看,才看前面1/10,就有两个感觉,

    一,里面语句冗长,完全不似那本一则则来得简炼,我想,或许黄博士老了,罗索了,或许又是,出版商混页数?

    第二个感觉是,里面对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还是停留在十年前或更久一点点的中国,现在中国,至少,城市里的70/80年代成长的家长们,除了暴发户之流(确还停留在黄博士说的那样),大部分的家长们的教育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黄博士对中国教育现状的理解似乎还停留在可能是他80/90年代对中国的印象,一些批判的原论据已经不update了,似乎没什么可看性,我还会继续看下去,只是,可提炼的闪光点不多矣。
  •   我买了7本,很多东西重复了。 但对美国的教育还是有了大体的了解。 个人认为作者应该把所有的内容再进行整理,3本书可以说完的事不用写那么多本吧。 不知作者是否和出版社一样有利益方面的考虑。
  •   读一读,很受启发。
  •   不错的一本书,虽然还没看完,但内容有启发
  •   这个商品好像有点旧了,好像是二手的
  •   黄全愈的书本本都值得看
  •   值得一看的好书,建议有宝宝的父母都看一看。
  •   指导意义较强,值得一看。物流很给力!
  •   字大,内容挺一般。还是挑他最早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看看就可以了。
  •   当时,被书中的目录所吸引,但收到书后,发现内容也只是属于泛泛而谈的那种,只是流于讲大道理,而真真遇到种种问题需要解决方法时,却嘎然而止,实践和实例都很少,所以很失望,自己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真真的好书真是求之不得呀!
  •   融汇中西方的成长经历,值得推荐
  •   素质教育在家庭
  •   多才多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