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春秋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常书鸿  页数:28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者以亲切质朴的笔触,极具深情地回忆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记叙了他苦学绘画、留学法国、守护敦煌的诸多经历。本书是保护敦煌的呼吁书,也是一部励志书。

作者简介

常书鸿(1904—1994)中国当代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1927年赴法国留学,学习油画。1936年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2年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副主任。1943年到达敦煌。1944年后,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1982年任国家文物局顾问、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有《常书鸿油画集》、《常书鸿绘画作品集》、《敦煌艺术》等行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人生初途 第二章 留学法国 第三章 西行前记 第四章 初寓敦煌 第五章 艰难岁月 第六章 国宝之光 第七章 保护与研究 第八章 飞天传友谊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我的心也被这愤怒的洪流所激动,久久不能平静。我说,我们搞艺术的人,一定要把国家振奋起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我说,我过去认为艺术家是可以不问政治的,这是不对的。我们的国家受外国侵略都成这个样子了,艺术家不能只搞艺术。我们一定要振兴中华,挺起我们民族的脊梁。这件事后来传到了艺术专科学校的训导处,这个受国民党控制的训导处,曾暗中调查我的历史,准备对我和一些进步学生加以迫害。然而,他们没有成功。在北平艺专执教一段时间后,大约在1936年底,国民党教育部次长张道藩通知我参加次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美展,并且让我担任北平方面的筹委会委员,做一些筹备工作。我把我的画和一些学生的画都寄去了。不久,张道藩就打电报叫我到南京参加美展筹备工作,我和刘海粟任全国美展评审委员。为什么张道藩看上了我呢?开始,我不大清楚。我当时只知道他的老婆是法国人,他同我一样过去也学美术,所以看中了我。后来,我才发现,他是想利用我。那时,我国美术界有三派,南京徐悲鸿、上海刘海粟、杭州林风眠,三派都有一定力量。他想独树一帜,但没有人肯跟他,于是他就想利用我刚从国外回来,拉出一派人马来为他工作。我这个人不会那一套,我同三派画家都联系得很好,根本就不存在另立帮派的念头。看画展的除国内各界群众外,还有不少外国人。有个德国大使陶德曼,当场买了我的两张静物画。他还叫我到大使馆去,为他和他的夫人画两幅肖像。这次画展之后,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杭州,见到了年迈的老祖母。当时由于父母都已去世,我特地为两老扫墓、做坟,同时还清了家里的旧债,然后又回到北平艺专任教。1937年7月7日那天,我照例和几个学生去北海公园画画,忽然听到了“隆隆”的炮声。有人说,日本鬼子在卢沟桥向我们开火了!我们全都一惊,赶紧收拾画具往家走。卢沟桥事变以后,全市大乱,几位画界的同人一起议论,北平待不住了,还是往南走吧!我也匆匆忙忙收拾简单的行李、画具,精心挑选了自己的五十多幅作品随身带走。这些作品,是我在巴黎留学十年的精华,是妻子陈芝秀新从巴黎装箱运来的。我把家具、书籍等全交托给了当时学校的秘书长赵某,但后来全散失了。1937年7月14日,我乘由北平开往南京的火车,好不容易到了南京。在南京,得知陈芝秀在我一再去信催促下,不久就要带女儿回国的消息,于是我准备到上海去接她们。我还特地去拜访德国大使陶德曼。陶大使很欣赏我的画,说我的作品十分像16世纪德国肖像画家霍尔本的作品。他一见我就问:“你准备到哪里去?”。我说:“不久妻子女儿要从法国回来,我要带家眷到杭州老家去。”

编辑推荐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自我一九四二年接受筹建敦煌艺术研究所的任务,一九四三年三月踏上敦煌的土地,至今已整整五十年了。在我生命的长河中,一大半献给了敦煌,献给了我所热爱和向往的敦煌事业。无论是在戈壁敦煌,还是在异国他乡,或在其他地方,使我魂牵梦绕的就是你——敦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九十春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好书,必读。
  •   常书鸿先生在敦煌学上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对敦煌的了解很有帮助。
  •   这本书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图片,具有可读性。书中讲述了老一辈敦煌保护者的艰辛故事,挺感人的
  •   这本书非常好看,学到不少
  •   好书,有大量的鲜为人知的内容,对于喜欢敦煌学的人来说,很有必要看看。
  •   质量不错~~送货速度快~~
  •   如果你喜欢纪实性的东西,对敦煌感兴趣,应该也会喜欢
  •   尽管对常书鸿先生献身敦煌艺术的精神肃然起敬,但客观的说,这本书确实写得很一般,没有什么精彩之处。
  •   刚看完井上靖的敦煌,所以比较想找些敦煌有关的又不是非常学术枯燥的书看看;试读了这本一下觉得比较吸引我,所以买的;前半部很喜欢,关于小时候的回忆,留法的各种新鲜与内心挣扎,比较朴实,然后看出作者的努力,寻找,奋斗,坚持,脉络清晰,而且很精彩,充满一种向上的又颇具散文小调调的情怀;;后面三分之一觉得看不看都一样了。非常敬佩作者的耐得住寂寞,和坚持。。 在现在这样的年代,有谁还在如此苦行僧呢,选择越多世界越有色彩,反而可能越让人一事无成了。看完又百度了一些关于这位作者和他后人的故事,我想,如果哪一天我去敦煌,应该能看到许多关于这位作者曾经做出过的努力的介绍和纪念。这样的一辈子,是我努力的方向,寻找到自己冥冥中注定的兴趣,行当,事业,忠其一声。也许后半段的光彩与落寞,正是那个时代所造成的结果吧,,,anyway,我们生在这样一个束缚减褪的时代,怎么不是一个好时代呢?致敬前辈
  •   九把刀出品 不必多说啦 好东西
  •   感谢北大出版社的大师自传系列书,迷恋敦煌,喜欢所有关于敦煌的书。
  •   非常好,听常沙娜奶奶的讲座推荐的书,常老写的文字清晰流畅,敬佩!
  •   常先生值得敬佩的地方还是在敦煌的坚持,至于其他的成就不足谈。
  •   无论他的艺术观与我们自己的有多大的差异,他都当得起人们叫他一声“先生”,常书鸿先生:一个将全部激情奉献给真正的艺术的人。读了这本书,这种感觉会更强烈。
  •   可能是特殊的年月受的创伤太厉害,这本书远没有想象中精彩,相对于此,萧默的那本反而更值得一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