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学科资料汇评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桂青山 编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当前社会需要大量影视学科人才,专业研究人员、业界从业人数、参加各种级别影视学科学习、考试的人数与业余影视爱好者,前所未有的多。因而经常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系统、实际、较全面的辅导材料、学习资料,大多是零散的学术专著、分散的期刊篇章,至多属于子系统、阶段性的荟萃,使得学习者为寻找必要而周全的资料大费脑筋与周折,尤其对于当前众多的报考影视学专业本科、硕士及博士的考生来说,备有一部较全面系统并具有学术研究基础认知价值的大型参考工具书,确属急切之举。    本书以影视学科的基本学识构成为基础,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影视基础理论编    上编  基础概念    本部分介绍影视基础理论,从各个维度,梳理荟萃当前最基础、最权威础知识。同时,介绍前沿性的各家观点与学术论争焦点、热点。使得使用者可以在基础与前沿两方面获得必要信息,以促进其进一步的学习与研讨。    下编  基础史论    对世界(中外)影视史作客观的梳理介绍,史与论结合,历史流脉与各十时期的重要现象研究结合,各派、各种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尽可能做到客观荟萃,并加以点评。    二、影视创作与批评编    上编  影视批评    从创作原理、过程、方法、运作等方面展开,介绍各家学说、观点以及创作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学理、学识以及经验、教训。    下编  影视创作    本部分主要介绍百年影视史,尤其当代史中重要的评论、批评学派、观念、方法与对影视领域各方面重要学术现象与问题的研究、论争与探讨。以期使读者获得在前面基础上的学术升华、进而具备相应的学术研究认知与能力。    三、影视作品解读编    本编主要介绍与前述影视基础理论、影视史论及创作相关的不向时期重要的、经典的或有争议的作品实证。对作品不同层面的解析与各家评说结合,最后总括出撰写者仅供参考的意见,力求奠定读者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感性根基。    本书整体的编撰路径是每部分先简要客观地介绍基础性的相应知识点或面,然后列举有代表性的各个重要学派、理论家、作家、从业者的观点、观念,最后作本部分的学术总结(有定评的)或学术概述(不做结论,存疑、备忘),希望以这样的构成,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有不同层面的助益。

书籍目录

上编:影视批评 电影部分 前言 一、初期电影理论  (一)于果·明斯特伯格  (二)巴拉兹·贝拉    (三)鲁道夫·爱因汉姆    (四)俄国形式主义    (五)法国印象派   二、蒙太奇电影理论    (一)普多夫金及其电影理论    (二)爱森斯坦    (三)吉加·维尔托夫   三、纪实电影理论    (一)安德烈·巴赞  (二)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三)约翰·格里尔逊 四、作者电影理论    (一)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    (二)弗朗西斯·特吕弗  (三)安德烈·巴赞    (四)安德鲁·萨瑞斯    (五)结构主义作者论   五、让·米特里的电影美学与电影心理学   六、符号学电影理论    (一)电影符号学的诞生与发展    (二)传统电影理论与现代电影理论的区别    (三)电影符号学的主要理论家   七、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一)两种主要的精神分析模型    (二)电影中的精神分析    (三)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批评   八、叙事学电影理论  (一)叙事电影的六要素    (二)电影叙事学批评   九、意识形态电影理论  (一)西方电影意识形态批评的基本观点  (二)意识形态理论与电影的关系  (三)中国电影意识形态批评的现状 十、女性主义电影批评 十一、后殖民主义电影批评  (一)后殖民主义电影批评  (二)后殖民主义电影批评之批评 十二、类型电影理论  (一)类型电影  (二)类型电影的研究方法  (三)类型电影是惯例和经验系统 十三、民族电影理论  (一)中国电影理论的主要框架  (二)关于“影戏”荚学  (三)“影戏”理论的扬弃   电视部分 前言 一、经验学派  (一)哈罗德·拉斯韦尔  (二)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    (三)威尔伯·施拉姆  (四)卡尔·霍夫兰 二、批判学派  (一)法兰克福学派  (二)伯明翰学派  (三)政治经济学派  (四)社会学电视批评  (五)女性主义电视批评 三、媒介环境学派  (一)加拿大多伦多学派  (二)美国纽约学派  (三)其他支流学术种群下篇:影视创作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一)类型电影“类型电影”是在风格、主题、结构,甚至角色形态上,表现出类似趣味的影片,如美国的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据统治地位,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电影也都是以类型观念作为影片制作的基础观念的。类型电影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类型电影的制作根据观众的心理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作为制作重点,即采取所谓“热潮更替”方式。在人们厌烦了西部片之后,便换上恐怖片,然后再继之以其他类型影片,如此周转不息、反复轮换。在诸多的影片类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个类型,即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它的规定性和对影片创作者的强制力,只有在以制片人专权为特点的大制片厂制度下才有可能发生作用。因此,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50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愈来愈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了。对于类型电影观念,在电影发展史上曾有过不同的看法和分歧,20世纪60年代前,电影史学家和艺术家们把好莱坞的“类型电影”看作是在电影工厂里按照固定的模式,成批量生产出来的相互雷同的娱乐品而不是艺术品。60年代以后,“作者理论”则认为,在一部好的作品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作者”,并声称如果你没有看过某位导演的全部作品,你便不可能真正地看懂他的某部影片。这种极端的观点不过是对前一种理论的否定,目的是要显示美国电影类型观念的重要性。因为,在他们看来一部影片的成功往往得益于某种类型的传统,而不是导演的独特贡献。这与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电影不是去追求艺术流派,而是为确立类型电影的观念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编辑推荐

《影视学科资料汇评:影视创作与批评编》:影视教学研究 参考用书影视专业学生 专业必读影视专业考生 备考指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影视学科资料汇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影视创作书籍的不错选择
  •   感觉这本书还不错,可以在原来所学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并且里面的内容涉及很全面,很系统。
  •   知识系统性,结合了大家之言,获益匪浅
  •   基础知识全面扎实,影视学方面的备考必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