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启示录

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北地舞人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遍布王朝兴衰更替的故事,它看似锦绣纷呈的万花筒,又像变化无端的魔方。这不单使执著于文化的猎奇者神往,也使许多醉心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们痴迷。一句古话经常被人提起,那就是:以史为鉴,可知兴衰。这句话流传了千年,业已为后世之人达成共识,也是千百年来读史者最广谱的理由。然而“为鉴”之法,却大相径庭。  显然,以道德作为衡量历史得失的尺度,不是个明智的选择。原因在于,道德不是一个恒定的常量,而是一个变量,会因时间、地域乃至个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甚至是完全相反。可以说,简单的道德尺码,容易让人迷失于偏颇的价值观中,使人辨不出历史的真实面貌。  挖掘历史中的权谋,无疑是成熟些的选择,对于采取此种视角的读史者来说,褒义的评价是老谋深算,贬义的评价是老奸巨猾。应该说,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向来不缺少这种算计人的智谋,但是对于兴衰变化的深层原因却少有研究,除了简单地贴上道德标签作为总结外,很少拿得出规律性的、带有技术含量的内容。  由此可见,常见的读史视角实在难以起到“知兴衰”的作用,它的局限性使它承载不了如此庞大的负荷。于是我们不得不另辟蹊径,来找寻这规律性的、带有技术含量的内容。  既然谈到规律,那么我们的视角就该定位于科学而非玄学。科学,就要有系统的论据作为支持,而论据的来源则无一能脱离历史。我们不妨这样理解,历史,是当今社会科学的分析样本,更是过去社会科学的实践报告。  不可否认,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世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看待或阐释,总有些历经沧海桑田仍不能改变的事物永存——这才是我们要的带有技术含量的内容,也是无数历史爱好同仁皓首穷经,试图通过冗杂的历史资料,穿越时光的障碍,拨开重重人性迷雾所要探询的兴衰密码一历史的一般规律。  然而揭示历史的一般规律却远非易事,除去要仔细品读卷帙浩繁的史籍外,还要在读史的过程中,过滤掉虚假信息。这是个绝对不能忽略的问题。

内容概要

在这个西方经济学大行其道的市场里,在这个言必称希腊罗马的舆论环境中,已经没有多少人愿意埋头去回顾中国古老的经济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古老的精华一直异常低调地隐藏于厚重的历史背后,它们不仅从不会缺席那些历史的重大盛宴,反而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将中国整个社会一次又一次地推向了世界之巅。  当历史的大戏曲终人散,当我们回望那些史事,我们更多的是被其表面的色彩斑斓所吸引,进而丧失了一探其背后的求知欲望,却不知这背后暗流涌动。  总有那么一股力量牵动着人心人性,总有那么一些因素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来公布出它们统一的名字:经济。

作者简介

北地舞人,早年曾在中关村经商,辗转于IT、地产、娱乐、宠物等多个行业,介于商人与经理人之间。一度迷恋“功业”二字,几经波折,兴趣偏淡,于是不再执著。

书籍目录

序 帝国起点——秦篇 一 战国末年的军国主义  ·商鞅变法是后发而先至的全方位改革  ·国进民退的秦国土改  ·人多力量大——商鞅的人口政策  ·社会结构改造是项系统工程  ·挑一挑改革的毛病  ·战国末年的军国主义 二 政治推销员&政治经理人   ·商鞅是个业务员  ·推销原来很简单   ·诸子百家是社会化专业分工的鼻祖 三 战争经济学   ·“农”与“战”的背后   ·组织是提高效率的捷径  ·合理的激励手段将使组织行为更有效  ·以命换钱还是以钱换命  ·透支是个赔本的买卖 四 战争福利学  ·谁的钱包在战争中变鼓  ·出力最多的反而不挣钱  ·劳有所得是个好制度  ·老板可能把红包打折发放  ·战争的风险由谁来承担  ·吃亏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在占便宜 五 饕餮之宴  ·惯性推着我们向前走  ·泰国的技术领先优势  ·技术领先不如经济领先  ·天无二日,国无双主  ·天灾人祸中的吃饭问题  ·谁有钱谁当老板  ·终于统一了 六 暴政的悖论  ·暴政是个很有妖魔化色彩的说法  ·受害者替施害者表白是一种病  ·接受不能改变的现实  ·与暴政无关 七 帝国的涅槃  ·无知者无畏.  ·寻求事业的发展是主流的想法  ·有一种先天优势叫继承  ·被捆绑在权力十字架上的人  ·大秦帝国经济危机的开始  ·在经济危机中徒劳无功地挣扎  ·从解体中得来的经验帝国辉煌——汉篇 一 历史原来可以开倒车  ·关中往事  ·米价高涨后的非典型通货膨胀  ·本能的占有欲  ·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殊途同归的分赃。天渊之别的评价  ·屡屠城为哪般  ·无底线的人性。倒退的历史  资料篇:钜鹿战役中的一些不合理之处 二 霸王之殇  ·把感动留给人间的传说  ·坐地分赃背后的阴谋厂 ……帝国遗迹——后汉篇历史的角落——外篇

章节摘录

  帝国起点——秦篇  当文明的曙光照耀着神州大地,当封地建国成为社会的主流,当狼烟杀戮奏响了时代的旋律,是他,终结了一切,一统中原。  他麾下的军队自西北方出发,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结束了延续五百年的战乱,用武力征服了这片土地上的所有部落,并首次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  翻开史卷,我不禁有些疑惑了,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竞能以武力创造历史!它战无不胜的根源在哪里,是什么驱动了它所向披靡,它靠什么建立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  战国时代结束后,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中国就结束了封建时代,进入帝国时代。传统历史学界把民国前西周后定义成封建时代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因为自秦开始,封地建国的历史特征就不存在了,虽然在秦之后的历史中,有所反复,但是终究成不了主流气候,因此说,封建时代自秦结束。  而秦之后的历史,根据它的特点,我们把它统称为帝国时代。因为这样的说法更加便于人们理解。之所以称其为帝国时代,主要的特征是:1.有一个最高统治者:皇帝;2.中央集权,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3.自上而下的正金字塔形社会结构;4.不断对外扩张的政治意图。  有关秦帝国诞生的基础,以及它的鼎盛和消亡,公认的说法是自商鞅变法后,处于战国时期的弱国——秦,逐渐从弱小走向强大,直到消灭其他六国,统一了华夏大地。史书上还说,商鞅变法导致了一系列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结构的改变最终影响了秦帝国的走向。然而这“改变”之中内在的联系,却没有尽然。对于史书里刻板、僵硬、符号化的说教,我始终难以理解得透彻,所以读起那段历史也就不得其法,总觉得其中有些奥妙没有品透。

编辑推荐

  铁血历史印封的人性密码,智者枕边常备的人生参考。  你能认清中国历史兴衰变化的根源,你能懂得最真实最朴素的经济原理。  欲知兴衰,须探人性密码;欲问政治脉搏,必先理清经济谜团。  问:平原作战,我给你500步兵,你怎么才能战胜十万骑兵?  答:生一个写史书的好孙子。  问:为什么项羽战功赫赫平定天下最终却落个有勇无谋残暴不仁的名声呢?  答:因为史书不是他的臣下写的。  问:刘邦入关萧何抢跑了秦朝的户籍卷牍,这一行为究竟对楚汉之争有多大影响?  答:楚汉原始的实力对比以及最终结果可说明之,余下请参看《帝国启示录:经济视野下的历史变迁》《汉篇》第二章 霸王之殇。  问:秦国战胜其他各国依靠什么?  答:没完啦!参阅《帝国启示录:经济视野下的历史变迁》《秦篇》第四章 战争福利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帝国启示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中国民间学者的精彩著作(真实姓名不详),很多段落的精湛分析不亚于吴思的“潜规则”!评析中国历史(特别是秦汉史)极为冷峻深刻,发人深省,可以进一步认清当前的很多社会乱象(既得利益集团啊),作者的眼光太独到了,佩服!每一位历史爱好者必读
  •   本书写得很客观。把经济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写得淋漓尽致,上层建筑对经济的反作用力也分析的很透彻。历史书就应该把历史和经济合在一起分析,不能脱离开来。
  •   对经济学和历史都不是很熟悉,但我也有看懂了的感觉。我被作者的视野和逻辑的严密震撼了!
  •   此书好在能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没有其他出版物里面的情感干扰,让我们能拨开历史迷雾,看到本质,建议大家顺便看看中央台的《公司的力量》,是很不错的扫盲资料,非常不错!!!
  •   我们从小都在正统历史中学习
    也许换个思路来观察历史会有新的体会
    不同于正统观念的东西
  •   虽然写的是历史,但是对照眼下的现实,发现2千多年后的现在比当时实在好不了多少
  •   用浅显易懂的话把本不复杂但是屡屡人包装打扮的历史重新解读,
    从中揭示出的道理,颇让人值得思考。
    此书确实值得再三品味。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此书即是一件认识人世间规律的利器,这是一本该藏于枕畔,秘而不宣,夜里私自挑灯偷读精华之书。
  •   在当下这个只会吹牛皮的社会中,这个作者,这种书已将很难得了
  •   部分书外皮感觉挺脏的。
  •   很喜欢这本书籍,开卷有益,推荐。。。
  •   我在《读书》上看到此书,由名家推荐,不禁神往,尚未开卷,但心向往之。
  •   春秋笔法春秋笔法!
    看到后面,都不知道写的是秦汉还是当代,作者也是写的得意忘形,处处露出马脚,当心跨省追捕啊!!!
  •   颠覆性思维,有理有据,值得一读。
  •   朋友写的,必须支持一下,内容确实有价值
  •   粗读此书后才明白为何太阳底下无新事,因为历史总是基于某种规律陷于治乱往复的循环不能自拔。个人认为可与《国富国穷》一起摆在案头精读。
  •   与作者素未相识,在天涯上看到了文章,就买了看看。

    既然是评论,就不客套的说点个人之见。

    从角度来说呢,是一个新颖的角度,对史料的引用和研究,作为非专业性研究,认真态度让人钦佩。但是,总感觉,对人性的认识还不够清晰,虽然只言片语中穿插到对人性的解析,名义上是用史料解析人性,实际上依然站在人性的迷局中来评点历今,极权主义的功过,实际上是放大人性,既然如此,为何不古今中外皆入我怀,来看待清楚人性之对错功过呢?

  •   在天涯上深深拜服于北地的思想和文笔之下,不过这本书的质感没有我想象中的好,不过,依然是一本值得强烈推荐的书
  •   对作者独立思考的精神表示敬重!
    但仍有几个问题,我认为值得商榷。
    我虽不是专业搞历史的,但对于历史一直有着深厚的兴趣。我一开始读历史是抱着功利主义的态度的,就是希望能找到些可供借鉴的所谓历史经验。但崔永元与易中天的一段对话,使我开始怀疑我的初衷是不是根本就是错的。
    崔说,即便是我们今天刚刚发生的事我们都不可能完全搞清,历史能搞清吗?历史有用吗?
    我认为崔是个有智慧的人,这话说出的时候,连易中天都愣了一下。
    崔问到了历史学的“根”啦。不过,我并不这么看,我们国人历来是“实惠主义”的世界楷模,最讲究的还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你说功利短视也好,你说缺乏大智慧也好,我以前就犯这个毛病,总以为自己可以“王侯将相”,当不得不承认其实大家都是常人时,我才发现,百姓其实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愚昧和无知。只有过日子的老百姓才最清楚,除了生存和生存得更好这两个问题外,其他在中国基本都是闲扯淡!
    从这个角度上看,我来回答崔的第二问,历史有什么用?历史是我们今天生活的一部分。说哲学点,就是关于我们从哪里来的那些事儿。还记得小学时跟同学争执gc主义能不能实现,同学只有一句话:“管他什么主义,能让我过上好日子就行”。我越生活,越觉得人家说的对!这同学他妈教育他教育的对,五年级的小孩懂什么主义?这定是他妈教的喽。
    中国五千年历史,你读历史好好算算,没有战乱、饥荒的日子其实不到三分之一,你不要以为一个朝代宣布建立了,老百姓就安宁了,大部分朝代建立后,局部还打了若干年仗呢!我们是从这样残酷的历史中走过来的民族,老百姓早就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一切幻想啦!不实惠行乎?
    所以还是读点历史好。
    崔的第一问,倒是个学术上的问题。涉及历史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等,这个不是我们非历史专业研究者随便可以忽悠的。我个人的观点是,最好的历史一定要有“情景感”,就是说你一定要非常明白你想研究的那段历史的方方面面,当时的各种情景,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叙述一个故事,提出一个观点,要有论据、要有分析、要有情景的,这一点,我认为本书做的还显不够。就像今天社会上的很多怪现象一样,若干年后,肯定会有人写这段历史的,你那时老了,你看看所谓历史是些什么东西。
    再者,从本质上来说,我认为历史没有规律,只有概率!妄图在历史社会领域找到“牛顿定律”,历史证明,是社会科学的谵妄。把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引入历史研究当中,这并不新鲜,西方有专门的社会经济史研究的……
  •   尝试的勇气可嘉。但不是能扯出某种成本效益分析,这样的分析就是有意义的。太多方舟子式的想当然似是而非推论。综合思路杂乱,缺乏一以贯之的‘纲’。本来读了吴思的《潜规则》想拓展一下阅读,结果读了本‘知其不善者改之’的反面教材。不无所得。
  •   书的封面与外在宣传阵势太过强大,实际内容无法支撑这种强大宣传阵容,如果有在线阅读的话随便翻翻就好,至于买来细读,则大可不必
  •   虽未阅览,但欲购久矣!但愿不会失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