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翻译家研究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温中兰 等编著  页数:326  
Tag标签:无  

前言

如今区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各地重视,成为我国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从区域文化入手,对一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借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从而增强地方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这种形势下,2006年3月,浙江省首批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在宁波大学成立。中心确立了三个研究方向:浙江海洋经济与管理、浙江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浙江海洋文化与区域社会变迁,并且通过跨学科交叉研究,跨单位联合攻关,开展课题研究和学术活动。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倚山傍海,河汊纵横,自古以来对外交流频繁,伴随着频繁的海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翻译活动应运而生,而翻译活动的繁荣推动了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浙江翻译因其历史久、名人多、内容广而在中国翻译史上自成一统,独树一帜。据史书记载,我国最早的翻译活动就发生在浙江。早在周朝(公元前528年),楚国令尹鄂君子皙举行舟游盛会,越人歌手对鄂君拥楫而歌,一位懂得楚语的越人给子皙翻译道:“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兮,得知王子。山

内容概要

本书以研究翻译家为“经”,以研究催发翻译事业繁荣的经济、社会原因为“纬”,聚焦于唐宋时期、清末民初、民国时期以及建国后这几个历史时段中涌现出来的诸多浙江籍翻译家的翻译活动和译学观点,探究浙江作为翻译家故乡深刻的历史、经济及地缘原因。

作者简介

温中兰,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副院长、副教授,宁波市第三批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执行负责人。贺爱军: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研究生。于应机: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宁波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佛经翻译背景下的浙江翻译家  第一节  佛经翻译简论  第二节  释赞宁——中国千年佛经翻译的总结者  第三节  释赞宁——倡“六例”、括译经第二章  明清科技翻译背景下的浙江翻译家  第一节  李之藻——明末清初科技翻译的开创者  第二节  李善兰——明清科技翻译的集大成者第三章  “五四”运动至建国前的浙江翻译家  第一节  王国维——融汇东西文化与文学的先行者  第二节  鲁迅——左翼译家军领军人物、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奠基人  第三节  鲁迅——“硬译”理论的首倡者  第四节  茅盾——浙江左翼译家军的领军人物  第五节  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  第六节  朱自清——译名厘定的先行者  第七节  郁达夫——日本文学的译介者  第八节  徐志摩——杰出的诗歌翻译家  第九节  冯雪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翻译家  第十节  柔石——浙江左翼译家军第四章  浙江莎剧翻译家  第一节  朱生豪——莎剧翻译的最高峰  第二节  梁实秋——莎剧全集首译者第五章  建国后的浙江文学翻译家  第一节  朱维之——《圣经》和弥尔顿诗歌翻译家  第二节  董乐山——《西行漫记》的首译者  第三节  夏衍——杰出的俄国文学翻译家  第四节  赵萝蕤——《荒原》首译者  第五节  王佐良——文化翻译的先驱  第六节  冯亦代——海明威的译介者  第七节  吴景荣——英汉辞典编撰家  第八节  叶水夫——俄苏文学翻译家  第九节  李使民——著名苏联文学翻译家  第十节  王道乾——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  第十一节  草婴——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翻译者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赞宁认为“译”即“易”,以所有易所无。比如橘枳,它们本质一样,只是长在不同的地方,称呼不同而已。又如西域尼拘律陀树,在东夏被称为杨柳,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树是同一种树。这样,翻译就是用一种称呼代替另一种称呼而已。赞宁还用“翻锦绮”来比喻翻译,锦绮的两面相似。这让我们想起钱钟书曾提到“堂•吉珂德说阅读译本就像从反面来看花毯”。据钱钟书考证,《堂•吉珂德》中的这句话,出自1591年丽个西班牙翻译家之口。那么,赞宁的这个妙喻比他们足足早了600年(陈福康,2005:40)。其实,以“易”释“译”,并非赞宁首创。贾公彦在《周礼•义疏》中就有这样的说法。他说“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王宏印,2003:72)。根据《易经》用字的解释,发掘了“以所有易所无”中的“易”的含义:①简单之“易”,谓通过翻译,语言和道理倾向于简洁明了,便于理解;②变易之“易”,谓翻译为一种语言的变易活动,即从一种语言演变为另一种语言的活动;③不变之“易”,谓翻译虽然经过语言的变易过程,但终究有保持不变者,这便是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除了这三种解释,“易”应该还有一种解释,即对第二种意义加以引申,变易之“易”,不仅是从一种语言演变为另一种语言的活动,而且可以理解成译文和原文允许一定程度的变化,比如形式、风格等方面的一些变化。橘枳虽然“辛芳干叶无异常”,但它们毕竟有不同之处。我们强调翻译要忠实原文,但是民族间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很难做到完全对等。这一点在“翻锦绮”的比喻中也能得到证实。锦绮的正面和反面相似,但毕竟还是存在区别。说明译文难以达到和原文一样的效果。赞宁的“以所有易所无”的思想标志着中国译学思想已从“五不翻”的不可译性探讨转向了“归化”和“异化”的思考(孟凡君,2002:15)。从赞宁在《译经篇》中的论述来看,他既赞同“归化”译法,又赞同“异化”译法。

后记

本书是2006年度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省社科规划立项课题《西学东渐对近代浙江的影响研究——浙江翻译家研究篇》(课题编号:06JDHY001-6YB)主要研究成果。课题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分院温中兰副院长主持,主要成员有贺爱军、于应机、方华文、李其金、陈兆娟、李青、杜月蕾、张伟华。另外,余新丽、翁晓梅、程春松、李笑蕊、许曦明、颜莉、孙卫斌、濮阳荣、陈巍、刘开亮、张淑霞、陈巧巧、张立蓉等老师也为本书初稿的撰写提供了一些材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版面有限,有些专家提供的材料只好弃之不用,实在是情非得已,在此我们深表歉意。项目立项时值贺爱军博士从学于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方汉文教授,攻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先生不仅博学雅量,学贯中西,而且与贺爱军情同父子,授意先生之弟方华文教授帮助开展课题研究。贺爱军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期间,方华文教授曾经教授他翻译实践课程,不仅是贺爱军的良师,更是其的忘年交。正是在方华文教授的引领下,贺博士踏上了科研大道。方教授一生从事文学经典的译介工作,成绩卓然,被国际翻译权位杂志Babel誉为“当代中国最多产的文学翻译家”。近年来先生来旁涉译论,推出了专著《20世纪中国翻译史》,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方教授获悉我们正在从事浙江翻译家研究,便发动他的朋友和学生,全力援助。没有方教授的鼎力支持,本项目研究会困难重重。为浙江翻译家树碑立传,以我们这样在年龄上不上不下、学术上不成不就、圈子上不内不外的人,人微言轻,本来是没有资格的。

编辑推荐

《浙江翻译家研究》:艺术人文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浙江翻译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讲得还行,纸张还行,就是讲得人太少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