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终结论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吴子林、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吴子林  页数:28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黑格尔、阿瑟·C.丹托等人提出的“艺术终结论”、J.希利斯·米勒提出的“文学终结论”,是当代艺术理论研究、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前沿学术话题。本书选编了十余篇论文,对“艺术终结论”与“文学终结论”的内涵予以条分缕析的论述;分别探讨了图像社会或数字化时代文学艺术的生存方式、现代艺术的意义或真谛所在,“艺术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的边界,以及如何重建并坚守艺术(文学)对于现实的精神联系等系列命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艺术终结论”进行哲学—历史纵深度的反思与?判。本书对于“艺术终结论”的阐释和总结,将使本话题的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

吴子林,1969年9月生,福建连城人,文学博士,《文学评论》副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本理论和中西比较诗学等,已发表七十余篇学术论文,著有《经典再生产——金圣叹小说评点的文化透视》《自律与他律——中国现当代文学论争中的理论问题》(合著),另有编著六部。

书籍目录

导读艺术的终结——一种现代性危机艺术的终结与重生哲学对艺术的剥夺:阿瑟·丹托的艺术哲学观哲学如何剥夺艺术?——当代“艺术终结论”的哲学反思终结?还是复活——对黑格尔与海德格尔之艺术终结论的比较研究艺术终结论的三阶段反思认识与智识:跨语境视阈下的艺术终结论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人口——和文学终结论者对话趋零距离与文学的当前危机——“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学和文学研究文学研究:终结还是再生?——米勒文学研究“终结论”解读“文学

章节摘录

版权页:按照黑格尔的哲学构想,这里的艺术向宗教的过渡以及宗教向哲学的过渡是必然的。艺术为什么要让位给宗教、更进一步要让位给哲学呢?黑格尔的解释是,“因为艺术本身还有一种局限,因此要超越这局限而达到更高的认识形式”①。这里所谓的“局限”就是指艺术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绝对精神的局限,因为绝对精神是无限的,感性形象是有限的。宗教可以克服艺术的这种有限性。“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宗教的意识形式是观念,因为绝对离开艺术的客体性相而转到主体的内心生活,以主体方式呈现于观念,所以心胸和情绪,即内在的主体性,就成为基本要素了。这种从艺术转到宗教的进展可以说成这样:艺术只是宗教意识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如果艺术作品以感性方式使真实,即心灵,成为对象,把绝对的这种形式作为适合它的形式,那么,宗教就在这上面加上虔诚态度,即内心生活所特有的对绝对对象的态度。”宗教也不是绝对精神的最高表现形式,因为宗教的“情绪与观念的虔诚还不是内心生活的最高形式。我们必须把自由思考看作这种最纯粹的知识形式,哲学用这种自由思考把和宗教同样的内容提供给意识,因而成为一种最富于心灵性的修养,用思考去掌握和理解原来在宗教里只是主体情感和观念的内容。这样,艺术和宗教这两方面就在哲学里统一起来了:一方面哲学有艺术的客体性相,固然已经把它的外在的感性因素抛开,但是在抛开之前,它已把这种感性因素转化为最高形式的客观事物,即转化为思想的形式;另一方面哲学有宗教的主体性,不过这种主体性经过净化,变成思考的主体性了。

编辑推荐

《艺术终结论》是新世纪文论读本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艺术终结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质量不错,全新版的,纸质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