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人质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作者:张秋  页数:4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我第一次以影迷的身份,来推荐一本和电影有关的书。
《历史的人质》写得扎实、厚重、悲情、焦灼。张秋选择了一个大题目,也是个好题目,只有最自信的影评人渴望对此发言,它需要看片量、阅读面,还有思考力的支撑。张秋在这三方面都有优势,这使得他的写作路数与众不同——从“救赎”写到“中产”再写到“历史中的个体命运”,他给自己设置了“高度”,需要思想的跳跃;他也给自己设置了“宽度”,因此他运筹帷幄地调集电影的兵马,去攻克一座又一座城池。
淘碟也是我写作之余的一大爱好。经常是买回一堆影碟,其中很多是坊间所说的闷片。很多闷片其实不闷,很骚动,很惊悚。张秋书里的电影,我大部分都看过。它们都符合我心目中好电影的标准,那就是触及人性。此刻,作者以人质之名,将相关的电影整齐、肃穆地集结在一起,接受我们的检阅。
我认同作者在书中选择个体、私人这样一个小角度,正如我认同巴尔扎克的一个说法:写作是私人的民族史的版本,它强调了小(私人),强调了个人,但是同时它又强调了一个大,一个民族,它把小和大对接起来,小中有大。
如果要我来形容个体与历史的关系,那么它或许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眼泪和墙的关系,是我在《河流的秘密》中写到的河与岸的关系。历史永远是湿的,它是一条泪水之河。河流的秘密始终是一个秘密。

作者简介

  张秋,江苏无锡人,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上海译文出版社。读书、看片、写字,为人生三大嗜好,每天过着真实与虚幻的双重生活。著有《第一镜》(2005)《不准调头》(2007)《爱诚》(2008)、《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2010)

书籍目录

苏童序
个人是历史的人质(自序)
辑一 永别了,武器
 ——一战(1914.7.28—1918.11.11)
 伸向战壕外的蝴蝶的士兵的手——《西线无战事》
 不是胸前的十字架,就是墓地上的十字架——《木十字架》
 乌托邦式的“单独和平”——《永别了,武器》
 敌我之间的友情,如同监狱里的天竺葵——《大幻影》
 为什么你的眼睛里充满恐惧——《魂断蓝桥》
 “光荣之路无非是通往坟墓”——《光荣之路》
 一个只有代号的活死人——《强尼上战场》
 都是刽子手,都是死刑犯——《死刑》
 走上“国家奴役”之路的破碎个体——《雷德尔上校》
辑二 欧罗巴,欧罗巴
 ——二战(1939.9.1—1945.8.15)
 人无法杀死自己的记忆——《凯旋门》
 精神废墟上的一具瘦小尸体——《德意志零年》
 弹钢琴的手怎么会去开枪杀人——《沉默如海》
 一个妓女的自由可以有多大——《情妇玛侬》
 从“英雄”到杀人犯——《我们都是杀人犯》
 国民性的自我“内爆”——《桂河大桥》
 没人可以替你做这个决定——《无情战地有情天》
 你不曾看见,你不会遗忘——《广岛之恋》
 “活着也不是那么重要”——《卡波》
 要么自己去死,要么让别人去死——《大街上的商店》
 假如他们拷打我,我能坚持住吗?——《影子部队》
 用个体的自由,去对抗现实的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
 她被绑架和出卖了两次——《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
 “我不过是一个演员!”——《靡菲斯特》
 怎么选,都摆脱不了罪恶感——《苏菲的选择》
 孩子的生命最重要——《十诫》之八
 战争中“身份不明”的漂浮物——《欧罗巴·欧罗巴》
 宁当爱情的人质,也不当国家的人质——《英国病人》
 我们永远都是“潜在的汉娜”——《朗读者》
 延伸观看片目索引
 二度延伸片目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辑一永别了,武器——一战(1914.7.28-1918.11.11)伸向战壕外的蝴蝶的士兵的手——《西线无战事》《西线无战事》的原著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说法或许有点过,但这本书确实具有划时代意义。作者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在1916年穿上军装的时候,还是天主教师范学校一名18岁的2年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后的翌年,他被送往西线战场,在战斗中共负过5次伤,其中最后一次是佛兰德战役,他为营救一名受伤的战友身负重伤。一战结束以后,他回到学校修完课程,先当了一年乡村小学教师,辞职后干过各种营生。在那段艰难岁月里,他到处闯荡,拿着一只手提箱贩卖零星什物,还做过石匠,又在一家精神病院里当过风琴手,后来渐渐走上写作之路。《西线无战事》这部自传体小说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写成的,先是在报纸上连载,1929年出版后随即引起轰动,成为出版史上前所未有的畅销书,但同时也因其对一战采取反英雄主义立场招来了纳粹的攻击。他日后回忆说:“1931年,我不得不离开德国,因为我的生命遭受到威胁。我既不是犹太人,而且在政治上也并不左倾。当时的我,也跟今天的我一样,是个战斗的和平主义者。”雷马克被迫移居瑞士。希特勒上台后,《西线无战事》和托马斯·曼等人的作品一起被禁,并“享受”了被公开焚毁的“待遇”。雷马克本人1938年因拒绝回国被剥夺德国国籍,不得不流亡国外,1947年加入美国籍。在他流亡期间纳粹政权仍没有放松对他的迫害,他留在德国的妹妹埃尔夫莉德被纳粹法庭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死刑。1967年,雷马克被联邦德国授予十字勋章。著名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出生于俄罗斯,在比利时和德国学完了工程师课程。一战期间他为了逃避兵役而移民美国,不料他到达美国之后即被征召加入远征军并被派往法国,直至战争结束。避之不及的战争经历,使他对雷马克的小说产生了强烈的人性共鸣,并且成功地将其改编拍摄为电影史上最早,也是最经典的反战片之一。和原著小说的命运类似,该片在德国、意大利等国被禁长达20年,戈培尔当时在柏林唆使一帮希特勒青年团成员,到准备上映该片的剧院破坏捣乱,达到了禁映该片的目的。迈尔斯通后来成功拍摄了一系列战争题材影片,其中包括改编自雷马克另一部同名经典作品的《凯旋门》。与此同时,雷马克的《生死存亡的年代》(电影中译名为《无情战地有情天》)等多部作品都在好莱坞被搬上银幕。

编辑推荐

《历史的人质:个体命运在战争电影中的经典呈现》编辑推荐:这是我第一次以影迷的身份,来推荐一本和电影有关的书。我认同作者在书中选择个体、私人这样一个小角度……历史永远是湿的,它是一条泪水之河,河流的秘密始终是一个秘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的人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字较小,内容丰富,喜欢电影,就买吧
  •   这本书很好,把书和电影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很好看。
  •   不是一本什么人都能读的书,只适合电影人或电影专业的人阅读
  •   好书,不贵 比新华书店便宜一半了快。
  •   内容还好。字太小了。眼睛好累。
  •   评论很有深意,和现实拉得很近,内容详细内涵深刻。值得去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