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的逻辑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张卫平  页数:45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分析视角不是着眼于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之间的比较,而是通过归纳两大法系的共同点,并与苏联及东欧民事诉讼以及我国民事诉讼进行比较,重点是找寻和发现两大法系与以苏联及原东欧国家为代表的诉讼体制的根本差异。  笔者在本书所提出的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是我们民事诉讼法现代建构的一个参照模型,而且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具有概念性的模型,而不是民事诉讼法的全部内容,是一种基本框架。

作者简介

张卫平,山东莱芜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6年该校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执教,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留学,分别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研究,1993年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同年任西南政法大学《现代法学》主编,1999年初调清华大学法学院执教。

书籍目录

导论:体制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一章 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 一、引言  二、对抗制:英美法系民事诉讼的体制特征 三、询问制:大陆法系民事诉讼的体制特征 四、两大法系民事诉讼体制的模式分析 五、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的历史系谱 六、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的意识基础 七、当事人主导型诉讼体制的现代发展第二章 职权干预型诉讼体制 一、职权于预型诉讼体制的特征描述  二、职权于预型诉讼体制的历史系谱——以苏联体制为中心 三、职权干预型民事诉讼体制的经济分析 四、职权于预型民事诉讼体制的政治分析 五、职权干预型民事诉讼体制的法理分析第三章 我国体制的结构特性 一、引言  二、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体制特征 三、具体制度层面的分析第四章 我国传统体制的成因分析 一、传统民事诉讼方式与现行民事诉讼体制的内在联系 二、苏联民事诉讼理论、体制对我国的影响 三、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特定化的经济分析 四、我国传统民事诉讼体制特定化的观念分析第五章 体制转型的根据 一、引言  二、经济改革与社会经济的嬗变 三、经济改革对社会观念的影响 四、社会结构的变迁与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  五、民事实体法的变迁与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  六、程序正义的认知与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第六章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体制转型  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序说 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背景分析 三、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进程与举措  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局限性与体制转型 第七章 转型与原则重建 一、引言  二、约束性辩论原则的建构 三、处分原则的重塑第八章 体制转型与民事诉讼的契约化第九章 体制转型中的几个问题第十章 体制转型的制度调整第十一章 体制转型与民事诉讼理论的发展

编辑推荐

《转换的逻辑(修订版)》从比较的视角对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结构进行深入的剖析。立体地刻画了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结构,并进而阐明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体制生成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要素。由于现行民事诉讼体制是原有社会体制的产物。有悖商品经济社会条件下民事纠纷解决的基本特性和规律,已经不再适应我国民事诉讼现在和将来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实现民事诉讼体制的转型。通过转换体制,建构一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民事纠纷解决的诉讼体制,这种转换后的新体制是以当事人主导为其基本结构的体制。《转换的逻辑(修订版)》还进一步从技术层面详细地论述了诉讼体制转换的基本作业。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划时代的修改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转换的逻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对学习诉讼法有很大的帮助
  •   中国的经典诉讼法论著
  •   第二次购买了,特别适合法学研究生阅读,能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   还没有开始阅读,但是法学家茶坊的书,都是比较值得一读的,现在的社会好想静下心来读读书,研究一下学术,只可惜忙碌于俗世之中,无法抽身~~~无奈无奈
  •   书很好,才两天就收到了
  •   一本好书丰富一个头脑
  •   我看了这本书的04版的,决定在拿07版的看看,这本书对于民诉的学习十分有帮助~
  •   这本书很值得买 是一本好书
  •   建议多读些大家的书。
  •   值得看值得读 受益匪浅
  •   黔驴技穷班的祥林嫂。不胜厌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