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作者:苏雪痕 编  页数:44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是在1994年出版的《植物造景》的基础上,以作者多年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经验为基础,邀请当前在园林管理、科研及教学、设计等第一线从事风景园林建设的专家和领导共同编写而成。作者在书中提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应以“师法自然”为准则,并且在具体的设计中要坚持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和实用性。该书图文并茂,案例丰富,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印证,可以为我国城乡园林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本书内容地域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对于城市乃至区域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供从事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教学及相关工作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配置、植物造景、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现状/001 一概念/001 二现状/002 第二节国内外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动态/003 一国外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动态/003 二国内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动态/006 第三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学习方法和涉及学科/009 第二章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第一节西方国家引种中国园林植物资源史实/011 一英国/011 二法国/013 三俄国/014 四美国/014 第二节我国园林植物对世界园林的贡献/015 第三节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况/018 第三章中国植物景观审美与实践 第一节中国古代自然美学思想/019 一自然审美观念的萌芽/019 二中国古代生态美学观/020 三自然审美观念的形成/020 第二节古典园林中的山水田园景观/021 一山林景观/021 二田园景观/024 第三节园林植物景观审美意境的生成/027 一比德状兴/027 二诗文典故/028 三再现著名风景/029 四运用声音、色彩、光影、姿态、气味/030 五古代朴素的生态美学思想/032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033 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033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手法/035 第五节植物景观的文化延续性及文化多样性/037 第四章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039 第二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性/040 一统一的原则/040 二调和的原则/041 三均衡的原则/044 四韵律和节奏的原则/044 第三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文化性/044 第四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实用性/047 第五章植物景观的效益 第一节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048 一净化空气作用/048 二调温调湿作用/048 三降声减噪作用/049 四涵养水源及固沙作用/049 五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049 第二节植物景观的保健功能/050 第三节植物景观的社会功能/050 一美化功能/050 二文化功能/051 三休闲游憩功能/052 第四节植物景观的经济功能/052 一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复杂性/052 二城市绿地价值的复合性/052 三城市绿化的间接价值高于直接价值/053 四城市绿地效益的计算方法/054 五城市绿地价值评价展望/056 第六章环境与植物景观的生态关系及景观效果 第一节生态因子与植物的生态习性/057 第二节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景观效果/057 一温度与植物的分布/058 二温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058 三逆境温度对植物的伤害/058 四温度与植物景观/059 第三节光照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景观效果/062 一光照强度与植物的分布、生长发育及植物的耐阴性/062 二光照长度与植物的生长发育/067 三光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067 第四节水分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景观效果/067 一水分与植物分布/067 二水与植物景观/068 第五节土壤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景观效果/070 一基岩与植物景观/070 二土壤物理性质对植物的影响/072 三土壤不同酸碱度的植物生态类型/072 第六节空气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景观效果/073 一风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及景观效果/073 二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073 三我国各地抗污染树种介绍/074 第七章植物群落景观设计 第一节自然植物群落种间结构组成对营造人工植物群落景观的启示/077 一自然群落的组成/077 二自然群落内各种植物的种间关系/080 …… 第八章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 第九章植物景观空间营造 第十章建筑的植物景观设计 第十一章室内植物景观设计 第十二章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 第十三章道路的植物景观设计 第十四章地形的植物景观设计 第十五章花坛与花镜设计 第十六章植物材料的调查与规划 第十七章专类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第十八章其他园林类型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东晋时期谢灵运(公元385~433)卜宅相地,营造山庄别业,更加注重对自然风景的选择和利用,约在公元427~433年,谢灵运隐居始宁(今浙江上虞县),“选自然之神丽,尽高栖之得意。”精心选择自然山水中风景秀丽的境域,作为隐居之地。谢为此作长篇大赋《山居赋》,对其山居作了细致的描写,并自己作了注释。 以山水为主的风景园到了唐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建构在陕西蓝田县西南约20km处,是唐代一座具代表性的别墅园林。王维在《辋川集序》中写到:“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从景题看,辋川别业是一座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山水园林。王维晚年辞官终老于辋川,辋川亦是退隐、参悟、游息的隐居之地。 (二)城市山林的建构 早在魏晋时期,城市私园已经非常注重山林野趣的塑造。“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嵌崟相属,深蹊洞壑,逦递连接。高林巨树,足使日月蔽亏;悬葛垂萝,能令风烟出入。崎岖石路,似壅而通;峥嵘涧道,盘纡复直。是以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洛阳伽蓝记》)。从文中描述看出,景阳山是一座土石相间、体形庞大的假山,结构相当复杂。山上林木高大繁茂,人在其中,不见天日,悬葛垂萝,风烟出入其间,极富山林野趣,无怪乎山情野兴之士,游以忘归。 城市私家园林发展到唐代,较之魏晋时期更为兴盛。同时,山水诗文的兴旺发达,山水画的内容丰富,促使园林创作跃入一个新境界。文人园林出现萌芽,白居易在洛阳履道里的宅园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白居易曾作《池水篇》记这处宅园的情况:“……地方十七亩,居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白居易在文中提出土地规划的比例关系,而在《池水篇》诗中白居易对这一规划思想作了一般性的概括:“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灵鹤怪石,紫菱白莲,皆吾所好,尽在吾前。……” 园虽小,但有水一池,种竹千竿,植物在园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小,以此来创造清新幽雅的城市山林气氛。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文人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 至宋代,文人园形成私家造园的主流,并影响到皇家园林,诗、画与园林进一步结合,意境的创造受到重视。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多成片种植以成林成景,突出幽深、自然的意趣。但已经注意到欣赏植物的个体姿态,这与宋代绘画艺术的高度发达不无关系。如朱长文(宋)的《乐圃记》:“草堂西南有土而高者,谓之‘西丘’。其木则松、桧、梧、柏、黄杨、冬青、椅桐、柽、柳之类,柯叶相幡,与风飘扬,高或参云,大或合抱,或直如绳,或曲如钩,或蔓如附,或偃如傲,或参加鼎足,或并如钗股,或圆如盖,或深如幄,或如蜕虬卧,或如惊蛇走,名不可以尽记,状不以殚书也。虽霜雪之所摧压,飙霆之所击撼,槎卡牙摧折,而气象未哀。其花卉则春繁秋孤,冬曝夏倩,珍藤幽,高下相依。兰菊猗猗,蒹葭苍共,碧鲜覆岸,慈筠列砌,药录收所,雅记所名,得之不为不多”。乐圃中所用植物种类繁多,但已非常注意各种姿态植物之间的互相配合。常绿针、阔叶树占有一定比例,所以虽霜雪摧压,气象未哀。难能可贵的是对于植物的药用价值及所用植物的名称,有所记录,对植物的生态习性亦注意观察有所了解,并正确运用,如“慈筠列砌”,使建筑与花木之间有个很好的过渡构成生动画面。同时,慈竹丛生而根不外窜,阶下种植,亦不伤屋基。

编辑推荐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内容地域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对于城市乃至区域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供从事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教学及相关工作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4条)

 
 

  •   都是彩页,理论太多,不合适工作用
  •   从景观角度讲植物,多引经据典,非常棒。
  •   开卷有益,受益匪浅,是一本值得收藏到好书。
  •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推荐,景观设计方向的必读书目。
  •   内容详尽,都是很有权威的老师编写的
  •   支持苏老!好书!讲的比较详细!
  •   书很好,很全面,值得推荐。
  •   适合在校学生当作教材用,当工作资料用不太理想
  •   这是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一本书,确实很不错!!
  •   很好哦,很值得一看哦
  •   书的内容完全没问题,苏先生的书必须是极好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书到手的时候有轻微的磨损。
  •   刚刚看了一下,讲的内容很有启发,老师推荐过,感觉有点儿小贵,趁活动花100块就买到了,还是很值得的
  •   苏老师的书一定要支持一下,听过舒老师的课,喜欢他治学严谨的态度,还有就是,发现其中有一部分是我老师编写的,支持两位老师,呵呵!
  •   书中涉及到许多不同类园林的方案设计方法,对于做方案的来说很有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