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思想史(上下册)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作者:于秀娥  

内容概要

人类自有了生产活动便产生了管理。我们可以从盘古开天辟地为后人留下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女祸补天创造的万物和人类,后羿射日故事描述的人类对治理旱灾这种自然现象的渴望,将十日变为一日,使自然回归和谐,构造出一个合乎人类生息的管理意识体系等远古神话传说中,去理解生产活动与管理活动之间的息息相关性。
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而对生产成果的公正而科学的分配又必须借助于有效的管理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依从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则组织集体性生产活动便成为人类社会探索的不老话题。我们可以从人文始祖——伏羲发明创造的八卦,结网罟;炎帝神农氏创造的农耕文明,
“日中而市”首创市场;黄帝的“养性爱民”,创立国家的创举;虞舜所开创的禅让制等管理活动所推动和创造的远古文明中,去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管理规则的不断创新之间的息息相关性。
人类管理实践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逐渐趋于复杂化的,以至于为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人类不断地积累经验并不断将具有个性情景化的经验归纳演绎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人们可以从中国第一位帝王之师——伊尹倡导的帝王应具有的品格修养思想;姜尚“天有时,地有财”的时宜理论;周易所总结的“兼三才”系统论;周公的宗法制理论对前世今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春秋战国时代人类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型过程中诸子百家所创立的中国历史上最丰富的管理思想以及流派纷呈的壮观局面中,去理解人类生产活动与管理理论的缔造之间的息息相关性。
人类由于对改进生产效率的强烈需求而导致思想出现火花几乎时时都在发生,然而将这些点点滴滴的思想提炼、积累进而形成一门理论却并非易事。中国管理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令世界称奇并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汲取引用的不竭的思想源泉,如兵家所创立的理论经典《孙子兵法》在海外的迅速传播。但是,一般认为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其作为独立的学科面世仅仅在近百余年才得以实现,其标志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近代西方工商业的繁荣与生产实践活动的积累为科学管理理论之父——泰勒对科学的操作方法、标准的工具等管理科学的长时期探索与试验,并将其经验理论化提供了条件。而泰勒对管理科学的系统化思想与理论贡献又为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60年代时,管理理论体系已经处于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孔茨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学派纷呈、思想林立,以至于“难以通过了”。
由此可见,管理理论是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及其相伴生的管理活动在不断思索、总结、提炼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完善而成的,它是人类最丰富的文化财富。我们不仅可以从这笔巨大的财富中汲取养分,同时也有责任将这笔财富发展并发扬光大。

书籍目录

《中外管理思想史(上)》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早期的管理文明
  第一节 早期管理思想的萌芽
  第二节 三皇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五帝时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管理思想概述
  第二节 夏商周时期的管理思想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管理实践
  第二节 管子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老子的管理思想
  第四节 庄子的管理思想
  第五节 孙子的管理思想
  第六节 商鞅的管理思想
  第七节 墨子的管理思想
  第八节 范蠡的管理思想
 第四章 儒家的管理思想
  第一节 儒家思想概述
  第二节 孔子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孟子的管理思想
  第四节 荀子的管理思想
 ……
《中外管理思想史(下)》

章节摘录

插图:古代史书关于神农氏的世代记载是这样的:神农氏统治经历了七十个世代,到黄帝部落崛起的时候才衰落下去了。按照《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黄帝崛起的时候,恰好“神农世衰”,按照一世三十年计算,那么神农氏统治的时期大约为两千年。黄帝的时代,在距今大约五千年以前,以此上推两千年,大约就可以推断出神农氏统治开始于距今大约七千年以前。《白虎通义·号》记载,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作了耒耜等农具,教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世本·帝系篇》则首把炎帝和神农氏合二为一称为“炎帝神农氏”,谓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而《史记·五帝本纪》则隐喻炎帝与神农氏并非一人,而记载黄帝时,神农氏的时代已经衰落,诸侯之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农氏不能征讨,于是黄帝“修德振兵”,讨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俩伐灭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农氏而有天下。神农氏不事征伐的说法,与《庄于·盗跖》记载的神农氏“无有相害之心”、《商君书·画策》记载的神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十分吻合。由此可见,炎帝神农氏也是传说中的英雄,是中国先民们开创农业时代智慧的代表和化身。史籍关于炎帝神农氏的功绩的记载较为系统、全面。《路史》记载:炎帝“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之麻桑,以为布帛”;“相土停居,令人知所趋避”;“众金货、通有亡,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侵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之间而七十毒,极含气也”;“每岁阳月,盍百种,率万民蜡戏于国中,以报其岁之成”;“命刑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厘来,是日:‘下谋’。制雅琴,度瑶瑟,以保合大和而闲民欲,通其德于神明,同其和于上下”等等。概而言之,炎帝神农氏有八大功绩: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二)炎帝神农氏的管理思想首创种植业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历代都把神农氏族始祖炎帝奉为农神,说他发明创造了农业。炎帝神农氏族为何发展农业?《白虎通》的记载中说出了炎帝氏族人口增多,居住周围野生动物减少,狩猎不易。为了解决食少人多的矛盾,炎帝神农从打猎为生而逐渐转向农耕。《淮南子》的记载道出了神农发展农业的男一个原因是采撷野果和渔捞水生物食之人易得病,从卫生角度出发寻找可耕种而又可吃的植物。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可耕种、可食用的植物。人工栽培粟谷,中国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国家。粟,又称谷、谷子或禾,本属木科狗尾巴草类,是由狗尾巴草逐渐培育驯化成的。粟谷含有丰富的淀粉和少量的植物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暖性粮食作物。粟谷具有较强的耐旱性,所以它特别适宜在干旱少雨的我国北方生长。从大量的考古资料看,早在七八千年前,我国北方就开始大面积种植粟谷。《国语》载:“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日柱,能殖百谷百蔬。”《管子·形势解》说:“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同书《轻重戊》又说:“神农作,树五谷谌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下化之。”《准南子,修务训》也说:“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跷高下。”此外,《庄子·盗跖》、《商君书,画策》、《吕氏春秋·爱类》、《汉书·食货志》、《帝王世纪》、《史记·三皇本纪》等也都说到炎帝神农氏“身亲耕”,“为天下先”。上述文献记载,作为一个历史过程来看,是符合实际的。神农部落早期活动中心,主要在汉水中游的桐柏山和大洪山之间的河谷地带。上古之时,此地森林茂密,杂草丛生.以火焚烧山泽、既免除了披荆斩棘之苦,又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肥源。也正是由于所垦辟后的山泽各地肥源充足,才得以“种植百谷百蔬”。古籍虽未明言所种谷蔬的具体名称,但神农时已有人工栽培的粟谷蔬菜则无疑问。《艺文类聚·食物部》称:“神农时,民方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之。”此处的“谷”,即为粟谷。而最早培育粟谷的人,相传就是炎帝神农氏。《帝王世纪》说:“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燧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钥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由人们对天然“粟”的培育、利用到人工种“粟”,这是一个伟大的转折,这是真正意义上农业的开端。

编辑推荐

《中外管理思想史(套装上下册)》是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外管理思想史(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很好的一本书,对于研究管理和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学习书籍。
  •   书很厚,很好,但不适合我!!
  •   物流送货很快这点很好!书还没看准备好好研究研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