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流的教学能手

出版时间:2010-2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作者:林华民  页数:220  字数:23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亲爱的各位老师,很荣幸您能够翻开本书的封面,这说明您是一位对教学艺术有更高追求的教师。我相信,当您阅读完这本书的任何一个建议之后,您都不会放弃继续阅读的冲动。因为,这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与课堂实战方法、专门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讲座式、案例式教育专著。它以生动的语言与真实的案例,阐述了作者对教学的独到见解,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和即将走上讲台的师范院校学生,提供了“108条生动的、易操作的课堂教学建议”或是“决战课堂108技”。本书一定会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就更多的幸福教师等方面做出贡献。  与教育界前辈名家所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之类的经典著作相比,本书既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更没有系统的教育思想。它只是收录了作者作为中学特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的一些个人感悟。本书共分“清新实用的教学理念”“独特高效的教学方略”“容易操作的教学技巧”“真实动人的教学案例”“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等5个部分,针对新课程改革的三大核心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改革制度”进行了生动形象的阐述,特别是对新课程追求的课堂教学主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提出了众多易操作的课堂实战技艺。  本书所提出的“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课堂教学五种地方观”“衡量教师的十把标尺”“课堂教学的十种方法”“课堂教学的八条建议”“课堂教学的八先八后”“课堂教学的双重要求”,以及100句源于作者教学实践的教学感悟等,通过生动的语言、简明的提法、易操作的建议,为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更快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实战技法,走愉快的教学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认为,决定一位教师是否成为好教师有“两基”素质:一是所教学科的基本专业素质,二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职业素质。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教育是分学科教育,能够获得师范本、专科毕业的学生,一般具备了本学科的基本专业素质;但是,即使是师范院校的高材生,由于课程设置缺乏实战技法传授、实习时间较短等限制,他们中的一些人仍未获得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职业素质。也就是说,部分教师虽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却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换句话说,他们拥有满腹经纶却无法顺畅地传递给学生;他们常常是解题高手,却缺乏课堂组织经验;他们有很好的讲授功底,却没能更新教育观念……  在完成了颇受教师追捧的教育畅销书《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与《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两本书之后,我之所以下决心写这本书,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对话:  北京某名牌高校的一位教授问他的留美博士生说:“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中美两国教师的最大不同是什么?”留关博士答道:“中国教师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而美国教师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出问题来。”当然,这句话也许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中关两国教师的真实情况与最大区别,却值得我国广大教师深思。  我有一位既优秀又敬业的女同事,可以算是我的导师与领导。她因教学勤奋、工作高效赢得了学生与同事的共同好评。几年前,我在运动场上偶遇这位刚退休的教师,随口问她道:“您对我们学校有何评价呢?”她脱口而出道:“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这两个真实的师生对话告诉我们,决定一位教师工作成就的不仅是他的“两基”素质,更重要的是他的教育理念;决定一位教师教学生活幸福与否,不仅在于其所在学校的教育环境,更重要的是教师个人的工作观、人生观与教育观。即,幸福决定于观念。  我衷心地祝愿所有阅读完这本书的教师,能够更新教育理念,能够走一条富有个性的、愉快的教育之路,以度过幸福的、值得回味的、有成就感的教育人生。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作者作为中学特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教学与教育研究工作的一些个人感悟,共分“清新实用的教学理念”“独特高效的教学方咯”“容易操作的教学技巧”“真实动人的教学案例”“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等五个部分,针对新课程改革的三大核心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改革制度”进行了生动形象的阐述,特别是对新课程追求的课堂教学主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提出了众多易操作的课堂实战技艺,通过生动的语言、简明的提法、易操作的建议,为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更快地掌握课堂教学的实战技法,走幸福的教学之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者简介

林华民,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专家,全国知名教育机构——北京树人天地教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家庭教育艺术研究。著有《未来教育——让中国学生把握21世纪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清新实用的教学理念 第一章  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   第一条 面向全体原则   第二条 个性教学原则   第三条 简约课堂原则   第四条 知情并重原则   第五条 直观教学原则   第六条 问题教学原则   第七条 先学后教原则   第八条 当堂过关原则   第九条 激励课堂原则   第十条 永不替代原则 第二章  课堂应成为五种地方   第十一条 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地方   第十二条 课堂是师生交流情感以及信息的地方   第十三条 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   第十四条 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   第十五条 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第十六条 中小学教育的“两基目标”   第十七条 中小学教师的“两基素质”   第十八条 教师应具备的“三基素养”   第十九条 课堂教学要有“五会追求”   第二十条 区分教师的“三层次标准”   第二十一条 什么是教师的 第一角色   第二十二条 藏起一半爱给教师自己   第二十三条 立志成为有个性的教师   第二十四条 学生最喜欢的十种教师 第四章  衡量教师的十把标尺   第二十五条 情感还是信息交流为先   第二十六条 希望寄托于学生还是自己   第二十七条 越教越多还是越教越少   第二十八条 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   第二十九条 课堂指令明晰还是模糊   第三十条 课堂调动有效还是无效   第三十一条 相信学生笔头还是口头   第三十二条 使劲教还是学生勤奋学   第三十三条 练习先于课内还是课外   第三十四条 道理重在感悟还是告诉第二篇  独特高效的教学方略 第五章  课堂教学的双重策略   第三十五条 课堂教学的双重目标   第三十六条 课堂教学的双重标准   第三十七条 课堂教学的双重指令   第三十八条 课堂教学的双重训练   第三十九条 课堂教学的双重作业 第六章  课堂教学的三字主张   第四十条 三件宝贝进课堂   第四十一条 三大课堂结构论   第四十二条 三分课堂教学论   第四十三条 完整指令三要素   第四十四条 概念教学三程序   第四十五条 公式教学三过程   第四十六条 技能训练三步骤 第七章  课堂教学的八先八后   第四十七条 先自学后教学   第四十八条 先学生后教师   第四十九条 先情感后知识   第五十条 先集体后个体   第五十一条 先课内后课外   第五十二条 先笔头后口头   第五十三条 先具体后抽象   第五十四条 先模仿后创新 第八章  课堂教学的八条建议   第五十五条 更新观念、改革结构   第五十六条 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第五十七条 培养情感、养成习惯   第五十八条 先学后教、当堂练习   第五十九条 精练语言、简化教程   第六十条 指令明晰、落实到位   第六十一条 调整进度、控制难度   第六十二条 建立小组、合作互助第三篇  容易操作的教学技巧 第九章  课堂教学的十种方法   第六十三条 轻松愉快的“小先生教法”   第六十四条 积极高效的“合作学习法”   第六十五条 令人惊讶的“超前学习法”   第六十六条 意想不到的“自由学习法”   第六十七条 立竿见影的“定位学习法”   第六十八条 不同凡响的“自由阅读法”   第六十九条 效果惊人的“感悟教学法”   第七十条 与众不同的“例习教学法”   第七十一条 充满激情的“竞争教学法”   第七十二条 面向全体的“快速指导法” 第十章  课堂反思的十个方面   第七十三条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吗?   第七十四条 结构科学、训练落实吗?   第七十五条 帮助有效、评价到位吗?   第七十六条 学生有多少思维空间?   第七十七条 有几位学生课堂表现?   第七十八条 是否响起课堂的“三声”?   第七十九条 是否感悟到做人道理?   第八十条 赋予学生哪些生存力?   第八十一条 本节课都有哪些创新?   第八十二条 多数学生能够应试吗? 第十一章  精心上好每一堂课   第八十三条 用心上好新生 第一堂课   第八十四条 精心设计每一节常态课   第八十五条 站在讲台目视全体授课   第八十六条 走下讲台落实课堂指令   第八十七条 带着四样“小宝贝”进教室   第八十八条 携着五件小用品进课堂 第十二章  努力打造魅力课堂   第八十九条 最可怕的课堂是唱独角戏   第九十条 最乏味的课堂是方法单一   第九十一条 最失败的课堂是平均用力   第九十二条 最低效的课堂是教师替代   第九十三条 最沮丧的课堂是学生睡觉   第九十四条 最无能的课堂是教师动怒   第九十五条 最忌讳的课堂是点名批评   第九十六条 最生动的课堂是互动互助   第九十七条 最和谐的课堂是人格平等   第九十八条 最成功的课堂是信心树立   第九十九条 最高效的课堂是当堂练习   第一百条 最迷人的课堂是“五声”响起   第一百零一条 最有价的课堂是感悟人生 第十三章  培养学生的欲望习惯   第一百零二条 学习欲望的激发   第一百零三条 自学习惯的养成   第一百零四条 听课习惯的养成   第一百零五条 阅读习惯的养成   第一百零六条 练习习惯的养成   第一百零七条 书写习惯的养成   第一百零八条 互助习惯的养成第四篇  真实动人的教学案例 第一章  习惯养成    [案例1]校长与班长的奇怪对话    [案例2]让全班学生都举起手来    [案例3]来自父母亲的疑问电话    [案例4]学生书桌上的独特风景    [案例5]带着课堂神笔巡视课堂    [案例6]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先生 第二章  信心树立    [案例7]教师的教后记写什么    [案例8]不会数保温瓶的女孩    [案例9]能写一手好字的学生    [案例10]帮教师取粉笔的学生    [案例11]人人都夸奖同桌的你    [案例12]我国缺少“不要面子”的教师 第三章  情感培养    [案例13]金头御葬驸马爷    [案例14]美丽的空中小姐    [案例15]踩着音乐进教室    [案例16]天天都这么洗脸    [案例17]林老师也这样说    [案例18]班主任我们爱你第五篇  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 第一章  给中国教育的六个建议    [建议1]英语改为选修课程    [建议2]发挥百分制的作用    [建议3]恢复小学毕业考试    [建议4]反省我国课程改革    [建议5]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建议6]重视课堂教学改革 第二章  100旬教育感言录 第三章  教学常规与教学评价表    附件一: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常规    附件二:新课程教学常规使用说明    附件三: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和实践》中指出:“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个别差异存在的现实性、普遍性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系统总结出班级授课制理论的夸美纽斯曾说过,班级授课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其集体性。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大多仍是大班制教学,一个班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七八十人。如何在班级授课制下较好地实现个性教学,是长期困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一个共同难题,这也使之成为考量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  这里的“个性教学原则”,是指在班级授课制下,在“面向全体”教学的情况下,如何体现“关注个体”的教学原则。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限度地选择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学生拥有在课堂上自由学习的机会,从而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个性化的发展。  实现个性教学的前提是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时间结构进行改革。只有精选讲课内容,精缩集体授课时间,挤出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教师才有可能“抽”出身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身旁,指导、激励、督促需要帮助的学生,从而实现个性教学目标。  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那就是在课堂上的“快速指导”能力。这里提供一个高效课堂公式:  高效课堂=精练的讲授+恰当的练习+有效的指导  这里所说的“讲授”“练习”与“指导”应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可称之为“课堂教学三要素”。如何正确应用以上这一“高效课堂公式”,是教师能否有效贯彻“个性教学原则”的关键所在。  实现个性教学原则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  一是确保学生有当堂练习的机会。  学习知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握知识精华之所在。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学习的机会,才有学生个性发展的可能。  二是确保学生有当堂质疑释疑的机会。  学生在听课与练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够得到同学与老师的及时帮助,这是个性教学的最好体现。同时,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所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课堂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指导,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与目标,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能够得到老师倾心的指导与同学热情的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学习困难得到及时的帮助,这就是最好的“德育”。  贯彻个性教学原则,并非提倡把教师的主要课堂时间与精力用于指导个别学生,而是要求教师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关系,正确处理“讲解与指导”的关系。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与唤醒。  ——德国教育家第 斯多惠  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成就上有辉煌卓越的表现时,你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边。  ——前苏联教育家 马卡连柯  所有的难题都是教育的良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云晓

编辑推荐

  清新实用的教学理念、独特高效的教学方略、容易操作的教学技巧、真实动人的教学案例、与众不同的教育主张  著名教育专家佟乐泉林格、杨乃林重点推荐  特级教师林华民告诉你: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手法,成为一流的教学能手,拥有富有成就感的教育人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做一流的教学能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8条)

 
 

  •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读了特级教师林老师的这本书之后,感慨万千。既感动于他的教育教学艺术,更钦佩他的精深的教学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把我们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精炼概括细致剖析,一针见血就指出了许多课堂问题的实质,同时也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本很好的专业成长的指导书籍。读了它,会更热爱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以及教师这份职业。
  •   打造一流的而教学能手,用实践传达教育主张。
  •   做教师就要做一流教师,这是所有教育工作的梦想,能实现这一梦想来的人很少,但我们都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而本书就是追逐你梦想的指路明灯,呵呵!
  •   一本来自一线的书,我是在讲省教学能手前读到的这本书,它更适合平日的教学,而且有一种想写些东西的冲动
  •   多学学特级教师,确实不错
  •   一气买了好几本书,看不过来,今天才翻开看看,一下就被吸引了。实践出真知,书中内容来自作者实践,又是对教学实践的提炼,很有借鉴意义。
  •   里面很多教学理念适合新课改
  •   很多的观念都是值得学习的,给自己的教学有很的的帮助。
  •   适合一线教学老师看的一本书!
  •   最开始是在网上看的PDF,感觉不错就拍下了,EMS比书还贵。哎乡下的教师不容易啊
  •   适合广大教师使用 希望广大教师多多使用
  •   做为教师自修的必备书,非常 值得,做为家长学一学也非常的有指导性。当当应该推广一下
  •   是在师范学校的课堂里学不到的经验!
  •   向教师推荐
  •   建议挺好,可以试试。
  •   好书,很有借鉴意义
  •   做老师的多看看吧
  •   帮我姐买的,希望她能做个好老师
  •   我看过几次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   这本书的目录印刷有点问题,不是完全整齐的排列的,有的文字向前错了一位。里面的大概看了一下好像没什么大问题。
  •   成功人士必有其成功之道
  •   还没有看,质量还可以,配送速度快。
  •   太喜欢了,收获很大,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   书如其名~
  •   有很多有用的经验。
  •   包装精美,内容丰富,推荐
  •   不错的内容,比较系统。
  •   看了之后, 在家休产假的我很想回学校教书。
  •   不错,很深入,看后很受益,
  •   学校推荐,很多老师都买来读
  •   没看完,但感觉是一本好书。
  •   好书,值得一读、推荐
  •   书还没看完,不过感觉是本好书
  •   作为老师,应该多看看。。对于年轻教师,就要多看看这方向的书籍,努力提高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有时间要多看看,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努力做个一流的教学能手,加油!!
  •   书中有的主张是我从没见过的,觉得很实用,现正在学习中。个人觉得如果每一个主张都有详细的操作过程就更好了,呵呵,对我而言!
  •   挺有实用性的,我虽然号称19年的老教师了,仍然觉得某些部分是需要认真学习和使用的。
  •   fc非常不错的教师读物
  •   适合于一线新手教师,实用性较强
  •   虽然没正式看,但浏览了一下,还是比较适合中国国情,我觉得外国人写的方式在我国估计施行起来很困难,而且家长肯定不会照单接收,所以我觉得这本好。这是实话。
  •   这本书的理念和生本的理念有点相似,其中书后的一些感言既利于用在家长会上也适合写论文。
  •   还不错,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理论偏多,而案例较少。看起来难免有打瞌睡的感觉。但是书中的很多看法都比较精辟,认真领会,一定会有所收获。
  •   大致看上去,还以为是枯燥的理论呢,细品一下,还挺实用,值的参考。
  •   书有点脏~~
  •   挺好的,我已经读完了,感觉受益非浅。
  •   书中所讲果真不错,推荐
  •   刚开始看了前几章感觉受益匪浅,但是后面的内容与前面有不少是重复的。
  •   书挺好的,正在阅读中,感觉真不错!
  •   真的不错真的不错真的不错真的不错,值得推荐
  •   书外包层塑料膜,理论性挺强,也有很多例子,新教师可以买来看看
  •   还行吧!一般般
  •   没有什么思想,都是人云亦云的大道理。没有新意。
  •   不大好啊
  •   教学能手
  •   收到了,这次配货慢。
  •   教学良师。。。
  •   送老婆的书
  •   细化如此,夫复何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