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美国的奥巴马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李嘉美,赵辰昕 等著  页数:230  字数:201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多年从事非洲问题、世界民族问题和比较政治研究的我真的没想到,在2008年,一位叫做奥巴马的非洲裔美国黑人会在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内初选中一路过关斩将,成为民主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并正在向总统宝座冲击。“奥巴马现象”透视出民族、种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相互交融的问题,透视出美国社会政治的变迁轨迹,透视出民主制度的发展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其他领域的巨大影响……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每一个都很有意思,都值得专题研究。奥巴马更是一位值得认真研究的人,他的出生、成长、思想形成、政治崛起,无不汇聚了众多因素的力量。研究奥巴马不仅仅是对一位成功者背后秘密的探究,也将是对上述问题在一定层面、一定角度的分析和揭示。这本书的策划者和研究组织者之一赵辰昕博士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同样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如今高学历的从事政府实践工作的一代年轻人对学术研究的热情。这让我想起了20世纪初美国民主党的一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总统,曾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也是一位伟大的学者,曾担任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是比较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开创人。学术研究来自于实践,目的是指导新的实践,书斋论道固然超脱,具备理论功底的实践参与者的论道可能会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可能会更有利于实践的探索和学术两个没想到同样令我感到高兴,第一个没想到让我看到了美国改变的希望,看到了世界走向和谐的希望;第二个没想到让我看到了中国政治学学术发展的希望,看到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希望。应赵辰昕博士、李嘉美博士之托,写了以上的文字,是为序。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奥巴马,深入研究奥巴马,剖析其政治观点、核心政治理念,并客观预测其对华政策的学术著作。    书中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论述,把学术性和可读性完美融合,以“改变”主题贯穿于全书始末,从奥巴马的政治生涯、参选经过、成长历程、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分析、透视奥巴马这一独特的人物,给大家介绍了一个真实的奥巴马。    相信本书的成果,定能为国人客观准确地认识和了解奥巴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书籍目录

2008年美国大选结果展望第一章 奥巴马“横空出世” 第一节 美国政坛的黑马  艰难的起步  执著的追求  可靠的保证  无畏的希望 第二节 美国媒体的新宠  经验之作还是先见之明?  趋之若鹜的新闻记者  随着电视走进千家万户  把政治带进网络时代 第三节 毁誉参半的世界  来自政治世家的赞誉  诋毁和攻击从未停止  民意是最终的决定力量 第四节 又惊又险的初选  强大对手身披光环  开盘胶着平分秋色  连赢十场势如破竹  步步为营艰难推进  顽强对手黯然出局 第五节 两党的历史之争  美国两大政党概况  驴象之争故事多  这一次的两党之争 第六节 决战对手的底细  善于坚持和学习的飞行员  分量虽重却难以统一的政策团队  出人意料的副手  保守有余突破不足的主张 第七节 发起最后的冲刺  希拉里内心的盘算  麦凯恩势头正盛  选民出现审美疲劳?  顺应潮流莫忘主题 第八节 搭档增添的希望  拜登其人  热衷制定外交政策  拜登带来的希望  经济议题同等重要第二章 奥巴马的成长经历 第一节 天上最亮的星星  出生在美丽的夏威夷  难以磨灭的肯尼亚族裔  天生的“总统身世” 第二节 亚洲的童年时光  快速融入印尼的生活  雅加达的记忆 第三节 北美洲成长记忆  考入优秀私立学校  独自留在外祖父母身边  身份定位的困惑  曾经的放浪生涯 第四节 白人大学的明星  找回身份定位  转入哥伦比亚大学  高强度的求学过程  要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第五节 黑人社区的义工  在黑人社区找到信仰  见证黑人政治上的成功 第六节 哈佛大学的博士  声名赫赫的哈佛大学  在最好的大学做到最好  异样的芝加哥大学教师  五次政治竞选 第七节 唯一非裔参议员  连任三届的州议员  冲击国会众议员席位  死地后的复生  他能成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吗?第三章 是谁塑造了奥巴马 第一节 父亲生命的延续  肯尼亚留学生爱上美国白人姑娘  老奥巴马的坎坷人生  父子短暂的团聚  延续父亲的梦想 第二节 母亲精神的家园  个性鲜明的邓纳姆  两次短暂的婚姻  给孩子尽可能好的教育  专注事业也关心孩子成长  激励儿子前进的精神家园 第三节 是妻子还是战友  端庄高雅的米歇尔  健康稳定的婚姻  并肩战斗的伙伴  竞选团队的“指挥官”  家庭生活的贤内助 第四节 奥巴马生活之源  关心爸爸“名声”的女儿  全家一起竞选总统  “爸爸不懂时尚”  她们会是什么样的小公主 第五节 黑白祖母的祈盼  能干的银行副总裁  艰辛的养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并非嫡亲的祖母  祖孙二人数度相见  孙子的竞选也是她的战斗 第六节 最亲的妹妹玛雅  哥哥奥巴马是她的骄傲  哥哥竞选的“最佳分身”  全力争取亚裔选票第四章 奥巴马的政治观点 第一节 美国梦的代言人  美国民权运动的突破性成就  奥巴马的“美国梦”  “奥巴马”效应 第二节 敏锐的政治触觉  淡化种族肤色  巧妙设定竞选议题  打与林肯和肯尼迪的相似牌 第三节 撤军反战得民心  政治走秀之旅  “16个月内从伊拉克撤军”  “向阿富汗增派7000兵力”  “将用一切手段向伊朗施压”  以身作则削减核武器 第四节 草根战略显成效  平民主义政治观  中产阶级减税计划  抑制高油价、打击石油投机  年轻人的“强大力量” 第五节 玄妙的政治权变  坚守中道的政治平衡术  “脱口秀女王”高调支持  借助民主党的竞选优势  注重与盟国协调关系 第六节 变革的政治理念  内政外交的困局呼唤变革  人心思变  美国民众对传统政治的厌倦  种族融合趋势  “变革之星” 第七节 推崇责任与道德  直面黑人种族的责任问题  对美国国民负责的姿态  重振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第五章 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第一节 强硬的中庸政策  对华立场追溯  各种分析和解读 第二节 扑朔迷离的变量  庞杂的对华外交顾问团  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华政策之不同  提出与对手不同的对华政策以获取选民支持 第三节 “一个中国”的立场  延续而非突破  “战略模糊”到“战略清晰” 第四节 老生常谈的“人权”  由来已久的老问题  中美“人权”之争正在边缘化和形式化  奥巴马在人权问题上的角色矛盾 第五节 指点中国的天空  奥巴马对华环保政策可能强硬  中国正在积极应对挑战 第六节 正视中国的崛起  中国崛起的事实  奥巴马眼中的中国崛起  中国崛起势不可当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奥巴马“横空出世”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6月3日,在经历最后两州的计票后,持续时间长达数月的美国民主党2008年总统候选人初选终于落下帷幕,支持伊利诺伊州联邦参议员奥巴马的党代表有1764位宣誓代表及392位超级代表,总数达到了2156张,超过民主党提名线38张,以逾10%的比例超过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奥巴马在这一天终于赢得党内初选,成为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提名的候选人。“今晚,我可以站在你们面前说,我将成为民主党的美国总统提名人”。奥巴马在胜利演说中宣布,“你决定不听从怀疑或恐惧,而是听从希望和激情。今晚,我们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旅程画上句号,又开始下一段旅程”。奥巴马是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Xcel能量中心发表上述演说的,他用激情澎湃的演说向全美国、全世界宣告了他在民主党候选人提名战中的胜利。这个中心当时坐着1.7万人,场外站着1.5万人。这和当晚早些时候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在新奥尔良演讲时不足千人的现场形成强烈对比。4天之后,希拉里在位于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国家建筑博物馆发表演讲,感谢在初选阶段投票支持她的约1800万民主党选民,同时,她对奥巴马的最终获胜表示祝贺,并说会全力支持他竞选总统。她还呼吁自己的支持者转而加入奥巴马阵营,以实现民主党人的目标。《纽约时报》评论说:“一个肯尼亚黑人父亲和堪萨斯白人母亲的儿子打破了种族障碍。奥巴马的胜利也意味着,一个四年前还仅仅是伊利诺伊州议会参议员的他,实现了不可思议的跨越。”奥巴马赢得旷日持久的提名战胜利,意味着他向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的目标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在接下来的5个月当中,他将与来自亚利桑那州的联邦参议员共和党人麦凯恩角逐11月的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与麦凯恩的对决注定精彩,两人无论出身、经历还是政治理念都相去甚远。二者之中无论谁当选下届美国总统,都将深远影响美国政治走向。面对“横空出世”的奥巴马,美国准备好了吗?世界准备好了吗?第一节美国政坛的黑马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HusseinObamaJr.),1961年生于美国夏威夷,父亲是肯尼亚人,母亲是美国白人。他先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1996年首次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2004年成为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五位、本届国会中唯一一位黑人参议员。在华盛顿的政治人物中,奥巴马本来是资历最浅的一个,然而在战胜希拉里之后,如今的他距离入主白宫却只有一步之遥。奥巴马已经完成了一个似乎不可能的跨越,不但让美国政治向前跃进了一大步,甚至在全球也提升了美国的形象。奥巴马可以说是美国政坛一匹真正的“黑马”,这匹“黑马”所走过的跨越之路太神奇了,大概只有在好莱坞电影情节中,才会有如此戏剧般的变化。在普遍议论奥巴马能否实现继续跨越的时候,人们还对另一个问题充满好奇,那就是奥巴马是如何在短短几年间就能完成如此巨大的跨越,是什么支持了他的跨越,这个力量还会继续支持他吗?艰难的起步虽然有好事的家谱研究者挖掘出奥巴马与美国三任总统有着亲缘关系,但认真说来,奥巴马在美国政界却真的没有什么靠山。他在立志从政后,并没有用心钻营去寻找靠仙。根据已披露的有关奥巴马的材料分析,“海德公园”应该是奥巴马从政之路的起点。“海德公园”是一个小型政治团体,主要由芝加哥当地的专业人士与大学教授组成,奥巴马以民权律师和大学法学讲师的身份进入了这个团体,如今看来,政治上没有靠山的奥巴马选择奉行中立政治态度和决策的“海德公园”作为自己政治生涯的起点,是有深意的,他一定是想以此为基础,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初闯政坛的奥巴马很快显示出政治天分,1996年,只有35岁的奥巴马大胆地打起了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一场独立的选战。他要代表“海德公园”角逐伊利诺伊州参议院的一席位置。天分、大胆,加上艰辛的努力,初生牛犊的他赢了135岁的奥巴马成为州议会的参议员。州参议员的身份带给了他荣誉,带给了他地位,带给了他政治上锻炼的机会,但他并不想就此停步,他的政治野心远远没有满足。他又瞄准了伊利诺伊州第一选区的美国众议院席位。也许正如中国的一句老话所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奥巴马的选战注定是不会一帆风顺的。2000年的选战在奥巴马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传统上,伊利诺伊州第一选区美国众议院席位曾多次由非洲裔美国人当选,其黑人当选率是美国各选区中最高的。一位名叫博比·拉什的黑人民主党政客从1992年起就占据了这个位置。但在1999年初的春田市市长选举中,拉什挑战时任市长理查德·戴里,遭遇惨败,甚至得不到黑人群体的支持。拉什的失败让奥巴马看到了机会,他决定在2000年的众议院换届选举中挑战拉什。但当奥巴马投入选举征程后,他才意识到那场选举是一件多么艰巨的事。本来,奥巴马希望得到市长戴里的支持,可没想到戴里直接告诉奥巴马,自己看不到他有一丝获胜的希望。戴里告诉他,拉什竞选市长失败不代表他会在众议院选举中败给乳臭未干的新人。“你是不会赢的。”戴里毫不留情地说。奥巴马竭力辩解,他指责拉什没有领导能力,没有远见。但他的辩解只是学院派的、生硬的说教。当时陪伴奥巴马竞选的一位助手亲眼看到,一次在教堂里进行的演讲中,奥巴马在台上自顾自讲着,台下的听众都快睡着了。最后,这次竞选向奥巴马提出的问题是:他到底有没有想赢的决心。因为就在竞选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奥巴马带着家人去了夏威夷度圣诞假期,错过了一次非常重要的州参议院投票。当时,伊利诺伊州各社区枪支犯罪非常猖獗,州长向州参议院提出了一个临时特别议案,希望将非法拥有枪支定为重罪。此前,奥巴马一直是支持类似主张的。在投票的关键时刻,连州长都打电话请奥巴马回来投票,但奥巴马却以.“女儿生病”为理由拒绝回去。后来,该议案以微弱劣势未获通过,奥巴马成了大家眼中的“罪人”。拉什抓住奥巴马的这次失误穷追猛打,谴责奥巴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错过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投票”。最后,时任总统的克林顿彻底断送了奥巴马的获胜希望。克林顿打破总统在党内选举竞争中保持中立的原则,在一次大型选举活动中宣布支持拉什。游戏结束的时候,拉什获得了61%的选票,比奥巴马的30%多出一半。在黑人选区中,奥巴马以1:4的劣势惨败。政治就是这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时打破在党内选举中保持中立原则而支持奥巴马对手的克林顿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仅仅八年后,那个当时并不起眼的黑人小伙子会成为他夫人希拉里的最大对手,而且会让希拉里梦断党内初选;克林顿和希拉里当时绝不会想到,这个黑人小伙子会在八年后制造出那样一种形势,让他和希拉里都不得不在失败后站出来表态,他们将支持奥巴马代表民主党竞选美国总统。当时的奥巴马也许心中早已有梦,但有梦的他也绝不会想到,仅仅八年后,他就能够和当年仰之犹不可及的克林顿夫妇站在同样高的舞台上。也许在奥巴马热遍美国甚至世界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提及2000年他那场选战的失利,但有谁敢说,那不是奥巴马日后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坚实基础呢?执著的追求当初惨败的结果并没有令奥巴马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在政治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的决心。他是一个善于总结和抓住机会的人。他反思后发现,在与拉什的竞选中,自己唯一胜出的行政区居然是以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裔工薪阶层为主要居民的第19区,在这里,他的支持者是保守的警察、消防员和教师。这让奥巴马意识到,他不能把自己局限在“海德公园”的精英群体里。在奥巴马多方谋求政治道路上的飞跃的时候,他找到了时任伊利诺伊州参议院主席、民主党人埃米尔·琼斯。在2003年伊利诺伊州民主党从共和党手中夺回参议院控制权时,春田市的权力中心正在琼斯掌控之下。2003年年初,琼斯私下接见了奥巴马,奥巴马向他坦诚地指出了自己在2000年选举中暴露出来的两个致命弱点:黑人群体支持率不稳定、缺乏党派和团体支持。而如果琼斯帮助他弥补这些弱点,那么他代表伊利诺伊州民主党竞选国会参议员将有很大胜算。当时该州的国会参议员是特立独行的共和党人彼得·菲茨杰拉德,换届选举将于2004年举行。或许是奥巴马的真诚打动了琼斯,也或许是奥巴马对形势的分析得到了琼斯的认同。琼斯决定帮助和支持这个黑色的年轻人。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打击其他党内参选人,为奥巴马赢得关键的竞选空间和时间。他帮助奥巴马组织了庞大的黑人支持队伍,里面既有教师,也有政府雇员和服务行业工薪阶层。虽然得到了贵人的提携,但此时的奥巴马已经越来越趋于成熟,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获胜,取得黑人朋友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为此,他全面审视自己,进行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自我改造。首先改掉的是学究式的演讲方式。据奥巴马与拉什竞选时的竞选团队经理丹·舒曼说,奥巴马从2000年开始造访区内各个黑人教堂,学习黑人牧师讲话的节奏和夸赞的神态,并观察听众的反应,不断学习调整。奥巴马几乎不错过每个在黑人教堂上发言的机会,并将自己的参议员候选人资格与黑人的进步联系起来。他总是强调自己的基督教徒身份,并尽量发挥自己的牧师耶利米·赖特在当地黑人群体中拥有的广泛影响力。每当有人质疑奥巴马的真正种族身份的时候,他就把赖特搬出来。在2004年美国参议员选举中,赖特更成了奥巴马的“选举资产”,帮助他赢得了大量基础选民。可靠的保证早在2000年竞选众议员时,奥巴马就已经筹到了60万美元的竞选资金,这对一名“政治菜鸟”来说,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了。眼前的奥巴马要竞选美国参议员,60万美元对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他需要更高层次的资金支持。奥巴马把这个难题摆在了自己的首席筹款人马蒂·内斯比特面前。“他(奥巴马)当时告诉我,如果你能筹到400万美元,我就有40%的机会能赢;如果筹到600万美元,我就有60%的机会能赢;如果你筹到1000万美元,我向你保证,我绝对能赢”,内斯比特回忆说。当时,奥巴马在芝加哥上层黑人群体中已经有很好的人脉,从商业精英、新一代企业家,到基金经理、银行家都很乐意支持他。但如果要筹到1000万美元,他还必须另辟路径。他和其他争取资金支持的候选人一样,首先想到了“湖边的自由派”。这是一个犹太裔专业人士和富商组成的团体,‘他们向来是芝加哥最慷慨的政治捐款人,一百多年前如此,一百多年后仍然如此。奥巴马虽然与这些富商无缘谋面,但他的首席筹款人内斯比特认识他们其中的一些人。潘妮·普里茨科是其中的一个,她是美国商界女性50强之一、凯悦酒店集团的负责人。也许是上帝的安排,普里茨科在内斯比特的一个机场停车场公司中拥有股份,这给他们展开接触提供了天然条件。在2002年的一次股东会议后,内斯比特向女富豪提起了奥巴马的参议员竞选计划。要命的是,普里茨科竟然很清楚他失败的经历,“他不是刚在众议院选举中输给了拉什吗?”尽管如此,也许是普里茨科的好奇心帮助了奥巴马,普里茨科还是给了奥巴马到自己的湖边别墅度周末的见面机会。在那次交谈中,奥巴马说服了普里茨科,并通过普里茨科进入了芝加哥顶尖企业家和慈善家的圈子。在参议员选举的民主党初选阶段,奥巴马竞选团队就筹到了600万美元资金。尽管这些竞选资金的来源有一定的复杂性,使他遭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但这并没有影响奥巴马顺利取得竞选成功。除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运气也站在奥巴马这一边。令人意外的是,奥巴马的参议员初选道路并没有想象中的激烈,由于另外两个党内竞选对手西尼斯和赫尔互相攻击,奥巴马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大幅领先的地位。他几乎不需要去攻击对手,也没有受到对手的猛烈攻击。无畏的希望2004年7月,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巴拉克。奥巴马正式作为一颗闪亮的政治新星荣耀登场——他被推选出来做全党的“基调演讲”。所谓“基调演讲”,是民主党在总统选举前阐述本党纲领和政策的宣言。做此演讲的人,通常被认为是民主党内极有政治前途的人物。1988年的“基调演讲”者,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后来成功连任两届总统的克林顿。再追溯稍早些的历史,肯尼迪同样是在做了“基调演讲”后备受关注的。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州议员,奥巴马成为“基调演讲”者虽已让很多人感受到了意外。但更大的意外还在后面。没有人能料到,奥巴马这个黑皮肤的年轻人,因为这场演讲声名鹊起,更因此登上了《时代》周刊,成为封面人物。他在慷慨激昂的演讲中说:“这不是一个黑人的美国,或一个白人的美国,或是一个亚裔人或拉丁人的美国。我们只有一个美国,那就是美利坚合众国。”这些颇有几分马丁·路德·金著名演讲味道的话语,立即为他赢来了无数支持者。很多连他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的人,也是仅仅因为读了他的演讲,就对这个“黑人”充满景仰,充满期待。这次演说后来被认为是奥巴马个人从政历史上最重要的演说之一。奥巴马一讲成名,最终以53%的支持率赢得了伊利诺伊州民主党参议员提名人的资格。他不仅在黑人群体中赢得绝对优势,而且得到了不少白人、少数族裔、学生和伊利诺伊州南部民众和农场主的支持。两个月后,奥巴马以70%的高票当选为联邦参议员,成为目前美国国会中唯一一位黑人参议员。这时,真正的“政治新星”奥巴马诞生了。奥巴马创造了奇迹,正如他自己在2004年4月获得伊利诺伊州民主党参议员提名时对支持者说的那样,像他那样“来自南方、有个奇怪的名字‘巴拉克·奥巴马’的瘦小子”,竟然赢得了“不可能的胜利”。

后记

美国四年一度的总统大选每次都很热闹,2008年尤为热闹,甚至成了名副其实的造星运动,2008年的大选让一个几年前还鲜为人知的奥巴马成了闻名世界的政治明星。本书的几个作者和很多人一样,很关心政治,很关心美国的政治。我们不否认自己对奥巴马这样人物的强烈好感,不否认看到奥巴马心怀梦想、追寻梦想、实现梦想给自己造成的强烈兴奋感。但2008年美国大选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包括:对一个国家而言,制度和领导人哪个更重要?人民更愿意选择什么样的领导人?领导人到底应该为人民做些什么?……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我们一直在关注奥巴马以及他的选举进程。资料搜集了很多,研究和分析也做了不少,但我们很难得出问题的答案,也许是我们功力的差距,也许是我们头脑中已有的桎梏,也许是……然而付出的努力似乎并不白费,几经修改后,我们感到大致能够勾勒出美国大选的脉络和奥巴马的人物形象,我们愿意把它贡献出来,但愿能对他人更深入的研究有所助益。本书的分工大致如下:赵辰昕博士撰写了《2008年美国大选结果展望》部分;丁晓龙和赵辰昕共同写出第一章《奥巴马(横空出世)》;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副教授李嘉美博士完成了第二章《奥巴马的成长经历》和第三章《是谁塑造了奥巴马》的写作;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陈东冬撰写了第四章《奥巴马的政治观点》;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当代国际政治史研究的孟月明撰写了《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另外,岳炜、王剑鸣、杨雪燕、国家发改委小城镇中心的刘欣为本书资料搜集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们为书稿的写作提出过很多宝贵意见,并参与了部分书稿的修改。全书统稿和最后修改由赵辰昕、李嘉美和习骅共同完成。

编辑推荐

《改变美国的奥巴马》紧密结合美国近现代政治局势和当今世界发展趋势,详细解析了奥巴马“迷”一样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政治观点以及对华政策等方面内容,在美国大选日即将来临之际,为广大读者了解奥巴马提供较为广泛的视角。2008年,有着非洲黑人血统的美国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巴拉克·奥巴马横空出世,搅动着美国的政坛,成为美国总统最有利的竞争者。如今奥巴马在美国已成为首屈一指的政治品牌,他似乎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一种巨星般的魅力,使无数美国民众为其倾倒,成为其忠实的追随者。究竟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因素造就了这位黑白混血儿,使他受到如此垂青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改变美国的奥巴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奥巴马,深入研究奥巴马,剖析其政治观点、核心政治理念,并客观预测其对华政策的著作。书中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论述,把学术性和可读性完美融合,以“改变”主题贯穿于全书始末,从奥巴马的政治生涯、参选经过、成长历程、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分析、透视奥巴马这一独特的人物,给大家介绍了一个真实的奥巴马。相信本书的成果,定能为国人客观准确地认识和了解奥巴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   书太多了,还没读。慢慢看!
  •   这本书很好看!我很喜欢!
  •   rgthfthgfhrhrthrhtrh
  •   这是一个颠覆的年代,平凡和伟大再没有永远这样的属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如果有,谁会想到美国会真的出现一个黑人总统;如果没有,没有人在一年前会去想世界将出现一个带有非洲血统\亚洲裙带的大国首领.自主阅读越来越让我们去用来颠覆曾经的"我以为"和大众普遍认识.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美国总统都是资本家的宠儿,或者有钱人才能当总统,看来不是这样的......和美国年轻人更多的把自己选票投给奥巴马一样,换成我们,我们也将把自己的这一票投给一个自己想要做的梦----
  •   带着很期待的心情。结果这种畅销书真是……内容没有一贯的逻辑贯穿,很散。沉迷于家庭琐事,对奥巴马并没有看透。不值得一看。
  •   我在福州路上海书城和外文书店都有看到英文版本的.文字还是比较浅显的,就是英文版本的太贵了,要100多元.我主要是想看看人家的治国思路,学习借鉴,所以中文版的应该可以凑活着看看.
  •   很不错的嘞~讲了他竞选之前的经历,很曲折也很励志……推荐!
  •   写的还不错,当初是看见一个老总拿着这本书看才买的,起码可以对奥巴马的生平有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   奥巴马还没有登上总统的宝座,中国人已经给他写传记了,太快了吧!感觉这种书价值肯定不大,无非是国人要捷足先登而已。
  •   关于奥巴马,我买了一本美国人写的和中国人写的。此书的作者从中国人的视角来评说这位年轻的领导人。让我这个看不进去书的人,都能专心看上很久,不错的书,是作者的文笔,还是奥巴马的魅力?我想都有吧。
  •     奥巴马实现了美国梦
      
      人人都可以有梦想,人人都可以创造奇迹
      
      看了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她的母亲,一个有博爱胸怀,关怀世界的理想主义者,她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勇敢的向传统世俗说不。一个白人女子抛去种族歧视,勇敢的和一个黑人留学生结婚。然后却遭到丈夫遗弃,一个人独自抚养孩子。后又嫁给印尼人,到贫穷落后的印尼乡村生活工作,她到很多贫穷落后的国家做人道主义工作,这样一种大爱精神很让我觉得惭愧。经过20年的深入实地的考察,她完成了人类学博士论文。几十年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否让很多抄袭网络文章写论文的人汗颜呢。
      
      任何一个优秀成功的人,都离开不了父母的教育。母亲塑造了奥巴马积极追求的精神,自信乐观的态度。母亲是一个勇敢的追梦人,儿子也是如此,创造了一个梦想奇迹。
      
      也许每一个人都是渺小的,但是也许是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   也许人就是需要有些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因为有梦想,才会去追求。
  •   时势造英雄,而不是反过来。个人崇拜不好。
  •   当然他的成功,离开不了当前的时局。
    倒不是个人崇拜,只不过觉得欣赏他的态度,愿意为自己的梦想付出不懈的努力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