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

出版时间:2006-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李渔  页数:43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记述了不少的品茶经验。其卷四“居室部”中有“茶具”一节,专讲茶具 的 选择和茶的贮藏。他认为泡茶器具中阳羡砂壶最妙,但对当时人们过于宝爱紫砂壶而使之脱离了茶饮,则大不以为然。他认为: “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  他对茶壶的形制与实用的关系,作过仔细的研究:“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 然,一幽便可忧,再幽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 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 ,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作者简介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一字笠鸿、谪凡。  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 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 李渔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和小说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对茶事有多方面的表现。  《明珠记·煎茶》的剧情中,三十多名宫女去皇陵祭扫,途经长乐驿。这个驿站的驿官叫王仙客,听说他的未 婚妻亦在其中,便侨装打扮,化妆成煎茶女子,打探消息。王仙客坐拥茶炉煎茶,待机而行,恰逢其未婚妻要吃茶,他便 趁机而得到了会面。在其中,煎茶和吃茶成了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茶,成了促进王仙客和其未婚妻情感的重要媒介。

书籍目录

余怀序尤侗序凡例七则词曲部结构第一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词采第二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音律第三恪守词韵凛遵曲谱鱼模当分廉监宜避拗句难好合韵易重慎用上声少填人韵别解务头宾白第四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减字分南北文贵洁净意取尖新少用方言时防漏孔科诨第五戒淫亵忌俗恶重关系贵自然格局第六家门冲场出脚色小收煞大收煞填词余论演习部选剧第一别古今剂冷热变调第二缩长为短变旧成新附:《琵琶记·寻夫》改本《明珠记·煎茶》改本授曲第三解明曲意调熟字音字忌模糊曲严分合锣鼓忌杂吹合宜低教白第四高低抑扬缓急顿挫脱套第五衣冠恶习声音恶习语言恶习科诨恶习声容部选姿第一肌肤眉眼手足态度修容第二盥栉薰陶点染治服第三首饰衣衫鞋袜附:妇人鞋袜辨习技第四文艺丝竹歌舞居室部房舍第一向背途径高下出檐深浅置顶格瓮度洒扫藏垢纳污窗栏第二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墙壁第三界墙女墙厅壁书房壁联匾第四蕉叶联此君联碑文额手卷额册页匾虚白匾石光匾秋叶匾山石第五大山小山石壁石洞零星小石玩部制度第一几案椅杌暖椅式床帐橱柜箱笼箧笥骨董炉瓶屏轴茶具酒具碗碟灯烛笺简位置第二忌排偶贵活变饮馔部蔬食第一笋萱莼菜瓜茄瓠芋山药葱蒜韭萝卜芥辣汁谷食第二饭粥汤糕饼面粉肉食第三猪羊牛犬鸡鹅鸭野禽野兽鱼虾鳖蟹零星水族附:不载果食茶酒说种檀部木本第一牡丹悔桃李杏梨海棠玉兰辛夷山茶紫薇绣球紫荆栀子杜鹃樱桃石榴木槿桂合欢木芙蓉夹竹桃瑞香I茉莉藤本第二蔷薇木香酴醵月月红姊妹花玫瑰素馨凌霄真珠兰卓本第三芍药蕙水仙芙蕖罂粟葵萱鸡冠玉簪凤仙金钱蝴蝶花菊菜众卉第四芭蕉翠云虞美人书带草老少年天竹虎刺苔萍竹木第五竹松柏梧桐槐榆柳黄杨棕榈枫桕冬青颐养部行乐第一贵人行乐之法富人行乐之法贫贱行乐之法家庭行乐之法道途行乐之法春季行乐之法夏季行乐之法秋季行乐之法冬季行乐之法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睡坐行立饮谈沐浴听琴观棋看花听鸟蓄养禽鱼浇灌竹木止忧第二止眼前可备之忧止身外不测之忧调饮啜第三爱食者多食怕食者少食太饥勿饱太饱勿饥怒时哀时勿食倦时闷时勿食节色欲第四节快乐过情之欲节忧患伤情之欲节饥饱方殷之欲节劳苦初停之欲节新婚乍御之欲节隆冬盛暑之欲却病第五病未至而防之病将至而止之病已至而退之疗病第六本性酷好之药其人急需之药一心钟爱之药一生未见之药平时契慕之药素常乐为之药生平痛恶之药

章节摘录

书摘妇人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诗》不云乎“素以为绚兮”?素者,白也。妇人本质,惟白最难。常有眉目日齿般般人画,而缺陷独在肌肤者。岂造物生人之巧,反不同于染匠,未施漂练之力,而追加文来之工乎?日:非然。白难而色易也。目言乎难?是物之生,皆视根本,根本何色,枝叶亦作何色。人之根本维何?精也,血也。精色带白,血则红而紫矣。多受父精而成胎者,其人之生也必白。父精母血交聚成股,或血多而精少者,其人之生也必在黑白之间。若其血色浅红,结而为胎,虽在黑白之间,及其生也,豢以美食,处以曲房,犹可日趋于淡,以脚地未尽缁也。有幼时不白,长而始白者,此类是也。至其血色深紫,结而成胎,则其根本已维,全无脚地可漂,及其生也,即服以水晶云母,居以玉殿琼楼,亦难望其变深为浅,但能守!日不迁,不致愈老愈黑,亦云幸矣。有富贵之家,生而不白,至长至老亦若是者,此类是也。知此,则知选材之法,当如染匠之受衣。有以白衣使漂者受之,易为力也;有白衣稍辞而使漂者亦受之,虽难为力,其力犹可施也;若以既染深色之衣,使之剥去他色,漂而为白,则虽什佰其工价,必辞之不受。以人力虽巧,难拗天工,不能强既有者而使之无也。妇人之白者易相,黑者亦易相,惟在黑白之间者,相之不易。有三法焉:面黑于身者易白,身黑于面者难白;肌肤之黑而嫩者易白,黑而粗者难白;皮肉之黑而宽者易白,黑而紧且实者难白。面黑于身者,以面在外而身在内,在外则有风吹日晒,其渐白也为难;身在衣中,较面稍白,则其由深而浅,业有明征,使面亦同身,蔽之有物,其验亦若是矣,故易白。身黑于面者反此,故不易白。肌肤之细而嫩者,如绫罗纱绢,其体光滑,故受色易,退色亦易,稍受风吹,略经日照,则深者钱而浓者淡矣。粗则如布如毯,其受色之难,十倍于绫罗纱绢,至欲退之,其工又不止十倍,肌肤之理亦若是也,故知嫩者易白,而粗者难白。皮肉之黑而宽者,犹细缎之未经熨,靴与履之本经楦者,因其皱而未直,故浅者似深,淡者似浓,一经熨懂之后,则纹理陡变,非复垦时色相矣。肌肤之竞者,以其血肉未足,犹待长养,亦犹待植之靴履,未经烫熨之绫罗纱绢,此际若此,则其血肉充满之后必不苦此,故知宽者易白,紧而实者难白,相肌之祛,备乎此矣。若是,则白者、嫩者、宽者为人争取,其黑而粗、紧而实者遂成弃物乎?曰:不然。薄命尽出红颜,厚福偏归陋质,此等非他,皆素封伉俪之材,法命夫人之料也。P.125-126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求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园、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粉黛、烹调的艺求和美食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手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林语堂

编辑推荐

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才子、“湖上笠翁”李渔一生跨明清两代,撰述颇丰,声名昭著,毁誉不一。其寄情传世之作《闲情偶寄》则顺从物性,集中体现其毕生情趣与文墨修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是您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最佳读本。    当我们感到生活像一杯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时,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当我们感到自己就像一棵青菜一样毫无特色之时,也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掩卷沉思,相信我们会由衷地感叹:李渔给了我审美的眼光,我用它来发现生活中的美而摒弃忧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闲情偶寄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0条)

 
 

  •     躺在床上看李渔的《闲情偶寄》,常常被里面的论断逗的哈哈大笑击节称叹。
      李渔说,女子技艺以“翰墨为上,丝竹次之,歌舞再次之,女红乃是分内事,自不必道也”,我的脑门上像是有一道金光灿灿闪电划过,于是便自我嫌弃了起来。声容部这个部分最最有趣的部分,不是各种技艺的描写,而是李渔的“妻妾观”。看书,我最爱看的就是别人为他们写的叙,同时代的,亦或是非同时代的,老师、挚友、同业者,序中大抵可以看出一本书的质量,作者的心胸,译者的背景,以及贯穿两个时空的纽带。哲学的序常常是最有意思的,观点五花八门,视角光怪陆离,语言更是横在哲学家们相互理解道路上的一个横沟,一个哲学家如何理解一个哲学家,如何为其写序,其序的内容远远不止表面上的那些。罗素为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写的叙的最后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这本书的观点,我并非完全理解,也并非赞同,但整本书的体系在逻辑上我没有发现漏洞,这已属不易,所以这本书值得一读。而现代中国人为外国哲学代写的叙常常会有这么一段话,即,书不错,但有糟粕,或是资本主义毒瘤,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中国现代的大历史背景,我总是想象,有读者会与我一样,暗暗祈祷,内容千万不要被译者阉割了才好。《闲情偶寄》也有现代中国人写的序,其中也会“政治上正确”的指出这本书虽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是也有其封建主义糟粕,举出的例子,就是李渔的“妻妾观”。
      李渔说,娶妻如买田庄,买姬妾如治园圃,人处得为之地,不买一二姬妾自娱,是素富贵而行乎贫贱矣。看得我击节称叹,然后告诉男朋友,我对买姬妾这件事也很赞同。室友听见说,那是因为你没有站在老公要买姬妾的这个地步上。我欲解释,却越说越糊涂,最后在描述什么样的女子可以成为姬妾的问题上,陷入了现代人要买一个姬妾我不会同意的自相矛盾的境地。而我,依然觉得,在李渔那个时代,买姬妾是件很有意思也很值得赞同的事情。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里,阐明的他的大历史观,不去计较细端末节,从长期历史上的合理性着手,去看待整个历史,以及社会的各种现象。以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观点对于我看待历史的影响,直到《闲情偶寄》。
      
      首先,古代女性之间不平等价值观。全文中,李渔显然是一个拎得清的人。李渔说的很清楚,妻是妻,而姬妾却约等于是一件玩物。这里,我们来谈谈平等这件事。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人与人平等,在现代社会,“平等”这个词更像是一块遮羞布,这块遮羞布之下,掩盖了的是具有现代人思想不愿意正视的一件事,举着“平等”口号的人们,是一群人告诉一群人,你现在的艰难困苦完全是你自己的责任,是一群人警告一群人,不要做的太明显太过火,是一群人威胁着一群人,你们应当为我们负责。这群有或者没有更多资源,有或者没有更多机会的人举着遮羞布的呐喊,不过是深谙“不平等”规则的人为自己谋求福利。这并不比古代社会“文明”。李渔的社会正面了这件事,理直气壮的讲女性分为三六九等,理直气壮的说,有些姑娘是做妻的,有些姑娘是做姬妾的。在我看来,这样的社会并非是糟粕。
      
      第二,三方协议。从李渔(丈夫)这里来说,妻和姬妾完全是两种“人种”,姬妾完全没有替代妻的可能,从当时的社会来说,“三从四德”的社会教育,使得妇女安于社会亦或是家庭赋予的价值、地位,从女性个体来说,个人可以通晓事理达到思想觉悟的机会很少。
      
      第三,读书亦为闲情。李渔为女性的辩护,是声容部习技第四开篇最精彩的部分。以“有才之女,未必人人百姓,奸淫之妇,未尝历历知书”来反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断,但是更为奇妙的是,说完这些女子应当有的学文通理的权力之后,笔锋一转,又说出李渔赞同女子学文的理由,不过是为了夫妇的闺房之乐。真真应验了那句“闲来也教儿孙,读书不为功名,种竹浇花酿酒,世家闭户先生”。闲情二字跃然纸上,让人心驰神往。
      
      李渔的“姬妾观”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逻辑,社会变了,思想变了,观念变了,姬妾这件事,也就成为了古代已经失传或是不可能实现的一项“闲情”,不信,看看范悦纪英男就知道了。
      
      只是,若真有此闲情,要那些独立、权力、尊严、资源、机会作甚?
  •     这本书是刚参加工作时,从地摊上买的盗版+二手。
      因为纸张特别薄,特别轻,出差时经常带着。
      同样享此殊荣的还有<瓦尔登湖>,以及海子诗集。
      现在想想真的是有精力。
      从事矿业工作,有时半夜里昏天暗地的从煤窑口口里钻上来,让人还有些生活念想的事,就是洗个澡,在人家的值班室里读读书,喝口热水。
      
      印象最深的,是里面李老先生关于"美女"的评价,我觉得就这凭两篇文章便可卓然而立数百年。
      
      因为这些书,在矿上结交了几个朋友,大家在别人眼里都像个异类。
      
      扯远了,这本书,大概老了之后,还是要买本轻的,常伴身边吧。
  •     标题不针对李渔的《闲情偶寄》,而仅针对中华书局此版本。
      
      1.不全,被评注者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了删节。器玩部、饮馔部、颐养部所剩无几。
      
      2.杜书瀛的点评颇有中学生读后感之风范。
      例如,杜先生对《声容部·选姿第一·手足》点评道:
      “对这样一件天理难容的事情,李渔则倾注着他”满腔热情“,以色迷迷的眼睛加以注视,以猥亵的口吻、流着口水加以赞扬,真令今天还在爱惜李渔的人脸红。……我认为,这是李渔学术思想上的一个污点,也是他人品上的一个不足;不管李渔在其他方面有多少成就——当然对他的成就我也不会抹杀。”(天理难容的事情指的是裹脚。)
      这种风格的点评令我想起出版于1979年的周振甫老先生的《诗词例话》。(文笔水平十分幼稚,和周老先生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我怀疑此书根本就是别人代笔。)
      
      3.书内插图竟然全是绿色的,看得眼晕。
      
      因此,此书可以更名《中学生读后感范文大全》,不建议成年人购买。
  •     
      《闲情偶寄》之“颐养部”,在《疗病第六》这一章中,李渔开篇即说:“病不服药,如得中医。”
      
      此话换在今日,怕是要挨板砖的。生了病,虽然医生开的药又贵又多,钱花得心疼,但药还得吃。然李渔就是不吃药,还说什么“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天下只有贪生怕死之人,并无起死回生之药”。然读到后面,才发现,原来这些话是李渔老来所说,也正是他年轻时生病太多,百药尝过,方知唯有“大黄解结”有立竿之效外,其他的都不怎么灵验。所以他“善病一生,老而勿药。”
      
      如此看来,这也算得上是“实践出真知”了。想想也是,得病之初,便药物伺候,最终却是“人力既穷,沉疴如故”。此时回想起每次带小儿去医院,看满满一屋子的小儿吊瓶,就有心惊肉跳之感。待病愈清单,又要“心惊肉跳”一回。一次感冒花去千元尚可咬牙,然某日看某报某良心医生说小儿吊瓶用药于身体消耗太多,就不是咬咬牙就可以承受的啦!所以,“病不服药,如得中医”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的生活中也还是有的。但凡家人略有不适,便劝其多喝温水,调以食物,辅以休整,“不攻不守,反致霍然。”
      
      进而,李渔干脆取代了医生,开出了他的人生“七药”。
      
      这第一味药,是“本性酷好之药”。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的食物,所谓“癖之所在,性命相通,剧病得此,皆称良药。”为此,李渔还举例说明,用自己喜好的杨梅治好了当年盛行的“疫疠”。于是,李渔得出结论:“无病不可以自医,无物不可以当药。”这,在我看来有以偏概全之嫌。虽然,我喜好辣椒,也曾用辣汤治好过感冒,但我更愿意将这理解为“食有定,勿贪新”。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和生命相通,这我是相信的,个人稳定的饮食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乱吃的人总是容易得病,尝新之举更是祸害无穷,那世纪之灾“非典”不就是吃出来的嘛!
      
      这第二味药,是“其人急需之药”。说的是一个人生病了,给他心中急需的东西,可以当药治病。哈哈,这有点“心理医生”的意思。所以,李渔接着说:要钱的就给钱吧,没钱就去借;要官的就给官吧,给不到先弄个假的骗骗也行……读着读着,比就会发现,李渔写下这些文字时一定是笑着的,且笑得意味深长。“世人忧贫而致疾,疾而不可救药者,几与恒河沙比数。”由此看来,“借钱”与“骗官”都不是治病之道呢!现在,你知道李渔为啥而笑了吧!
      
      这第三味药,是“一心钟爱之药”。说的是世人皆有私爱,而私爱之人,之物皆可为药。这个,我愿意反过来理解,一个人若得其所爱,便少了生病的可能。这样的事例,或正或反,都不胜枚举:曹操每每痛失爱将和要地,都会犯头疾;某老人失去伴侣,不久便无疾而终;父母生病,儿女回家探望,便不日痊愈……所以,李渔会说:“仁人孝子之养亲,严父慈母之爱子,俱不可不预蓄是方,以防其疾。”嗨,说得多好啊!那天妻子太严厉了一点,儿子伤心大哭一场之后,便夜半高烧,梦呓渐起:“妈妈,你不要我了吗?妈妈……”
      
      行文至此,有些累了。剩下“四味药”,各位看官自己去读罢。
      
      
      * * *
  •     李渔真奄尖,绝不吃蒜,葱尚可用以调味,韭菜只能吃那初发新芽,萝卜也得做熟免得嗝气,偏又不嫌螃蟹腥膻……笋产自山林间最妙,白烹不可加料,与肉同煮后需沥尽肥油,固然好味,一旦食材被反复与个人品位联系,我只倒尽胃口
  •     中华书局 24.6 上海古籍出版社 22.9
      
      这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著作,但是戏曲理论部分可以不看的~
      
      强烈推荐男生和爱看美女的女生看声容部,就是评论美女的。
      
      正在买房装修的看居室部和器玩部。
      
      要好好玩要好好吃要养生的看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
      
      李渔这个人吧,有很俗的时候,有很雅的时候,有入世的一面,有出世的一面,单从文字上看,我挺喜欢的,特此推荐。
      
      词曲部   结构第一   词采第二   音律第三   宾白第四   科诨第五   格局第六   
      
      演习部   选剧第一   变调第二   授曲第三   教白第四   脱套第五   
      
      声容部   选姿第一   修容第二   治服第三   习技第四   
      
      居室部   房舍第一   窗栏第二   墙壁第三   联匾第四   山石第五   
      
      器玩部 制度第一   位置第二   
      
      饮馔部 蔬食第一   谷食第二   肉食第三   
      
      种植部   木本第一   藤本第二   草本第三   众卉第四   竹木第五   
      
      颐养部   行乐第一   止忧第二   调饮啜第三   节色欲第四   却病第五   疗病第六
      
  •      《闲情偶寄》恐怕没几个人喜欢读,因为这世上有趣的人实在不多,尤其要像李渔那样有趣的人,少之又少。
       大家都觉得人生难免有许多大事可做,要不拘小节,更不可沉湎于风花雪月不可自拔;然而我们的人生总是那般无味,跟嚼蜡一样。大家虽然有些感触,却立刻要被自己的这种想法吓退,以为自己算是堕落了,立刻便警醒过来。于是这本书在很多人看来便成了奇书,因为它是发他人所不顾之事,叙他人所不屑之状。在我看来,古往今来的凡称得上奇书的,也仅仅是奇而已,大家姑且观之,却是不会信之。这是当然的事,在我们孔孟之道大行其是的民族,人们虽然觉悟不很高,手段不很了得,却也以“舍生取义”为荣,以“纵横天下”为任。我们总以大德为先,小行次之,倘遇竹肉竞陈的时候,犹洪水猛兽避之不及,纵然内心欢喜得不得了。 像李渔那样有趣的人,少之又少。
       李渔,他的生活真的不需要太富足,因为生活的乐趣就藏在他心底,闲时拿出来点缀,我亦羡慕他的心境,浮生里,体味他的那句“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真是感觉神清气爽了许多,尤为喜欢那个“疏”字,点睛华彩之处。。。抛弃掉浑浊的垢尘,精神抖擞起来。。。
  •     有闲情者看还行。
  •      翻开这本书,目录上林林总总的内容看起来让人眼花缭乱,很有点像百科全书。凡是和生活有关的一切作者都热情地讨论,足见其雅兴。书中不是单纯的描述表象,而是经过了一番格物的功夫,读之更觉其用心良苦,有时偶发议论,也辄有洞见。我专门挑了讲花草的部分来看,一一看下去,补了不少花卉上的知识。我虽不养花,却也喜欢读这样的文字。想象着自己以后或许也养上几盆花草,每日浇水侍弄,别有一番乐趣。
       古往今来,人们除了费尽心思给各种花取赏心悦目的名字,还喜欢给它们排名次,因此就不免有那败于下风者,比如牡丹芍药之争、兰蕙之争。李渔颇为芍药鸣不平,二者在花形、颜色上都不相上下,牡丹被誉为花王,芍药却为花相,这有失公允。最后李渔给出了一个解释,芍药是草本植物,枝叶柔弱,故其态如小家碧玉。而牡丹为木本植物,枝叶扶疏有力,不失大家闺秀的风采。这么说想想也有一定的道理。茉莉花朵有小孔可以直接穿在簪子上插于鬓间,这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读来很有趣。而且它提醒了我《红楼梦》中有一个细节写到迎春独在花阴下用针线穿茉莉花,为什么偏偏是茉莉花而不是其他什么花呢?想必定是因为只有茉莉花上有小孔,便于穿针引线,若换成别的花,恐怕就无处下针了。曹雪芹同李渔都是爱花惜花的人啊。
       一年有四季,季季花不同。凭着对于百花的了解,李渔假托了一个造物主来阐释自己的认识。大意是:梅花和水仙是试笔,然后是桃花、李花、海棠和杏花。这些花虽不大,但显得春意融融、热闹非凡。牡丹和芍药则是纯熟之后的作品,所有的风姿都尽在这里了。而荷花、菊花和腊梅则是群芳的殿后,属于强弩之末。至于金钱、剪春罗、石竹、绣球等花的出现,却是造物主才华已尽,只有草草收场了局。看到这段话的时候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可算是奇思妙想。
  •      说他是小资的祖先,有点抬高小资了。小资是一种资态,不是性情。而李渔,完全是生活的主人,不是生活的奴隶。观察事物细致入微,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连每一种花的生长都观察了解得如此仔细,真是让生活在快节奏时代的我感到羞愧。我每天只顾着急急忙忙上班,没功夫细看路边的花草。上班忙的晕头转向,除了看电脑就是看报表,好不容易下班,还有时加个班。回家又是急急忙忙,连天上的星星和月亮都没有仔细看。风花雪月有时在生活中还是要有点,不然,生活的乐趣一点也没有了。没有闲情的人,只能看别人的闲情,空羡慕了。
  •     這全然就是一部文言文的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而且更爲東方更有古味兒
      世上的學問千百 但是最值得研究的莫過於生活之藝術
      把每一刻每一処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閑情自得,賽過神仙日子
      素樸不流俗 講究不執著 自然不造作
      這就是立翁對生活的領悟
      本書的以下章節最有趣味及啓發
      一,頤養部。行樂止憂之法,飲食之慎,甚至還有節色慾六篇。
      二,飲饌部。各類食材之分析比較,聼來很是有理。
      三,聲容部。教男子如何選女子之姿容媚態,教女子如何修容治服習技以博男子之愛慕。
      
  •     An interesting small book, aptly reflected a Qing’s intellectual’s attitude towards life. It is a book only one who really has plenty of leisure time can afford to write, for it is a book about how to live a leisure life. Li Yu, the author, is endowed with a genius capacity to appreciate every fun and interest in mundane life. He is good story teller and owns a wonderful flair for self-revelation.
      
      When sharing with the readers his philosophy and lifestyle, he wrote in a tone of humor, and made the reader smile from time to time. For example, when talking about meat, he compared several types of animals and then gave his recipe, some of which was claimed to be “released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the author’s regret”. Li’s attitude towards these animal species is a utilitarian one. To eat or not to eat totally depends on utility of the animal. He didn’t eat beef or dog’s meat, for these two animals worked loyally for mankind and he sees it as very cruel to eat them. Compared to ox and dog, it is more illegitimate to eat roosters, for though they herald the break of the day, the dawn will come even if they don’t crow. And this utilitarian argument goes, compared to ducks, eating roosters would be less justifiable for the ducks do nothing for their hosts. Humorous as it is, I still find this argument is grounded on unpersuasive evidence. For me, every life accounts regardless of their utility.
      
      This book also unveiled Li’s aesthetic philosophy. For Li Yu, the criteria of beauty are simple, elegant and natural. These criteria dominate his critiques throughout the book, remarking on a vast scope of things in daily life, ranging from girls’ beauty, women’s gowns, food, rock garden to opera. Yet his criteria is not rigid and dogmatic, with variations to adapt to different cases. The criteria acts like a suggestion given in a certain tempo-spatial circumstance rather than a fixed stereotype, as illustrated in the many instances he provided.
      
      For example, Li advised, though in most cases girls should not wear too much jewelries, but a newly-wed bride should wear plenty of gold, silver or jade jewelry in fine decorations for the first month since her wedding day, in an attempt to fulfill the good wishes of her parents, her mother-in-law and father-in-law (why not for herself or her husband? Come on, don’t forget this is not in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it is difficult, if not impossible, to judge people in Qing Dynasty by our own modern criteria). Her parents’ “good wishes” were not clearly stated, but I think seeing her well dress-up, her parents would feel assured for it shows her husband’s family’s emphasis on and the acknowledgement of her status in the new family. Except for this one month, a girl is advised by Li Yu to wear one or two pieces of jewelry every day, for too much jewelry will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others which should have been focuses on the natural beauty of her face.
      
      I think what makes this book distinct to others is for the most part, the author’s ingenuousness. He loves flowers and said he had four lives in seasons – narcissus and orchid in spring, lotus in summer, crabapple in autumn and plum flowers in winter. He recorded that one year he was impoverished and all his clothes were pawned. In spite of the poverty, he insisted on purchasing narcissus, as in the previous years. His family members plead him not to do so. He answered: “Do you want to take my life? In spite of the heavy snow, I come back home from a long distance to see narcissus. If there is no narcissus, why should I come back?” Then he pawned earrings (most probably his wife’s, I guess) to purchase narcissus. He seems quite stubborn and obstinate in this case. Maybe in the eyes of many others, this is odd. Does it matter if he doesn’t see the narcissus for a year, if the whole family were starving? Yet, maybe this is where Li Yu distances himself from others and other critics. His life is not just for appreciation of beauty, but he tries to make his life beauty itself, thought this beauty in many cases this beauty means sorrow for others. He is committed to his philosophy, and continued to live a leisure life even when he is penniless. This commitment demands s an ingenuous dedication to one’s belief, rather than courage. In short, his lifestyle of leisure is impossible to imitate and hence amazing and unique.
      
      
  •     为不期而至的爱情绽放
      为远道而来的朋友绽放
      为朝夕相处的亲人绽放
      为冥冥之中有着神秘机缘的陌生人绽放
      
      踏着黎明的露水绽放
      挽着正午的骄阳绽放
      披着黄昏的晚霞绽放
      枕着沉默的星空绽放
      
      伴着第一只归来的大雁绽放
      迎着酷暑骄傲的绽放
      陪着最后一片落叶在秋风萧瑟中绽放
      为在白雪皑皑中添一抹火红绽放
      
      在少女饱满的面颊上绽放
      在老人沧桑的皱纹里绽放
      在富翁的大花园里绽放
      在流离人群褴褛的衣衫上绽放
      
      草丛中为嗅过你的小鹿绽放
      大道旁为疲惫的旅人绽放
      山崖边为天空翱翔的雄鹰绽放
      流水畔为注视的高山绽放
      
      为来过这世界而绽放
      
      2010-2-25 11:10
      
  •     1. 关于肤色
      
      做一个科学知道分子是多么重要。李渔说,妇女之美在于白白嫩嫩,人为嘛为有白与不白呢?因为,人是由父精母血生成的,精白嘛,多精少血的,则肤色白;少精多血的则肤色黑。。。以后赞人白嫩,必须得赞:哇!你爹造你下了血本诺!
      
      2. 尤物
      
      媚态。李渔说,女人之所以为尤物,不是因为姿色,而是因为媚态。冯唐受李渔影响,也说女人没有鼻子也不能没有淫荡。对此只有一二分姿色的妇女同志们应该被鼓舞起来了,不抛弃不放弃,奔个中人之姿时有艳光浮动还有可能的。
      
      待续
      
      (9月25日接着继)
      
      3. 墙上凿洞
      
      他老么爱往墙上凿洞。比如隔壁屋点灯,就在墙上凿个洞,借光看书,达到聚光台灯的作用。这点我很有体会,看书的时候有个黄黄的台灯最幸福了。只照亮你面前这一小块,别的物件都边边角角溶解到黑暗里,feels good 呀~~~
      
      唔,跑题了。最让人哭笑不得的凿洞,是为了解决尿尿问题。渔大爷说可以在土墙上凿个洞,接个管子,直接尿出去。。。他自以为得计,说这样的话即不用麻烦跑出屋外,又不会把家里弄得很臭,就像没便便过一样。。。。我很想知道他家墙边的小花是不是都营养好得来娇艳遇滴啊。。。
      
      再一次感叹人民卫生事业在近几百年的飞速发展,表说李渔当时是个中人之家了,连红楼梦里那么上层的煌煌大家,虽然有也个固定的厕所(就是领刘姥姥去的那个东北角还是什么的地儿),但也常常山坡花丛假山背后就地解决了(像宝玉小解那次,还有鸳鸯遇司棋那次)。
      
      我想知道皇宫里这问题怎么解决的。故宫那御花园那么小,本身已经是螺丝壳里作道场了,再随地一便溺,乘风漫涣,躲无可躲。
      
      4. 呼号与呐喊
      
      渔大爷有一节很不淡定。他制了十种新花样的织锦信笺,满幅均是锦,中间预留了写字的地方未织花纹,暗合织锦回文的意思,放在自家店子里卖,可惜一再被人盗版仿冒,渔大爷怒也!痛斥其人为中山狼之属 “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
      
      我诚恳地希望渔大爷活在现在,可以有专利法什么保护保护。当然他可能也不想交每年的那些专利费。。。
      
      5. 得罪了现代女性
      
      要说,渔大爷最是个识得作养脂粉的。倒是没看书里说他会捣持制胭脂糕子,但看他在女性花粉发型上的了解难保他也干过这样飞澄淘跌的事。还有他喜欢教妻妾读书下棋弄点丝竹,听起来是不是郎情妾意得很哪!
      
      然,他说:“妻妾婢媵,是人中之榻也”
      
      好了,可以拖出去毙了。
      
  •     RT,精致生活的学问。规矩很多,只是很多在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那就远观一下古人闲适的生活吧。中学时学过他的《芙蕖》。
  •      在图书馆偶然翻到李渔的这本《闲情偶寄》,倒正好是想看很久的书了,于是借出来慢慢翻。
       第一部分是饮馔部,说白了就是讲吃,什么的东西好吃,什么东西该怎么吃。李渔对于蔬果的评价远高于对于肉类的评价,认为肉吃多了的人脑满肠肥智商低下||(— —),好像和现在的脂肪于大脑精密有益的观念完全相反。不好说到底哪一种看法完全正确,不过我真的觉得李渔吃的不是食物本身了,像是在吸收精气。。。烹饪方法上他讲究保持食物原本的鲜味,以清淡为主,吾等口味重且嗜辣的低俗之人不能苟同。倒是有一点上难得的和他有相同爱好,就是蟹。李渔说蟹乃是至味,甚至戏称买蟹钱为“买命钱”。我亦极喜蟹,每至秋季则必一周一啖。河蟹吃的是鲜味,活蟹刷干净了直接放到锅上蒸,要注意不可蒸的过老让蟹黄横溢出来,再趁热佐以小碟醋即可。我吃蟹是不大精细的,不过这两年在老爹的悉心教导之下总算是学会用蟹脚慢慢剔蟹螯里面的肉,每每看到被剔得干干净净的空壳成就感油然而生。
       颐养部讲了大量养生的东西,我没的耐心看,不过仔细看了行乐的部分罢了。印象深刻的是看花的那一段,讲怎样做一个可以移动的帐子以备四时看花行乐,真真是风雅异常。还有沐浴的部分,教人先用温水在慢慢加如热水让身体循序渐进的适应水温。
       种植部讲了很多花木得养法,还是脱不了古时文人那一套,言花木必抒情。看到罂粟的时候震了一下,后来想起当时中国还没得鸦片这东西。可见有时候进步不见得是件好事,明明是艳到极致的花儿现在生生成了禁物。现代文明的悲哀?
       居室部没有太具体的工艺细节,好像就在不停地说要因地制宜。。。中国人的房子总是过分的关注了细节的雕琢,比如这本书里就专门地讲了各种不同的窗子啊门啊帐子啊,对于整体的结构什么的就没太多描述和创新。倒是对于扫洒的严要求让人咂舌。
       器玩部很有意思,有种看红楼梦等古典小说的注解的感觉,讲解了很多现在都不在我们生活中的当时的必需品,倒真像是百科全书。
       词曲部历来不是人们的关注重点,毕竟文学曲艺上的评论可以看到很多,李渔的也只是一家之辞。
  •     休假结束。期间每天困了睡,饿了吃,电脑识趣地坏掉了,电视没坏,但是我把机顶盒拿掉,谁也别看,快女除外。闲了游泳或者逛街,再不就是去图书馆借书,李渔的《闲情偶寄》,实在是把它当菜谱看,黄瓜忌太熟,茄、瓠忌太生,白菜如何做,蘑菇如何做,粥如何煮,那天做排骨,想看看李渔的做法,熟料避而不谈,只曰东坡谈在先了,“慢着火,少加水,时候到时自然美”,看得一头雾水,只好按常法做了。李渔是生活艺术家,后来的林语堂梁实秋等,能仿得一二分就满不错了。还是贝太实在,无论巨细一一讲来,做了排骨萝卜红枣汤,就是什么也不搁在一块煮,关键是时间长,果然滋味鲜美,兼可进补,实在是好东西。还有,前几天炖了猪蹄花生,炖的烂烂的,分批冻了,一次一小碗,偶尔晚间不吃饭,就吃这个,几天下来,和朋友见面,都惊呼气色好。买了AQUA的润肤水,导购小姐说了,要狠狠地用!以前用的太少了,这次用润肤棉,擦好多好多,感觉果然滋润许多。女人,亚亚说:“对自己要狠一点!”不知是哪里的广告词,他学了来,跟我学舌。类似的比如:时间不是问题,安全才是关键!是反对三分钟人流的,公交车上移动电视滚动播出,他就学会了。
      
      阳台上种的的龟背竹,从邻居祁爷爷家移过来时只有两枝,现在冒出新叶,天竺葵不知怎的,叶子总是黄,总是落,落得稀稀疏疏,花倒是有一两朵,蔫巴巴的,不精神,最茂盛还是绿萝和吊兰,不管都死不了,春芋的枝子,剪了几枝,插在水杯里,竟也郁郁葱葱,最喜欢那一盆栀子花,开过了花,剩下叶子,却每一片都像是打了蜡,绿油油的,虽然不复满室芬芳,却绿意葱茏。
      
      唉!除了购物,很难有什么能满足女人干渴的内心,帅哥也不能,到了一定年纪。购物若干,列示如下:银包一个,如图所示,很贵很贵,对我来说。但是亮亮的漆皮有梦幻色彩,一把年纪了,写实写得太多,需要偶尔梦幻一下子。乐扣乐扣食品盒四个(网购),收到货差点笑出声来,因为太小,简直tiny,佩服店家把照片拍得那么像大的,一个青椒,切成小丁丁,分了两个盒子装,很精致地进了冰箱。安玛莉凉鞋一双(网购),罗马式,很SM的感觉,跑到商场试了鞋号,按说可以了呀,怎么穿上还是有点小,胖脚丫子塞在鞋子里,更SM了,但是我发誓要把它穿大,因为换货很麻烦。白色淑女秋装外套一件,图略,很夏奈尔的感觉,要配珍珠项链和chanel或者LV包包,等我把一切配齐,再需要换的可能就是芯子里那个人了。银灰色短袖小坎肩一个,配吊带衫,或者吊带连衣裙,很好看,价格也不贵,是我的大爱。ODBO在打折,买了绿色流苏小方巾一条,天快凉了,像围嘴一样围在脖子里,很舒服也很布波。
      
      去学书法,推门进去全是黄口小儿,很尴尬,但是坚持坐下来了,从“一”和“二”开始学起,对面是JY的儿子,小胖子,白萝卜一样的小手抓着毛笔,已经开始写“三”了。眼看着爸爸一点点老去,却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在沉默中度过剩下的光阴,想一想,自己也有老的那一天,也许很快,做一个李渔那样的生活艺术家不容易,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一个生活艺术爱好者应该不难。
  •   楼主不简单啊,也很不容易。
  •   恰好的是 李笠翁的这本《闲情偶寄》,和梭罗的《瓦尔登湖》,我都有,而且是几个 版本的,非常喜欢!
  •   我买了
    图不清处还好 可能是为了不影响阅读(?)
    不全跟删节 就令人发指了
    删节本要标示出来删节了 要标出编辑者。
    唉。
    又要再买一本全本的。
  •   正想买这本,被你这一评论恶心到了。。。有木有比较好的版本推荐啊?
  •   刚买这个版本在看, 点评确实傻缺...
  •   点评也可看的, 只是思想见解态度笔力都没达到李渔原文的高度, 但还是引了一些典故的.
  •   有道理,杜的点评不甚喜欢
  •   本来想看这个本版本的,现在弃之。有推荐好的版本没有?今人点评的不要。
  •   一旦食材被反复与个人品位联系,我只倒尽胃口—— 严重同意!!!
  •   近读随园食单 才子袁枚诸多讲究 然所载食材 酱料烹饪之法 未必符合我的胃口~~
  •   呵呵  最近很勤快嘛  赞一个。。
  •   呵呵 米事闲的,闲情偶寄。。。
  •   尘世的污浊,内心的宁静
  •   “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 喜欢
  •   强大的楼主........
  •   很强大。。。
  •   在林语堂那里看到的李笠翁,
    本来想陶冶下情操,
    把他当个小神敬仰,
    没曾想遇到这么霸气外露的楼主,
    决定还是把老李家的闲情偶寄当康熙来了看吧~~~~~~~~
  •   PS:
    楼主家的头像真是深得俺滴小心肝啊~~~~~~~~~~~~~
  •   李老先生果真奇人,我辈难以望其项背……
  •   李老师生不逢时,没机会进创意产业园可惜了
  •   卤煮霸气外露加无限侧漏~~
  •   墙上凿洞这段笑岔了我,李渔是有好多可以申请专利哦,哈哈
  •   很sm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