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设计报告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比尔·莫格里奇  页数:512  译者:许玉铃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宗旨信息改革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全面性的,从休闲游戏、居家摆设到工作配备皆因此而有所改变。有些交互设计是默默运作着,它的存在或许不会引起人们太多关注,但个人电脑与电视遥控器这类的设计,却带给人们充满震撼力的感官新体验。之所以着手写作这本书,就是希望广罗各产业交互设计前辈的心得,他们在市场所创造的奇迹及对于未来创意所立下的里程碑,精彩的历程陈,将带领读者更深入交互设计领域一探究竟。在这本书与随书推出的光盘中,读者将看到并听到这40位前辈畅谈自己的创作、灵感与新想法,并通过图示解说个中曲折奥妙。由于交互模式跟现实空间有一个时间点的对应,光是通过书中的图文解说,还是难以呈现出那种分秒间运作的互动关系,为此,我特别又录制了一片光盘以弥补这点缺憾,而通过光盘读者可以了解实际的交互例子,也可以看到这些前辈的风貌和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光盘中所剪辑的内容是每个受访者仅约3分钟的访谈精华,无法完全对应出书本中的陈述,它的用意是让读者具体活现地看到访谈人物并接收他们所传达的信息。在桌面出版软件视频剪辑功能的辅助下,让人足以独立地将图、文及摄像整合完成,在为这本书撰文、配图、设计编排及录像、剪辑的过程,都让我感到很有意思。当然,我从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及我的朋友与同事那儿得到许多协助,不过我们的设计手法不同于一般传统。如果要从正统电影工作者或专业的书籍企划团队那获得资源,代价是相当昂贵的,那多半是种具有票房号召力或有畅销书卖相的大题材制作才会做的,对于新手作家、新题材开发作品并不适用。每当面对一些执行技巧的挑战,难免对于自己的不足感到些许无奈,总之,希望我的制作水平不负读者期望。在规划这本书时,我之所以决定让受访者循着既定问题的铺陈畅谈自己的故事,而不是采用申论的模式架构文字内容,是因为我觉得这更能表达出设计的特质。就好像在一个设计研讨会中,上台发言的人多半会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示范,他们要清楚告诉大家:“这就是已有的作品,而那是我的作品,我喜欢它,因为它真的很棒!”我知道这一套如果拿到博士论文的发表上,可能会引来一阵牢骚,但不能否认,这才是阐述一件设计最务实的方式。我希望在深入探讨设计前,先让大家有一个深刻且精彩的印象。如果读者希望对此部分先进行了解,可以先翻到第10章“人与创作原型的对应”。

内容概要

  比尔·摩格里吉(Bill
Moggridge)在这本书里讲述了交互设计所有最基本的东西:交互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由来,交互设计领域里的关键人物,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和交互设计的著名案例。尤其有价值的是在第十章里面介绍了IDEO
的创新方法卡片和IDEO做交互设计的过程。
  数码技术与网络应用家喻户晓,无所不在。本书从我们朝夕相伴、不足为奇的设计,到尚未体验并涉足的设计,从鼠标操作模式的设计,到台式电脑界面的设计、笔记本电脑的诞生、掌上电脑的成功问世、平板电脑的笔与纸、数码相机的互动模式、进入电玩游戏的角色扮演、i-mode吸引日本1/4的人注册手机、Google如何占领了网上搜索引擎、iPod横扫全球的设计秘密……可谓一部尚未完成的交互设计史。
  书中收录了那些影响人类近四十年生活的42位交互设计师的精彩访谈,他们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改变了人们工作和娱乐的方式,收录了交互设计史上的经典案例:笔记本电脑的发明、鼠标操作模式改进、掌上电脑的成功问世、amazon界面对网络购物的冲击、i-mode攻下日本手机市场、Google界面的如何占领了网络世界、iPod横扫全球的设计秘密……把对用户的关注,创新设计以及出色的领导能力和产品的成功建立了因果联系。

作者简介

比尔?莫格里奇(Bill
Moggridge),工业设计师,全球最成功的设计公司之一IDEO公司的创办人。他曾应聘为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交互设计课程客座教授、在伦敦商业学院授课,也是意大利艾维里(Ivrea)互动设计中心程序委员会的会员之一,目前担任史丹福大学设计衍生课程(the
Joint Program in Design)的咨询助教(Consulting Associate
Professor)。现任美国国家设计博物馆馆长。

书籍目录

导读 何谓互动设计?Gillian Crampton Smith IVREA互动设计中心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鼠标与计算机
受访者:道格·安杰巴特、史都·卡得、提姆·摩特、赖利·泰斯勒
第二章 我的个人计算机
受访者:比尔·安特金生、保罗·布德烈、比尔·佛波兰克、寇德·瑞兹拉夫
第三章 从桌上型到掌上型
受访者:约翰·艾伦比、杰夫·霍金、伯特·基里、罗伯·海塔尼、丹尼·波依
第四章 科技的变革
受访者:戴维·林铎、马特·杭特、理卡可·沙嘉、戴维·凯利、保罗·马西
第五章 大玩创意
受访者:彬·高登、布兰登·波依、布兰达·罗瑞、威尔·莱特
第六章 互动服务
受访者:夏野刚、Live|work 法兰·沙马莱尼
第七章 因特网
受访者:泰利·维诺葛瑞、莱立·佩吉、google的畲杰·兵、史蒂夫·罗杰、马克·波拉诗克
第八章 多媒体及多媒体感应器
受访者:石井裕、杜瑞·毕沙、乔·蒙特福特、比尔·卡夫
第九章 替代方案与未来展望
受访者:汤尼·唐肯、费欧娜·瑞比、约翰·迈达、璜·瑞基摩诺
第十章 人与创作原型的对应
作者自己对于互动设计的观感,由珍·弗顿·苏丽与杜恩·伯瑞协助完成

章节摘录

导读何谓交互设计?吉莲•克兰普顿•史密斯(Gillian Crampton Smith)现任伊夫雷亚(Ivrea)交互设计中心主持人吉莲•克兰普顿•史密斯,是当今交互设计教育界的一位重量级学者,1968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她,主修哲学与艺术史,在毕业后的10年间,先后在出版社、《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及《泰晤士报文学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担任设计。到了1981年,在桌面出版系统(Desktop Publishing)问世之初,她即设计了一套排版系统以协助自己进行杂志编排,这个经验让她了解,设计者对于信息工程的研发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1983年,她加入伦敦圣马丁艺术学校(St Martin’s School of Art),并针对毕业生制定了一套图像设计与信息科技并行的设计师先修计划;1989年,她转而进入英国最纯正的艺术与设计高等教育中心——皇家艺术学院,并以比尔• 莫格里奇为委外咨询者,参考其建议成立了设计应用信息系(Computer Related Design, CRD)。这个科系现在更名为交互设计系(Interaction Design),也是全球第一个可以让毕业生学习到产品与系统交互应用技能的教育体制。在史密斯的领导下,这个科系的研究中心业已成为全球交互设计的领头羊。到了2001年,史密斯迁往意大利伊夫雷亚,这个位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城镇,亦是知名企业好利获得(Olivetti)图像公司的所在地,史密斯选择在此地成立了伊夫雷亚交互设计中心,提供全球首创的交互设计在职研习课程。如果说工业设计师是以有形物体为媒介,改变了我们每天在家及办公室的生活,那么,交互设计的媒介就是诸如计算机、电信与手机等所提供的交互式科技;以一句话来概括,交互设计就是通过数字界面形塑出人类对于工作、娱乐与休闲的新面向。生活中的设计在20年前,当个人电脑刚开始大众化时,主要还是被当做专业器材或是青少年的游戏机来使用;不过,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转变。对于现代人而言,无论是孩童、家长甚至祖父母一辈,都在学校、职场及居家生活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也因为如此,计算机科技必须应对不同需求而有不同的设计,就如同服装、餐点或是家具般,要让日子可以过得更精彩有趣,而且成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当计算机科技面对如此多面向需求的刺激,也催生出更多更新的设计创意与操作功能。在这本书中,我们要探讨的就是人们与计算机科技交互的过程,从最初的Star——这个领先苹果公司与微软Windows,以屏幕图像操作为界面的设计,一直到现代人所使用、种类极其繁多的手机多媒体工具与系统。所陈述的内容,是在科技洪流下,我们如何通过人性的设计改变科技,而不是让科技牵着鼻子走。技术对应的三个阶段戴维•利德尔(David Liddle),这位曾领导设计团队创造出Star影像处理界面的设计师曾说过,在与使用者互动的基础上,包括影像与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可概分为三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对应的是狂热者(Enthusiast),这些人不在意技术面的操作难易,而是将重点放在技术本身以及它的效能,即使面对使用上的高难度,也不会降低他们对它的渴望。第二个阶段,对应的是专业考虑(Professional),在此阶段这项技术的采购者与使用者常常不是同一族群。就好比公司所用的计算机,通常是由采购部门决策购买哪种,因为他们没有实际使用经验,不会将操作的难度列为考虑重点,反倒是价格、特殊效能或售后服务因素,更能引起他们关注。在这个阶段,某些族群甚至对于高难度的技术更感兴趣,因为他们通过操作这些技术来推介自己的能力,操作难度越高,他们的价值就越大。第三个阶段,利德尔特别将之定义为消费者端(Consumer)。此时人们关心的是通过技术可以得到什么样的服务,至于那是什么样的技术,他们并不感兴趣,他们也不想花太多时间去学习操作,尤其是会让自己显得笨拙的那种就更别说了。不好用,就不买。而今日的计算机与电信科技正处于这个阶段,使用端不再是专业族群,而是广大消费者,使用这些技术,仅仅为了切合日常生活的需求。以往,交互系统的设计考虑是为了让技术可以发挥作用,而不是以方便操作为重点。不过,系统毕竟仍然需要人们的操作才能完成,无论操作者本身是多么容易烦躁,要求既多又不专注,总之满足他们的需求就是系统成功的关键,也是设计者要达成的使命。为了人性化需求所做的设计,远比针对特殊专业所制作的技术配备更有挑战性。我们要服务的使用者,没打算花时间应付这些新系统所提出的难题,他们也不是非用我们的产品不可;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让他们操作上手,他们就会把产品退回去。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关键性的书;它简要介绍了交互设计如何成型,又将如何在未来作出改变。而本书作者,更不仅亲身经历这些关键性的发展过程,而且成功创造数码革新。阅读它,视觉与心灵同时感受滋养、兴奋与愉悦。——《设计心理学》作者唐纳德•A•诺曼(Don Norman)博士在过去40年间,交互设计师已经有效改造全球亿万人的日常生活;而本书,则是针对这群交互设计师作了细腻入微的介绍,包括他们的背景、想法与实际工作的状况。假如你生活或工作中少不了电脑或手机,你应该知道是谁为你规划了这一切。这本书耗时多年创作,集众人的智慧,非同一般同类书籍可比。——《塑造的东西》(Shaping things)作者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这部感受深刻、资讯丰富且兼顾阅读乐趣的交互设计史,协助我们更了解这个产业的卓越贡献者,以及他们的成就。真的很有意思!——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丹•博亚尔斯基(Dan Boyarski)每当我谈到交互设计,我总是会尝试让大家了解交互设计对技术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它是人本能的创造力对用户和社会的深远影响。我第一次有这种想法是在见到那份简单得有点丑陋的鼠标专利书时。在我看来,受访者之一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用木头和电位器制作成的鼠标,远比今天的激光鼠标要美丽,因为前者代表的是创造,后者代表的是制造。书中的每一个受访者都是一个传奇,背后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书中的受访者之一伯特•基利(Bert Keely)曾送给我一张他个人的吉它演奏专辑,这是我和他就平板电脑上的一个设计打赌赢得的,收藏至今,也收藏了他那份创造力。我对这些前辈的尊敬让我觉得他们不只是在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而是天才地创造用户需求。从鼠标到iPod到搜索,书中写的就是这样一个个的故事。感谢比尔和译者把这些故事带给中国读者。——王坚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架构师 阿里云计算总裁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交互,特别是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交互。通过本书,比尔•莫格里奇将以特有的最直接且又真实的方式带领我们去了解一些最为大胆突破传统的设计创新以及它们的设计者。该书从第一页开始读起来就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轻松的互动,这本身也可以算做对交互的一种诠释。阅读本书有助于大家了解事物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以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又是如何被发现的。之后,我们就会明白:人的知觉与能力对应着许多不同的交互状态和潜在的可能性,以及我们该如何去设计。对我来讲,本书的价值并不在于了解这些互动设计界的先驱所早已发现了的那些答案,而是在于用心体会他们为了找到这些结果所经历的一幕幕耐人寻味的动人故事。正如飞利浦首席设计师斯特凡诺•马尔扎诺(Stefano Marzano)博士所说的: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本身与最终的答案一样重要。——保罗•纳尔瓦尔特(Paul Neervoort) 飞利浦消费者生活方式和娱乐形态用户体验中心 设计总监比尔的这本书截取了交互设计过去几十年发展中的重要设计,以小故事的形式讲述历史。看一段段的访谈,听设计师娓娓道来,才发现我们今天每天使用的办公软件界面的雏形是画在一张餐巾纸上,苹果大行其道的界面设计视觉风格是受红酒在玻璃酒杯中效果的启发。我喜欢这本书不仅是因为它讲述了历史,告诉我们今天我们所使用的一些交互设计的典范是如何被启发,如何经过失败、尝试而成功的,使我们发现伟大的设计并不遥远。另外,如果有心,我们还会学习到这些交互设计大师是如何进行交互设计的,如何谦虚地观察用户使用鼠标,虽然这并不是一本讲交互设计方法的书。——赵晨 微软亚洲研究院人机交互组 主管研究员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将身处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由融入计算的事物形成的生态系统里。在如此复杂的交互系统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控制计算。人们将如何与系统进行交互?人们与之交互的比特将会以何种形式呈现?技术将如何服务人类需求而形成设计创意?这些问题的探索都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启发。它为关注设计、技术和艺术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洞悉四十年来人类智慧在交互设计领域发展历程的窗户。随着计算技术无形的融入到日常事物中,人们对日常事物的感觉也逐渐被融入到数字世界里。在本书中,作者比尔•莫格里奇(Bill Moggridge)与诸多世界级交互设计领域的先锋人物为读者展现了数字技术是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会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更加优雅的与世界交互,更加诗意的生存和发展。——鲁晓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系主任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这是一部阐释“交互设计”的生动读本,作者是设计成果卓越的比尔•莫格里奇,IDEO设计公司的共同创办人。早在1984年,比尔其时已经设计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基于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对计算机技术的深刻理解,他将开放的艺术创意与严谨的技术原理有机融合,创立了一个新的设计学科:交互设计。比尔•莫格里奇以访谈加评述的方式,通过10个主题,介绍了40位著名的设计专家及其贡献,他们充满着优化人机关系的激情,调动起自己宽广深厚的知识积累,呈现给我们交互设计的累累硕果,从鼠标、个人电脑到互联网,再到实物界面,这些设计思想和产品都成为了这一领域的经典参考。研读比尔写给我们的这些创意故事,如饮甘饴,引人深思。对于人机交互、新媒体、信息设计等专业的人员而言,这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参考书。交互设计的故事还在继续着,我们的生活将因越来越多美好的交互设计而变得更美好!——史元春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人机交互与媒体集成研究所所长交互设计在国内是起步相对较晚却倍受重视的领域,而本书的面世直接带我们深入这个领域里最关键的创意部分。它的审慎取材足以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交互设计史,10个章节所介绍的经典设计案例,如今都已由当年的概念原型成为我们日常应用的科技基础。《关键设计报告》除了与读者分享40多位设计大师具体发现问题与解决需求的过程与结果,我认为更值得我们玩味与学习的是每个案例背后,设计师们面对新事物的态度与想法;他们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问题、迎接挑战,却能以最活跃的思维摆脱现实的桎梏!——苏俊玮 诺基亚资深设计经理交互已经成为产品设计领域的时髦词,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把交互、界面和流程联系起来,无论是软件的还是硬件的,却很少有人提及用户行为认知。创造一个成功的交互产品,除了关注绚丽的表面层交互外,必须关注适用不同用户群体的基本交互模型与方式。比尔的这本书通过访谈40多位国际资深设计师带我们回顾在硬件与基础软件时代的交互理念与成功设计,分享了前辈设计师如何看待当前交互设计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式,并畅谈了交互设计在互联网时代的机会和方向。——黄峰 中国用户体验专业行业组织(UPA中国)主席 国际用户体验专业组织(UPA)理事 唐硕用户体验咨询创始人在我看来,《关键设计报告》是一本阐述设计之“道”的书,翻开它,40余位计算机和互联网行业的发明者、设计者、缔造者将向你阐述这个你日夜沉浸其中的人机界面世界是如何被创造的,而又将走向何处。在从业的这些年里,我见过太多单打独斗的界面设计师,或沉浸于表象,或纠缠于需求,苦苦摸索人机界面设计之道,但却离设计的初衷渐行渐远。现在是一个回归本源的机会,你可以沿着大师的思路寻找答案,他们便是你的师承。——唐沐 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中心(CDC)总经理

编辑推荐

《关键设计报告:改变过去影响未来的交互设计法则》编辑推荐:1、《关键设计报告:改变过去影响未来的交互设计法则》是Ideo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美国国家设计博物馆现任馆长比尔•莫格里吉(Bill Moggridge)亲自带你近距离接触40多位交互设计领域举足轻重的设计师,此书是中国交互设计界翘首期盼的一本书。2、一本解读科技产品如何影响全球人类生命与灵魂的设计史诗。3、所有设计师、科技人员和IT从业者的必读圣经。4、除精彩文字叙述,《关键设计报告:改变过去影响未来的交互设计法则》并配置了超过700张图像,以全彩印刷呈现。随书并附赠一片光盘,摘录所有访谈内容的精华及互动设计的操作示范。5、业内八位推荐者强力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关键设计报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关于交互设计的图书越来越多了,很多的书都在讲交互设计具体的设计方法和案例,但是真正能启发设计思维的书并不多见,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以设计思维为重心的书,很不错,本来想买英文原版,但不知为何原版到了国内比国外要贵近一倍,于是最终买了这本台湾人翻译的版本。
  •   第一次花了这么多的钱买了这样的一本书,感觉有些失望,印刷的质量一般尽管风格很好,而且认为书中空白部分太多。具体内容还需要详细研究。还好不是原价买的
  •   这本书讲述了交互设计所有最基本的东西:交互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由来,交互设计领域的大师们,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交互设计的著名案例等等。尤其有价值的是在第十章里面介绍了IDEO Method Cards和IDEO做交互设计的process。无论你之前读了多少交互设计的文字,做了多少practice和case,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自己真正心里有底儿了。这种感觉来自于你把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与大师的讲解和访谈相互印证。
  •   计算机技术现如今是这样的家喻户晓,无所不在以致人们觉得它就是与生俱来的。想想鼠标竟然是在70年代发明的,真是让人非常惊讶。这本书不但给读者介绍了鼠标的发明者,同时也介绍了一群交互设计师,他们的工作把个人电脑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书中收集了对这些设计师的访谈,他们在这个领域的工作改变了人们工作和娱乐的方式。当然,这些杰出的设计作品并非某个人或某个团队的努力结果,它们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也是我从书中得到的一个重要的新认识。
  •   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评价本书那么好,怀疑是不是枪手。本书的内容很空洞,讲了二十几个重要人物发明的重要的东西,十几页能讲完的东西写了一本书。读完后觉得没学到东西。用鸡肋来形容这本书一点也不过份,书做得漂亮,图很多,但都不是必须的,内容很多也不是必须的,而且逻辑不清楚。本书的作者的确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但并不代表书好。莫格里奇为交互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本书的侧重点的确与交互设计工作所需要的东西实在大相径庭。这本书的内容不应该写成书,而是应该当做放在网上的小百科,对某个人某产品感兴趣时再查查。专门来看这些东西实在是费时伤神。。。作者在书中对很多名人进行了访谈,听起来都为本书添色不少,但访谈的肤浅程度真可以称之为“随便聊聊”,对于读者来说,我们不希望只是仰慕名人的名,而是希望他们教到我们什么有用的东西,但本书很显然没有。。另外,本书的翻译实在让人吃惊,很多句子拗口,术语也不专业,比如,“用户”全部说的是“使用者”,这还不说,全书没有出现过一个“用户体验”,“用户体验”这么热门的词,她全说成了“使用者经验”,我真的怀疑她是不是从火星直接就来中国了。。。。。。
  •   不知道为什么弄那种让人看了眼晕的棋盘格。。。直接降低阅读兴趣,因为一看就晕晕的想吐。。。印刷的纸质也不尽人意。。。不过内容还算丰富,就是看不下去。
  •   書印質一般,但是內容很具啓發性,好書不便宜
  •   很多很多的例子。。。。
  •   有点味道,塑料料皮有点破损,其他都好,很厚,很喜欢
  •   除了贵了点其他都不错但这本书值得这个价格
  •   我说的问题是他的排版——大量的使用了黑边网格状图案,会让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不敢碰他,写的再好也没用啊~
  •   对UI 电脑软件有科普 但是不懂排版为什么搞那么多马赛克之类的东西
  •   好书,对交互有兴趣的都可以买来看看。就是有点贵,咱们这些穷屌丝买的的时候很心痛。
  •   给儿子买的三本书,儿子说很好。在亚马逊购物是第一次,感觉不错。
  •   交互设计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fgdfggfj
  •   这本书从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一直讲到现在广泛使用的设计方案。刚刚看了1/4左右,感觉像是看历史书。交互设计的历史虽不长,但这些摸索和成长的过程对现在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一个案例都有许多插图和图表,前因后果和中间的过程也很细。感觉是很宝贵的资料,看完应该会从中有所获益。P.S.亚马逊送货还是挺快的,包装也适中。
  •   《关键设计报告》| 没有太多的技巧性描述。更多是叙述交互设计发展历史以及前辈的思考方式。或许,这是一本本源性著作。知识唯有到源头探寻才能知其全貌。如果你想了解交互设计以及电子时代的话,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很是喜欢里面有一章对“service design服务设计”的解读,这是件现在流行价值以及传统设计原则下的方法与技巧,做出新的组合。
  •   200块的书,能否产生更大的价值?不知道。这些成了名的老家伙述说些早已成为过去的先进理念是否已不合时宜?或许我还未能深刻的融会贯通。
  •   刚开始读,开篇有益呀,虽然贵,但书不错,准备好好读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