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亚洲领袖:中国还是日本?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法] 克劳德·迈耶  页数:235  字数:205000  译者:潘革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对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和日本在亚洲的角色、地位等做了全面描述,反映了欧洲学者眼中的中国与日本。作者的观点是未来25年内,中国将统领亚洲。具体内容如下:  序言  第一章 两个经济巨人的谱系  A.巨龙的觉醒:1.从马克思到“市场社会主义”;2.全球化的福祉;3.作为“党国”战略目标的经济增长  B.相扑的弹力:1.日本的“奇迹”:“高增长”与外部震撼(1955-1980),美国的挑战(1980-1989);2.危机与重建:“失去的十年”  (1990年代),第三次现代化?  C.纠结的命运:1.经济收敛;2.苦难史的五个阶段  第二章 强大而又敏感的两个巨人  A.经济实力的工具:1.巨龙的庞大潜能(世界的第二工业、诱人的商业扩张、金融实力的凸显、未来增长的巨大潜力);2.相扑的力量与敏捷(工业与技术巨人、商业活力、世界第一债主)  B.下个十年的严峻挑战:1.中国增长的周期性威胁(社会不平等、环境灾难、金融负担、令人头痛的自然资源安全问题、政治不确定性);2.日本增长潜力的悲观预期(人口的挑战、公共部门的高额债务、能源和矿产资源匮乏、政治领导力的不足)  C.世界危机中的两个巨人:分化效果与前景  第三章 日本:寻求“正常化”的经济领导者  A.亚洲的经济领导者:1.东亚的经济一体化(商业一体化、金融稳定趋向的进步);2.日本在亚洲的经济主导地位(亚洲“集成电路”心脏中的日资公司、日本金融实力与亚洲的发展、软实力与日本的风格)3.中国经济,日本经济:不对称性依赖  B.日本战略性“正常化”的渴望:1.日本亚洲外交的回归(地区主义的有限皈依、与中国的外交竞争);2.反战主义国家的军队(从消极反战主义到积极防卫政策、庞大的国民自卫队)  第四章 中国:正在形成中的全球大国  A.寻求作为经济超级大国的全球领导力:1.经济规模(取代日本,成为老二);2.实实在在的挑战:追赶日本技术(与日本在技术领域的巨大差距、中国的科技:野心很大,成效很差)  B.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和平崛起”:1.积极、“好心肠”的地区角色(边境的稳定与国家统一、中国在区域安全中的行动主义、经济合作基础上的新的区域主义);2.正在形成中的全球大国(中国外交的主旨:“战略合作”、军队的快速现代化)

作者简介

克劳德·迈耶 在法国索邦大学就读期间主修日文、哲学与社会学,并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东京三菱银行驻巴黎副总裁。迈耶教授长期在日本东京大学和应庆义塾大学讲授经济课程,发表过大量有关亚洲问题的文章。著有《日本金融强权》

书籍目录

导论第1章 两个经济世人的族谱 龙之觉醒 相扑的韧性 交错的命运第2章 强大但脆弱 经济强国的武器 未来几十的睥沉重挑战 危机撼动巨人第3章 日本、一个寻求“正常化”的经济领袖 亚洲的经济领袖 日本渴望“正常化”第4章 中国,正成为全球强国 急夺亚洲经济领袖的追逐赛 一个区域和全球行为体的雄心结论 中国与日本正面交锋附录一 印度和日本:建立全面战备和经济伙伴关系 经济关系不够密切 建立全面战略和经济伙伴关系附录二 日本的“辉煌十年”:20世纪80年纪 概观:两大挑战,两种抱负 金融扩张附录三 “失去的十年”:20世纪90年代 金融危机与经济低迷 对这声反常危机的分析参考文献缩略语和习惯用法

章节摘录

  第1章 两个经济巨人的族谱  中国崛起的速度之快是史无前例的。这个拥有l3亿人口的大国仅用了30年的时间便走出了不发达的状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①,从而打破了国际平衡,打乱了大国原有的排序。如今,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量的8%,与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在10年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日本的1/4。自1981年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l2倍,人均收入增加了9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天生活费1美元)的人口总数占整个中国人口的比例由过去的63%减少至9%,而同一时期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贫困人口的比例几乎没有变化(约为40%)。②中国的成功既令发达国家不安,又让它们心生敬佩: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占全球出口总量的8.7%(1980年,这一比例仅为1%),而且中国企业在许多领域拥有的统治地位对欧洲和美国的许多行业构成了盲接威胁。

编辑推荐

  在汗牛充栋的中日关系研究成果中,来自欧洲(法国)的亚洲问题专家对中日关系的论述可谓少之又少。迈耶教授的这本新书客观地介绍了在未来几十年亚洲一体化过程中,中国和日本作为两个主要大国在这个将要形成的新的亚洲共同体中各自的拥有的优势和不足,描绘出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受人尊敬的亚洲重要角色在未来二十多年中可能出现的场景,为广大的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美国学者之外,既没有亲中倾向也没有亲日倾向的,来自法国或者说欧洲非盎格鲁撒克逊语系视角的中日关系的研究版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谁是亚洲领袖:中国还是日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谁是亚洲领袖》主要论述中国和日本作为两个主要经济大国各自所拥有的优势和不足,描绘这两个大国在未来20年中可能出现的局面,并把两个经济巨人的族谱进行了梳理,将它们分别描述成 “龙之觉醒”与“相扑的韧性”。
    在迈耶教授看来两者近些年来在争夺亚洲领袖地位,想成为亚洲的领袖。我们首先看看要成为领袖应该具备哪些能力:1)国家应该拥有足以影响全球政治生态的强大影响力,能够在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里坚决有效地维护亚洲国家的各种利益;2)应该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包容亚洲各国共同发展之胸襟;3)应该拥有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自然要比亚洲各国的平均实力明显高出一筹;4)应该具备先进的发展战略意识,领先全球的发展意识,能因应不同情况对亚洲其他国家及时作出技高一筹的指引;5)国民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强悍的性格、坚强的意志,不屈强权的思想,国民还应该自觉拥有以亚洲文明为荣、以本国文化为傲的积极民族主义情操。
    日本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一亿二千多万。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了一个经济强国,而且它一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多种场合表达其意愿。日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强,国民具备强烈的大国沙文主义意识以及民族优越感,拥有亚洲最先进的空军和海军装备,这些都使得它一直想成为亚洲的老大。
    但是它政治上一直仆从于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没有自己的发言权,属于二战中的战败国,这个是其一直无法抬头的原因,也是亚洲国家反对让其抬头的原因,毕竟它曾在二战期间对一些国家实施了侵略。没有自己的国防,其本土上仍驻有美国占领军,国家的政治命运拿捏在美国人手上。因此,它是“经济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同时,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猖獗,政权更迭频繁,外交政策举棋不定。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施展。
    而中国发展速度是令人吃惊的,而起仍然具备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特别是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仍然保持着高昂的经济增长态势,即使国内遇到了一些灾害,也是较为容易的度过。因此,中国目前已逐渐具备成为亚洲领袖国家的潜力,特别是09年后,中国频频在一些政治活动中显露头角,并且在某些事情上也有了自己的意愿表达。
    但仍然存在一些因素影响中国成为亚洲领袖:1)两岸尚未统一;2)内部一些矛盾正在凸显出来,有些矛盾尚未得到过多缓和;3)人员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4)教育实力也有待提高。
    迈耶教授的认为日本的优势是在经济、金融、科技领域,而中国则体现在外交和军事优势。他认为未来20年的亚洲将处在中国与日本共同领导的局面,但也会面临因激烈竞争而引发的紧张局面。
    不轮怎么说,强身健体才是根本,是任何一个民族强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由之路。
  •   前些日子读过吴空先生的《如果现在是历史》,即已提出中国的未来是日本的90年代,还是美国的50年代的疑问。如果说中国人著作,有些当局者迷的困惑,那么这次这位法国作者克劳德-迈耶的《谁是亚洲领袖:中国还是日本》便是从第三者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中国未来发展之路。只是作者的结论:在2020年,中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完成之前,中国与日本将分享在亚洲的领导地位---这一结论像是走了给人各打五十大板的平均主义。
    我曾担心这本译作是2000年旧作,翻开书这个担忧是多余的,此书法文版于2010年2月首印,11月中文版即已在中国大陆发行。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对未来发展之路的关注。近3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以自身的高速发展让世人惊讶: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后仅三年,又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2008奥运会和2010世博会的相继召开,全球经济重心向东转移的趋势也让中国的发展倍受瞩目。
    表象之外的危机和不确定性,包括印度的发展,世界格局的演变,影子主权国美国的介入等方面分析,作者以20年为时间点,设定时间限度,逐段预测过程:角逐(2010年中日之争)--新格局(2030年中日之争化为中印之争)--大国崛起(2040世界第一大国)--2050年中日经济总量10:1,人均仍是100:115。大胆设想未来中日关系的三种模式:伙伴式合作,对手式冲突和日本屈服中国霸权。显然,这是欧洲人夸大并美化了中国力量。
    如果说吴空的《如果现在是历史》是从哲学的角度的一种看待人类历史上的相似,那么这本书则是从事实从数据上揭开哲学的面纱将相似落到实地。中日历史上相近,而从经济的成长轨迹,也可看出强大而脆弱的相似本质。对日本这个金融强国,挑战是找到新的增长源,经济结构,人口,能源和政治,而对中国这个工业国,贫富差距,生态灾难,财政负担,源材料能源危机则都是重要问题。在日本已进入后工业时代,成为知识经济体,技术附加值高,世界需求量大的今天,中国还徘徊在以低劳动力的浅薄优势上,国家竞争力优劣一眼可见。
    金融危机爆发问题。工业,技术,金融,文化领先甚至霸权的日本在亚洲影响力无与伦比。不过,在欧洲人眼里,始终存在着中国威胁论,过分夸大中国因素。牺牲民众福利的经济数字,也只是表面的红火,掩盖不了中国没有质感的本质,这也是中国最大的软肋。技术创新,自主研发,中国崛起之路任重道远。另外,把目光胶着在中日之间,忽略印度的发展也不可。未来,也有可能呈现三角制衡的局面。
    有理有据,分析深入绵密,让人受益匪浅不错的书。
  •   关于中日关系的论述,也读过不少了。不过大多都出自中国人或者日本人的笔下,虽然论者大多秉持客观态度,但毕竟身在其中,有时难免有所偏颇。因此,这本书第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的作者是一名法国人,又是一个法国的亚洲问题专家。所以,应该能做到“旁观者清”。第二个看点就是本书相当具有时效性,法文版也面试不过一年左右而已,对于现今的参考意义比单纯的文化或历史论述更强这点是不言自明的。

    在书中,作者迈耶对中日两国在亚洲的政治地位,历史发展以及未来远景做了全面叙述和分析。政治和经济是其主要的论述方向,不过也兼顾历史和文化方面。在首先叙述了两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背景,以及当前在亚洲地缘政治格局和全球经济形势中所处地位后,作者并不讳言对两国上升势头的肯定。对于中国和日本各自所具备的优势,以及近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他都进行了中肯的列举。不过,对于两国的不足,或者说脆弱性,他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大概就是作者身处局外所能带来的好处:不偏袒哪一方,不亲日也不亲中。而且,他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用十分详尽的数据和背景资料来加以辅助,显示了其学术功底。同时,本作的行文又并不艰深晦涩,即使是普通读者,也可以很轻松地领会作者的意思。而且,除了正文部分,书中还有近1/3的篇幅是关于日本经济发展以及与印度关系的介绍,对这个领域不了解的读者来说,是不错的补充。

    那么,作者基于自己对中日两国的分析,对于两国关系的将来走势以及整个亚洲地区未来格局又是如何判断的呢?虽然他自言预测其实多不准,不过还是要分析一番的,毕竟大家都好这一口~与普遍认为的中国强势崛起,日本难逃没落这一看法相比,作者显然更加谨慎。虽然他也对中国的发展表示乐观,但也认为日本的韧性不容小视。而且,这两个国家目前还都没有到一家独大的地步。所以,未来的情势无非发生冲突、携手共进或是日本屈服于中国三种。首先,作者认为中日都有成为亚洲领袖的野心,这还是比较坦率的,至少比老是宣扬“和平崛起”要实在(当然,和平崛起作为口号喊喊是无妨的,不过关于对方信不信的问题,决策者还是要有清醒的认识的)。而中日两国的现实关系之特殊,大概可以用“纠结”来形容了。一方面,两国都谋求更高的地区和国际地位,并期望成为亚洲的“领袖”,这一点必然导致彼此之间的冲突。而且,在领土及其背后的资源争夺方面,两国也有着不小的利益冲突。更何况,基于历史遗留问题的民族恩怨以及两国国内各自抬头的民族主义思潮,也绝不容忽视。两国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以及两国国民彼此敌意之深这一点,身为局中人的中国人自己恐怕要比迈耶这个法国人感触更深吧。从这一点来说,“中日五十年内必有一战”的说法虽然过于直白,但并非没有道理。但另一方面,两国经济极强的互补性和彼此依赖性,以及作为国家的相对不成熟,加上美国在亚洲地区的介入,使得冲突的发生又不是那么必然。中国固然势头强劲,但毕竟还有很多弱点,国内形势也面临许多考验;日本还是一个“不完全”国家,二战之后,称霸之心也是休要再提,但是其技术和经济优势仍然不容小觑。正是基于这种暧昧不明的关系,作者还是给出了谨慎的预测:两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分享亚洲的领导地位——虽然这种共治双方都并非心甘情愿,但却是最为现实的。不得不说有其合理性。至于更远的未来,那就实在变数太多,不得而知啦。

    对于作者的判断,我在理性上还是较为认同的。那么,在感性上呢?作为无法置身事外的自己,中国与日本究竟是携手共进,还是“一山不容二虎”?对于极端民族主义者“决一胜负”的反日叫嚣,我是不屑一顾的。我也真诚希望这个世界不再有冲突和仇恨。只可惜在现实面前,这种世界主义的期盼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中日两国及其民众之间,还远没有到可以捐弃前嫌,消弭仇恨的地步。两国的将来,也必将在对抗与合作的两难进路中喁喁前行。但是“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却是显而易见的必然。只希望在这场争夺亚洲领袖的角力中,双方不要走得太远太偏。这恐怕也是大多数民众的愿望吧。
  •   ----读《谁是亚洲领袖:中国还是日本》
    在全球一超多强的基本形式下,越来越多的国家正逐渐跻身强国的行列,这其中包括日本和中国。那么,同是身为亚洲的国家,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的发展将会是怎样的呢?亚洲的未来将由谁来主导呢?
    众所周知,日本在被中国超越之前,一直站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这对于一个地域狭小、资源匮乏的国家来讲,确实是一个很值得肯定的成就。日本在经历了那些动荡曲折的时期之后,依然能保持其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它到底有怎样的方法、智慧、以及生存之道,克劳德.迈耶先生为我们逐渐解开相扑手的独家智慧。
    日本初期发展时总是受它的邻国----中国的影响,在文化上面依稀能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然而在当时,中国周边的小国都在对这个正蒸蒸日上的国家朝贡的时候,日本却并没有跟随潮流,而是从头至尾仅是象征性地朝贡过一次,之后便再也不承认自己为其附属国。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种比较反常的反应,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日本这个民族不愿自甘落后。
    虽然日本资源匮乏,但是这个国家并没有因此停止发展的脚步。它一方面通过侵略,获得了大量物质资源;一方面它购买西方的高科技,为本国的工业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使得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这个民族在努力地通过自己的进步跻身强国的行列,然而他们采取的措施还仍然需要每一个国家进行深思。
    中国,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便自称龙的传人。在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国家,人们因地大物博以及适合于本国的自然经济而一直过着安宁的生活。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争之后,这个日渐落后的王朝的大门被枪炮轰开了。然而面对各种来自外界的打击与压力,中国同样有着龙的精神以应对各种困难。
    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中国利用其庞大的人口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在经济上获得较大幅度地增长,并且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对经济的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间接地促进了其他部门的发展,并且为中国贸易的经济收入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中国在逐渐积累的财富过程中,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力发展了本国科技的发展。
    然而这两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显现了各自的问题。如日本的资源问题已经逐渐恶化,同时其在政治上的一定程度上的瘫痪为日本前进的道路蒙上了一层阴霾。日本的人口老龄化以及生育率降低,导致了日本人力资源减少的现状。这些都为日本的发展添加了一些坎坷。而且刚刚还很不幸滴发生了9.0级巨震,巨大滴海啸还推波助澜,核电站不甘寂寞滴爆炸~运气太糟糕了。当然它的邻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口膨胀的巨大压力下,中国迫于压力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然而这仍然暂时无法阻止城乡收入逐渐扩大的趋势;同时中国的技术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国际上仍然没有特别强的竞争力,软实力有待提高。
    在不久的将来,巨龙与相扑手将会有一场正面的较量,然而这场较量的结局究竟会是怎样的,我们现在并不能说出来。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静待两个强国并驾齐驱,共同发展,为世界、为人类做出奉献滴竞争中,一决雌雄。
  •   3月11日,日本北部海域发生9级地震,强震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也导致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与爆炸,辐射达100公里。有新闻报导说,此次地震日本经济损失可达1000亿美元,并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而日本的经济复苏,亦将由此蒙上一层阴影。无数国人在论坛上讨论这次地震事件,有给日本灾民祈福的,有宣称此次地震日本死亡人数太少的,但无论对此次日本地震事件的关注点在哪里,是持悲悯态度还是持看热闹态度,在各个贴子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到民族主义情绪在国人心中已扎根扩散。本书作者论及中日关系说:昨天是冲突的回忆,今天是民族主义的抬头,而未来则是相互竞争的抱负——这句话由第三方笔下写出,可谓切中肯綮。
    中国曾一度是亚洲经济与政治的双重领袖,但历史车轮滚滚不休的同时,中国也在走向衰落。闭关锁国尤其加速了中国衰落的速度。之后更是一系列的屈辱史,赔偿,割地,人民饱经杀戮。这其中,日本对中国的所作所为简直罄竹难书。百年一瞬,如今中国在经受无数磨难后,又站在了亚洲甚而全球的顶端。但能够居于顶端,并非因为中国有着比别国更高超的技术或更强大的经济实力,而是因为中国有条件制造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说,中国的劳动力比别人更加低廉——这是触目惊心的事实。假如只论及中国的出口额度或者生产总值,会看到使国人骄傲的数据。将这些平摊在十几亿人身上,却会发觉我们相比美国、英国,或者同居亚洲的日本相差实在太多。中国要想重新成为领袖,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本书作者对中国、日本的经济现状,分别给出了详实的数据与基于数据的理性分析。就中国还是日本,谁先站在亚洲的主导地位来说,最首要的还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彼之长,补我之短。而相互合作,势必出现分享领导权的现象。然而现今力量是否能够平衡这种主权的分享?作者在书中说:共同领导的格局,因为双方的互不信任及目标的互不相容,必然是对抗性的。未来亚洲区域的结构框架以及资源的获取,将成为中日两国维持共同领导局面的主要绊脚石。
    作者在对中日关系的预测中又言及,日本在中国给予自己的日益加大的压力面前,可能将自己打造成亚洲的瑞士,一个繁荣与和平的国度。姑且不论这种情况能不能发生,或者在何时发生,这都是很遥远的事情。近在咫尺的,是中国如何作为才能更快更多的提升国民生产总值,提升国际形象,走出世界工厂的尴尬处境,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向发展。这本书,对于国人来说就是一部可以为鉴的镜子,借此看清当前现象,吸取经验教训,在现在与将来更好的协调自己的脚步,以便真正迈入超级大国的殿堂。
  •   在当今亚洲,只有哪么大大小小的几个国家,但是谁才是领袖?谁会是亚洲的领头羊,从国土到资源、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来看无疑有两个国家是避不开的,就是中国和日本。中国和日本自古以近代以来恩怨不断,可以说是拉扯不清,至少在中国方面来看。特别是现代来看,一方面中国对于是日本的历史认罪问题,二是国家间的经济发展问题以及来有一些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

    本书的作者试图从整个历史与现时来把握两国的关系并在各个主题中对两国进行对比甚至将印度也拉入进来进行对比研究。从里面可以看到中日两国都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你的邻居既是朋友,也是对手·····”是的,这是相对于是我们来讲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现在要求的是和平崛起。哪么要崛起就不得面对日本这个邻居。

    就拿经济来讲,从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但是两者仍有各自不同的缺点。比如中国,从丙个国家的成长轨迹来看,两国从“提高工业竞争力时所依靠的动力存在着差别:日本靠的是产品的技术含量,而中国所倚重的则是低廉的劳动力”。随着新一轮的经济危机与经济快速增长、劳动力不足,我们自身的低廉劳动力会慢慢的消失,我们还要重新转型。现在大家都有各自的问题产生。比如在中国低廉劳动力优势越来越降低时,我们还面临着人均GDP的低少的问题。以及各种如社会发展造成的城乡差异与贫富差异问题,以及财政问题以及增长所需的原材问题。而日本方面也是有许多问题诸如日本经济增长前景问题、日本低人口出生率问题、以及日本的公共债务、日本发展中对能源与矿产依赖问题、政治问题,也是问题丛生。可见两者要谋求亚洲领袖都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是我们来讲,看到日本的能源的利用率真是汗颜,日本的能源方面相对于我们来讲要稀缺得多,然而日本的能源利用率却是世界最高的,日本的GDP虽然现在在我们之后,但是日本的人均GDP却是在全世界中排名前几位,而恰恰相反我们国家的人均GDP却是在最后几十位。在我们看到这个时还要看到日本还有一些隐形的东西,比如日本的国境之外的生产总值是相当大的,日本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这些对于是我们来说还有很大的可比性。可见两国的较量还远不是分高低的时候,不要以为我们已经是世界先进,在日本人眼中我们还不具备说“不”的能力。这点无论是作为哪个一群体都应该深知的。

    这次日本大地震中国也派出救援队。上次中国地震日本是最先进入中国的地震救援队,希望两国关系就像这个现象一样,友好互助,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不可能。所以这只能是幻想罢了。我们都知道日本人的素质与韧性,像这次大地震,有人会说日本的经济又会出现一个滑坡,可是从我看到的日本人相关人士与研究人士分析,日本很有可能借这次地震将市场重新拉回经济增长的轨道,我相信是十分有可能的,就像明治维新与二战后日本人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快速崛起一样,对日本只想说,不可掉以轻心!
  •   谁是亚洲领袖这本书实在没啥看头,被忽悠了。
  •   不同的感受。。对中日关系
  •   一个外国学者分析的很到位
  •   老公说看好有东西差不到哪去吧。
  •   不做评论,没来得及看
  •   2010年中国的GDP终于超过了日本,坐上了世界第二的交椅。作为一个一向热衷于什么都有个排名的民族来说,这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毕竟是又前进了一步。但仔细想想,这中间似乎又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总量超过了,我们的人均值还只是人家的十分之一,我们的生活水平和他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于是对这个事件的态度就发生了分化,要么是有人从总量上看出了一种趋势,欣喜若狂,信心百倍;要么是有人从人均上看出了巨大差距,不以为然,漠然相向。那么,中日这间的这场竞争到底该以哪个标准来衡量?未来的发展到底会是如何的呢?

    法国人克劳德·迈耶写了一本《谁是亚洲领袖——中国还是日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尽而细致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说未来的中日关系可能出现三种情形:日本听命于未来中国霸权的可能性不太大;两个敌对国家之间爆发冲突;或者相反,两国根据各自互补的优势开展携手合作。

    如果只凭感情说话,我最希望看到第二种情况,爆发冲突后,让中国灭了日本,好报当年的血海深仇。但理智一点的话,还是希望是第三种情形——合作共赢。

    为什么我排除第一种情况呢?因为第一,从中国的文化传统上来讲,中国人不喜欢追求霸权。“枪打出头鸟”、“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这些话我们都是耳熟能详,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行为准则之一,中国人不愿意出头,没有主动追求霸权的文化基因。其次,从历史上说,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主动追求霸权的国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所谓的开疆拓土,很大程度上都只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迫不得已的对外征伐,而不是一种对外殖民和奴役。而且这些对外的战争后所形成的朝贡体系,除了带来国家的安全和文化的繁荣,很少带来别的什么实实在在的利益,甚至对藩国的赏赐要超过他们所能提供的贡品。第三,邓小平当年制定的“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还适用于当前的形势,还是我们的基本方针。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要徐图发展,要实现赶超,就要坚持埋头干自己的事,坚持不要当头。

    而经过理性分析,在中日之间,最有可能出现的还是第三种情况——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翻一下历史,在过去的很长历史时期中,我们都是一股独大,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都是天朝上国。虽然从鸦片战争后我们落后了,但我们仍有对那种辉煌、那种光荣的追求与梦想。而且我们现在又踏上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路上,当其他国家深陷金融危机泥潭时,我们一枝独秀,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足可以让其他国家眼红忌妒。但合作共处是未来世界的发展潮流,我们又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张扬的资本,也没有那么强的底气,甚至还没有能力完全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要走好自己的路,干好自己的事,维护好自己的利益——既不惹事,也不怕事,更不去争什么所谓的排名,什么所谓的“亚洲领袖”这样的霸权。这让我想起陆游有一首咏梅词中写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用在这里来形容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处境和所应该采取的措施,最是恰当不过了吧。

    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大的说一句,对于中国来说,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日本从来就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中国的未来是要拥抱全世界,而不仅仅是一个亚洲——它没有这样的资
  •   中国曾经是亚洲的领袖,现在要努力,就要有一个全球性的价值观,以及较强的经济实力
  •   看完了可以更好的理解现在东亚的局势
  •   很全面,客观,有启发
  •   黑帮电影描写最多的就是黑社会为争做老大龙头宝座打打杀杀,商战电影讲得最多的是商人尔虞我诈要做行业老大争富豪榜第一,宫廷剧多写谋权篡位者觊觎皇帝宝座阴谋夺权,热门后宫戏剧情无非众多竞争者PK争夺正宫位置,家庭伦理片也不是夫妻争夺家庭话事权就是原配与二奶、小三争夺大奶位置。可见老大的位置人人想做,但是想做和做到是两码事。

    中国人有老大情结,谁都不喜欢做老二(难听)。但要做老大,第一要看有没有实力;第二要看有没有机会和运气。个人如此,公司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当今世界,如果要将各国综合实力列一个排行榜,从经济、军事、政治几方面综合比较美国还是老大无疑,虽然它做得很多事都不地道,威信和影响力今不如昔有所下降,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暂时还没有国家可以取而代之。前苏联以前排第二,但是解体后俄罗斯排名下降了,若单论军事实力还是能排第二的,综合实力可能要到第四第五去了。中国人可以不关心谁是世界第一,中国人更关心谁是亚洲老大。自然日本人也很关注。

    中日两国都希望自己国家是亚洲老大,双方的民族主义情绪都很浓,所以都难免夹杂偏见不够客观,就是其他国家也都难免或多或少因为本国利益偏袒一方,不用说美国一向都是压制中国扶持日本的,反正少有公平客观全面的意见。相比而言,法国的亚洲问题专家克劳德.迈耶的新书《谁是亚洲领袖》中的论述算是很公正客观的了。

    作者不仅关注两国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民族性,而且从其经济实力消长,政治模式演变,军事实力强弱、国际外交得失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日两国各自的长短,以及未来发展预期,分析入理,大部分数据和观点都让人信服。书中说,美国一直在亚洲拥有“影子主权国”的地位,可以说他仍然主宰着亚洲甚至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格局,美国至今驻军日本、韩国等地,名为保护实为控制亚洲抑制中国、俄罗斯,奥巴马说自己是“美国首位太平洋总统”,司马昭之心人人可见。作者明言日本仍然“还是亚洲无可争议的经济领袖”,但是却受国际制约战略上不能明目张胆的发展常规军队、战略核武,中国用“和平崛起”的口号掩盖自己想成为强国的报负——废话,谁不想自己国家强大。

    虽然对外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的GDP总额超过了日本,排名世界第二,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这个统计数据水分很大,打个折扣就只能排第三或第四,论综合实力中国可能要排在第五名之后,若论人均还是只能在100名前后徘徊。其实争个GDP多少谁是亚洲老大的排名意义并不大,能够国强民富——不是国富民强——老百姓个个过上好日子才是当务之急。

    1820年时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排名第一的中华帝国,GDP占整个世界的1/3,而日本当时才占3%,可有什么用,经济实力强并非真的强大,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你的财富就不一定守得住。中国以前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吃了很大的苦头吃了很大的亏。十九世纪的中国就像一个体弱多病行动迟缓的肥地主,无力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尊严,任意被英、法、美、日、俄等大小强盗流氓欺凌,抢钱抢人抢东西。日本人在当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被打败后就明白这个道理了,他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成长为一个军事强国,去掠夺别国尤其是中国的财富。甲午战争清朝赔给日本的银子、日本侵华战争从中国掠夺的黄金、财宝、资源可能它到现在还没花完。

    这次的地震海啸核泄漏肯定让日本损失不小,据说是日本秘密进行海底核试验引发的,恐怕非空穴来风。从人道的角度,无论哪里的人类受灾都该救援,但是惟独对日本总觉得救援有些心不甘情不愿。有谁记得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当时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放弃仇恨,纷纷捐钱捐物,政府派军舰运送物资,派医疗队赴日救助,不料,震后在日华侨反遭日本右翼屠杀。后来日本侵华用的也许就是用中国人支援它的物资省下的钱财造出的枪炮屠杀中国人。这几天日本又在新历史教科书上坚持钓鱼岛是它的领土,也许它在钓鱼岛巡弋的军舰正是使用的中国无偿援助的石油,让人怎能不气愤?日本就如一头饿狼,你再怎么对它好,它继续对外扩张的狼子野心也不会消亡,时时都在觊觎中国这块肥肉,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咬上一口。有人说日本是个不知反省的民族,我认为它是很注意反省的,它会反省它的失误失败,它会在下一次战争采用更有效率,更残酷的手段,它就像头饿狼,它下次咬人会更凶狠。与饿狼相伴,确实让人寝食难安,一刻都不能放松警惕。中国可以不去主动出击,但是当恶狼要咬人伤人时也不能软弱要迎头痛击。

    日本是个危机感很强的民族,它知道自己的岛国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沉没,它最大的危机是领土危机和资源危机,所以它几百年前就制定出它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通过阴谋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及东南亚,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就是把东亚的土地、资源、财富全部圈过去)的黄粱美梦,而且从未放弃过这一野心。

    日本是极端自私的民族,它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不惜伤害别国,而且不会有罪恶感,所以它至今没有对二战中的罪行认罪道歉。日本又是一个极其阴险狡猾的民族,就拿这次日本往大海倾倒核废水事件来说,它知道如果要先提出申请向海上排放核废水肯定不会得到允许,所以玩个先斩后奏,先排放了再说,你再谴责抗议也没用,它是死猪不怕开水烫,骂就骂脸皮厚,反正又不会少块肉。这是日本一贯的手腕,历史上就是如此,一边跟你谈判一边已经向你扔炸弹了。这样一个极端自私阴险不负责任的民族如果做了老大,你想想其他国家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所以千万不能让日本做老大,无论日本在经济上如何发达、军事上如何暗中扩张,它的国品很差,它不具备一个做领袖的风范,它缺德,所以中国坚持反对它入常,坚决不能让它的妄想得逞,绝不能让它做老大。

    十几年前就有部日本小说叫《日本沉没》,说因为大陆板块运动引起地震和火山爆发(没说到海啸),30年后日本会有50%列岛沉没,50年后80%沉没,写书的时候是1973年,时间算得不太准确。但今天看到新闻说这次大地震导致日本列岛部分沉没,大约有443平方公里大半个东京那么大的陆地被海水吞没了,看来《日本沉没》的预言真的灵验了。前几天有日本人跟我们公司的人说3年之内在大阪京都附近还会有一次更强烈的大地震,假如再有两次这样的海啸,日本就不存在了。据说香港酒店里住满了避难的日本有钱人,他们内心也是很恐惧的。说句玩笑话,争什么老大,如果有一天日本沉没了,那我们自然就是老大了,呵呵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