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洪自选集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张英洪 九州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张英洪  页数:605  

前言

本书是我于2000年至2011年间发表的以农民问题研究为主的文章自选集。贯穿本书的两条主线是促进中国农民权利,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我之所以特别关注公民权利和法治国家,是因为我确信,如果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致力于保障公民权利和个人自由的现代法治国家,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就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全、自由、尊严和幸福。在中国,说真话不容易,说与主流观念不一致的话更不容易。说真话的书也不容易出版,说与主流话语不一致的书更不容易出版。我虽然懂得这个现实,但我还是逆难而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此,我也曾遭遇诸多误解和偏见,也曾身陷种种困境与磨难。但是我坚持说了,我坚持做了。驱使我说真话、求真知的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与生俱来的良知,是对真理和正义的不懈追求。在这里,我们也许应当再温习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说的话:“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我对“三农”问题的研究是从业余爱好开始的。我出身农民,对农民的生活和农村情况比较熟悉。但当时我所能看到的许多有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报道和研究绝大多数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核心层直面农民问题现实和农村问题真相。我开始涉足农民问题研究时,就只为求真知、索真相、申正义,只向真理低头,不向权贵折腰。在研究视野上,我做到不受学科分割限制,不受地理区域限制,不受传统意识形态限制。在人的权利问题长期被视为“敏感”问题的社会环境中,我明确把维护和发展农民的基本权利作为自己的研究核心,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和思考。2003年12月,我出版了《给农民以宪法关怀》,这是本人致力于农民权利研究的序曲。此后近十年,我完成了农民权利研究“三部曲”。第一部《农民权利论》是我以宪法和国际人权的视角,从横向层面讨论和分析农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状况。我的目的就是为“三农”界、为国人打开一扇国际人权的新视野;第二部《农民、公民权与国家》是我从纵向层面讨论和分析1949 年以来中国农民公民权的演变逻辑;第三部《认真对待农民权利》,我着重研究讨论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中农民权利的具体实现方式。从农民权利着眼研究三农问题,从农民问题入手探讨现代国家构建,是我进入“三农”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旨趣。本书是我对农民权利、社会正义和宪政国家的个人见解和探索。我在研究探索中,力争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因而提出的不少见解虽被当时一些人所怀疑甚至被乱扣“政治帽子”,但时间证明,我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我着重研究农民权利,并不意味着我只关心农民的权利。事实上,我关注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精英和大众,强者和弱者,富人和穷人,你和我,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应当享有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2011 年4 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时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崇高的精神追求。”我发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确实有一大批这样的优秀人士,我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也成了这“一批”中的一员。长期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却明显忽视公民教育和人权教育,这使我们的社会严重缺乏对个人权利的理解和珍重。这是我们许多社会问题和悲剧不断重演的重要因素,是制约我们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障碍。我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使我确信,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尤其是要深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基于维护个人尊严和社会正义的全面改革,农民问题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向尊重权利的新时代,也一定会建设维护社会正义的现代法治国家。非常感谢九州出版社的郑闯琦先生,他的真诚努力使我的作品得以集中出版面世。张英洪2012年8月18日于北京北沙滩

内容概要

《张英洪自选集(2000-2011)》是作者2000年至2011年发表的以农民问题研究为主的文章汇编,贯穿本书的两条主线是促进中国农民权利,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从农民权利着眼研究三农问题,从农民问题入手探讨现代国家构建,是作者的主要学术旨趣。《张英洪自选集(2000-2011)》体现了作者对农民权利、社会正义和宪政国家的独到见解、审读思考和理论勇气。

作者简介

张英洪,出生于湖南溆浦县,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政治学博士,研究员,现居北京。以独立思考见长,以关注权利著称,主张从宪法的高度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倡导正视农民的公民地位、保障农民的公民权利、实现农民的公民待遇,是我国最早提出给农民以宪法关怀的“三农”学者。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上百篇,主要著作有:《给农民以宪法关怀》、《中国农民与当代政治》、《农民权利论》、《农民、公民权与国家》。

书籍目录

《张英洪自选集(2000-2011):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研究(上册)》目录: 自序 2000年 城市化滞后与农民歧视 严重滞后的中国城市化 制约城市化发展的农民歧视 城镇化战略与制度创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日期辨析 党的成立与党的“一大” 早期认同与回忆 对成立日期的改变与定型 结语 2001年 新世纪呼唤政治学家 政治家与政客 民主的追求 冲破束缚 论实施城镇化战略 我国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补上城镇化这一课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突破口 加快我国城镇化的政策取向 试论打工仔基本权利的保护 “打工仔”是新兴的工人阶级 “打工仔”的基本权益面临挑战 僵化的认识与滞后的政策 重新认识“打工仔” 二元户籍制:半个世纪的“城乡冷战” 神州大地悄然筑起“户籍墙” 谁的大城市? 大城市其实并不大 城镇化中的误区 万众一心推倒“户籍墙” 政治体制改革与十六大的主题选择 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 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与滞后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论依法治国方略中的党的领导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两难选择 党治制--党的领导模式的认识误区和实践弊端 政权内领导--法治框架下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理论范式 论邓小平关于党政关系的思想 政党政治及以党治国的形成 坚决反对以党治国的观念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实行党政分开 两委合一岂能推广 两委关系的四种形式 “两委合一”的深层问题 政权内领导范式 党群关系:“刀把”在干部手中 问题本来就简单,是干部搞复杂了 虽然不都是乡干部的错,但主要责任在干部 转变作风与体制改革:双管齐下的对策 村民自治的困惑 “两委”关系矛盾的困惑 农民负担沉重的困惑 农村人才和劳力外流的困惑 乡镇政权干预的困惑 自由迁徙:离我们还有多远? 自由迁徙是一项基本人权 计划经济排斥自由迁徙 市场经济呼唤自由迁徙 2002年 我看宪法修改 宪法到底是什么? 现行《宪法》的局限性 修宪与宪政 给农民以宪法关怀 二元体制的枷锁 “压力型体制” 在宪法之母的注视下 扩大基层民主 解放农民 将农民从二元结构中解放出来 加快改革束缚农民的旧体制 城市化是农民的一条解放之路 论人大制度创新 执政党与人大关系法治化 人大选举直接化 人大任职专职化 人大职权健全化 给农民自由 自由是最有价值的价值 消除对自由的错误理解 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破除二元社会结构 摧毀三级利益共同体 宏观视野中的农民负担 关于农民负担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 农民负担沉重的主要人为因素 解决农民负担问题关键性对策建议 户籍制度的历史回溯与改革前瞻 短暂的自由迁移 严格限制农民进城 小城镇户籍改革的突破 户籍改革的认识障碍 恢复公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 农民问题呼唤宪政民主 学术界在瞎子摸象 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遗产 二元社会结构和三级利益共同体 人权与法治:农民的新需求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 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就是人道主义 “乌托邦派”和“科学派” 从梁漱溟到李昌平:欲说农民好困惑 敢为农民说实话 为农民说话的“风险” 关键是要给农民以宪法关怀 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中国城市化的路径思考  2003年 2004年 《张英洪自选集(2000-2011):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研究(下册)》目录: 2005年 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发展民主: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 从革命党追求民主到执政党建设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把握的重点 论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权利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权利概述 当前中国农民主要政治权利评析 日常抵抗、依法抗争与宪法关怀 当代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权 社会保障权:农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民社会保障权利的缺失 和谐社会构建与执政能力建设 促进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战略思考 农民的生存境况:数字的视角 制约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为因素 构建农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 2006年 当代中国农民的平等权 平等:人类文明的基本信条 二元社会结构中农民的不平等地位 反歧视:国际视野与中国选择 当代中国农民的居住和迁徙自由权 迁徙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 农民迁徙自由权的丧失与复归 以自由看待发展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权益保护 农民维权抗争进入当代视野 农民为什么成了弱势群体? 农民权益保护与构建和谐社会 产权残缺、利益博弈与社会冲突 农地产权残缺的主要表现 积极产权与消极产权 基于土地产权的冲突 不断提高中国农民享受人权的水平 权利保障扑面来 农民权利的宪法保障 走出兴亡百姓苦怪圈 从农民权利到公民权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征地制度改革 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取消土地市场“双轨制” 界定公益性与经营性用地,规范和约束国家征地权,充分发育土地交易市场 实行公平合理的征地补偿、分配和安置 当代中国农民的结社权 结社自由与法律保障 中国农会的历史考察 公民社会、利益集团与农民组织 重建中国农会的几个问题 2007年 财产权利、个人自由与国家繁荣 财产和财产权 两种对立的财产观念 多学科视野中的财产权 财产权事关人类文明 改革以来中国乡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回顾 80年代乡村社会研究的转型 乡村社会、农村改革和政策研究 90年代以来的多学科研究 农民权利研究的兴起 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参政权 政治参与和参政权:概念辨析与界定 农民政治参与:方式和趋势 农民参政权:特征及张力 新世纪、新农村、新农民 从农民到公民:农民身份的变迁路径 农民身份的阶级化 农民身份的结构化 农民身份的社会化 农民身份的公民化 2008午 农民生命权面临的几个问题 死刑存废与农民生命权 劳动教养与农民生命权 收容遣送与农民生命权 刑讯逼供与农民生命权 计划生育与农民生命权 农民与国家关系的演变模式及前景 传统社会农民与国家:四位一体、虛实双线关系 土改时期农民与国家:四位一体、双边二重关系 集体化时期农民与国家:三位一体、双边二元关系 改革以来农民与国家:四位一体、强弱双线关系 农民与国家关系的可能前景:多元一体、合作共赢关系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考察--以土地财产权为视角 集体所有制理念及其强制实施 中国土地产权的强制性变迁 作为诱致性变迁的家庭承包制 宪法秩序与农民土地财产权 农民参与和宪法秩序 农地所有制改革的讨论 农地制度改革的前景 公民权:现代国家最基本的公共品 公民权短缺是农民问题的主因 现代国家以公民权为基础 ……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42年9月,即邓小平发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的第二年,党中央作出了《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关系的决定》,正式提出了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原则。建国后,毛泽东又过分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他认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他还提出了“党委决策,各方去办”的领导原则,致使党的领导职能被无限制地扩大,党的领导完全被行政化、权力化了,党成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万能的管理者,国家政权机关和社会经济组织却成了党指挥的工具。这种以党治国的领导方式最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样长时间的全国范围的大内乱,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空前的破坏。邓小平对这种混乱的党政关系和由此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有着深深的切肤之痛,并引起了他对克服以党治国的进一步思考。 一个政党在取得政权成为执政党后,究竟如何治理国家,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以党治国,一种是以法治国。以党治国实际上是封建主义人治的延续和变种。在人治的情况下,不是没有法律,而是个人的意志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一言可以立法,一言可以废法。在旧中国,国民党就是以党治国的典型。建国后,邓小平就认真思考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早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就提出了“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的历史性课题。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党的地位、身份、环境和历史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如何实现由以党治国向以法治国的转变,如何实现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等等,就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对如何处理党政关系,进行了长时间的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 要处理好党政关系,首先需要弄清两个常用概念的科学内涵。一个是党组织的性质,另一个是党的领导。关于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邓小平在1956年《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编辑推荐

《张英洪自选集(2000-2011):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研究(套装共2册)》是作者张英洪2000-2011年间对农民权利、社会正义和宪政国家的个人见解和探索。具体内容有:城市化滞后与农民歧视;论邓小平关于党政关系的思想;村民自治的困惑;试论打工仔基本权利的保护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英洪自选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