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心事

出版时间:2011-8-3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王家葵  
Tag标签:无  

前言

金石学的想象力传统金石学源于唐代,《旧唐书》载史家韦述著录金石碑版,并运用于史学著述。至北宋,金石之学渐趋成熟。欧阳修作《集古录》四百余篇,补正史传阏谬;赵明诚历二十年搜罗拓本两千卷为《金石录》,辨证考据、补经证史;洪适《隶释》后出,接踵欧赵,补二公所未见者,使学隶者籍书以读碑,为翰墨之一助。清代金石学进入全面鼎盛,御纂《西清古鉴》,其后更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寰宇访碑录》《金石萃编》《金石索》等著述。至清末民初,王国维、罗振玉利用金石材料,打通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及文献学等诸多研究领域,成绩斐然;马衡著《中国金石学概要》,为传统金石学作了全面总结。晚近陈弱水根据墓志材料观察初唐思想史,得出二元世界观是主导力量而儒家正统地位并不突出的结论,是将金石文献运用于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极佳范例。王家葵兄博学好古,性耽金石,曾撰《龙门药方释疑》校勘药方洞碑刻文字,《陶弘景丛考》考订焦山瘗鹤铭作者,《肥致碑考疑》讨论新出汉碑真赝,新近发表《论何君阁道碑》,钩索史籍、订正旧论。这类论文的研究路数,仍是由传统金石学而来,但借力于古籍文献数字化后的检索之功,远非传统治金石者所能梦见。如《陶弘景丛考》书中对焦山瘗鹤铭年代、作者之争的讨论,宋人黄伯思《东观余论》首将《瘗鹤铭》的书撰之功归于陶弘景,后人多附和其说,至今《瘗鹤铭》为陶弘景代表书作几成定谳,但家葵兄借助对唐人诗集数据的全面检索,综合所有线索,首先肯定宋人对《瘗鹤铭》文本有所篡改,并以充分的证据将《瘗鹤铭》的作者确定为皮日休,当为不刊之论。自去年春,家葵兄在《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开设“玉叩读碑”专栏,选择他所熟悉碑刻中的某一事件或段落,以千字短文,引申发挥。这些文章中的绝大多数,我都在发表之前先获拜读,并常常叹服于作者的博洽和睿见。在千字的篇幅中,家葵兄没有用力于碑版的赏鉴考订,而是显示出我想称之为“金石学的想象力”的一种新的研究路径和能力。传统金石学辨证考据,讲求处处落实、字字有来历。但历史的各种材料之间往往有很多缺环,无法轻易拼装成完整的因果链条。家葵兄的读碑文字,充分施展精妙的想象力,在这些缺环处还原历史、重构可能。发表后颇引人关注的两篇“故事新编”,堪为“金石学的想象力”的代表。《故事新编之孔子庙堂碑》,对“相王旦书碑额”这一历代聚讼纷纭之事,做出了合理猜测,认为《庙堂碑》推美皇唐,文辞为则天女皇不愿看到,有人因此可能动议毁掉这块碑,相王李旦令人凿去原来“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额,亲自题写“大周孔子庙堂之碑”作为一种保护措施。这与“文革”中一些碑刻摩崖被涂上白垩,书写“毛主席语录”,以求免遭厄运,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故事新编之张迁碑》则针对某教授关于张迁碑真伪的质疑,编制了一段《张迁碑》问世始末,为《张迁碑》碑文荒谬、书丹错讹、刊刻草率,提供了一种具可能性的解释。这些有意思的大胆猜想,或许正是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本来面目。家葵兄的读碑文字当然不仅仅是上述学力与想象力的串演,我还在他的不少文章中读到了愤世与忧时。如《世袭与禅让》《皇帝的家务事》《精神科专家徐之才》《被啮噬的丰碑》《碑铭上的预言》……《玉叩读碑》五十篇文字中有不少春秋笔法,读到会心处,自可抚卷微笑。或许,玉口口读碑也可如寒柳堂诗那样,留待他年作郑笺也。以我的学力,来为《玉吅读碑》作序,其实是不太合适的。我与家葵兄平常联系较多,在不少问题上有共同的看法和认识。《易·乾》中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我写出上面那些粗浅的看法,表达对家葵兄的感佩和追随之意。钱遵王云“墨汁因缘,艰于荣名利禄”,信然。贺宏亮(作者为书法学者)二○一一年七月十五日于成都

内容概要

  《石头的心事(玉吅读碑)》由王家葵编著。
  《石头的心事(玉吅读碑)》是作者在《南方都市报》开设的“玉吅读碑
”专栏的结集,凡五十篇。作者以随笔的体裁,对古代碑文及其中提及的事件进行考据和引申发挥,融汇了丰富的历史、宗教知识。精细的考据和大胆的猜想,出言有据的轶闻掌故,犀利风趣的历史评说,作者以其博学与睿见,把读者带入引人入胜的碑文乾坤。

作者简介

  王家葵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四川成都人,1966年生,医学博士,大学教师,留心文史,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研究》《陶弘景丛考》《登真隐诀辑校》《近代印坛点将录》《近代书林品藻录》等,在《南方都市报》开设“玉吅读碑”专栏。

书籍目录

世袭与禅让
曹植的七步诗
他者眼中的诸葛亮
丞相祠堂何处寻
东吴的祥瑞
天书闲话
故事新编之张迁碑
故事新编之瘗鹤铭
故事新编之孔子庙堂碑
故事新编之同州圣教序
神仙故事之唐公房
张天师会仙友
盩厔楼观台
茅山宗师李含光
王洪范碑所见茅山道教饵术传统
阿育王所造像与造阿育王像
优填王造像
信行禅师的三阶教
另类的裸捐
玄奘法师别传
祭孔子祀老子
纬书中的孔子
孔宙和他的儿子们
从让梨到争死
二孔先生
鲁殿灵光
汉缪纡墓志题跋
袁敞之“被自杀”
循吏韩仁
曹全碑中的匕首药与神明膏
忌讳与敏感词
谣谚与妖言
碑铭上的预言
精神科专家徐之才
古阳洞中杨大眼
流失海外的曹望禧造像
龙门药方校读记
高句丽兴亡记
徙戎及其他
被啮噬的丰碑
唐太宗的纪功碑
唐代的避暑山庄
李泰与伊阙佛龛碑
名相房玄龄
皇帝的家务事
李靖传奇
杜审言的《欢喜诗》
将军画家李思训
卢正道的表扬信
梦英大师的小红花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世袭与禅让读过艾兰女士的《世袭与禅让: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传说历史》,印象深刻,本篇讨论汉魏禅代的重要碑刻《受禅表》,遂拈来作为标题。成汤伐夏桀,武王讨商纣,后来始皇灭六国,刘项诛暴秦,走的都是“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董仲舒炮制的“君权神授”理论,部分解决了统治者执政合法性问题,为汉王朝长治久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谓“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句话直到汉代方才落到实处。王莽不懂这个道理,尚未充分掌控舆情,便急不可耐地自称“摄皇帝”、“真天子”,可怜愚氓一时之间转不过弯,仍然坚信天命属于老刘家,结果成全了刘秀,自己却落下千秋骂名。刘秀以后的汉家天子一代不如一代,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政,皇帝渐渐成为聋子的耳朵,但野心家们惮于“天命”,也更鉴于王莽的覆辙,还是不敢轻举妄动。“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汉末最煽情的口号。《三国志》注引《魏书》说得直白:“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尽管最早提出这一口号的张角很快就被剿灭,但汉天子不再受“天命”眷顾,在当时似乎已经无可置疑。可是,究竟谁才是“黄天”的代理人,很多人都心怀侥幸,真正的胜利者曹操却十分冷静。孙权曾经写信怂恿曹操称帝,曹操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曹操不是不想称帝,以政治家的敏感,他觉得机会还不成熟而已。所以,当亲信党羽也开始劝进的时候,他讲了一句真心话:我就不称帝了,机会留给儿子吧。原话是:“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仔细体会,还是有恐畏“天命”的因素存在。曹操以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去世,儿子曹丕接任魏王,称帝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关于禅让的过程,陈寿写得过于简略,《资治通鉴》云:“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表言:魏当代汉,见于图纬,其事众甚。群臣因上表劝王顺天人之望,王不许。”《三国志》裴松之注则极为详细,可以算是禅代实录。首先由左中郎将李伏献词,引用图谶《孔子玉版》,并称以前张鲁就说过“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也”。李伏本是张鲁的旧部,建安二十年归降者。动议为什么会由李伏提出来呢?究竟是他个人偶然的投机行为,还是有预谋的集体行动,曹丕是否参与,这一切都没有答案。不过李伏抬出张鲁来说话却大有深意,张鲁具有师君祭酒的身份,李伏引用陈年故事,就是想证明连天师道的教主都认为曹魏是天命攸归。另据《上尊号碑》,曾经是张鲁大祭酒的阎圃也列名其中,正代表天师道残余势力对曹丕称制的拥戴。曹丕得到李伏的上书,说:“大家议议吧。”其实已经定了调子。很多人都发表了看法,而太史丞许芝则是以专家身份给出意见,文字虽然很长,裴松之还是全文引录。于是许芝的建议书,便是继李伏献词之后,下一份供群臣讨论的文件。各行各业代表纷纷表示拥护,曹丕继续推辞,大家继续劝进,最后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九卿联名上书云云,都是禅让题中应有之义,没有什么意思了。禅让大典在许昌举行,当曹丕以新王朝皇帝的身份顺利走下受禅台时,不免得意忘形,讲了一句本来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话:“舜禹之事,吾知之矣。”这句话被史官记下来,慎重载入典籍。“舜禹之事,吾知之矣”,转换成白话,大约等于:“不要相信舜禹,舜禹只是传说。”曹丕显然不了解这句话的杀伤力,所以得意地将“尧舜之事,复存于今”,镌刻到“禅让纪念碑”,即《受禅表》上。而这句话其实颠覆了“天命论”,于是曹魏政权仅支撑了四十多年,“舜禹之事”再次上演;此后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之次第取代,一百多年间,禅让几乎成了儿戏。曹植的七步诗狼群里领头的叫头狼,人群中领头的,以前叫皇帝。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皇帝的王子也算不上好王子。遴选储君有嫡、长、贤等标准,但是,废后另立可以改变嫡庶,兄弟攻讦可以淡化长幼,贤愚本来就非客观指标,完全取决于老皇帝的好恶。确立接班人,其实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游戏,惨烈程度百千倍于狼们的战争。头狼竞争的失败者,如果不愿意孤独地离去,还可以选择留在群体中夹着尾巴继续做狼,可曾经觊觎储贰之位却没有得逞的王子,连这样的自由都没有,曹植当然不例外。曹操的妻妾为他诞育了二十五位王子,聪明程度自然以那位善长称象的曹冲为第一,可惜寿命不永,十三岁便夭折了,令曹操伤心不已。曹丕从旁劝慰,曹操不愧“奸雄”,冷冰冰地说:这固然是我的不幸,于你们兄弟却是大幸。后来曹丕做了皇帝,老实承认:“若使仓舒(曹冲)在,我亦无天下。”

后记

2010年春季开学以后,每周六下午我都要陪小女到东门猛追湾附近补习数学,必有两个小时左右的空闲时间需要打发。我很早就有心写一些与金石有关的小文字,曾经与《南方都市报》戴新伟兄说起,他很支持我的想法,但我总为琐务缠绕,没有机会进行。直到这次“陪太子攻书”,她进老师家学习,我则呆坐在楼下茶坊码字。开始的时候是每周一篇,资料平时准备妥当,文章的框架,或者宿构,或者临时发挥,不过总能在此时间内完成一千四百字左右的短文。这样坚持了数月,我渐渐进入状态,一个题目大约两三天便能完成,于是写作地点也就不再拘泥于猛追湾的茶楼了,讫2010年底,竟然写了四十余篇。新年以来,校理《道藏》中的《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成了我新的“兴奋点”,读碑的速度渐渐慢下来。这些“关于碑的随笔”,一直在《南方都市报》“玉叩读碑”栏目连载,我的计划是写足一百二十篇再交付出版。承老愚兄建议,决定将先写成的五十篇结为“初集”,《南方都市报》的专栏则用新的读碑文字填补。《法华经.化城喻品》说了一个故事,遥远的地方有座大宝藏,因为路途旷远,大慈悲的导师担心寻宝的人众中途懈废,于是幻化城池,供他们休息。然后导师说:“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鼓励他们继续向宝藏进军——这个故事显然更适合刚结束中考的小女——在我而言,老愚兄提供的这个出版机会,也算为我这个跋涉于文字的旅人,提供了一所歇脚的驿站。征得《南方都市报》同意,我接受老愚兄的安排;我会更加努力写作,报答赏音。讨论碑刻,可以有很多切入点,但总以考据碑文本事,研究拓本新旧为正宗。后者是所谓“黑老虎”吃人之处,非经眼过手海量的拓本,无能置喙。至于前者,则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熟悉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史地沿革。对此我确实不敢自居内行,但毕竟通过研究《神农本草经》、关注早期道教,对汉代的社会状态有所了解;著《陶弘景丛考》,于南北朝尚不陌生;又因为佛教信仰,对与宗教相关的情况也略知一二。于是以随笔的体裁,选择我熟悉碑刻中的某一事件、某一段落,引申发挥。正因为此,本书涉及的碑刻,既不考虑各体书法面面俱到,也未顾及著名作品不可或缺,甚至不完全根据我个人的美学好恶,而取决于我自己的知识范围。五十篇文字大致以主题为序,不周之处,请读者诸君教诲。感谢戴新伟兄和《南方都市报》文化副刊部的各位朋友,我慎重地请新伟兄题笺,以示不忘本源;感谢贺宏亮兄,每写成一篇文字,都在第一时间骚扰他,征求他的意见,所以请宏亮兄赐序,叙说他对本书的意见;感谢高晓岩兄,认识他是件愉快的事,也因此感谢促成我们认识的吴鸿兄、徐晓亮兄;感谢高山杉老师,他在《读碑献疑》中纠正我的疏谬,收入本书的“阿育王所造像与造阿育王像”,已经按照他的意见修改了释文。王家葵2011年7月5日,成都玉叩斋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仔细研究碑文,我想到一种情况。《庙堂碑》不仅赞美孔圣,中心意思则是推美皇唐。碑文说:“大唐运膺九五,基超七百。赫矣王猷,蒸哉景命。鸿名盛烈,无得称焉。”歌颂说:“大唐抚运,率繇王道。赫赫元功,茫茫天造。奄有神器,光临大宝。”这些文辞自然是女皇帝所不愿意看到的,前面说长安三年朝廷不可能重刻此碑,正是这个道理。相反,如果有人因此动议毁掉这块碑,则大有可能。那么,相王李旦令人凿去原来“孔子庙堂之碑”六字碑额,亲自题写“大周孔子庙堂之碑”,未尝不是一种保护措施。这与“文革”中一些碑刻摩崖被涂上白垩,书写“毛主席语录”,以求免遭厄运,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家葵《故事新编之孔子庙堂碑》我以前读过《胡钁印谱》,注意到胡钁在边款上署的“菊邻”两个字,经常写成“匊吅”,依稀记得“吅”是“邻”的俗字——这一义项见于《中文大字典》,出处是《字汇补》。玉吅,玉的邻居,正好与我的表字“曼石”贴切,一方顽石而已。  ——王家葵《“玉吅”小释》

编辑推荐

《石头的心事》以随笔的体裁,对古代碑文及其中提及的事件进行考据和引申发挥,融汇了丰富的历史、宗教知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石头的心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王家葵的书个人喜欢并认同,老兄的学问很好,本书是作者的专栏集,文字极富才华和想象力,也窥见其对碑帖研究甚深啊!!推荐购买哦!!
  •   能从石头中获得心事也是一咱享受。
  •   本书杂采诸碑,深入解读,能令人小中见大,不仅拓展文史知识,更为胸中平添一分丘壑。古人说文以载道,说的就是本书
  •   通过此书,了解了碑文背后的故事
  •   内容还没好好翻,但是关于碑文,很感兴趣
  •   感觉挺不错的,正在慢慢读。
  •   钱穆先生的书,商务出版的,好书啊
  •   很有意思的书,呵呵。想象力太丰富了!
  •   对很多文化的了解就是通过一些这样有趣的书慢慢积累的~~
  •   我觉得蛮好看的, 非常满意。,
  •   真是一本罕见的好书。
  •   春秋笔法,阅后会心一笑。
  •   我们啥时能读懂石头的心事?
  •   玉扣先生的另类写作,可以有
  •   跟着读读碑文,还是蛮有意思的。
  •   终于让我找着家里藏的一本老拓片是《赠英公禅师诗碑》,呵呵!
  •   书中的一些历史知识还是挺新鲜的
  •   需要仔细对照阅读
  •   本书属于比较冷僻的角度写的作品,有新意,文章短小精悍,趣味盎然
  •   纸质太次!!内客也有拼凑之嫌!!!
  •   玉吅先生的读碑文字美哉!非常风趣,非常长学问!
  •   值得推荐的好书,不错
  •   看着觉得很深,很专业,但是不仔细阅读,还真有点看不懂
  •   很不错的书,很长知识呀。多看几本这样的书,气质自然会不同……
  •   非常好,受益匪浅!和他的书林品藻录、近代印坛点将录一样,都是难得的佳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