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作者:蒋鸿熙 等著  页数:283  字数:24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上半部分为抗战史研究知名学者王选引用攻略衡阳的日军11军各部队战史、军人亲历回忆、军人撰写的战史中的记载,以及日本大本营高级将校的有关著述内容,从日方角度对1944年衡阳会战战场、衡阳保卫战中国守军第10军“47天”战事作了些介绍和梳理,包括一些外围中国援军的情况;下半部分收入的《血泪忆衡阳》是衡阳中国守军第10军预备10师军官蒋鸿熙(1915~1989,江苏宿迁人,黄埔军校第15期)的回忆录,手稿于1946年即已完成,“为得要纪念我的长官、同事,尤其我那些忠贞的勇敢的子弟般使我永远不能忘怀的部下”。

作者简介

  蒋鸿熙 (1915年1月14日—1989年12月26日)
  江苏泗阳人。1940年参加抗战,隶属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历经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和衡阳会战。1944年衡阳一役后,重伤右腿,终生残疾。1946年,回忆撰写《血泪忆衡阳》书稿,以纪念那些“长官、同事,尤其我那些忠贞的勇敢的子弟般使我永远不能忘却的部下”。
  王选 (1952年8月6日— )
  民间独立研究者。籍贯浙江义乌崇山村,出生于上海。1993年,获得日本筑波大学教育硕士学位(专业:测试计量)。1997年,担任英国广播公司日军细菌战纪录片电影研究,为该片采访日军1644细菌部队医学者做同声翻译。1944年衡阳会战期间,日军中霍乱爆发流行,该日本军医曾赴衡阳前线。2007年起,开始收集衡阳会战日军参战部队战史。
  卢华磊 (1983年9月21日— )
  河南原阳人,蒋鸿熙外孙。2002年至2005年,在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船舶驾驶系学习;2005年7月,整理出版《血泪忆衡阳》(蒋鸿熙著);2008年至2010年,硕士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曾从事海员、石油销售等工作,现居上海,从事新闻工作。
    

书籍目录

坚守的英勇,牺牲的崇高(代序) 王选
上 部
 一、“一号作战”与衡阳会战 
  (一)“一号作战”——打通大陆作战 
  (二)“一号作战”的核心——湘桂作战 
  (三)衡阳会战——“中日战争”的大决战 
  (四)日军第三次总攻——衡阳陷落 
  (五)失陷的衡阳 
  (六)“一将功成万骨枯”——衡阳会战中日军队伤亡人数 
  (七)衡阳会战后的湘桂作战后期 
  (八)日军11军部队战史中的衡阳中国守军 
  (九)蒋鸿熙与《血泪忆衡阳》 
  (十)衡阳保卫战《47天》 
 二、47天 
  (一)5月29日至7月2日战事 
  (二)日军三次全面进攻记事 
   1.日军第一次全面进攻记事 
   2.日军第二次全面进攻记事 
   3.日军第三次全面进攻记事 
 三、47天之后 
  (一)第10军部分官兵逃离日军监禁经过名录 
  (二)第10军军长方先觉等4人逃离日军监禁经过 
  (三)第10军部分官兵逃离日军监禁经过 
下 部
 一、蒋鸿熙自述:血泪忆衡阳 
 引子 
  (一)闻警 
  (二)出发 
  (三)衡阳一瞥 
  (四)军民花絮 
  (五)构工 
  (六)战斗三步曲 
   1.五桂岭得心应手 
   2.张家山肉包打狗 
   3.天马山死撑活棋 
  (七)战场趣拾 
  (八)被俘 
  (九)脱险 
 尾声 
 二、别了,方先觉将军 
  《血泪忆衡阳》背后的故事(代后记) 卢华磊

章节摘录

  坚守的英勇,牺牲的崇高  1997年,英国BBC科学特集栏目制作了一部有关日军731部队细菌战的纪录片,题目为《人类的敌人》。日本资深国际媒体记者西里扶甬子担任该片的日本拍摄研究、制片事务。她介绍我做中国拍摄研究、制片事务,包括翻译。西里也是日本个位数的731部队细菌战研究者之一,早于上世纪80年代参与英国一家电视台有关731部队纪录片《天皇知道吗?》的拍摄和制作。  8月末,摄制组从英国到日本,由西里安排,先在大阪采访了原日军驻南京1644细菌部队防疫给水部的研究者Y,他战后曾任某医科大学校长、日本细菌学会会长,当时已经过了90岁,是日本霍乱病菌研究专家,曾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有关衡阳会战期间日军中爆发流行霍乱的文章。采访他时,英国编导在前台,由西里用日语将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向他发问,我在另一间房间里,用接过来的线路,一边听,一边做同声英语翻译,传到编导的耳机里,以便他了解进行中的日语对话内容,现场调控。衡阳会战日军中霍乱爆发,Y曾被派赴战场做防疫。采访中,他提到唯有一土方可能救一命——喝稻田里的泥浆水。1942年春夏,日军发动浙赣作战,1644部队曾协同731部队在浙赣铁路沿线一带实施细菌作战,8月,在浙江江山撒播了霍乱菌,当地被感染的村民就流传用这个土方。据原1644部队队员证言,江山的霍乱作战是Y指导的。  此后,西里等日本同行研究者和我也谈起衡阳的战时霍乱调查,一直未能有机会成行。  2007年,一位朋友向我推荐衡阳会战中国守军第10军预备10师蒋鸿熙先生的会战亲历回忆录《血泪忆衡阳》(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说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能拍成《拯救大兵瑞恩》那样的好莱坞战争大片,委托我做一个英语版。关于这一点,我和周围的人都深信不疑。一起研究1644部队的南京师范大学张连红教授也出力筹划,几经周折后,联系上居住在河南农村的蒋鸿熙先生二女儿及外孙卢华磊。但是我们觉得,要老外读懂《血泪忆衡阳》里面的事,需要一个背景导读,军事史还少不了地图。于是,一位香港的慈善家朋友为卢华磊在上海介绍了一份工作,他就一边读新闻专业,一边打工,一边随我一起收集、整理衡阳会战的资料。从第10军预备10师师长葛先才回忆录(团结出版社,2007年)里,我们得知政协衡阳市委员会编了一部衡阳会战资料大全——《衡阳抗战铸名城》,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立即慷慨解囊,为大家邮购了一箱。吴馆长、张教授和我从江苏文艺出版社买了好几批《血泪忆衡阳》,分送给一起搞抗战历史的中国、日本和美国朋友们。  ……

编辑推荐

  《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中的衡阳保卫战《47天》是衡阳保卫战中国守军第10军战事记,由笔者和卢华磊根据《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湖南四大会战》(全国政协《湖南会战》编写组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衡阳抗战铸名城》(政协衡阳市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收编的原第10军官兵回忆文章整理编辑,内容包括各部队各阵地的战况,可以作为了解当时战场全貌的背景参考。“战事记”按部队、其防守阵地、发生时间为序编排。从按时间顺序的战事中可以看出,在抵抗日军47天从无间断的攻击中,守军防卫阵地不断缩小,各师部队由分别守备不同阵地,到互相调防,动用预备部队,补充非战斗兵员,到最后,打通编制、整合剩余兵力,做拼死抵抗的过程。  《47天》最后部分,列了数十位第10军官兵亲历回忆中有关他们被俘囚禁期间的情况,以及逃离的经过,虽然有些事情没有具体的日期,但是发生的时期是确定的。  从他们逃离的经过来看,衡阳城外到处都是日军部队,数量很大。他们三三两两,乘黑夜,走小道,经当地人带路,才侥幸穿过了密集的包围圈。  每个人的逃生经过也都很独特,可作为了解当年战时中国社会情况的参考,对了解当时局势下日军发生的变化,包括对待中国俘虏的态度,以及其战场行为、心理等也极具参考价值。  蒋鸿熙原为第10军军部参谋,主动要求上前线,衡阳保卫战开始时,任预10师30团2营5连连长,该师负责驻守衡阳城南主阵地。在防守日军第二次全面总攻时,蒋鸿熙带伤作战,战场立功,被晋升为30团3营营长。日军的两次全面总攻被击退后,预10师伤亡达90%,蒋鸿熙本人第三次负伤,因伤势严重,被送往野战医院。  衡阳失陷时,他腿部重伤,行动困难,和其他伤兵一起沦为战俘。同年11月末,在当地政府、游击队、老百姓帮助下,与几名战友逃出俘虏营,拖着伤腿,蹍转于湖南、广东、江西三省各地,以逃避日军的追杀。其间,腿伤几经手术,不得治愈。最后经一医术高明的广东籍军医袁毓万治疗,终于1945年9月末伤口愈合,结束了14个月的病榻生活。此时,战争已经结束。  蒋鸿熙康复后,即开始整理、记录衡阳保卫战的经历,用他本人的话来说:“为得要纪念我的长官、同事,尤其我那些忠贞的勇敢的子弟般使我永远不能忘怀的部下。我怎能不留点逼真的痕迹,做追悼的资料呢?”  《血泪忆衡阳》。作为中国守军一线指挥官留下的亲笔回忆,史料价值难以估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本人对亲历记,口述历史之类很感兴趣,因为之前读过葛先才回忆录,所以买来之后先读了后半部蒋鸿熙的《血泪忆衡阳》,实在是感人肺腑。回过头再看前半段,发现有这么几个问题。1,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和格式随处可见。据前言说编辑看完书稿哭了三次,迫不及待要出这本书,既然如此感动,为什么排版的时候不能仔细一点呢?全书错别字甚多,低级错误比如引用日本资料里面的原话和正文字体和字号是不一样的,这里就有很多字体忘记变,或者变错的。还有《47天》里,“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参谋长(孙鸣玉)少将”,我就不知道这括号是干嘛用的,注解吗?那一次就够了,也不用通篇都加括号,编辑同志不觉得去掉括号才通顺?读了这么些书,从来没见过这么用的。2,语焉不详,一笔带过。如第19页下面,“XXX联队有中国“XX”部队”,这一句与上下文内容既不衔接,也没有进一步说明,让人看了摸不着头脑,徒增疑问。全文三次提到白天霖炮打佐久间为人,每次都是说“和联队多名重要干部死伤”,除了佐久间为人之外,其他死伤者既无姓名也无职务。这对于前言中作者说的“文字资料几乎全部收集”而言,似乎资料利用的还嫌不够。这里仅举两个例子,通篇读下来,话未说透之处甚多。3,一些数据的考证说明也不严谨,作者在各种数字的确定上肯定对史料有所取舍,但是并未向读者说明。作者甚至回避了一些数字问题,比如日军攻城部队伤亡总数。作者单独拿出一章来讨论。因为大家都知道日本的战史中伤亡数字水分很大,作者可能是为了更加客观,没有直接引用,而是从侧面,说明了日军战后的补充人员,疾病的流行造成死亡等等。毕竟日军补充的是整个11军,外围作战必然也有伤亡,医院中恐怕也不光收治攻城部队的伤员,通篇读完,对攻城战中死亡的人数还是没有个大概的概念。4,《47天》按照“天”来叙述战争进程,这部分我认为很有用,已经接近“战壕真实”了,书中的地图也很好,但是既然已经按日军三次总攻编排了内容,为何还要将“5月29日至7月2日战事”单独拿出来写,岂不是和第一次总攻内容上重叠。《“一号作战”与衡阳会战》的各篇内容之间也不甚衔接。当然我不是要贬低作者,我对王选一向是深感佩服的,我相信作者搜集这些资料,并汇编成书也克服了很大的困难,我对作者的努力表示诚挚的感动。我也不是说这本书不好,至少作为一本参考书可供查询大量史料,上文只是我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对一本书的评价,说的不对作者也不要往心里去。衡阳保卫战过去68年了,老兵凋零,要想写一本瑞恩《最长的一天》那样的书,基本没有可能找到那么多口述史料了。但是没有瑞恩的条件,也应该有瑞恩的精神。作为一个对衡阳保卫战有一定了解的读者,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不是一次畅快的阅读体验。
  •   衡阳啊衡阳,不仅是第十军全体幸存官兵心中永远的痛,也应该成为国人永远不可忘却的纪念,以一抵十,坚守47天,几乎全军覆没,仗打到连敌人都深表敬佩,一寸河山一寸血,我们的好男儿啊,如果没有衡阳保卫战,说不定重庆都会沦陷
  •   自己喜欢的亲历者回忆!衡阳之战是这几年才知晓的,一直想能详细了解详细的经过、发展,这下如愿了!还没开始看,总觉得需正襟危坐地打开才对得起保家卫国的那些籍籍无名却伟大的战士!敬礼!
  •   国军抗战流血流泪的历史不容抹杀
  •   真实的历史再现,向抗战中的真正的中国军人致敬,希望国家能善待为国流血的抗战老兵,以弘扬民族正气
  •   读高中时,在一堂历史课上,历史老师慷慨激昂的说“这个蒋光头看到日本人跑了,就从峨眉上上下来摘桃子了......”。在我们的读书年代,蒋介石和其军队是躲在大后方享受,抗日战争与他们无关。直到读了这些书,我们才认识到,自己在学校里读的那些书,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现在的学生正在努力苦读的历史,还有多少需要调整????????中国人还有多少事情需要重新思考???????????????
  •   真实的战争记忆,关键的抗战反馈,血性的中国男人!
  •   我的先辈曾经亲历了这47天,国仇家恨,不容忘记!
  •   这个书的史料比较珍贵,有众多的亲历者的日记或亲述!值得推荐
  •   期待老师的下一本著作
    本书中仍有一些错误,老师说会在下一版中修正
  •   浴血47天,二战史上的奇迹
  •   了解历史,了解抗日的真实过去
  •   很棒,看得人热血沸腾。
  •   买过类似的几本书,此书中上
  •   纪实的很过瘾
  •   很好的书,买来哦收藏了
  •   下半部,血与泪的记述。总有一天,暴力将再次降临倭国,大火将吞噬倭寇,正义得到了伸张。
  •   还没看完,但是感觉不错!从一个参战军官的角度来写,非常真实!
  •   内容很枯燥。内容很枯燥。内容很枯燥
  •   一场弘扬民族精神的战役,中华民族为何传承五千年,其中的精神就在于坚韧、抗争的民族气质。
  •   内容不是很详实
  •   对于战役的过程写的还是不详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