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作者徐民华、刘希刚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提炼,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结构体系、主要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索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价值维度、基本要求以及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发展和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视角阐述了在马克思生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徐民华,1956年生,198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1993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做访问学者,1997—1998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做访问学者,1999年晋升为教授。现为江苏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专业硕士导师组长。另长期担任江苏省委讲师团兼职教授,江苏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通讯评审成员,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当代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徐民华教授长期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教学研究,独立主持和完成国家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三项,参与国家课题三项,曾两次荣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著作三等奖和论文三等奖,多次获得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学科研奖和科研精品工程奖,多次被评为全省党校系统优秀教师,两次荣立三等功。近年来在人民出版社、中央党校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等公开出版学术著作和专业教材十多部,在《中央党校学报》、《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学术季刊》、《江海学刊》、《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省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刘希刚(1973—),江苏省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妇女理论与实践、文化建设等。在《江海学刊》、《社会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理论导刊》等期刊发表论文16篇;参与国家课题2项,主持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课题1项,完成省妇联课题研究3项。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节国内外关于生态问题的研究概况 一全球视角中的生态研究及其成果 二国内生态研究的现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研究概况 二国内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基本方法与创新 一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四节本书的基本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逻辑结构与基本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蕴含着生态思想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结构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逻辑结构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理论原则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五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时代价值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与自然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生态认识论” 二人类主体价值与自然优先性的生态统一论 三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生态关系论 四人与自然界冲突对立的生态危机论 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想论 第二章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一脉相承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本体论上的契合 一 发展整体性与统一性的相通 二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继承 三 人本发展价值理念的统 四 全面协调发展的相通 五 发展和谐向度的相合 六 统筹兼顾根本方法的通用 七 对现实生态问题的同样关注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蕴含的生态价值追求和理论自觉 一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探索的实践成果 二 科学发展观具有明确的生态自然环境方面的发展目标 三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自觉继承和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科学性及其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意义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科学发展实践的指导价值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世界观前提 二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三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进行生态教育提供了理论准备 四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解决生态问题的全球视角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视野下的科学发展 第一节 以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 一 自然界对于人类的优先存在性和本原地位 二 自然是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辩证统一 三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基础要求:把自然作为基本要素纳入发展体系 一 当代社会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二 科学发展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对以往发展观的超越 三 促进人与自然社会走向和谐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人与自然和社会三大发展维度的有机统一 一 科学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必须以自然繁荣和社会发展为基础 二 科学发展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为目标和动力 三 科学发展要维护生态系统安全和促进自然界繁荣,必须以人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为前提 四 科学发展要保持发展的科学性,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 第四节科学发展的实践路径:将生态向度贯穿科学发展观战略全局 一 实践科学发展要求结合以人为本的价值定位和尊重自然生态地位相协调 二 实践科学发展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科技与人口支撑体系 三 实践科学发展要求全面协调发展的生态视角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视角 四 实践科学发展要求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重要建设目标 第四章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科学发展的价值维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的以人为本价值观 一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 …… 第五章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与可持续性发展 第六章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因素论与全面协调发展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八章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与中国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第九章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与中国生态政治建设 第十章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与中国生态文化建设 第十一章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思想与中国生态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4.科学发展观包含的生态伦理意蕴。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发展论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体现了生态伦理意蕴。首先,科学发展观主张的全面发展论,是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增加了生态文明,比过去三个文明的提法更为科学和全面。生态文明是其他社会文明成果的体现,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有效地解决人类经济活动需求与自然环境供给之间的矛盾,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进化,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人类改造社会的物质成果要通过生态文明的形式体现出来,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经济损失就会巨大,物质文明也会大打折扣;人类的政治法律制度如果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就体现不出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如果不突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宣传,它也就是苍白无力的道德说教。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真正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全面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目标的具体表现。其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是紧紧围绕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两条基本主线,并且特别强调以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来推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这与和谐生态伦理的意蕴是趋同的。再次,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生态良好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与改善环境的双重任务,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与和谐生态伦理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思想是相符的。具体来说,就是当代人在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不能损害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利益,并且有义务使自然资源保持相对的稳定,为后代人的发展留下一个良好的空间。 第三节 根据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理解人与 自然关系中的以人为本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理论的以人为本思想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和认识前提。根据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以人为本的内涵,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视角阐述了在马克思生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实践路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本书分11章 前三章是基本理论 对于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很有帮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