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艇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 夏洛特·罗根  页数:236  字数:208000  译者:蔡春露,徐佳雨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夏洛特·罗根编著的《救生艇》这本小说探讨了一个我们每天都会面临
的道德问题,它复杂到无法仅以善恶、对错、是非这样的两分法定案,因为 世界从未赐予我们这样清晰的选择。故事中的每个角色,有时是热爱生命的
白天鹅,有时是扼杀他人以自保的黑天鹅。《救生艇》藉由一艘承载无数条 生命的救生艇,故事勾勒出人们内在的恐惧与黑暗的过去,也大胆挑战道德
上的难题。故事充满紧张刺激的情节,加上作者瑰丽多变的文风,毫无疑问 成为2012年最受期待、最有话题性的一本小说。

作者简介

夏洛特·罗根,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1975年毕业,现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韦斯特波特,《救生艇》为其的处女作。

书籍目录

导读
序幕
第一部分
第一天
夜晚
第二天
第三天
夜晚
第四天
第二部分
第五天夜晚
第六天
第七天第七和第八天
第八天亨利
第三部分
第九天
夜晚
第十天,上午
第十天,下午
夜晚
第十一天
第十二天夜晚
第十三天
夜晚
第十四天
第四部分
监狱
科尔医生
法律
无罪
证人
决定
获救
尾声

编辑推荐

  一、《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人版,哈佛名课《正义》的小说诠释版,一个扣人心弦的、关于道德困境的故事。本年度最受期待、最有话题性的一本小说。  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白鹿原》作者陈忠实、《房间》作者爱玛o唐纳修、《狼厅》作者希拉里o曼特尔郑重推荐。  三、美、英、法同时出版,美国新书刚一出版就进入图书畅销榜。全球近20家出版社紧跟出版。大陆台湾高价竞标,年底同步推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救生艇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3条)

 
 

  •     公元20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百年、玛雅文明中的世界末日,《救生艇》,这本书名都透露着灾难和逃生气息的新作适时推出,迎合了读者的需求。而去年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所收获的成功和口碑,更让手中这本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救生艇》备受期待。
      夏洛特·罗根,三胞胎的母亲、家庭主妇,历时25年完成她的处女作,描述了22岁的女主人公格蕾丝·温特在乘坐的亚历山德拉女王号爆炸沉没之后的逃生经历。一艘标志能坐40人的救生艇,刚承载了39位乘客(其中大部分为女性)就吃水很深,身为水手的约翰·哈迪无疑成为了最初的领导,带领乘客驶离危险水域并做出第一个决定——将从水中试图爬上救生艇的人们“赶离”,包括小孩。乘客显然都默许了这样的行为,除了葛兰特口头的抱怨——“由于葛兰特太太说了这几句话,她被封为人道主义者,而哈迪就是个恶魔”。讽刺的语调应和了讽刺的现实,也为之后在救生艇上逐渐形成的两股势力做了最早的铺垫。
      为了不破坏原作的神秘,就不再对情节作更多的剖析,而是谈谈作品给笔者留下较深印象的几个方面:
      一、写作的手法。文章的前三部分以日记的形式,由格蕾丝“回忆”(“回忆”不同于“记忆”,见于P42)海难发生后的两周内救生艇上发生的事件,三个部分伴随着人性的变化——友谊、团结、猜忌、阴谋等等,而又以对亚历山德拉女王号和新婚丈夫亨利回忆的篇章作为三个部分间的过渡,巧妙地引导了剧情的深入发展。最后的第四部分回到故事发生的当下,“监狱”、“科尔医生”、“法律”、“无罪”、“证人”等篇章又对司法体系、律师行为、陪审团制度、证词真伪等问题进行了道德拷问。难怪《狼厅》作者希拉里·曼特尔会说“根本不能想象有谁会读了前几页之后还想把书放下的”。
      二、涉猎广泛。很难想象,作者是如何把救生艇上的求生细节描绘得那么细致入微,仿佛航海能手般向我们这些“乘客”普及了航海、洋流和星相的知识。更让人惊诧的是,作者不但成功刻画了性格鲜明、人物形象丰满的格蕾丝、亨利、哈迪、葛兰特太太、汉娜和玛丽安等角色,也运用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塑造出博学的辛克莱先生、恪守教义的执事先生、好心的科尔医生和雄辩的莱克曼律师。正是因为存在了这些可信的配角,《救生艇》不再聚焦于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问题,而是如棱镜版多彩。
      三、不刻意追求答案。桑德尔教授的《正义课》前两年在国内受到热烈追捧,其中提到的很多道德难题在《救生艇》中亦有涉及,如在极端情况下是否能以一种公平的方式来决定生死?又是否存在一种绝对公平的方式?格蕾丝面对这样的诘问是踌躇的,甚至只能依靠强势的引导,而这多少也代表了作者的态度。而纵观全作,并没有出现凌驾众生的评论,更多的是提出疑惑和推测,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与讨论。
    最后,请允许我对手中的版本提出一些建议:导读是否可以避免剧透?部分读者不希望预知小说的重要情节,或者考虑将部分内容置于书后?翻译方面,总体上很通顺,尤其人物对话,但是有些直译比较死板,缺少了文字的美感。此外,印刷错误也有十数处,好在均不影响阅读。
  •   夏洛特?罗根,一个美国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家庭主妇,一个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的三胞胎妈妈,二十五年磨一剑,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救生艇》。作者借这部作品迅速成为一颗璀璨夺目的文学新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作品中探讨了人类在面临生存或者死亡时,暴露出的人性、道德问题。读起来悬念丛生,有一种让人有一种一睹为快的迫切感。
    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女主人公格蕾丝??温特和新婚丈夫亨利??温特在搭乘亚历山德拉女王号远洋船自英国返回美国的途中时,遭遇了一场导致亚历山德拉女王号灭顶之灾的爆炸案。生死存亡之际,亨利为格蕾丝谋得一艘救生艇上的一个座位。于是,格蕾丝和船上其他38名乘客开始了漫长的漂流生活。
    在救生艇上的漂流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亚历山德拉女王号的最初业主为了省钱而在救生艇的规格上偷工减料,标明承载量为40人的救生艇实际承载量只有这个数字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救生艇随时面临翻船的危险;船上唯一懂航海知识的只有约翰??哈迪一人;船上食物和饮用水匮缺,人们随时有被饿死或渴死的危险;每个人的心理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亲人顷刻间阴阳两相隔,幸运登上救生艇的人眼睁睁看着包括小孩在内的不幸落水者而毫无办法,被救可能的可能遥遥无期……
    虽然遭遇沉船事件是不幸的,但他们又是幸运的,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哈迪先生竟然捕到了一条鱼;没有任何食物的时候,天上掉下来一群死鸟;饥渴难忍的时候下起了及时雨(虽然是可怕的狂风暴雨)。救生艇的幸运儿们有着极强的生存欲望:他们吃生鱼片,他们吃死鸟肉——只要能活下来,等到救援船的到来。正因为他们强烈的求生欲望,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不不断有人死去的阴影下,他们内部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变化。他们互相猜疑,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帮派,更甚至采取抽签的方式来决定生死。导致最终格蕾丝被迫参与了杀死哈迪的命案。
    在小说中,细致的刻画了不同的人物。残酷的现实,人性的扭曲,让我想到面对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时,每个人都变得那么利己。这到底是人的本性,还是他们丧失了应有的道德水准?这真是一个无法判断的案子,所以,只有一个人坐在灯下,细细的去品读。
  •   什么是正确的事?-20世纪以来人类道德困境的百科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哈佛大学的本科通识课程――《正义》忽然就红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它是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30年来已经有超过14000名学生修读了这门哲学课,2007年秋季更是有1115名学生选修该课,创下哈佛大学的历史纪录。有评论说,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主讲以“苏格拉底的方式”――不断地诘问、应答、反驳和再追问――在课堂上呈现出来。
    学数学的人都知道,就是在最严谨的数学逻辑中也存在着悖论,这些悖论显示出逻辑推理也存在着问题,同样法律也会面临着道德的悖论,面对着极端的情况,站在情理和法律之间,我们往往也会茫然,有本著名的法学书叫做《洞穴奇案》,里面就是根据一则海难故事,编写出一个奇特的洞穴中的案件,然后经历了美国九位大法官的两轮审判,让一个案件成为了拷问法律自身的案例,让法律在面对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显示出自己的矛盾来。而《救生艇》遭遇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老问题。只是这本书并不是在探讨法律,而是借助一次海难和海难后的审判,来讲述一个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也是虚构出来的。作者采用的多条线索,一开始就是一次审判,审判的就是这次海难中幸存下来的人,她们被控谋杀罪,然后是日记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
    作者就出场的时候就在海难以后一艘超载的随时可能倾覆的救生艇上,至于爆炸是如何发生的,并没有太多的描写,在救生艇上最重要的就是活下来,人们无情地把水中试图爬上来的人踢下海去;为此,艇上的人发生了激烈的人道主义争论:“为了自救,就可以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吗?”与实用主义在救生艇上不停地交锋,这也延续到后面更残酷的情节:
    海上的风暴随时来临,艇上的生存物资严重短缺,救生艇随时有颠覆的可能。逃离出去以后要停留在这片水域中等待救援,当时只看到了另外的两艘救生艇,别的都没有看到,后面也没有交代是不是还有别的幸存者。只是着力描写了这一艘船的情景。期待的救援并没有发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条本来比较繁忙的航线上竟然没有船来救援,最后才知道是救援电报并没有发出去,但是一艘大型油轮失去了联系,也肯定会有附近的船只赶来救援,泰坦尼克号就是在几个小时之后就得到了救援的,可是他们却一天一天进入了漫长的等待,经历了缺少食物,船只超载,漏水,缺水遇到风暴,等等考验。
    于是,实用主义者哈迪(哈迪是一个水手,在海上有超强的生存能力,自然而然,全船的人既视哈迪为救星,也把他看作是一个暴君。有意思的是,站在这个立场上的基本都是男性)决定用男人抽签的方式决定谁自愿跳下海以拯救全船的人。然而,抽签的结果是:身体柔弱和残疾者都被残酷地抽中,这仅仅是一个巧合?这也让剩下的人感觉到水手从中做了手脚,并且开始对水手一点一点不满了起来,而且,在海难发生的前后,很多事情也显得极其诡异,包括哈迪和其他船员扑朔迷离的关系,以及哈迪自身的牢狱历史等等,一个全船幸存者眼中的当然领袖,一个历史不透明的独裁者,一个随时通过所谓“民主的方式”决定船上的人谁生谁死的暴君,一个不敬鬼神、没有信仰的实用主义者,就这样集中统一在哈迪的身上。在二十世纪女权主义高涨的时代,这样一个具有典型的“男性暴君”,其权威受到严重的质疑和挑战直到最后,反对水手的力量占据了上风,在莫名的恐惧压力下,在对哈迪暴君式指挥方式的厌倦中,船上的格兰特夫人,汉娜以及对自己行为无法掌控的格瑞丝一起,把哈迪扔下了海,这也是这次审判的关键。
    小说最后的庭审也非常有意思。律师的逻辑辩论和心理医生对格瑞丝“谋杀行为”的精神分析学肢解,也表现出20世纪法律学和新兴的精神分析学对人类行为的霸权方式。可以说,小说在一个救生艇上演义了诸多隐喻性的意识形态的交锋,对过去,对当下,明眼的人都看得出其现实意义,可以说是一部“20世纪以来人类道德困境的百科书”。
  •   活着,就是一场考验,这考验无时无刻不在,我们永远也无法预料平静的日子里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意外来临时,谁是谁的救世主,谁是谁的道德楷模,谁能像平素一样冷静,谁在这考验下显现光辉,谁暴露自己的罪恶?
    海洋比陆地充满了更多的未知与冒险,但是人们永远不会放弃自己踏上未知之旅的脚步,就像人们永远都在想像灾难只可能发生在别人身上而与自己无关一样。《救生艇》不再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而是以灾难体验者的身份来回忆这一场考验人性的过程,在这个小小的救生艇上,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他们每个人都既在观察别人,也在观察自我,这是一场残酷的旅程。
    作者夏洛特?罗根,女性,以一个女性的视角来阐释这场灾难,有其独特的细腻与感伤之处。轮船失事,人群挤向区区几个救生艇,这便是通向生的希望,而挤进救生艇的人也不是百分百地可能生存,他们一样要面临时间与种种意外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谁来指挥,谁来安排,指挥的人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小小的空间里更现实地逼仄着人性与灵魂。作者让小小的救生艇里充满了诡秘与紧张的气氛,在阅读之际,倒仿佛纠紧着一颗心观赏一部恐怖大片,因为作者出色的文笔,画面感强烈的文字,让脆弱的人死去,让高尚的人跳进大海,让不善表达的水手被众人推向大海,这些,无不有一种强烈震撼的效果。
    而本书最重要的价值却是道德的思考。在灾难面前,谁可以主宰谁的生死?面临生死,谁真的有勇气选择死亡?甚至坐在救生艇的哪一个位置都有可能激发人们的斗争,谁选择坐在哪一个位置,都在考验着人性的自私与争斗。
    我们平日总是谈到道德,但道德,有可能只是一种更宽容与理性的空间里才更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像我每日坐公交车,当车厢里很宽松时,让不让座就是很明显要被质疑的事情,可是一旦人在那拥挤的空间里连转身都成问题时,谁能不考虑自己的位置?道德,在不同的情势与空间里,便出现了不同的表现。
    故事以每一天的速度进行,每一天,人数都在减少,每一天,水与食物都在减少,每一天,都离生存更近,也更远。让人感到难以忘怀的是救生艇被挤满的那一刻,一个孩子看到他们生出的希望之光,可是水手却毫不留情地将他推下去。他是罪恶的杀人犯还是挽救一船人的英雄?道德,有时显得多么无力。他后来被几个女人推下水,她们需要接受什么样的审判?生存者获救之后的审判,又如何能审得清灵魂在每一刻的挣扎?
  •   生活看似平静详和的背后,有谁会知道自己下一刻会遭遇上什么?
    就像四川雅安毫无预兆的地震,就像妈妈前一刻钟还好好地坐在车上,下一刻钟却已遭遇车祸昏厥在地上……世界其实这样诡谲!每一个人,他的生命之舟都充满了无法预知的未卜,我们唯一可以做到的,只能活好当下活着的每一刻!
    当人的生命面临生死威胁,在生死抉择面前,人性与道德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非亲历的局外人,我觉得我们没有权利诘问、谴责任何一个为了保全自己而采取行动的生命。这部小说《救生艇》正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命面临生死威胁时,在这样的非常时刻,每一个人所思所想所做,不能仅仅以道德的标准去衡量对错。在求生的本能面前,自保只是人性的自然流露。
    《救生艇》告诉我们生活的无常,人在自然力量面前的无限渺小……
    小说的主人公格蕾丝与新婚丈夫亨利蜜月归来,搭乘亚历山德拉女王号远洋邮轮自英国返回美国,一切是这样地甜蜜美好。可是一切又毫无预警,这小两口未来得及享受更多的幸福甜蜜,途中亚历山德拉女王号远洋邮轮发生爆炸就要沉没,亨利为新婚妻子争取得一个救生艇上的席位,自己却葬身于大海。才结婚就成寡妇的格蕾丝与救生艇上的乘客经历了长达三星期的漂流生活。九死一生、得以生存,但却被送上了预谋杀人的审判庭。这救生艇上的21天,发生了什么?以格蕾丝为代表的几个生还者为什么被送上了法律的审判庭?小说以格蕾丝回忆日记的形式,全面记述了这个超载的救生艇在茫茫大海漂流遭遇的种种:缺水缺食、闪电飓风、暴雨巨浪、生病死亡、超载沉没的可能……生命里种种恐惧和威胁聚集在这个救生艇上。一个最为残酷的现实是救生艇超载:唯一的选择只能是要有人落水减轻负载,这样救生艇上才有人生存的可能。在这样的生死时刻,人性里的害怕、恐惧、寻求自保、自私,甚而残酷,我觉得都是一个人求生的本能,对她们的行为或无可过多地谴责。至于哈迪领导下的抽签落水者,抽到的刚好(这一定不是巧合)是一些老弱病残人员,在没有可选面前,这算不算是一个不是办法中的办法?!但是在每个人都有生存权利的面前,这又够得上一场道德的谴责!!甚至后来哈迪的死,或者格蕾丝无意识之中也成为了“杀害”哈迪的“凶手”。就她们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各种行为,我们是不可以单纯地将之定性为无良、文明沦丧、道德败坏。
    在生死抉择面前,该如何去衡量一个人的道德良知,《救生艇》向我们大胆挑战了这样一个深刻的人性主题。
    这种矛盾的抉择也许还会有……
  •     其实《救生艇》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并不是太一样。李安用梦幻的场景描绘了一个故事,但是留给人们思考。而《救生艇》非常直面的把人性和道德,求生和拯救体现在了故事中。
      不同于泰坦尼克号的大部分伤亡,格蕾丝所乘坐的亚历山德拉女王号远洋油轮上的大部分都得到了救援,登上了救生艇。格蕾丝所在的救生艇一开始有39人,但是由于救生艇本身的吃水危险和在海上漂行有可能遇上的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危险,她们不得不在39人中作出生命的抉择。这种把自己活命的权利交到别人手上掌握的感觉肯定是非常痛苦的,时刻会承受不住压力的救生艇,严重缺乏却被需要的淡水资源和食物。有人做了领导想带领大家存活却被推翻,甚至杀死,比如哈迪先生;有人为了活命杀了别人却仍可能失去自由,比如汉娜和葛兰特夫人;有人在紧要关头,放弃了活命的机会,让给了别人,比如说牧师先生;有人从头到尾没有付出过一点努力,却可以活到最后,甚至还可以去指控帮助她活下来的人,比如说安雅,她至始至终都包着自己的儿子,从来都没有参与到保卫救生艇的行动中,最后她还指控了其他人。
      救生艇上的生存只有短短十几天的过程,却很好的阐释了我们一生中所面临的一些局面,体现了不同人们在社会上的生存状态。掌握自己和别人人生,发号施令,却很可能被推翻,被打败;牺牲小我,成就他人,也不知道值得还是不值得;努力为自己争取权利和自由,却仍然被更大的约束困扰,逃得了这关,却也逃不了那关;本来只是冷眼旁观,却因为无缘无故插了一脚,差点把自己搭进去;从头到尾什么都不用做什么都不用付出,反而可以很好的生存,最后还可以定夺别人的生死。
      这些事实都太残酷,我甚至都不敢想象,如果我也在那救生艇上,我要做哪种人,其实这个问题不用太深身处地的思考,我们只要变相的问自己,在现如今的社会生存中,我们的做法就可以得出答案。这个社会太现实,我们为了自己的活路在重要关头一定会比这个社会更加的现实的。
      其实小说中,除了救生艇上的人性和道德的挣扎,另外还描写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感情故事,当然我说的美丽动人单单指的只是亨利,与格蕾丝毫无关系。
      因为在我看来,平穷困苦的格蕾丝处心积虑的编制好浪漫的爱情让银行家亨利抛弃自己的订婚对象,和她结婚这一点,虽然说很励志,但是足以证明,格蕾丝并不是一个真正单纯的姑娘,就像在救生艇漂流的最后,她为了保证自己的活路,选择帮助汉娜和葛兰特夫人杀死哈迪一样,她可以为了自己活的更好做出很多有计谋的事情。相比较而言,亨利,虽然在订婚后爱上格蕾丝并和他结婚,可是在爱情和婚姻这一点上,他无疑是伟大的,他爱上格蕾丝这个灰姑娘,所以在平民窟单膝下跪向她求婚,这无疑是浪漫的,在船爆炸时,他为了格蕾丝争取到了珍贵的救生艇席位,而自己却葬生于大海,他无疑又是伟大的,要知道他和他的灰姑娘在结婚四周而已。这个男人年轻有为,浪漫执着,为了自己的爱人生命,我想即使最后格蕾丝失去了他,可是她也曾今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吧。
      到了最后,格蕾丝,汉娜,葛兰特三面面临审判,我觉得审判的结果还是很公正的,因为人性和道德是一回事,可是到了法律和法规来说,又是另外一个评定标准。
      其实在这个充满风暴和危机的社会上存活,也不是一件易事,我总是需要找到自己的准确活路,掌权者、夺权者、牺牲者、被动者还是不举动者等等,我想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会,不要把自己的活路交到别人手中,最好还是自己把握着。
  •   在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泰坦尼克之后,我有幸的读到了救生艇这本书。一本有关人性选择的书。在灾难面前人显得多么渺小,在灾难面前个人地位是如此卑微,只是不自觉丧失自己的主管意志和尊严,求生欲望压倒一切,也因此展现了如同恶魔般的人性。
      
       一次如同谈谈尼克般的灾难悄悄来袭,一艘艘救生艇被放下去。在严重超载的小船上,他们并没有那么幸运的在4小时内就获救了,而是度过了整整三个星期。在小说中,是为了利益的驱使不顾一切,还是保存一颗真诚善良的心?那些嗷嗷叫的孩子, 被奋力推下去的男人,还有那些打着公正名义的抽签,都是对人心里道德的考验。格蕾丝在船上的时候,在面对种种选择时她的迷茫无助同所有人一样,不过她有一个精神领袖-哈迪先生,船上所有人都跟着他的指令而共同奋斗着。只不过哈迪的领袖作用在一天天的无望的漂泊中渐渐失去,当看不到希望,整个世界生存都都开始渺茫,人们从心里开始怀疑他、怪罪于他。当新的领袖产生后,推翻“暴政”的民主投票后,哈迪便要为他的自私买单了。格蕾丝在杀死哈迪的投票中弃权了,可是她同时又帮助汉娜和葛兰特夫人,成为了杀死何地的三人之一。审判席上的她在为自己的行为而颤动,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反省自己的行为。这样人类的道德和人性考量的角色也让我们感慨万千。
      
       文章中那个所谓的未婚夫亨利*温特,他的所做所谓也让人很生气。他的甜言蜜语让女主角沉溺,又在面对了这样一场浩劫后产生了对他感情的怀疑,也因为他,到最后主人公格蕾丝*温特在要再受到审判的同时还要面对他家人的蔑视。当我看到格蕾丝说有可能温特先生没有打算将她介绍给他的家人而是打算金屋藏娇时,我同主人公一样的愤怒。当灾难来袭的时候,亨利不见了,那封重要的电报到底有没有发出?格蕾丝有了很多的疑问和不确定。可是她超强的求生意识和本能,还有她的日记,都是为最后的答案追求的过程。莫名的灾难,迟迟得不到的营救,领导权的跟换,还有善良的人被逼的跳水自杀,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让整个小说蒙上了沉重的色彩。
      
       大海的波涛汹涌就和我们平时的社会一样让人不可捉摸,无法把握。当面对种种利益选择的时候,人们能否能把握自己?人性的选择在利益和生存的紧要关头统统显示出来。当格蕾丝获救后,文中对人性的启发依旧继续……
      
  •     有人说这是一部有关灵魂拷问的书,有人说这是一本有道德争议的书,我却认为这本书在揭露了每个人置身于强大的自然困境中无从选择时,显露出来的最原始的能力和智慧的比拼——受损害的永远都是那些勇于站出来的英雄,受益的永远都是默不作声却尽享其利的群氓,而这两类在有时候,竟然仅仅以性别来判断阵营。
      在救生艇脱离了沉船的漩涡之后,哈迪先生以一个水手的身份,在大家都对大海充满恐惧的时候,他理所当然地做了这艘诺亚方舟的领导者。
      因为在沉船之前的混乱里,哈迪可能去做了其他的事情,并不确定地知道船上的无线电在发出求救信号之前就坏了,他理所当然地以为应该在沉船周围游荡,等着及时的救援。
      这个错误的判断过程,以及接下来的两次失误,轻易就让他丧失了在众人中的威信,尤其是当他在说出了抛弃同伴以减轻船身重量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当同伴们一再地被抛弃,以葛兰特夫人和汉娜为首的女人们,凭着锐利的直觉,勇敢地认清现状,在一次风暴之后,借着哈迪受伤,夺取了船上的领导权,把控制权掌握在了女人手里。
      这一段在船上的漂泊过程,时时面临覆顶之灾的一群人,经历了一个从文明到原始的蜕化过程,弱肉强食,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弱小的人无声无息的成为了牺牲品,面临死亡,人的心灵出现了异化,所有可能导致救生艇沉沦的行为和举动都被无限地放大再放大,人的情绪因为濒临绝境而陷入异常敏感的境地。
      尤其是暴风雨过去之后,哈迪让男士抽签选择放弃生命成全大家的细节,我觉得尤其有意思,五个男人,三长两短,抽到的正好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瘦小的老绅士迈克尔-特纳,另一个是在一次夺过两根竹签的执事先生,这样两个人先后主动地跳入了大海里,没有哀嚎,没有被同伴抛弃的怨恨,有的只是对困境的绝望,抑或是对船上人的悲悯和怜惜——这个细节是不是暗示着,这群海上的求生者,在失去了最基本的温饱时,就抛弃了所有的道德外衣,甚至信仰?
      我觉得抛弃执事先生,对这艘救生艇来说就是最基本的支撑他们的信仰,暗示后文的一切,将从人类最原始的强弱法则出发,按照自然赋予的本能来选择命运。
      当女人们以葛兰特夫人为核心,取得了统治权的时候,她们十分积极地配合着,把船上的漏洞补好了,而船上剩余的两个强壮的男人,在哈迪被强势地抛入大海的时候,就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他们在担心自己成为这群疯狂的女人下一个抛弃的对象,于是,在惴惴不安小心翼翼的忍耐里,他们和葛兰特夫人一起都存活了下来,为了生存,尼尔森先生曾一度建议死者的身体可以为我们提供食物,却被葛兰特夫人坚决的否定了,这个细节是不是可以看做——面对困境,作为男人的道德底线可以下滑到蚕食同类的肢体,而,女人还知道作为人即便堕落的最后底线。
      大家在静谧里等待死亡抑或获救!
      然而获救后——等待带领大家走出困境的领袖葛兰特夫人和汉娜的不是感激,而是谋杀罪名的控告!
      那群坐而论道掌控她们命运的家伙都是男人,陪审团里没有一个女人!
      作者在沉静地论述着这一切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话——就因为活下来的是大部分的女人,这就是这场不公平的诉讼的根本原因。
  •   学数学的人都知道,就是在最严谨的数学逻辑中也存在着悖论,这些悖论显示出逻辑推理也存在着问题,同样法律也会面临着道德的悖论,面对着极端的情况,站在情理和法律之间,我们往往也会茫然,有本著名的法学书叫做《洞穴奇案》,里面就是根据一则海难故事,编写出一个奇特的洞穴中的案件,然后经历了美国九位大法官的两轮审判,让一个案件成为了拷问法律自身的案例,让法律在面对这种极端的情况下,显示出自己的矛盾来。
    《救生艇》这本书里面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案件,只是这本书并不是在探讨法律,而是借助一次海难和海难后的审判,来讲述一个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也是虚构出来的,故事发生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以后两年,一艘名叫亚历山德拉女王号的油轮从英国驶向美国,那是一战前戏,所以很多游客都想要逃离危险的欧洲,去新大陆。在航行到太平洋的途中,亚历山德拉女王号遭遇了一场爆炸,船因此而沉没,幸好因为泰坦尼克的事故,现在所有的油轮上都配备了足够的救生艇,可是因为事发突然,很多人没来得及上救生艇,很多救生艇没放下来,还有的救生艇只装了不多的人就开走了,很多人因此遇难。
    作者采用的多条线索,一开始就是一次审判,审判的就是这次海难中幸存下来的人,她们被控谋杀罪,然后是日记的角度来讲述这个故事,一开始作者就在海难以后的救生艇上,至于爆炸是如何发生的,并没有太多的描写,在救生艇上最重要的就是活下来,当时一艘救生艇上定员是40人,她们的那艘艇上乘坐了39人,可是吃水已经非常深了,眼看着就要沉没了,原来是制作救生艇的时候偷工减料,看来不仅仅是中国产品有质量问题,这救命的救生艇也有质量问题,实在是太可怕了。幸好船上有一位水手哈迪,他指挥大家赶紧划桨离开沉船区域,防止船下沉的时候形成的旋窝,这一点看过泰坦尼克号的都不陌生,不过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据说可以做65人,但是看电影中好像只能坐二十多人也就满了。
    逃离出去以后要停留在这片水域中等待救援,当时只看到了另外的两艘救生艇,别的都没有看到,后面也没有交代是不是还有别的幸存者。只是着力描写了这一艘船的情景。期待的救援并没有发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条本来比较繁忙的航线上竟然没有船来救援,最后才知道是救援电报并没有发出去,但是一艘大型油轮失去了联系,也肯定会有附近的船只赶来救援,泰坦尼克号就是在几个小时之后就得到了救援的,可是他们却一天一天进入了漫长的等待,经历了缺少食物,船只超载,漏水,缺水遇到风暴,等等考验,在面临风暴的时候,水手决定让男人抽签,来确定谁下水来拯救剩下的船上的人,两个抽中的男人恰恰是船上体力最弱的男人,这也让剩下的人感觉到水手从中做了手脚,并且开始对水手一点一点不满了起来,直到最后,反对水手的力量占据了上风,并且把水手扔下了水,这也是这次审判的关键。
    其实故事并不仅仅在讲述情与法的冲突,更重要的是很形象的描述了沉船之后,救生艇中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如果真的经历了一次海难,救生艇中到底会发生什么?在茫茫的大海上,这些人会怎么想,怎么做,会有什么故事发生,想要了解这些,就可以看看这本书《救生艇》。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浪漫、童话的形式展示了海难下人的种种本能本性,《救生艇》更残酷现实地揭示特殊环境下种种人性,道德问题。其实,《少年派》里的老虎、斑马等等动物在《救生艇》里都找得到对应的人物。
  •   《救生艇》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小说。这本书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及其广泛。全书思考的道德人性问题很深刻,但全书因为充满悬疑,较量,所以也很有悬念、很好读。
  •   在一艘超重的救生艇上 是选择人道主义救所有人或者适者生存淘汰一部分相对没有能力的人 又或者整个救生艇本身就是一场巨大的阴谋 本书将这些元素结合 通过一艘救生艇我们看到了人性和人心 当救生艇终于靠岸 却面临法律的制裁?最后是谁获得了救赎?
  •   《救生艇》探讨的问题虽然深刻,但是因为小说叙事结构多元化,悬念设置很成功,很能吸引人读下去。
  •   一个救生艇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每个人都牺牲着自己~~让人感动
  •   J.M.库切、陈忠实、爱玛•唐纳修、希拉里•曼特尔,大家推荐的,确实值得看看,有很多收获。
  •   想买《少年派奇幻漂流》,只有碟片,所以就买了这本,也很不错。学校老师推荐的,很不错的一本书。
  •   关于“记忆”与“回忆”的区分,与其说是格瑞丝对于人类大脑的探究,不如说是对海难的碎片化进行加工的一种思考。在灾难面前,人的行为方式是很难用逻辑来解释的,然而小说后面的法庭辩驳都是以逻辑性的辩论来进行的,事实上是对所谓“谋杀行为”的诸多人为的再加工和再解释。接着,辛克莱先生提及弗洛伊的的潜意识理论,又在后面的审判中被现代心理学不停地肢解,现代心理学和逻辑学试图对人类灾难行为和犯罪行为进行解析,然而,罪恶和善良的心理是否能用逻辑和可续二来解释呢?人性到底是宗教的,还是科学的?
  •   这个是自己买错了,本来想买奇幻漂流的
  •   格瑞丝人生忘不了的一课是“这个世界从根本上是危险的,危险得令人害怕”。正对应着上面所说的“人类在灾难面前的无辜,是由很多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集合起来是一个无形的,无法追究的“责任者”,上帝?人心?还是无常的宿命?”
  •   封面很好看,安尼海瑟薇是我的偶像,很期待电影
  •   哈迪,一个全船幸存者眼中的当然领袖,一个历史不透明的独裁者,一个随时通过所谓“民主的方式”决定船上的人谁生谁死的暴君,一个不敬鬼神、没有信仰的实用主义者,最后却被三个女人推翻,投下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权力交替?
  •   对于生存的现实思考,是否只属于男人? 格兰特夫人说:“你知道男人都是这样的”。那女人呢?女人思考最多的是温情地活着,女人即使是在面临生存或者死亡的面前,依然不愿意提及死亡?究竟是那一种更称得上“坚强”?
  •   书没我想象的厚,但是封面很漂亮,纸张也很好。看大家的评论很期待内容,特意买了少年pi,不知道哪部更精彩。
  •   这是作者的成名作,不错的一本书,
  •   还没看,认为不错才买的,期待不错,物有所值才好
  •   让人想一口气看完,每个人物性格特点很鲜明
  •   送给亲戚的书,反映很好看.推荐学生看看.
  •   书好看,看后给人深深的思考
  •   书挺好,送给亲戚的,他评价不错
  •   很好看,好久没看到这样的书了
  •   买完就看了,但看了一些就耽搁了,不过看过的内容觉得还真是挺好的!
  •   这个商品不错 狠不错
  •   很好的书 值得一读再读
  •   送给朋友孩子的,说是很好看.
  •   虽然还没有看,但是感觉还是不错的。
  •   儿子喜欢看 我也喜欢这本书
  •   非常好!!这本书书店都买不到在这买到了→ → 。。保存得很好><,祝当当越办越好!
  •   送货很快!孩子说这是一本好书。
  •   给自己买的,很喜欢。
  •   孩子自己点的,看的很喜欢。已经买过类似的书n本了。
  •   好东西要慢慢享受
  •   没看过电影,先读书,封面很好
  •   给孩子买的,我也看了真的很精彩
  •   总体来讲,《救生艇》是个十分耐读耐品的故事,同时又在平静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在各个层面上展示人性的深渊』,达到了小说的另一种境界。在现在这个浮躁忙碌的社会,能有这样直指人性却又不让人觉得僭越沉重,愿意正视沉思的小说,实属不易。比起针砭时弊的杂文,死板枯燥的法条,这样的存在更有意义。
      
      通过这样一个一场海难后幸存者在茫茫大海上漂泊至获救的故事,作者提出了一个十分值得人沉心思索的问题,正如腰封上的推荐所述,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关于道德困境的故事,而贯穿全书始终的对格蕾丝的审判,更是一场对所有读者来说撼动心情的道德审判。
      
      不知为何,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一直不断想起多年前的一部电影,《朗读者》,大概法庭审判都是两者举足轻重的一条线索吧。这所以读《救生艇》的时候感觉自己在观看着一部波澜壮阔的电影,很喜欢这种以蒙太奇的手法叙述故事的方式。发生在救生艇上的故事都几乎是以长镜头表现的,却让人心弦紧绷,久久无法平静。
      
      『残酷的生存较量,是优胜劣汰还是人道至上?』
      
      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个很著名的桑德尔教授的第一堂课。也让我再次开始思考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
      
      此前亚洲边沁法哲学研究中心在Z大法学院成立,很幸运地作为随会记者参与为期两日的研讨会采访。其中关于边沁的功利主义,自然是必不可少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边沁主要的哲学思想。包括两个原理:一是功利原理和最大幸福原理,二是自利选择原理。
      
      首先,边沁的伦理价值判断是基于一种唯乐主义的功利原则及这种道德观点是否能立足于实践。而他的功利原则就是: “善” 就是最大地增加了幸福的总量,并且引起了最少的痛楚;“恶”则反之。而这种快乐和痛楚,边沁将他们同时定义为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边沁认为,自然将人置于乐和苦两大主宰之下,由此决定我们应当做什么,将会做什么。这种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是非准则,而另一方面则是人行为的因果关系链。
      
      基于这种基础,他以功利原则的价值判断为基石,认为:快乐就是好的,痛苦就是坏的,因为人的行为都趋利避害。所以任何正确的行动和政治方针都必须做到产生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并且将痛苦缩减到最少,甚至在必要情况下可以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这就是著名的“最大的幸福原则”。』
      
      桑德尔教授的第一堂课所讲的关于火车,铁轨和游戏的孩子的故事在此不做多讲,与《救生艇》所讲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这样的故事,其实在我们所面对的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
      
      面对群体利益,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似乎都是善良且胸怀大爱的,呼吁着牺牲小我保全大家,可是当真正的选择落在自己身上时,又有几人能够毫不犹豫的『自愿跳海』?
      
      哈迪便是这样一场充满悖论的道德诘问的牺牲品。葛兰特夫人和汉娜亦是。
      
      同时联想到我一直很喜欢的一个姑娘的文,前几天又在豆瓣的一个小站里看到。白小起,《对不起,我不是一个善良的人》。并不全部赞同小起在文中所讲,然而对尾声十分有感触:
      
      『这世上最大的恶,往往以善良的名义四处横行。恶人最大的帮凶,也往往是那些根本无需要为自己标榜的善良做出任何实际付出的善人。
      而这世上最可笑的事,莫过于善良本身,居然因为善良之名而寸步难行。』
      
      尽管那次研讨会上听到中外各个国家的法学教授对功利主义深刻见解,自己也为了采访对功利原理和最大幸福原理做了大量的功课和思考,然而如今面对这个问题,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大概都还莫衷一是吧。
      
      《救生艇》并未揭示或论断何为善恶,这个对错遑论的故事,给了人很大的思考空间,或许这正是其精妙所在。
      
      
  •   以为会很厚 但很薄 排版也一般 看了是安妮主演才买了 结果书上根本没有说明
  •   在我看来,女主角的生存在于她拥有自身的信仰。尽管可能她的信仰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男人,也是她活下来的动力。里面有许多各色各样的人,有人带着孩子有人信仰着神教。但其实人们更应该相信自己,坚持自己,也许自然会打败你,但曾坚持过。
  •   歌颂了人们困境下的坚强
  •   这本书应该内容还可以,但是绝对翻译的一般,不够流畅,读起来很吃力。
  •   纸张稍差一点,不过还算不错了。
  •   误导。
  •   还没有看,质量不错 还没有看,质量不错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人版,生存的哲学
  •   物流很慢 而且我买错书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