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录井

出版时间:2006-2  出版社:四川科技  作者:杜尚明  页数:311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用录井的国家,从11世纪中叶“卓筒井”发明就伴生了“扇泥筒”录井,待到近代油气勘探,作为钻井基础的地质录井,在世界找油找气的发现中是功不可没的。  基于20世纪30年代油气地质理论开始形成,各种探测技术风起云涌,其中以气测井出现到70年代综合录井仪的诞生,伴随现代油气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电子学和计算机学的迅猛发展,综合录井技术巧妙地将这些科学技术完美地融为一体,并以信息化、网络化集成直接为钻探油气服务。  1978年,我国以徒手录井为题材的《钻井地质》一书问世,标志着录井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各油气区综合录井仪的引进与开发,才打破了传统录井作业的方法,各种培训教材应运而生;90年代大港油田《录井技术》专业杂志公开发行,涉猎多种录井技术的文献报道与日俱增,对推动油气地质录井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油气地质录井》一书在借鉴与综合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四川盆地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天然气为主的录井特征,从实用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出发,不仅涵盖了地质录井与综合录井仪的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的一般原理、方法、技术与操作,而且拓宽到油气地质、地球物理测井、井筒系列技术的各个领域,以现代录井为主题,兼容多学科应用题材,藉以培养具有“细、深、精”,“线、面、空”的高素质综合人才,以适应国内外地质服务市场发展的需要。《油气地质录井》一书的出版,凝聚了川渝地区半个世纪以来的地质录井经验与成果,丰富并充实了现代油气地质录井技术,对油气勘探必将起到推动作用。值此出版之际,向参加本书编著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祝川渝广大录井工作者推陈出新,不断前进,为提高和发展我国油气地质录井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内容概要

  《油气地质录井》内容是由油气地质录井和相关的井筒系列技术两部分组成的。在油气地质录井部分,从四川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出发。重点介绍了地质录井与综合录井仪录井的方法、原理和操作及其各种资料采集(含测量、观察、记录)、资料处理(描述)和资料解释(应用)。以此提高现在录井服务技术水平;在相关的井筒系列技术部分,侧重介绍了测试工艺技术与资料录取以及测井资料解释与应用。藉以提高录井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上述基础上。阐明了单井评价与录井报告编写要略,以高水平地反映录井成果与地质认识。  《油气地质录井》可作为从事油气地质录井服务的技术人员、技工、录井监督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工作使用。也可供录井设计与研究者及石油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地质录井的发展简史第二节 地质录井在油气勘探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节 地质录井的特点和录井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第二章 四川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第一节 构造特征第二节 地层特征第三节 天然气运移、聚集一般规律第四节 地层温度与压力第三章 地质录井第~节天然气录井特点第二节 地质录井技术、方法第四章 综合录井仪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传感器第三节 接口箱第四节 Device Net(CAN0pen)现场总线第五节 SK-7J02数据接接口第六节 硫化氢气体检测系统第七节 气测色谱检测系统第五章 综合录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综合录井基础第三节 气测录井第四节 综合录井技术的综合应用第五节 综合录井技术发展展望第六章 录井资料解释第一节 卡层是录井的基础第二节 识别、发现油气层(藏)是录井的重心第三节 录井资料综合解释第七章 测试工艺技术与资料录取应用第一节 测试概述第二节 电缆地层测试技术第三节 地层测试技术(管柱地层测试)第四节 射孔技术第五节 压裂酸化技术第六节 诱导油(气)流第七节 钻井中井喷气量计算第八节 复合测试新工艺技术第九节 桥塞封闭技术第十节 中途测试第十一节 完井测试第十二节 测试结论及划分标准第八章 测井资料解释及应用第一节 主要测井方法原理及资料解释第二节 测井资料的综合应用第九章 单井评价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井位评价第三节 随钻评价第四节 井位评价的具体做法第五节 专题评价第六节 综合评价第十章 录井报告编写第一节 录井报告编写第二节 如何提高录井报告的编写水平

章节摘录

  在油气勘探活动中,油气地质录井是钻井识别、发现油气层(藏)的最直接的手段。油气地质录井,通常是指沿钻井剖面采集、测定、观察、描述所钻地层的岩性、储集性、油气水性及其变化,并监测、记录、传输井筒系列技术实施的工程(含油气藏工程)参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信息,以利于从建井到完井施工作业顺利进行,最终实现钻井目的。第一节地质录井的发展简史  世界录井技术的发展,都经历了从徒手作业向仪表化过渡与发展的过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相伴古代深井凿井技术发展,录井技术应运而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录井技术的始祖。  中国开采利用天然气和凿井求盐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久负盛名的自流井气田,自汉晋时期井盐生产则有之,到唐代已具规模,至北宋时期已成为四川名产地。公元656年,侏罗系浅层天然气已有所发现,主要经历了13世纪至19世纪的开采时期。自流井天然气和盐卤的开采、利用都是很独特的。最先是从地面气苗或盐泉处,用人工开凿“大口井”开采,气或水枯竭,再往下凿,循此往复开采一层,加深一层,有的“大口井”已深愈五十余丈,人力开凿已不胜重荷。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顿钻(“小口井”)技术的变革。早在11世纪中叶,北宋庆历、皇佑(公元104l~1053年)年间,“蜀始创用‘筒井’,用圆刃锉如盘大,深者数十丈,以巨竹去节,牝牡相街为井,以隔横入淡水,则碱泉上……”(苏轼,《东坡志林》)。卓筒井开创了“小口井”深井掘进的新纪元。据宋李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到公元1129年前后,四川地区有凿井的30个州县中,就有17个推广了卓筒井。卓筒井发祥于四川井研,发展完善于自流井。然而,卓筒井的兴起不同于人工开凿大口井:一是要清除顿钻“锉小井”的岩屑;二是必须掌握井深所在岩层,才能钻达预计的“建功”层位。由此,伴随卓筒井的发展,出现了“扇泥筒”录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油气地质录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