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时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寓言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作者:张晓凌 编  页数:47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考察报告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涉及诸多热点问题和现象,如当代艺术“国际走红”的原因和历程,当代艺术所引发的论争,当代艺术的市场神话,当代艺术民间体制的形成,当代艺术与主流体制的关系,当代艺术“走出去”的国家文化战略等。各个报告的内容来源于作者们辛勤的社会调查,孜孜不倦的资料收集与梳理。同时,在字里行间,也能读到他们智慧的思考。中篇侧重于当代艺术各个形态、类型的考察与描述。其中,我们能看到当代艺术不同形态的发生、演进、主题、语言特征、主要现象和事件等。下篇则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年表。

作者简介

张晓凌 1956年10月生,安徽阜南人,中共党员。1979年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艺术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获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学者王朝闻、刘纲纪。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中国原始艺术精神》(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博士论文奖”)、《中国原始雕塑》、《中国民间美术全集·服饰卷》(获“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等奖)、《观念艺术:解构与重建的诗学》、《抽象艺术:另一个世界》、《中国肖像?十年精神史》(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评论一等奖)等;译著有《中国神话根源之谜》等。曾策划“中国油画双年展”(1993)、“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展”(2002)、“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国展”(2001)、“东方即景――中国艺术家赴巴黎展”(2004)等。策划电视专题片《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乡土到现代》。主编《王朝闻思想论集》、《中国绘画发展史》、《中国当代美术现象批评文丛》(获文化部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奖二等奖)等。

书籍目录

上篇 一、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及“走红”  进入国际当代艺术的核心体系  后冷战文化、后殖民主义及其中国崛起的背景  中国当代艺术概念以及西方眼中的当代艺术  符号化和西方艺术史观的偏见 二、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争议  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文化战略  自我伤害及血腥暴力主题  对“文革”、毛泽东像等政治符号的使用  当代艺术中的模仿和恶俗化倾向  当代艺术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当代艺术活动中的学理与法律之争  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的地位及评价  “当代艺术”能否代表未来中国新文化的走向 三、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神话与泡沫  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飙升的原因  价格分析图  国外基金会的收藏与操作  金融风暴与当代艺术市场神话的幻灭 四、中国当代艺术民间体制的形成  览  艺术区  画廊  民营美术馆  收藏  当代艺术博览会  艺术节  民间的国际渠道 五、中国当代艺术与主流体制  主流体制对当代艺术监管模式的转变  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  文化机构策划的外展  国内官方双年展:中国当代艺术的主流性平台  中国当代艺术与主流媒体  中国当代艺术对学院的进入和当代艺术家在主流体制中的位置 六、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现状反省及战略构想  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与后殖民状态  自我失语与自我后殖民化  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中篇 一、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之关系  西方模版与中国当代艺术  对西方模版的超越 二、中国当代艺术主题  玩世现实主义  政治符号  自我伤害和挑战伦理  东方风情  艳俗  生态·环保  对传统的借用  女性主义  关注草根阶层  身体·欲望  残酷青春  “卡通” 三、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的概念与特征  装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装置艺术的主题  装置艺术的生存现状和市场状况  中国装置艺术年表 四、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的多样化探索  极端行为的泛滥  行为艺术与当代艺术市场  行为艺术关注的主题 五、录像与多媒体艺术  释义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进程  成熟期:1996—2000  2001年至今—中国当代影像艺术的新格局  艺术机构对影像艺术的关注  录像与多媒体艺术的市场与收藏 六、观念摄影  摄影作为当代艺术方式:观念与新美学风格  “新影像”和“影像志异”——“观念摄影”的命名  “观念摄影”的表现主题  2000年以后的新变化:当代艺术市场的到来 七、新绘画  新绘画释义  新绘画兴起的原因及重要的艺术家  新绘画创作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作品的市场现状 八、实验雕塑  实验雕塑的发展历程  实验雕塑的类型  实验雕塑所关注的现实问题  实验雕塑与当代艺术市场下篇 中国当代艺术历程(1989—2009)后记

章节摘录

  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性的研究群体也开始形成,人员来自欧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艺术史学者和独立作家。一些外籍艺术史学者、自由撰稿人、艺术批评家纷纷撰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通史著作和专题著作,这些学者和作者不仅来自欧美,还包括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在出版数量上甚至超过了中国学者写的同类著作。一些欧美大学的艺术史学科开始设立中国当代艺术的文献中心,收集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文献资料,在大学美术馆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展和小型群展。  2008年,由英籍华人收藏家林明珠的中国艺术基金会赞助,在英国伦敦召开了英美重要美术馆负责人和艺术史学者与中国学者、批评家和艺术家的对话,全面分析和展望中国当代艺术的特征以及未来15年对世界艺术的可能影响,并讨论建立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国际机制。  从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后的15年时间,中国当代艺术几乎在欧美所有重要的美术馆登台亮相,西方美术馆和双年展的中国当代艺术展示也带动其他非西方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南非、墨西哥、土耳其等国的双年展和国家美术馆也都举办过中国当代艺术展。  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外的走红,实际上是一个由欧美带动其他国家跟进的国际化现象。由此,从国际展览、艺术评论、新闻报道、市场收藏到西方学院化的学术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在20年时间几乎渗透到上述所有领域的核心层面和群体,这是中国当代艺术上世纪90年代后在西方“走红”的体制基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消费主义时代中国社会的文化寓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对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全面盘点,很好!
  •   挺不错的,随便读读
  •   图文比例不太合适,有图片充文字的嫌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