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尔女孩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中南博集  作者:[美]盖尔-雷蒙  页数:246  字数:150000  译者:何雨珈  
Tag标签:无  

前言

  初识阿富汗,是在2005年冬天一个寒冷的早晨。当时,我连续两天马不停蹄的借道伦敦从波士顿赶往迪拜。旅途的劳顿令我头晕眼花,但内心的焦急却让我顾不上休息。在迪拜机场2号站,一夜没合眼的我终于等来了阿富汗航空公司飞往喀布尔的航班。该航班定于清晨六点半出发,按照阿富汗航空的要求,乘客提前三个小时就得到机场候机,因此我也没费心找落脚的旅馆。机场巨大的信息牌上闪烁着黎明前起飞航班的目的地,看上去就好像世界各个“传说中”热点地区的大集合:卡拉奇、巴格达、坎大哈、罗安达 。很快,我就意识到自己是这空旷的机场大厅里唯一的一名女性,于是尽量低调的不引人注目,只是在一个角落的窗台上靠着,等着手机充好电。尽管如此,我还是能感觉到周围男人投来疑惑的目光。他们在我身边来来往往,大都穿着宽松的长袍,推着租用的银色行李车,上面堆着鼓鼓囊囊的手提箱,用粗大的棕色绳子绑在一起。我想他们一定在心里嘀咕:这个年轻女人凌晨三点孤身一人呆在这里,到底做什么呢?  说实话,我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身上还穿着从波士顿出发时的一身行头:灰色高领毛衣,卡斯尔牌牛仔裤,以及一双英伦棕色皮靴。这显然十分扎眼。于是我偷偷摸摸的溜进空空如也但干净整洁的女卫生间,换上一条宽松肥大的黑裤子,一件黑色长袖T恤,再加一双黑色袜子和黑色的埃罗索斯牌女鞋。全身黑衣中唯一的点缀是一件从马萨诸塞州剑桥镇买到的铁锈色宽松毛衣。除了这些行头之外,还有朋友阿丽亚借给我的一条黑色羊毛头巾,现在我正努力戴上这条头巾并进行调整,使这副打扮看起来尽量随意些。现在想来,仿佛就在刚才,我还身处阿丽亚位于哈佛商学院的宿舍中,两人一同坐在舒适的沙发里,她手把手地教我如何穿戴这条头巾。然而,现在那地方离我已经是十万八千里,冰火两重天了。仅仅二十五个小时后,我们之间,就相隔了不同的世界。我站在这冷冷清清的卫生间里,犹犹豫豫的将披巾穿穿脱脱,直到看起来勉强符合“规范”。“哦,没问题的!”看着镜中的自己一脸的犹豫,我不由自主的大声说道,“这将是一次很棒的旅行。”我踏着那双样式保守的高跟鞋,故作镇定和自信的走出了卫生间。  八个小时以后,我到达了喀布尔国际机场,走过一段金属台阶,来到临时铺就的沥青路面上。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冬日的干爽空气混杂着浓烈的烟雾味道扑鼻而来。我笨手笨脚的往前走着,拖着橘色的箱子,一边保证阿丽亚送的羊毛头巾不滑落下来。每走几步我就得停下来调整一下我的面纱。以前从来没人告诉过我,我也没做好心理准备,原来在走动中要保持戴好头巾是这么的难,更别说还拉着一大堆笨重的行李了。我周围这些女人怎么能做得这么优雅从容呢?我也尽量想做到像她们一样,但却事与愿违,看起来滑稽可笑,仿佛一只外来的丑小鸭,不小心闯入了美丽天鹅的领地。  我在这保持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格的机场呆了一个小时。尽管苏联已经撤离阿富汗好几十年了,跑道两旁仍然有俄国坦克的残躯,我看着这样的景象,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时代。接着,我成功的通过了护照检查,没出什么岔子。“目前还不错”,我暗暗地想。然而,一过海关,我周围的每个人就迅速地从各个方向匆匆前行,他们都有事情,都有目的,我却茫然无措,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该往哪里去。焦躁的情绪好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穿了我的身体。一般来说,记者们去到遥远和危险的地方,总会寻找一位当地的男向导或女向导,安排他们的行程、采访以及住宿等等。我的向导是个叫做穆罕默德的年轻人,现在连影儿都没有。我在自己的包里拼命寻找他的电话号码,心中无助又害怕,表面上却装得冷静从容。他去哪里了呢?我不禁思索。他是否已经忘记,自己曾经在电子邮件中答应来机场迎接一个美国人,原ABC电视台的新闻制作人了呢?  终于,我在手包最深处找到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写着他的手机号码。但我还是没法联络他,手机的电是满的,但是伦敦的SIM卡在喀布尔却没法用。除此之外,我没准备任何通讯工具。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穆罕默德还是没有出现。我甚至想象自己可能五天后还滞留在喀布尔机场。我身边走过一家阿富汗居民,他们高兴地穿过玻璃门,我突然感到自己比之前凌晨三点呆在迪拜机场2号航站楼时更为孤独。此刻,唯一给我带来安慰的竟是机场门前巨大的北约军用坦克周围巡逻的英国士兵,即使他们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就算最坏的事情发生,我想:我还可以去求助那些英国人,让他们收留我。过去,我还从来没觉得一辆坦克能让我觉得安心的呢。  ……

内容概要

  《喀布尔女孩》记述了一段在塔利班统治下振兴家园的传奇。《喀布尔女孩》是一个震撼心灵的真实故事,一首感动世界的女性赞歌。《喀布尔女孩》向人们证明了:在阿富汗,不仅仅有着持续不断的炮火和袭击,更有着勇气、希望与永不放弃的精神。
  塔利班来了!战火笼罩下的喀布尔陷入前所未有的荒凉与绝望。女性从此被禁绝外出上学,不能独自上街,不能与陌生男子说话,出门要穿戴包裹全身并遮住脸庞的长袍。一旦违反规定,将会遭受残忍的惩罚。
  刚刚拿到教师培训证的卡米拉,原本计划进入喀布尔教育学院深造,塔利班的入驻生生折断了她的人生理想。父亲和兄长被迫逃往北方后,卡米拉成为家中五个姊妹的支柱。如何能在遵守塔利班规定的前提下维持生计,成为对卡米拉极大的挑战。
  一次灵光一闪,卡米拉决定在家中缝制衣裳拿到集市卖,但她对缝纫一窍不通。最终在缝纫高手—-姐姐玛丽卡的帮助下,她缝制出了一件优雅的蓝色衣裙。
  第二天,卡米拉在弟弟的陪同下将这件衣裙作为样本拿到集市去推销。一段很短的路程,她和弟弟走得心惊胆战。卡米拉只能透过查连留下的那道狭窄的小缝隙看前面的路,她瞥见塔利班士兵在人行道上巡逻和盘查。他们赶紧取道后街,一路上两人一言不发,卡米拉紧紧攥着那个装着她全部希望的黑色袋子。危险就潜伏于咫尺之外……

作者简介

  盖尔·雷蒙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女性与对外政策项目的委员和副主任。2004年,她离开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台,进入哈佛大学攻读MBA学位。也是在这个时期,她把视线集中于那些冲突与战争不断和战争后遗症严重的地区如阿富汗,波斯尼亚和卢旺达等,开始报道那些地方成长起来的女性企业家的故事。她的这些报道刊登在《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NN.com以及世界银行和哈佛商学院的相关出版物上。盖尔?雷蒙精通德语、西班牙语和法语,能用达里语进行日常交流。现居洛杉矶。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晴天霹雳
广播上说,一旦他们来了,就不准咱们上学。连工作也不可以了。除非得到他们的允许,否则咱们连门也别想出。也许他们在这里待不了几个月吧……
第二章 别了,我的亲人
青壮年的男劳力不断逃离喀布尔,这使得喀布尔越来越成为一座只有妇女和孩子的城市,她们留守此地,无人维持家计,也无法工作,不能养活自己。
第三章 缝出一个未来
注意力高度集中了三个小时之后,她终于放松了。重新开始工作的感觉真是棒极了,能学到这么一门可能成为谋生手段的技能也让她感到兴奋和激动。
第四章 进军市场
每次当我感觉事情很糟糕的时候,都会发生一些事情,然后我们就顺利地渡过难关了。卡米拉对自己说。爸爸是对的,我们必须尽到自己的职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神在看着我们,保护着我们。
第五章 卡米拉的宏伟计划
她在玛丽卡门前停下来,沉浸在这伟大的梦想当中。最重要的是,她想,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不拒绝任何人了。
第六章 上课啦!
她们的生活还是和每个喀布尔人一样,时时刻刻处在危险当中。他们不过是没有父母照看,想要在战争中共同多活一年的孩子。现在能保护他们的,只有信念,和那扇把房子和外面世界隔开的绿色大门。
第七章 突如其来的婚礼
卡米拉很肯定,有塔利班的人在清真寺询问她的事情,就好象之前盘问玛丽卡的学校一样。目前,还没有政府的人来找她,她每天都为这件事而深深地感恩。
第八章 新的机会来敲门
她非常惊讶,在这样一个女人们仿佛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人居署居然能创造这么多机会给大家。在自己所爱的城市陷于如此水深火热之时,她无法想像自己会拒绝这样一个做贡献的好机会。
第九章 夜空,危险降临
绿色家门之外的世界仍然充满了危险。贫穷、粮食短缺,以及无情的干旱已经让城里的每一个人感到了无生趣,就连塔利班自己的士兵们也毫无精神。
后记 愿神保佑喀布尔,卡威研公司,以及卡米拉对幸福生活终将到来的信仰
人物近况
致谢
资料来源
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章  别了,我的亲人  塔利班开始按照他们乌托邦一般的幻想来改造原本充满现代和国际气息的首都,企图将其还原成一个17世纪的伊斯兰城市。喀布尔人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束手无策。他们很快就建立了一套残暴又有效的法律规范体系。小偷一旦定罪,就要砍去一只手和一只脚。砍下的部分还要挂在街角的岗亭示众,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一夜之间,这座原本鲜有法规控制的城市的犯罪率趋近于零。接着,塔利班又禁止了一切他们认为会分散注意力而使人们不能全心敬拜神的东西:阿富汗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电影、电视、纸牌游戏、国际象棋,甚至还有喀布尔人喜闻乐见的周五下午的娱乐活动放风筝。他们禁止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活动:人体画很快被禁止,大家也不许穿欧美风格的衣物,不许留欧美风格的发型。男人们都留起了胡子,一段时间以后,每个人的胡子都有握紧的拳头那么长了。刮胡子也在禁止之列。现代主义和一切与之相关的东西,都被塔利班宣判了死刑。  然而,在所有这些塔利班的清规戒律当中,最令人痛苦和沮丧的莫过于那些从根本上改变了卡米拉、她的姐妹以及城中所有女性生活的规定。最新的政府公告下了死命令:  女人要待在家中。  女人不允许工作。  女人在公共场合必须穿戴查连。  女性被正式禁止出入学校和办公室。尽管有好多老师,包括卡米拉的姐姐玛丽卡,还是会每周去学校一次拿薪水,但她们已经无法再继续工作了。女子学校被迅速关闭了。在短短的二十四小时之内,赛义德·达姆拉丁教师进修学院的男学生比例就从原来的百分之二十一跃升至百分之百。穿戴查连成为强制行为,没  有一个人可以例外。然而,对包括卡米拉和四个姐妹在内的很多女性来说,服装问题简直都不值得考虑。最糟糕的是,她们没有地方可去了。因为女人连客厅都不能去。一夜之间,喀布尔街道上的女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仅仅几天之前,她们还占据了公务员比例的百分之四十和教师比例的近百分之五十。这给很多人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尤其对那三万多由寡妇当家的喀布尔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先是苏联,后是内讧,很多女性都在连年的战火中失去了丈夫。现在,她们连通过工作来养活孩子的权利都丧失了。  对于赛迪奇先生这个常年的爱国主义者和忠诚的人民公仆来说,眼前的情景令他异常痛苦和恼怒。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在故乡古尔巴哈一家投资两千五百万美元修建的瑞士高科技纺织厂工作过。在那里,他亲眼见到欧洲妇女与她们的丈夫以及阿富汗同事一起工作。唯一将这些有工作有收入的妇女与自己家里那些妇  女区别开来的就是教育。这个事实令他永远无法忘记。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赛迪奇先生经历了枪林弹雨和世事变迁,决定他所有的孩子,九个女儿和两个儿子都要受教育,享受上学读书的乐趣。检查他们的功课与课堂表现时,他总是将女儿和儿子平等对待。他经常对十一个孩子说:"我对你们一视同仁。"对  于他来说,让孩子们受教育,让他们今后可以分享学到的知识,为阿富汗的人民服务,是自己最高的义务和责任。现在,塔利班关闭了女子学校,将妇女禁足,他看着这一切,心一点点地沉了下去。  赛迪奇一家围在收音机前,共同收听塔利班发表的讲话。当地的电台被新的执政者改名了,原来叫做"阿富汗电台",现在是"沙利拉电台"。一家人听着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变得更为沮丧和悲伤。每个晚上,塔利班都要宣布几条新规定。我们真的没有多少权利和东西可以剥夺了,一天晚上,为了在睡觉前忘掉  烦忧,卡米拉这样安慰自己。还能再出台几条规定呢?  塔利班攻陷喀布尔之后,卡米拉和姐妹们还都没有出过门。女孩子们觉得,要是再这样足不出户,她们就不能忍受了。整整七天,女孩子们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从喜欢的书读到不喜欢的书;打开收音机听新闻也要将声音调小,不让外面的人听到;彼此之间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或者听父母讨论一大家子下一  步该怎么办。没有一个女孩子之前这么久没出过门。她们知道在阿富汗的乡村,特别是南部地区的乡村,很多传统保守的家庭还奉行着"深闺制度"。妇女不能见血亲以外的任何男性。但这样的规定对赛迪奇家的女儿们来说,完全是天方夜谭。赛迪奇先生和妻子鼓励九个女儿出去工作,现在,四个大女儿都成了教师。  而小女儿们,从六岁到十七岁,都还在上学,大一些的都准备念大学了。"笔的力量比宝剑更大。"赛迪奇先生会在孩子们晚上温习功课时告诫他们,"好好学习!"  然而现在,沉闷而无趣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些充满活力,受过教育的女孩子光脚坐在客厅的垫子上,听着BBC不断播报世界大事,焦虑地想着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她们对未来描画的蓝图就在一瞬间被无情地撕碎了。  卡米拉试着乐观起来。"我觉得肯定不过几个月。"在姐妹们烦躁和互相指摘的时候,她会这样安慰她们。但独自一人的时候,她的心都快要碎了。过去的生活令她怀念,也令她痛苦,她无比想念学校和朋友。而且,没有了她和其他喀布尔妇女,外面的世界还是照样运转,这种想法也令她痛不欲生。当然,这种情  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一定会有改善。她自然会穿戴查连,但她不能就这样在家中虚度光阴,多待一秒钟都不行。尽管不能去上大学了,还是一定可以找出学习或工作的途径。凯尔卡纳的家中有五个女孩儿,卡米拉清楚,她们不能永远靠父亲和兄弟们活下去。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她必须想办法支援家计。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卡米拉·赛迪奇扣人心弦的故事充分显示,为了我们所爱的人,我们甘愿付出一切;也再一次证明了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女孩们的力量有多大。这是我读过的最鼓舞人心的一本书。  ——葛瑞格·摩顿森,《三杯茶》的作者  这本书为世上很多无名女英雄发声。这些年轻女性克服重重困难重拾希望,重建社区,她们从未放弃。这本书一定会感动你--你将会看到阿富汗鲜为人知的真实境况。  ——安吉丽娜·朱莉  很少有一个作者可以如此成功地将战地报道写成生动的故事。本书读起来像一本小说,但它是完全真实的,从第一句话开始,就深深地抓住读者的心,带领读者踏上一个奇妙的旅程,穿越多重领域的边界:文化的、地理的、知识的,以及最重要的,情感的边界。这是一本必读书。  ——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碰撞:世界金融新版图》作者 

编辑推荐

  《喀布尔女孩》是基于作者盖尔·雷蒙在喀布尔、伦敦及华盛顿特区长达三年的实地采访和调查,写就的一个震撼心灵的真实故事。  《喀布尔女孩》是一个普通女孩在战争环境下成长进取的痕迹,《喀布尔女孩》也是一个姊妹情深合力奋斗的故事。《喀布尔女孩》中主人公卡米拉冒着重重危险奔波于市场,巧妙地与塔利班士兵周旋,化解种种危机。《喀布尔女孩》描绘了卡米拉带领姊妹们和附近社区的女子们,一针一线,从家中客厅开始,缝制出一个足以造福家乡的制衣王国的传奇。所有曾经自卑、自弃,畏缩不前或看不到希望的读者,都应该读读《喀布尔女孩》。《喀布尔女孩》中这些女子的经历深深地鼓舞了阿富汗地区及至全世界的女性:即使被全世界遗忘,也不要轻易放弃希望。只要努力和坚持,你终将绽放属于你的那一份美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喀布尔女孩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3条)

 
 

  •   《喀布尔女孩》是基于作者盖尔?雷蒙在喀布尔、伦敦及华盛顿特区长达三年的实地采访和调查,写就的一个震撼心灵的真实故事。
      《喀布尔女孩》是一个普通女孩在战争环境下成长进取的痕迹,《喀布尔女孩》也是一个姊妹情深合力奋斗的故事。《喀布尔女孩》中主人公卡米拉冒着重重危险奔波于市场,巧妙地与塔利班士兵周旋,化解种种危机。《喀布尔女孩》描绘了卡米拉带领姊妹们和附近社区的女子们,一针一线,从家中客厅开始,缝制出一个足以造福家乡的制衣王国的传奇。所有曾经自卑、自弃,畏缩不前或看不到希望的读者,都应该读读《喀布尔女孩》。《喀布尔女孩》中这些女子的经历深深地鼓舞了阿富汗地区及至全世界的女性:即使被全世界遗忘,也不要轻易放弃希望。只要努力和坚持,你终将绽放属于你的那一份美丽。
  •   《喀布尔女孩》记述了一段在塔利班统治下振兴家园的传奇。《喀布尔女孩》是一个震撼心灵的真实故事,一首感动世界的女性赞歌。《喀布尔女孩》向人们证明了:在阿富汗,不仅仅有着持续不断的炮火和袭击,更有着勇气、希望与永不放弃的精神
  •   喀布尔女孩--一段在塔利班统治下挣扎生存的传奇,一个震撼心灵的真实故事,《纽约时报》《出版家周刊》畅销书,国际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和《三杯茶》作者葛瑞格?摩顿森热情推荐!
  •   没有读这本书以前,每次听到“阿富汗”这个词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战争、炸弹、苦难和塔利班。总觉得那里的人们肯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他们感到惋惜。而其实没有仔细了解就着急下判断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至少我们忽视了,不管在哪个地方,都会有一群坚持奋斗,不放弃的人。一个人出生在哪里是没法选择的,但是生活态度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灾难降临我们也没法选择,却可以选择对它的态度。

    本书以在塔利班统治下一个普通阿富汗女孩卡米拉及其家庭的经历为着眼点,为读者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真实而细腻的阿富汗图景。在那个充满着炮火和袭击的世界中,卡米拉在夹缝中为自己、为家人,也为更多的女性开创出了一条生活的道路。自始至终,卡米拉一直乐观坚强,从未放弃信仰与希望。本书就是书写这样一个在困境中求生与奋斗,改变了自己命运,也给许许多多人带来改变与希望的女孩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战争与苦难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勇气、希望与手足情谊的故事。读者能从这个故事中看到战争带给普通人的创伤,更能看到阿富汗女性在困境中的坚持与决心,她们不再扮演脆弱的受害者角色,而是成为家庭的支柱,自己拯救自己,在一片绝望的废墟中找到出路,将死亡与破损之地变为希望之地。这绝对是一个可以震撼读者心灵的故事。
  •   质量很好。
    讲述了一个在塔利班统治下,喀布尔女孩奋斗的故事
  •   没想到塔利班统治下阿富汗女人的生活这么悲惨。塔利班禁止女人外出工作和上学,要求女人待在家中,一旦出门必需要有男性亲属陪同,且要穿戴包裹全身并遮住脸庞的查连,如有违反,就要遭受皮肉之痛。真难想象卡米拉们能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开拓出一条生存之道。
  •   这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喀布尔和阿富汗。连夜看完,感动得不行。世界因为卡米拉们而美好。
  •   塔利班入驻阿富汗时,卡米拉还不满二十岁,却能够以一己之力照顾五个姊妹并且造福整个社区,给整个社区的女子们都开创出了一条生存之道,这种胸襟和气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   喀布尔女孩确实很不简单,最近读了几本小说每个女主人公都是个好裁缝。时间的针脚里面的女裁缝也是通过手艺最后变成了高级女间谍。这个女裁缝最后成为了行善者。
  •   一个在卡米拉家工作的女孩子说:“那个地方就好像根本不存在塔利班,不存在战争,只有很多善良的女孩子,一起工作,互相讲述自己的故事。真是太美好了。”读到这里,感动莫名。黑暗不能驱散黑暗,只有爱、信念与乐观能在废墟上开出花来。
  •   1.这本书翻译的不错,流畅,让人读着舒服,比起有些翻译过来的书要强的太多,可见译者是加了自己的真心真情进去的
    2.真实的故事,让我震撼和动容,一口气读完,几乎舍不得睡觉,我长时间里无法从故事里抽拔出自己来,我仿佛看到了塔利班统治下妇女们露出的两只眼睛,那眼睛里有着怎样的渴望与艰难,在暗无天日的查连下她们奋力的生长,为着亲爱的家人,为着美丽的家园。这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感恩,她们在那样的生活下不屈不挠,真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坚强的玫瑰
    3.可以一看再看的好书。我想,等我落寞的时候,委屈的时候,懈怠的时候,这是一本绝对可以让我珍惜生活的好书
  •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白天上班的时候脑海里依然会回荡书中的情节,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亲眼所见的。卡米拉,一朵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玫瑰,一个胸怀博大的巾帼,阿富汗该为拥有这么多坚强而努力的女性而骄傲。
  •   对我这种外国文学控来说,每月都要买好几本外国文学新书。之前在诚品网站上看到这书的台版,有个很雷的名字叫《塔利班与女裁缝》,封面很混乱。国内版精致好多。对比了一些两个版本的译文之后,更觉得这版好了。台版翻译简直没法读下去,一个好的翻译,真能让好的作品锦上添花。一个不好的译本,就像交了个不对味的朋友。
  •   一直是有了解关于塔利班的事,因为行走多了,看的都是比较贴近现实的东西,跟 追风筝的人 一样,我又一次被带进了那个世界。
  •   她们生长在这么一个残酷的战争国家中,但她们坚忍、坚强,克服重重困难重拾希望,重建社区,她们从未放弃,值得我们尊敬,鼓舞着每一个人的心。
  •   全书看下来,不仅是感慨这个女孩的勇敢,更无法想象极端势力带来的愚昧
  •   这是个自强不息的女孩,这是本感人至深的书
  •   被封面上这个女孩的眼神吸引住了。整本书的装帧也很精致,准备再买一本送给朋友!
  •   这本书很难得的向读者展示了阿富汗的另一面,之前只看过时代周刊上刊登的惨遭割鼻的阿富汗少女,而忽视了那一群自立自强的少女。身为记者的作者能深入险境,将这一切生动地描绘出来,很值得人敬佩。
  •   是关于在战争下一群女生为持家谋生而冒险创业的故事情节,她们很勇敢,看后感触很深
  •   这本书让我相信虽然这个社会不完美,有战争也有困难,但是还是有很多让人感动的美好存在,让人相信希望相信爱。改变自己,这力量也终会改变周围的人,改变所有听故事的人
  •   很震撼心灵 感动之余 对比我们的生活 知足常乐
  •   内乱之下,活着是最重要的。书所写出的,不仅是阿富汗生活的一面,展现的更是人的坚韧性。
  •   可能是因为看过一本阿富汗的题材的书了,所以觉得这本没有那本写的好,所以看一半就搁置了
  •   很喜欢阿富汗的文化,也很喜欢这本书
  •   物流速度很快,书的质量很好,印刷的没有任何问题,书写的让人很震撼,很好
  •   战争带给人们痛苦,同时也带给一些人坚强
  •   很多细节都眼红了,很激励人心也很感人,是一本让人看了就忍不住往下看的书···
  •   易地而处,我如果处在那样的情况下,估计早就自暴自弃了。所以真得承认,有一部分人处在天堂,也会整天沮丧不已。而一部分,即便处于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之中,也可以把日子过得很有色彩。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
  •   这是一本让我震撼的书。
  •   记起了当时看三杯茶的情景。过了樟木就到尼泊尔。
  •   堪比三杯茶
  •   原来在现代的社会,还有一个这样的世界。长见识,也催人奋进
  •   人物我刻画很细胞,情境描写得很丰富。看完之后更觉得自己应该好好努力,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值得推荐给好友看!
  •   感觉到的真实。看书的时候,我的心也被一直的提了起来。一直在为女主角担心着。
  •   看了书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太好太好了,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她、他们是如此的不幸,我们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好好生活。
  •   好书 很感人 也很励志 祝福书中的主人公 同时珍惜现在的生活
  •   昨天晚上看完了 很感动
  •   看过之后,为这本书里面的女主角感动!喜欢,感动!
  •   应该是和《灿烂千阳》类似的吧~
  •   快递还可以 不过包装不怎么样
  •   还没来得急看,很期待。
  •   我欣赏~!!!!
  •   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的不同文化
  •   女人的力量不可忽视
  •   给老婆的 喜欢
  •   质量,价格,运输好
  •   其实挺不错的 恩恩
  •   喜欢 很励志
  •   包装、纸质都还可以。
  •   自强不息的女孩儿们
  •   书的内容对我很有吸引力,夸张点说,我是一口气将它读完的。
  •   我一向认为,自己对于政治是毫不感冒的,所以当我翻开这本以1996年到2001年塔利班组织进驻阿富汗后残暴压抑的统治为背景的书时,第一反应是:哦,这根本不是我的菜,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它放入书架上最佳译文系列所在的那一层。

    两个月后,在某个瞬间突然想起这本书,尽管之前先入为主的印象让我对它没有太多的期待,但有时候没有期待也不见得是件坏事,至少我在阅读它时不会再次感到失望。事实上,当我沉下心来,将自己融入这个故事后,我发现,它与我所想象的并不一样。从形式上来看它是朴素而真实的,更倾向于纪实文学,但却并不象一般的纪实文学那样单调乏味,相反,它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一段喀布尔女孩卡米拉在塔利班政权的压制和独裁统治下,为了生存,为了家人,为了自己所追逐的光明与希望,勇敢地带领家人及邻居实现梦想的真实经历。

    对所有喀布尔的女人来说,塔利班的进驻都无疑是一场噩梦,从那天起,她们所有的欢笑和希望都被粗暴地剥夺:曾经美丽的城市如今早已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再也没有及膝的迷你裙和时尚漂亮的帆布鞋,没有电影,没有音乐,没有娱乐,没有教育,女孩子们原本充满希望的人生,被硬生生地禁锢在家庭的大门和密不透风的查连之下,象一只羽翼日渐丰满的小鸟,刚刚伸展翅膀开始学习飞翔,就被残忍地折断,只能拖着满身的伤痛,仰望蔚蓝色的自由晴空独自悲鸣。

    笼罩在塔利班白色恐怖之下的喀布尔呈现出一片破败与荒凉,原本充满着梦想与希望的女人们突然间在单调的家庭生活中变得手足无措,生活上的困顿也随之接踵而至。一扇扇紧闭的门内,愤怒、哭泣、哀叹之声不绝于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卡米拉的存在才更具有鼓舞人心的意义。一方面,她聪明的头脑令她能够迅速而清楚地认清事实,从无望的等待和乏味的家庭生活中寻找出一丝商机;另一方面,她内心的热切和勇气让她始终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不断努力,不管遭遇什么,都能用智慧和勇敢一次次地化险为夷。

    除此之外,她还有一颗善良的心,这将注定她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赚取家用打发时间的工作,更是带给无数如她一样的女孩和家庭主妇以希望和救赎的伟大事业。女人们需要并且喜欢卡米拉这样的领魂领军人物,喜欢她内心的坚定与勇敢,那份充满希望,坚持信仰的那份力量,并且深深地受到她的感染。卡米拉送给喀布尔姑娘们的绝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工作,更是一个宛若世外桃源般的女子王国。在这个王国中,尽管与充满着硝烟和恐怖的塔利班政权那用铁棍和枪杆守卫着的世界只有一门之隔,但她们却可以享有自由的权利,快乐的人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史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曾经说过:懦弱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 A strong man can save himself, a great man can save another.)。我想,卡米拉就象《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样,充满着光和热,勇气和信念,无论身处逆境还是绝望的边缘,始终坚若磐石,永不言败。尽管塔利班的进驻剥夺了她成为一名职业教师的权利,扼杀了她所喜爱的事业,但她并没有陷于无意义的怨天尤人中,而是另辟蹊径,开创了自己的制衣事业,而当制衣事业正发展至巅峰时期时,她却又毫不犹豫地抽身而出,投入自己更为热爱却危险重重的国际组织。她身上有一种伟大而执着的东西,一种令女孩们仰视,令塔利班敬畏的坚持,正是缘于这种永不放弃的坚持,才能在最绝望贫瘠的土地上,同样绽放出骄傲美丽的花朵。

    书名《喀布尔女孩》,有着一语双关的含义,既代表着卡米拉这样的灵魂领军人物,又代表了许许多多和卡米拉一样曾身陷绝望但却最终在乱世中找到出路的女孩。
  •   这是一本纪实体小说,文字朴实无华,给人一种真实的像读日记的感觉。
    就如译者所说,这个世界上少了女人,将少了一半的美,6/10的真,7/10的善良。在战争岁月中,卡米拉姐妹仍心存希望,坚强,勇敢,自强不息,不仅成为家庭的脊梁,也帮助了周围的女性。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真实的战争,虽然离我们很远,可是它确实存在。想想她们在朝不保夕,血肉横飞的战火中都能心存希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心怀感恩,珍惜每一天的幸福生活呢?
  •   这是阿富汗女性在被外面的世界遗忘之时,如何互相支持和鼓励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人们每天都带着自己的优雅与尊严努力地生活下去。他们一直以来都相信,追寻更好的生活和更多的幸福,是可能的。
  •   其实关于中东地区的书,我都是比较感兴趣的。那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地方,那里经常炮火连天,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仍能热爱生活,你能不感动吗?
  •   庆幸我生于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极端统治的国家。
  •   拿到这本书就很快地读完了,非常鼓舞人心,只是第九章之后就是结局了,有点意犹未尽。当然并不妨碍这是一本好书。推荐!
  •   总有人活得比我们艰难,却活得更出色。
    因着信仰和爱,生活有希望,人们更努力。
    感动。
  •   在那段动荡的时间背景下,她们为自己渴望的生活奋斗者。她们的不屈让人心疼!
  •   社会真实的反应,很不错的一本书!
  •   一开始觉得不错但看一半后就有点无趣了。且人物关系有点模糊不清。大概是他们当地人名对我来说记忆有些许困难。
  •   这本书看了个开头,还没深入。
    推荐两本同一类型的书,但那我觉得而更好看:《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
  •   快递给力。书到手后看的第一本,喜欢这种类型的书。
  •   推荐看这个书···值得看的
  •   包装精致,阅读中
  •   没有那么吸引我看。
  •   送给朋友看的,好象不错~ 不过物流超级慢~
  •   一本书下来,其实内容不多。几个小时就看完了。
    可能因为以前看过几本关于塔利班统治下人民生活的书,所以对这里面的一些场景并不很感冒。当然,人物本是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她很勇敢。
    我比较喜欢那种可以拿来看很多遍的书,很明显,这本不是。
    但总归是值得一看的。
  •   要不是可以从中了解一点阿富汗的战火下的平民故事,这本书一无是处。
  •   安吉莉娜茱莉的推荐,不错!
  •   一看到书没有想象中的厚
  •   给孩子买的,但她不感兴趣
  •   内容一般。题材不错。正在看
  •   平板,不够生动,不断重复战争带来的恐怖,但我没读出一点能人感到恐怖的地方无语,,,,
  •   一个震撼心灵的真实故事。
  •   震撼心灵的真实故事
  •   好东西,我喜欢这个感觉
  •   一般看看,没有深入
  •   看书的介绍买的
  •   看完可以扔的书
  •   战争带给我们什么
  •   书不错!质量还可以!挺喜欢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