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读写教程-第2册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潘文国 主编,顾伟列,朱希祥 编  页数:225  字数:276000  

前言

  2006年初,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公布2005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果的通知》,“翻译”专业(专业代码:0502555,作为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获得批准: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自2006年开始招收“翻译专业”本科生。这是迄今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翻译专业”的首个文件,是我国翻译学科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翻译界和翻译教育界同仁数十年来勇于探索、注重积累、不懈努力、积极开拓创新的重大成果。2007年、2008年教育部又先后批准了10所院校设置翻译专业;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了15所院校设立翻译专业硕士点(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简称MTI),从而在办学的体制上、组织形式或行政上为翻译专业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保障,形成了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的教育体系。这必将为我国翻译学科健康、稳定、快速和持续发展,从而形成独立的、完整的专业学科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亦必将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增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沟通,促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大的积极贡献。

内容概要

本教程旨在为翻译专业学生打下扎实的中文基础。教程的编写浓缩中文、对外汉语等专业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写作、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的基本内容,综合成一套自成体系的新型教材。本教程是“大学语文”课的拓展与加深,目前以番羽译专业为服务对象,今后也可应用于对中文有高于“大学语文”要求的其他专业。    本教程共4册,供4个学期使用,每周4课时左右。内容由浅入深,由现代至古代,由文学至语言、文化,知识与实践并重。课程特色为“三结合”,即每册分若干单元,每单元均由“文选阅读”、“中文知识”、“语言实践”3块组成,全书构成一个完整严窑的体系。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 文选阅读 中国古代散文(一) 中文知识 中国文化常识(一) 语言实践 文学写作(一)第二单元  文选阅读 中国古代散文(一) 中文知识 中国文化常识(一) 语言实践 文学写作(一)第三单元  文选阅读 中国古代散文(一) 中文知识 中国文化常识(一) 语言实践 文学写作(一)第四单元 文选阅读 中国古代散文(一) 中文知识 中国文化常识(一) 语言实践 文学写作(一)附录

章节摘录

  中国历代帝王、群臣的官服变换繁杂,分类亦多,从其发展变化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秦以前,创设了冕服制度;第二阶段为秦汉两晋南北朝,主要以冠作为身份地位和品秩的标志;第三阶段为隋唐至明清,创设了朝服、公服制度,并以服色和补子纹饰作为区分官阶和官品的补充。  1.冠类  周代贵族戴的冠主要有冕和弁。冕是最高级别的帽子,只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可以戴冕,而且只用于敬天祭祖、朝贺册封等典礼活动。冕的形制是下有冕圈,称为“武”,冕圈上覆有长约1尺多、宽约半尺余的木板,叫做“延”,延的表面糊有上黑下红的布帛或丝帛。延的前后有用五彩绳穿串珠玉的垂旒,垂旒的数量依身份高低而定,天子12旒,而等级最低的大夫仅2旒。延之中端两边各以(彩条)下垂两个小丸,叫“悬纩”或“充耳”。延呈前低后高状,表示体察下民。垂旒和悬纩的意义也不仅是为了显示威严和美观,还表示对奸邪视而不见,对谗言充耳不闻,如《礼纬》所说:“旒垂目,纩塞耳,王者示不听谗,不视非也。”冕作为礼服,一直沿用到明末,只是到了后期,冕服成为帝王及皇室的专用服饰,一般官员不可戴冕。  在周代,弁是仅次于冕的一种男式皮质礼帽,自天子至于士在一般的正式场合都可戴用。弁主要有爵弁、皮弁之分。爵弁之“爵”读为“雀”,其色红中带黑,是类似冕的_皮帽。皮弁用白色鹿皮分12块拼缝而成。弁的形制特点是上锐下广,如两手相合状,缝合处缀以五彩玉石。

编辑推荐

  《中文读写教程:第2册》是“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之一,该系列教材特色明显:  开创性:国内第一套翻译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  权威性:国内外多所重点院校的众多知名专家主持编写,阵容权威强大;  科学性:经多方调研、反复论证、严谨规划,认真编写而成;  系统性:分翻译理论、实践与技能、特殊酬译等多个板块,包括近40种教材,全面而系统;  针对性:特别针对翻译专业学科特点和师生需要,度身打造;  前沿性:充分吸收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紧密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信息。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文读写教程-第2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全面,纸质手感优良,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很值得推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