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功臣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王军亮、 金开诚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05出版)  作者:王军亮 著  页数:136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内容概要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国功臣(徐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书籍目录

一、弃农从军  辅佐明主二、转战江淮  平定南方三、统兵北伐  推翻元朝四、亲出北平  平定西北五、扫荡残元  威震北塞六、有关徐达的民间传说

章节摘录

(一)下镇江,占常州    朱元璋在进占应天后,处境依然是危机四伏。元将平章定定扼守镇江,别不花、杨仲英屯驻宁国(今安徽宣城市),青衣军张明鉴据守扬州,八思尔不花驻扎徽州,石抹宜孙镇守处州,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占据了池州,起义军领袖张士诚攻陷了平江。朱元璋因担心张士诚、徐寿辉恃强将江左、浙右等地吞并,而镇江又是京师应天的后障,如果不立即拿下而被张士诚占领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朱元璋迅速做出决定,派遣徐达率兵乘胜进攻江南军事重镇——镇江。    在朱元璋宣布改集庆为应天后不久,徐达即奉命统兵顺长江而下'水陆并进,东攻镇江。在队伍出征前,朱元璋还为了提升徐达在部队中的威信,导演了一场好戏。在出征这天,朱元璋把徐达等将领全部召集起来,历数他们过去放纵部下扰害百姓的种种过错,并要将他们绳之以法,下令军正使拟定其罪。直到徐达率领诸将叩头请罪,谋臣李善长也遵照朱元璋的吩咐佯装出面求情,朱元璋才同意不再追究。其实,朱元璋深知,徐达用兵一向是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的。他之所以要选择在这个时候演出这场戏,正是为了整饬军纪,使徐达有足够的理由和权威约束部下将士。    至正十六年三月十六日,徐达率汤和等挥兵攻打镇江。次日,即攻陷其城,驻守镇江的元军将领平章定定战死。紧接着,徐达又分兵攻克了属镇江路管辖的金坛、丹阳等县。徐达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出色表现使朱元璋感到非常满意。三月十九日,朱元璋在镇江开设淮兴翼元帅府;任命徐达为淮兴翼统军元帅,领兵守护其地。七月初一,朱元璋自称“吴国公”,不久设置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又晋升徐达为枢密院同佥。    就在徐达率兵攻克镇江后,张士诚也调兵遣将占领了常州,并且其常州守将还暗中派间谍诱降朱元璋的前线将士,其势力逐渐侵入镇江。徐达侦察到这些情况后,立即派人报告朱元璋,并加紧了城池防护,严阵以待。    至正十六年七月,张士诚派水师进攻镇江。徐达果断出兵抵御,在龙潭成功地击败了来犯之敌。朱元璋得知消息后,派遣使者对徐达说:“张士诚是盐贩出身,奸猾狡诈,将军要多加小心。”并命令徐达先机进取,率军直逼张士诚所占领的常州。就在徐达合兵围攻常州时,得到了张士诚派遣其弟张士德统兵数万增援常州的消息。徐达深知张士德狡而善斗,遂决定以计取之。他先在城外十八里的地方设下埋伏,又命总管王均用率铁骑为奇兵,然后亲自督师迎战张士德。战斗打响后,王均用遵命率铁骑横冲敌阵,张士德的军队阵脚大乱,被迫退却。徐达所设伏兵乘机杀出,张士德被活捉,其部下被杀被俘者数以万计。虽然打败了张士德的援军,但常州城却久攻不下。同年十一月初六,吴国公朱元璋因徐达无法攻克常州,又派精兵二万前去增援。但张士诚的常州守将为了缓解常州之围,千方百计引诱徐达军前的将士,结果新归顺的义兵元帅郑佥院率其部下七千人临阵叛变,严重破坏了徐达的围城计划。常州守军在郑佥院叛军的引导下'直捣徐达设在城南的大本营,幸亏徐达遇险不惊,率军奋起抵御,加上常遇春、廖永安、胡大海等将领闻讯后的火速支援,才解了大本营之危。随着常州城内的粮草的日益减少,张士诚的部下士气也日渐低落。至正十七年三月,徐达所部终于占领了常州城。此役后不久,徐达因功由“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同佥”升任“佥院”。    同年三月十五日,在占领常州后,徐达又乘胜夺取了位于长江出海口处的马驮沙(今江苏靖江市),成功地将镇江、常州、马驮沙兰处联结起来,为吴国公朱元璋的政权中心应天府在东部构筑了一个有力的保护屏障。    (二)战宁国,破池州    至正十七年(1357年)四月中旬,徐达奉吴国公朱元璋之命率兵攻打元军盘踞的宁国路。驻守宣城的元长枪元帅谢国玺弃城出逃,但守臣别不花、杨仲英等率部闭城拒战,于是徐达下令围城。刚刚部署完毕,就有—支元兵赶来支援宣城,徐达发兵大败敌军,斩杀无数,余者四散逃跑。    可是,初战告捷的徐达在随后攻打宣城的战斗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原来,宣城城市虽小,城墙却坚固异常,加之城内守军从城墙上发射和抛掷大量箭矢和石块等反击,使徐达几次攻城,都没有得手,部下死伤惨重,骁将常遇春也在交战中身中流矢负伤。吴国公朱元璋得报后,立即亲自统帅大军前往增援,并下令制造“飞车”,在飞车前编竹为屏,以遮挡矢石。准备妥当后,朱元璋命令徐达等兵分数道,同时发起猛攻,城中元军渐渐力不能支。至正十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孤军奋战的杨仲英等被迫开城投降。宣城告破后,宁国路所属的太平、旌德、南陵、泾县等也相继归入吴国公朱元璋的掌握之中。    至正十七年七月,徐达自应天率兵攻略宜兴,夺取了常熟,降服了大批张士诚的士兵。徐达兵克常熟后,距离张士诚的统治中心平江(今江苏苏州市)已经不到—百里,因此平江大震。    至正十八年正月,吴国公朱元璋亲征浙江婺州(今浙江金华一带),徐达奉命留守应天。二月,朱元璋返回应天,即派徐达水陆并进,西征陈友谅据守的皖城(今安徽潜山县北),并顺势占领池州(今安徽贵池市),大败陈友谅增援池州的部队。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派重兵进攻池州,来势极为凶猛。而徐达早已遵照朱元璋的指示做好了迎战准备,守城的士兵在城上击鼓呐喊,而早已埋伏在九华山上的伏兵也乘势杀出,前后夹击,大败陈友谅兵,歼敌一万余人,生擒三千人。然而,在大败陈兵后,徐达和常遇春却在如何处置三千名战俘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常遇春主张杀死全部战俘,而徐达坚决反对,并说:“现在争夺天下的战争刚刚开始,我们绝不能滥杀战俘而断绝了他们归附我们的希望。”由于二人争执不下,只好派使者请吴国公朱元璋来裁决。正如徐达所预料的一样,朱元璋也不同意杀死战俘。但是,在使者回到池州前,常遇春还是不顾徐达的劝阻,在一天夜里擅自下令将三千名战俘坑杀掉十分之九。此事传到朱元璋耳边,朱元璋对常遇春非常不满,命令徐达将剩下的三百名战俘全部释放,并对自己委派常遇春去池州与徐达共掌兵权的决定后悔不已,决定引以为戒,对身边的人说,日后凡有征战,只要徐达出马,就命他_人独掌兵权,统帅诸将。    P19-29

编辑推荐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他“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    王军亮编著的《开国功臣徐达》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朝开国元勋郭子仪传奇的一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开国功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