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奠基西南联大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汪龙麟, 张仕英 编著  页数:264  字数:27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从1895年中国第一所官办大学——北洋大学堂建立始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堪称中国高等教育史中的一座丰碑,而这座丰碑的“底座”便是西南联大人所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以及所取得的现实成就。  1937年“七七事变”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的组织下,于危局中背井离乡,风餐露宿地开始了南渡之旅。是年11月1日,三所大学暂驻足衡山湘水,于岳麓山下正式开课。自此,“11月1日”成为西南联大的校庆日。后因战火蔓延,又西迁至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7月31日,北归的西南联大宣布解散,其间历时九年。在这短短的九年间,先后于西南联大执教的有:陈寅恪、冯友兰、钱钟书、朱自清、闻一多、陈省身、吴大猷和周培源等学术泰斗、专家300余人。在近2500余毕业生中,从军者达到834人,其中有的参加中国抗日远征军而捐躯异国,有的为保护“驼峰航线”而血洒长空。  ……

内容概要

  今天国际上,非常出色的第一流学者中,有科学方面的,有工程方面的,有文史方面的,很多是联大当时造就出来的……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我一生非常幸运的是在西南联大念过书,因为西南联大的教育传统是非常好的,这个传统在我身上发挥了最好的作用。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七十多年过去了,西南联大人多已逝去,在世者也已是耄耋之年,似乎西南联大已是渐行渐远的历史。故而,本书以“他们奠基西南联大”为名,通过那些执教者及学子们对西南联大的奠基为切入点,力图展现那个特殊历史境遇下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还原他们在西南联大之前的经历、之中的风采、之后的命运,进而探求西南联大精神之所在。

作者简介

汪龙麟:安徽岳西人,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宋元明清及近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著作有《20世纪清代文学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史论》《温文尔雅》等十余部,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张仕英:辽宁沈阳人,河北科技大学教授。在日本留学、执教20年,获日本二松学舍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多次参加并主持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文学,中日文化交流史。在中、日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前言
梅贻琦:清华的。终身校长”
蒋梦麟:为北大奉献的“功狗”
张伯苓:愈挫愈奋南开先生
陈寅恪:联大的“国粹”
冯友兰:大手笔的现代新儒家
潘光旦:“独行天下”的鸿儒
朱自清:从文人到斗士的教授
闻一多:拍案的旧社会“叛徒”
金岳霖:至真至纯的“一荪”
钱钟书:终不悔的爱国才子
郑天挺:联大中的“孺子牛”
雷海宗:学贯中西的史学大家
吴宓:欲“杀”胡适的大师
沈从文:“不值四毛。的巨匠
陈省身:联大的微分几何之父
周培源:走单骑的“大将军”
华罗庚:联大的中国数学之神
吴大猷:出诺奖获得者的泰斗
钱穆:一个现代中国的士
刘文典:亦狂亦侠“士大夫”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身为职业教育家,蒋梦麟反对学生参加政治运动,且态度鲜明。在他看来,学生运动是社会弊病所致,是“中国的成年人和老人不肯出来负责任的必然结果”,但罢课是无法解决社会弊病的。蒋梦麟认为 “未成年的一代人应该有安心求学的权利”,学生应以学业为重。“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梦麟与清华等大学校长一起联名发表《告同学书》《第二次告同学书》,告诫学生“赤手空拳的群众活动只有荒废学业,绝非有效的救国方法”,号召学生复课。也正因不支持学生运动,蒋梦麟为后世内地学者所诟病。 西南联大留遗憾 在蒋梦麟任职北大校长期间,正逢抗日战争,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南迁进而形成西南联大。在此期间,蒋梦麟校长以“无为”和“不争”的人生哲学实现了西南联大的“强强联合”。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平津陷落后,北京大学奉命南迁长沙,与清华、南开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由蒋梦麟和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等三人组成筹委会主持校务。随着时局的进一步紧张,蒋梦麟到汉口向国民政府建议把临时大学迁往昆明,得到蒋介石的同意。1938年2月,临时大学迁至昆明准备工作大致完成,蒋梦麟从长沙飞到香港,然后乘船到越南的海防,在坐火车辗转数千公里抵达昆明。到昆明后,蒋梦麟不顾身心疲惫,立即投入临时大学校址的筹建工作。 1938年4月,临时大学由长沙迁到昆明,正式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仍由三校校长组成的常务委员会来主持校务。要让三个个性不同、历史各异的大学共同上课;让三校思想、政见各不相同的教授们朝夕相处,其主持校务之难不言而喻。西南联大成立之初,因是三校合并,自然在人员配置、学科设置上时有矛盾,特别是在北大和清华两校之间摩擦更甚。在办学历史上,北大资格最老,而在西南联大,清华的实力则更甚一筹,为北大所不敌。身为北大校长,每当遇到北大与清华有利益纷争时,蒋梦麟总是低调的选择退让,从不据功力争,当北大教授们对此有所抱怨时,蒋梦麟也不为所动,即使引起部分北大教授的不满,也从未动摇。历史学家钱穆曾在《回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中追忆了这样一段西南联大的往事:一日,北大师生为蒋梦麟从昆明去蒙自而举行集会以示欢迎,在聚会上多位教授颇有抱怨,纷陈西南联大的种种不公,甚至以文学院院长常年由清华冯友兰连任而不轮及北大来佐证。一时间众说纷纭,轮到钱穆发言时,钱穆明确表示:日后抗战胜利,各校复原,仍是各自独立,现在正值国家危难之际,还是不要相争为好。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希前哲。须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西南联大的校歌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毒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国立西南联台大学纪念碑碑文    今天国际上,非常出色的第一流学者中,有科学方面的,有工程方面的,有文史方面的,很多是联大当时造就出来的……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我一生非常幸运的是在西南联大念过书,因为西南联大的教育传统是非常好的,这个传统在我身上发挥了最好的作用。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我特别钦佩西南联大人在政治、经济压力下仍然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民主、学术自由、思想多元化,以及对不同意识形态和学术观点的包容。这种价值,是最佳的中国传统和最佳的西方传统的相结会,它不仅是中国大学最鲜活的血液,也是全世界的。西南联大人使得这种原则成为了西南联大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西南联大能够在漫长而黑暗的战争年代中存在的基础,这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在世界教育史中写下了独特的一页。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教授易社强(john Istacl)

编辑推荐

《他们奠基西南联大》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他们奠基西南联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喜欢西南联大,一所奇迹大学。值得看。推荐
  •   每一位先辈都是能人。
  •   西南联大,中国的超级大学
  •   基本是左抄抄,右抄抄。关键是文字也很差。
  •   没有我想象中的好,大都是概述性的文字,缺乏表现人物个性和精神风貌的故事。
  •   阅读此书可以了解一些大师的逸闻趣事和精神风貌,遗憾的是错误太多,比如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标点符号不恰当等,实在不像教授,博士的水平。这是我在亚马逊买的质量最差的一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