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光谱与文化地形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绍谊,聂伟 主编  页数:4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2006年6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以此次研讨会上提交的发言论文为主体,同时汇集了近来相关研究成果,是“华语电影研究系列”又一部重要结集。

作者简介

  孙绍谊,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研究员,美国南加州大学和纽约大学上海中心兼职教授,国际亚洲电影促进协会(NETPAC
International)理事,中国数字电影与数字节目联盟副理事长。主要著译包括《电影经纬:影像空间与文化全球主义》、《想象的城市:文学、电影和视觉上海,1927—1937》、《灯光、摄影机、开始!走近中国新生代导演》(英文)、《原初的激情:视觉、性欲、民族志与中国当代电影》(译)。
  聂伟,博士,教授,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主要学术方向为泛亚区域电影、华语电影产业文化研究与当代影视文化批评。出版学术专著《华语电影与泛亚实践》、《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两部,编、译著作《电影批评:影像符码与中国阐释》、《当代华语电影的文化、美学与工业》、《谢晋电影:中国语境与范式建构》等五部。

书籍目录

导言:在影像的跨国流动中反思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关系/孙绍谊 聂 伟
第一部分 跨境交往中的理论建构
权力格局中的“普适性”策略:好莱坞与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中国电影/孙绍谊
电影审查、分级制度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从联邦最高法院判例透视美国电影制度/付永春 郑 涵
论中国电影史研究中的“感官文化学派”
——以美国学者为主的上海早期电影研究/曲春景
全球化背景与飘浮不定的碎片
——论后语境影像的一种发展态势/金丹元
全球化时代电影民族文化符号的审美转换/陈 阳
第二部分 “西洋景”中的影响焦虑和主体重建(1897—1927)
卓别林喜剧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胡 克
早期中国电影:主体性与好莱坞影响/虞 吉
葛雷菲斯与中国早期电影/陈建华
1920年代:欧美电影在上海/秦喜清
中国的好莱坞梦想
——中国早期电影接受史里的Hollywood/李道新
……

章节摘录

  一、美国电影进入上海  1895年,电影在法国诞生后,第二年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第一站即落脚于上海。1896年8月11日,西方商人在上海闸北的西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的游艺场所——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而其首先发生在上海颇为意味深长,从此,电影就与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1897年,美国电影放映商雍松(Youngson)来到上海,在天华茶园、跑马厅奇园、同庆茶园等处放映电影。在四马路西首的天华茶园,“连演五夜”美国新到“机器电光影戏”,“比真尤妙,栩栩生动如活”,“且戏目繁多,使观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势”。此亦成为美国电影与上海结缘之始。  与电影放映几乎同步,上海也开始了拍摄电影的历程,最早来到上海拍电影的是美国公司。1898年,美国汤姆斯?爱迪生公司曾派遣摄影师周游世界拍摄当地风光,在上海拍摄了《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1901年,美国沃威克公司(Warwick)的摄影师约瑟夫?罗森塔(Joseph Rosentha)拍摄了《上海南京路》,画面上的南京路,“是一条满是行人的街道,街上有步行者、黄包车夫、官轿、一位骑自行车的欧洲妇人、锡克巡警和二位德国官员”。影片反映的是上海城市生活的情景,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记录,而且表现出清末的上海已经具有五方杂处的国际化特点。  ……

编辑推荐

从某一方面来说,传统民族国家之间的界限以及与之相关的区域、地域观念正被传媒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全球化所解构或重新结构。与此相应,电影研究中以民族国家为主要单位的思维定势也日益面临叙述和阐释的困境。在电影的后百年时期,无论是“大片”还是“艺术片”,都已经不能单纯从民族国家的制作、发行、消费环境的角度得以全面的理解。跨国与跨文化的电影合作与消费,迫切需要我们发展出一套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新的理论框架和批评观念。正是基于这一思考,孙绍谊和聂伟主编编辑出版了《历史光谱与文化地形(跨国语境中的好莱坞和华语电影)》,试图以交互联系缠绕、多面向多层级文化流动的眼光重新图绘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的关系,为中美电影交往研究做一些基础性的铺垫工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历史光谱与文化地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