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敏感者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人博  页数:377  字数:29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闲逛者絮语(序)  “我是什么?”,“我是谁?”——这个问题像个幽魂死死地缠着我,让我纠葛其间,泪眼迷离,扯得生痛。  我的角色是个教书的,还顶了一个教授的头衔。按照社会分工的概念,“教授”除了教书,还得有自己的专业。是的,我的专业是一个法学的分支学科——宪法学。许多年前,在这块园田里,东刨西挖,沾着汗尘。这些年,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不知是因了年老的缘故,还是上天弄人。这让我想起了过去村子里的“打井”。我的家乡是一个易旱少雨的地方。农人们把水井看成是关涉生存的大事。“打井”最重要的是要找准位置,若错了一点,辛苦就会白费。更糟的是,某些地方压根没水,付出越多,失望越大。  我的疲惫不知是来自于这愚蠢的劳作,还是来自于这劳作之地的“无水”。我学会了偷懒。冥命注定,我不可能归化为这个专业的主流。“为人所知却不知名”——这是归属也是对我的褒奖。  除了教书,还能向往什么?它是我唯一的职业。职业就是得选择一个角色,由它来养活。除此之外,它没有更多的东西。或者说,职业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因为人离开了社会则无处可去。还好,我并不厌恶这个行当,喜欢给学生上课。在课堂,我可以把那些无用的胡思乱想像考试夹携小纸条的方式带进教室,学生能分享我的热情、玩笑或者不时冒出的几句机智之语,便是快乐的应许之地。  虽然选择了讲台,但本性上我却是个闲逛者,一个夜间的漫游者。  闲逛者既可以在挤满人群的街道,以漫无目的的游走姿态背离人群,同时又被人群推挤;也可以远离人群,在黑夜的世界里,在那些声色光影以及漂浮于心底的记忆中游荡。我属于后者。  夜深人静,那是我喜欢的去处。影像、音符、书页、过去的记忆,甚至在电脑里的一幅图画都是必经的路景,或探头探脑,或驻足观望,或走走停停。一个人若在树下坐等花开花落,果实由青变红直至熟透,在我看来那是傻子。(《许嵩:用音乐救赎》)  这也注定我成不了任何专家,一生都只是个闲逛者。喜欢电影、音乐和绘画,却成不了艺术家;喜欢格言箴句,也做不了诗人和哲学家。“专家与业余者的区别,除了高下,还在于进入作品的方式:前者注重作品的技术和理性,而业余者投放的是身心和感情。我宁愿一生以业余为业。”(《谁摇动了天使之铃?》)  闲逛是一种诗意的思考;闲逛是一种收藏,将其所闻、所见,哪怕仅是一缕思绪都攥在手里——“收藏是儿时的热情”。(《绝望的语词》和《凡世、凡人、凡心》篇目)  黑夜中的漫游是孤独者的快乐。先到鲁迅那里看一看。他的那份苍凉就着黑夜,给了我《再嚼鲁迅》的机会。“希望”在他头顶上掠过,像是流星划过夜空。我想到了他的写作:写作之于他是绝望的缓解?还是“还一笔宿债,就像一个上吊之前立下的遗嘱”?(卡夫卡语)写作也许是对他的“绝望”的一种苦涩的奖掖。  在鲁迅那里呆了一会,又到了瓦尔特•;本雅明的“住处”。他不讲故事,却喜欢讲故事的人。(《失传的手艺》)  他打动我的是那独特的思考和诡异的思考方式。赞叹他在“微小世界”里的大发现,感动于他思想的火焰在“过去”的干柴和生活的灰烬上的持续燃烧……  鲁迅、本雅明、竹内好都是闲逛中见到的景象。至于他们之间有何思想上的关联,这不管闲逛者的事,闲逛者只是东看看西瞧瞧的游走。我只是在这些身像之后,捡到了一枚刻有“阴郁”二字的徽章。  “电影”是黑夜的闲逛者的必经之地。与艺术家不同,闲逛者不讲究电影的分类,只要感觉有趣的,就能吸引他的眼球。当然,有关人生思考的电影,驻足的时间会久一些。像“悬疑片”这类电影他也愿意检验一下自己的智商。(《香水:一个黑郁的玩笑》)  对闲逛者来讲,他未必全神贯注于整部影片,但他会在意其中的单个镜头。因为结局往往藏身于以其凝练形态出现的细节中。(《中的美丽衣褶》)。  电影吸引他的永远不是一个观念,而是某个具象。(《给斯大林的礼物?》)  闲逛者一边用眼睛看,一边也用耳朵听。即便在观看那些影像时,他的耳朵也闲不下来,从银幕飘拂而出的音符,也会使他手舞足蹈。(《< summer>:洗耳恭听久石让》)。  一个音符,一句歌词,都可能为闲逛者收入囊中。(《音乐与脸谱》)  闲逛者在黑夜里漫无目的的游荡,这与那些白天匆忙有致的人们形成对照。任何有规则的忙碌,都是一种冗余。这是闲逛者遵守的基本价值。  闲逛者是社会专业化下的弃民。  “他们看上去,十分懒散,但在这懒散的背后,是一个观察者的警觉。”他对游荡本身的酷爱来自于对循规蹈矩的现实的鄙夷。对现实的绝望,加快了闲逛者游走的步伐。  闲逛者想象力丰富,生性敏感,内心尊贵,他只听从没有目的地的乌托邦的召唤。  闲逛者喜欢的孤独,是置身于夜色的孤独,是一个人在黑夜里的狂欢。黑夜给予的那种时刻成了他消磨时光的空当。  闲逛是那些内心尊贵者保持尊贵的一种仪式;  闲逛是保持想象力的一种方式。  闲逛者永远孤独的站立,眺望着这个身在的现实,然后把目光放低,将自己的孤独与这破碎的世界融为一体。(《孤独的敏感者》)  夜色褪去,置身于声色光影黑夜世界的闲逛者恋恋不舍,那意味着他将要别离灵魂世界的存在。  闲逛者不提供娱乐,也不提供教诲。更不想用自我的剖白来换取冰冷的金钱。他呈现的只是漫游的快乐和收藏的热情。

内容概要

  这是一个有关闲逛者的故事:闲逛是一种诗意的思考;闲逛是一种收藏,将其所闻、所见,哪怕仅是一缕思绪都攥在手里;闲逛者想象力丰富,生性敏感,内心尊贵,他只听从没有目的地的乌托邦的召唤;闲逛者喜欢的孤独,是置身于夜色的孤独,是一个人在黑夜里的狂欢。
  有趣的是,虽然作者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宪政学者(《南方周末》),但他却说:专业性的学术在他这里,那只是一个狭小的空间,是人为挤出的一个地方,而剩下的那一大片空地,却被一个叫“闲逛者”的主人所占据。他没有固定的姿态,没有专注的事物,其存在的唯一方式就是闲逛。闲逛既可以在挤满人群的街道,以漫无目的的游走姿态背离人群,同时又被人群推挤;也可以远离人群,在黑夜的世界里,在那些声色光影以及漂浮于心底的记忆中游荡。他偏爱的是后一种。
  黑夜中的漫游是一种无聊的快乐。鲁迅、本雅明、竹内好、北野武都是他造访的主人。其实,也不是造访,算是一种顺道的路过,一种好奇心驱使下的探头探脑。闲逛者在黑夜里漫无目的的游荡,这与那些白天匆忙有致的人们形成对照。任何有规则的忙碌,都是一种冗余。这是闲逛者遵守的基本价值。
  要说明一点的是:闲逛者并不提供娱乐,也不提供教诲,更不想用自我的剖白来换取冰冷的金钱。他呈现的只是漫游的快乐和收藏的热情。

作者简介

王人博:生于1958年,著名宪政学者,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现代法学》主编,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政法论坛》主编。
其代表作品:
《法治论》(1989,与程燎原合著),90年代国内外极有影响的名著,国内系统研究法治理论的“开山之作”;
《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1997),中国宪政文化研究范式的奠基之作;
《宪政的中国之道》(2003),“迄今为止最杰出的宪政研究”(《南方周末》)之一;
《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的关键词》(2009),“关键词”研究的代表作。
在“西南”,被称为“西南政法的马克思”,是西南政法的精神领袖;
在“法大”,“为人不识王人博,法大四年算白活”广为流传,曾被民间20余次提名中国政法大学“影响最大的或最能代表法大形象的人”。
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推出:
王人博:《孤独的敏感者》
王人博:《宪政之道非常道》
王人博:《“共和”在中国——意义的翻转与再生》
王人博:《中国宪政史(讲义)》

书籍目录

闲逛者絮语(序)
孤独的敏感者
孤独的敏感者
《刺猬的优雅》中的美丽衣褶
电影里的“第三种镜头”
谁摇动了天使之铃?
《summer》:洗耳恭听久石让
给斯大林的礼物?
摄影机的罪恶
是喜剧还是自嘲?
有一种病叫爱情
性与艺术
请掐灭那燃烧着的火焰
其实,我们活得都不是太坚定
从马背上摔下来的现代性
一株无法救赎的山楂树
死也是美好的
《香水》:一个黑郁的玩笑
梦之秋天
窗前的那一抹枫红
上帝掷下的骰子
悲梦的颜色
美艳有毒
女人的故事
音乐的那点滋味(外四篇)
人鬼话未了
再嚼鲁迅
又见鲁迅
人鬼话未了
颓败线的颤动
“为别人”还是“自己玩玩”
试着了解:竹内好和他的书
失传的手艺
失传的手艺
侧耳死神的叩门
案头、床头两相宜
读书碎语
新春里的旧书单
正月里的消闲
千年一梦为蝴蝶
千年一梦为蝴蝶
庄子的“鹅”
庄子的“猴子”
彭塔力斯的乡愁
有一种爱在松痕里
伤心最是清明时
童年
聆听生命
给无知一点谦卑
给无知一点谦卑
我是华夏,他是夷狄
宪政:一种结果两条路径
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癫痫
从猴子到人是幸也是不幸?
猪类的悲哀
梦中的一株高粱
当不幸成为一种炫耀
律师之为“师”
绝望的语词
历史
失眠
诅咒
还账
期待
告别
耍猴
称呼及其他
戏子与大师
性:少儿未必不宜
“怕老婆”及其他
凡世、凡人、凡心
世间女子
冬日里的温暖记忆
今夜这里放电影
不穿裤子的岁月
上大学的第一天
凡世、凡人、凡心
我对面的那个人走了
教师与修养
王人博:一个宪政主义者的当代史(代跋)
后记

章节摘录

  作家是因为得病而写作,还是因为写作而染疾?热爱写作不是基于热爱,而是因为过往中那些为人不屑却也无法忘怀的故事。它犹如灵魂中的毒芽,膨胀、生长、乱窜,直至哽喉。书写会温暖手心,也会伤生。写作的最佳状态就存在于那生命将死与不死之中。  ——“女人的故事”  生意味着爱、喜悦、执守、希望、弃离、痛苦、无爱、恨、悔还……的经受;死则是“别离”和“重回”。在人生的一点,我们会因为某个“瞬间”忽然顿悟:死不是生命的结束和轮回,而是对生命的拓展和超越,是一种生之价值的终极静谧——“死是美好的”。这样的“顿悟”来自于我们对死亡的凝视、沉思、聆听的“契机”。“契机”是我们觉悟的诞生地。我在此所说的这个“契机”是一种职业,一种为死者最后装扮美丽和尊严的“清洁者”——入殓师。  ——“死也是美好的”  竹内好尊者说:“鲁迅的死是现役文学者的死,死是他文学的完成。”我赞同。只是,我不喜欢“文学者”这个称呼。原先是知道“文学”的,但面对鲁迅,我糊涂了文学的含义。鲁迅用他生命之血吐写的文字能简单的用“文学”加以了结吗?按我自己的喜好,我更愿用“做文者”这个词,它更带有宿命的意味。这世上,有三种人是宿命的:耕种者,如我的祖母;做工者,这个我不知道;做文者,如鲁迅。鲁迅是死在做文中的,就像我祖母死在了耕田里。这也是我理解竹内好尊者的“现役”一词的意思。  ——“再嚼鲁迅”  ……

编辑推荐

  购买同系列其他图书请见:  《新民说·儒家式现代秩序》  《新民说·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  《新民说·坐待天明》  《新民说·孤独的敏感者》著名宪政学者王人博最新作品,献给在这个不耐烦的时代那些不追梦的人。  ▲ 一本不是“自传”的自传,在这里,读懂王人博。  ▲ 一本超脱法域眼光观照社会与人生的书,亲聆睿智者的思考与言辞。  这是一本有关电影、音乐与读书,有关鲁迅、本雅明、北野武、竹内好的书,文辞与义理齐彰,美文共美图一册,一本超脱法域眼光观照社会与人生的书;同时,这也是一本不是“自传”的自传,从这里,你可以读懂一个中国宪政主义者的那种敏感、警觉、难以驯服,以及痛楚、困惑乃至迷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孤独的敏感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0条)

 
 

  •   当初在我们学校听王人博和贺卫方大谈中国宪政,结果买书一看,文艺青年啊!
  •   很欣赏王人博老师的,一直关注他的微博,该书内容深刻,使人思考良多,收益。
  •   王人博先生当面推荐,值得收藏的好书!
  •   非常欣赏“闲逛”这种状态和心态 有所同感的人看这些文字会更有感触。
  •   我是在学校图书馆看的这本书,封面简单就很吸引我;内容是作者的一些随笔,电影观后感,一些书目作品的读后感、评价等等,喜欢作者对于事物的思考,或许就是因为作者的职业,他会从一种我很少关注的角度去思考,去解读,我很喜欢这本书给我的感觉
  •   挺好地书,读起来另一种感觉
  •   新民的当代解读
  •   智者生存之道给人教育和帮助!好。
  •   非常好。值得去阅读。能在深层次将一个人尤其是向内人的心理描绘出来,这个在我看来是非常难得的。
  •   王教授的书 非常好看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系列出版物有思想!
  •   广西师范又一个好系列.
  •   好书,真的值得收藏,还等什么呢
  •   具有文化内涵的内心感悟。
  •   书很新,发货也快,是正版。书很喜欢。王老师的文集,必须赞。
  •   很有深度也很精彩,值得一读
  •   不错的读本~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很不错~推荐!
  •   对不起啊,最近太忙了,货收到后忘了反馈。再次感谢!
  •   作者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   帮同事买的,买了两本,推荐
  •   看到报纸上介绍特地来买的,还行,不错。
  •   稍后看完再加评说
  •   内容不错,就书本外壳是硬装的...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认真看一下。
  •   影评,乐评,很好的一本随笔。
  •   多话外之音
  •   一如既往的诚实 质朴 性情 好没有什么新东西
  •   前面是作者对电影的点评 ,后面有音乐我很喜欢后半部分
  •   “中国的脊梁”
  •   有些地方还行,但是总体不让人满意
  •   作者的个人读书感悟,很有启发
  •   该怎么说 像是吐槽 像是关怀。。
  •   刚收到货,很期待书的内容,应该不错
  •   就是书太厚实了,需要花很长时间去阅读。
  •   和他专业相比,本书深度欠缺,文笔语言一般般,消遣之用,权当开卷有益吧。
  •   王老师的随笔,读来也很贴近生活
  •   没细看,不过王老师的书还是喜欢的
  •   好书,喜欢,待慢慢细读吧。
  •   王人博老师随笔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