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传播与控制研究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炎龙  页数:274  字数:24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为:网络语言作为网络媒介传播的一个重要范畴,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网络语言出现以来,对于它的研究已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总体来看,网络语言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系统全面、多学科交叉地研究网络语言,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本书正是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和多元方法对网络语言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尝试。  从研究视野来看,本书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走出了狭小的本体语言学的局限,走向更为宽广的研究视野。从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生态学以及系统论等角度,对网络语言传播进行多维度的审视,为网络语言的研究在语言生态和网络文化传播中提供客观而系统的视角。本研究以问题为出发点,对网络传播中出现的网络语言现象进行理性的解析和审视,以充分把握网络语言的传播现状和特点为基础,以掌握传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目标,梳理复杂的问题并达到科学的认识。   从研究内容来看,网络语言的传播与规制涉及很多层面,本书试图结合网络媒介中网络语言传播的表现形式,归纳网络语言传播的特征规律,探讨其语言与文化的关联,尤其是对于网络语言使用主体之一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培育,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本书从网络语言的系统建构、网络语言的传播阐释、网络语言的文化视阈、语言传播的网络素养以及网络语言的规制策略等五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网络语言这一研究对象。

作者简介

王炎龙,湖南双峰人,文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学理论、广播电视和网络传播等。有多年的省级电视媒体营销策划经验。曾连续三年(2006年至2008年)获“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奖励计划”奖。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要著作有《省级电视媒体解码:电视川军品牌聚焦》(合著)。另参编其他著作或教材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一项,参与并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社科项目的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网络语言的媒介化生存 第一节 网络语言的媒介化呈现  一、语言的媒介化趋势  二、网络语言概念厘定  三、网络语言构型分类 第二节 网络语言的多样化特征  一、语言的建构化创新  二、语言的功利化传播  三、语言的功能化呈现  四、语言的批判化表现 第三节 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  一、传播环境营造:网络交际模式的形成  二、传播主体基础:网民群体的壮大成熟  三、传播心理土壤:社会集体心态的支撑  四、网络文化发展:语言系统的不断完善第二章 网络语言的传播阐释 第一节 网络语言的传播路径  一、传播语境:狂欢化的拟态空间  二、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交流平台  三、信息噪音:变异性的语码干扰  四、传播把关:自由化的舆论领袖 第二节 网络语言的传播范式  一、网络部落的集群范式  二、仿效经典的开放范式  三、融合消解的复合范式  四、语权均等的共享范式 第三节 网络语言的传播归属   一、人际传播:网络语言的编码解码  二、群体传播:公共领域的话权分配  三、小众传播:数字鸿沟的信息落差第三章 网络语言传播的文化视阈 第一节 文化传播视角中的网络语言  一、网络语言的文化背景  二、网络语言的文化承载  三、网络语言的文化责任 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中的网络语言  一、网络语言的融合趋势  二、外来文化的多维影响  三、网络语言的本土认同 第三节 亚文化崛起中的网络语言  一、暗语化表达:虚拟社区的身份识别  二、平民亚文化:草根化民间话语广场  三、消费文化的亚文化:符号娱乐消费  四、亚文化审视:双重的文化影响第四章 网络语言传播的素养培育 第一节 网络语言传播与素养偏差  一、网络素养的内涵思辨  二、语言交际的变异表征  三、语言传播的伦理缺失 第二节 网络语言传播的素养培育  一、群体心理解析与绿色社区重构  二、语言暴力与治理机制  三、网络道德意识和思维模式培养 第三节 网络语言与网络素养的实证视角  一、触网行为分析  二、网语使用分析  三、网络语言中的网络素养透视第五章 网络语言传播的规制路径 第一节 网络语言的传播失范  一、交融与冲击: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二、颠覆与解构:网络语言对人际传播原则的挑战  三、偏向与修复:网络语言对传统道德的影响 第二节 网络语言的使用规范  一、网络语言的规范原则  二、语言立法与语言权利  三、网络语言的舆论治理 第三节 网络语言的引导  一、语言传播教育  二、网络文明倡导  三、语言自我净化结语 一、网络语言传播与控制的发展观 二、研究启示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网络语言的传播与控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政治意味比较强,适合写政论性比较强的论文做参考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