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记忆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作者:舒莺  页数:188  
Tag标签:无  

前言

  献给爱着这个城市和建筑的人们  五年前的初冬,无意识地贴近一处被这个城市遗忘掉的地方——北碚夏坝,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旧址所在地。从登辉堂到孙寒冰墓,寂静冷清中隐隐透露着这座城市经历的一段不可磨灭的过去。我在那些全然不同于当下设计风格的简朴礼堂、教学楼、宿舍周围停留了很长时间,尘灰满布中我相信掩埋了许多难以言说的故事,从别处迁来的教授墓和从乡民猪栏里找到的《复旦大学师生罹难碑记》记载下了属于这个城市独有的深刻的细节,但这一切似乎随着时光的流逝正逐渐被淡忘,当年的怆痛留给了当年的人们,“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心底”(林徽因·《哭三弟恒》),如果没有那些个作为见证的几间房舍,教科书上也罕有提及的文字,这段历史不会在后来者脑海中留下多少印象。从那个时候开始,许多隐藏在城市角落里的重要遗迹开始进入我的视野,重庆太多昔日的过往依附在这些微弱而转眼将逝的青砖旧瓦之上,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闪烁着触动人心的微光。

内容概要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更是凝固的历史。已经和濒临消失的青砖旧瓦,封藏着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属于重庆的另一面:优雅而沧桑,古典而时尚。本书将带领读者追寻31个从开埠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富有重庆地域特色的近现代优秀建筑,在建筑知识与历史文化中华丽穿梭,在叩问城市文脉发展何去何从之时,留给读者更多超乎建筑本身的思考。

作者简介

舒莺,1977年生,现主要从事西南地区城市史及建筑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法国水师营:留在百年城堡里的那杯茶慈母堂:山中古寺·梦境汪全泰号:陈年的开埠往事中英联络处:回首已是百年身仁爱堂:藏在山城小巷里的谜题荣昌天主教堂:小城的赞美诗德肋撒堂:在山寨中重生孔祥熙别墅:南泉旧事(一)林森别墅:南泉旧事(二)圆 庐:风雨故人来园:残墙春秋于 庄:落叶满阶红不扫万州西山钟楼:往来成古张骧公馆:上清寺的惊鸿打枪坝水塔:石头的梦中央大学旧址:与“重大”为邻的沙坪岁月聚奎书院:鹤鸣于斯的书院白屋文学院:青春守望者复旦大学旧址:夏坝无声马鞍山公馆群落:吉光片羽话老院雅 舍:格雅何须时人识史迪威博物馆:和看门人一起守望历史南山大使馆群落:散落南山的珍珠黄山抗战遗址:寒梅时节说黄山苏联大使馆:镌在院徽上的旧影美国大使馆:于无声处,告别重庆马家洋房子:真武场的移民丰碑杨氏旧居:巴县衙门背后的秘密跳伞塔:熄灭的灯盏大田湾体育场:老去的图腾大礼堂:城市经典,永远的丰碑

章节摘录

  有浪漫的女士撰文猜测中世纪曾有旅行到此的古典英国淑女在此歇脚,慢饮下午茶;也有报纸报道说现今英国领事馆官员尉淳瀚专门打听这座“英属”建筑可否买下维修、改建做中英文化交流之用:最言之凿凿的消息是2009年年内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英国艺术文化沙龙,全重庆的小资和文化人对英伦文化感兴趣者都可以来这里喝咖啡,感受不列颠风情。  但是,所有的猜测、传言和预测都在2009年底尘埃落定,一切都没有发生变化,陈旧老房子依旧是原样,在凌乱纷披的出国培训、办证刻章、便宜酒店、钟点房的招贴和灯箱广告中探出头来,漠然迎着重庆城市冬季时分固有的冰冷和迷蒙。  老教堂的残迹在高楼林立的解放碑显得极为特别。毋庸置疑,已经进入公众视线的老楼应该会在短期内得到整修,或者不止于此,等待它的可能是一场光彩夺目的华丽包装,幸运的话,曾经遭受灭顶之灾的其他楼群也会有机会重见天日,获得重建也不是不可能的。我们极有可能会看到百年真原堂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新的商业和文化符号,重新复活。老教堂过去一百年一直被叫做中英联络处,今后又可能会被唤作大不列颠艺术沙龙中心。  教堂也罢,军事中心也罢,艺术沙龙也好,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都在生生不息,城市进程越来越快的变幻,宗教的浸染,军事的纷争,艺术的升华,每一时每一刻都被岁月赋予了新的内容与含义,只有这不会轻易改换容颜的老屋记载下了每个时代人们生活的轨迹。  城市发展的步履如同疾驰的列车滚滚向前,百多年的光阴转眼即过,时光与岁月雕刻着我们的时代,忧伤、感叹、悲壮、光荣,变化着生活的主题,不断翻新一页又一页。不知道时光来自何处,又继续驰向何方,当所有的过往逐渐谢幕,回望最初来时的站台和遥远的过去,人们都仿佛迷失了来时的方向。

编辑推荐

  寂静冷清中透露着城市不可磨灭的过去,尘灰满布中掩埋着难以言说的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远去的记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有关重庆的记忆
  •   喜欢那个喝老荫茶在黄葛树下乘凉的老重庆。
  •   重庆
  •   书很棒,特别是文字很棒,喜爱:)
  •   很好的书,收藏不错,难得淘到一些好书。
  •   还没看,用来收藏,主要是被书名吸引
  •   总体还感觉可以
  •   城市经典建筑所包含的历史文脉信息会启迪心智

      在一座城市生活和工作,了解它的历史、文化,不仅增加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文脉所包含的信息,会启迪你的心智,直接或者间接对你的工作有帮助,每一个城市在历史的积淀中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是一个城市独有的标志,我是一个金融工作者,我关注重庆金融发展历史、金融文化的演变,1821年第一家票号落户重庆陕西路,1899年,中国通商银行重庆分行落户渝中区,这是重庆最早开业的一家银行,俊川源银行、大清银行重庆分行、聚兴诚银行、四川美丰银行、重庆平民银行、川盐银行、华康银行、四川商业、川康殖业、川盐银行等10家银行最为著名。1937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渝中区就有150多家银行,汇丰银行等在重庆设办事处。重庆从一个地方性、区域性商业金融中心城市,成为战时大后方政治经济金融中心。

    《远去的记忆:你不可错过的重庆建筑31处》书的标题直截了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更是凝固的历史。已经和濒临消失的青砖旧瓦,封藏着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属于重庆的另一面:优雅而沧桑,古典而时尚。本书将带领读者追寻31个从开埠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富有重庆地域特色的近现代优秀建筑,在建筑知识与历史文化中华丽穿梭,在叩问城市文脉发展何去何从之时,留给读者更多超乎建筑本身的思考。 我想知道重庆的金融沉梦,了解无聚不成行——聚兴诚银行;故宫国宝藏身地——川康银行;百年交行、美丰银行、重庆川盐银行等等,遗憾这本书没有涉及,大都是诸如孔祥熙别墅、林森别墅、史迪威博物馆、南山大使馆群落、黄山抗战遗址、苏联大使馆、美国大使馆等城市经典建筑,不过仍值得参考、收藏、借鉴。
  •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常常因为非常细微的某个东西——比如一小块“玛德莱娜”点心,两个不同的时空突然彼此渗透,引燃我们的感官,埋葬在过去里的某种记忆竟会氤氲般浮现在时空错乱的当前。时光消散,为了重新找回逝去的时光,于是,普鲁斯特从睡眠开始书写他的清醒,而舒莺《远去的记忆》则从重庆老建筑开始书写拂去尘灰的苏醒。
        
      此书绝非为了建筑专业人士所写的技术书籍,也与艺术无关,而是要向远去的记忆觅得建筑主导着我们情绪的波澜。曾经的。现在的。
        
      ——法国水师营古堡露台上的下午茶
      ——于庄石阶历历苔痕间的满地红叶
      ——聚奎书院清越的鹤鸣和琅琅书声
      ——雅舍超脱淡然的中庸
      ——夏坝复旦旧址无声骊歌的孤独和悲怆
      ……
        
      所有的一切具有一种颤动心弦的性情,踏进建筑的记忆正是跟这些细枝末节息息相通的。“它们之于一幢建筑正如鞋之于一个人,会意外而又强烈地透露出与众不同的性格”(阿兰•德波顿语),在它们身上有太多历史真相的蛛丝马迹,激发你放足寻觅。
        
      记忆是个很模糊的词,犹如遗忘打造出来的影像,是一个充满奇异可能性的蛮荒,其永沉的悲怆大概只能用“夏坝”的寂静无声和冷冽视野以蔽之。遥远的记忆正因其遥远,是以无能见其细节。一个遗失细节的记忆,注定很粗糙,甚至很野蛮。作者自足下的丈量向外拓延展能,使建筑细节的披露透过记忆的模糊和人心的迷惘,使其背后乃至属于这个城市独有的刻骨细节渐趋清晰。
        
      书中记录了许多在建筑形态上毫不惊鸿的老建筑,诸如圆庐、于庄、雅舍、白屋文学院、复旦大学旧址等等,残断破颓,单调平淡。但是,“在这单调平淡的生存中,总可找出些生动的生活片段,即使是最平凡、最滞闷的也得以在伟大的戏剧中占有一席之地”。爱尔兰作家乔伊斯说的当然不是建筑,而是生命中带夹或出现启悟的片断经验,它在记忆中必然来自一个细节,“这个细节一经发现,遂如爝火乍燃,使原来阒暗的一切有了清晰、明白且鲜亮的意义”。就这个意义说建筑亦然,从“夏坝”乡民猪栏里找到的“复旦大学师生罹难碑记”即是证明。
        
      城市正在变成一种焦虑的主题,在其中表达着生存的梦想和消亡的思考。在这样的思路里我们看到了时间的经过和展示的路径。对生活的理解要求我们去感受并不断螺旋式地返回到感性体验的真实之中,这需要永恒的开启,无限的检验,每一个境遇在一个特定的时空里都是独一无二的。假如你不想在建筑中用诗意的方式栖居,那么肯定不会善待它们,你也就很难真正理性对待人性。
        
      每次乘车经过“雅舍”,看见它寂寞地佝偻在街边的高岗上,那种孤独不知是陶渊明式淡远超脱的空灵,还是历史的沉静与现实的喧嚣的格格不入。时间或许可以抹去记忆,但抹不去历史存在的真相。在我看来,揭示细节一直是剥视真相、窥探人性的最好方式,将细节作为放大的一个片断,我们可借以表现建筑的独特性,所谓“尝鼎一脔,窥豹一斑,亦足见其大略矣”。岂可因为细节的无足轻重便褫夺其彰显人性的真相?或许建筑本身并非刻意制造出让后人忍不住要寻思其意义的细节,但毫不妨碍我们给力采取的那种延宕得近乎凝滞的耐心让时间缓慢下来,利用细节还原某种情感,在现实的焦虑和那些还在让建筑变得更悲怆的人们面前,创造一种吟唱的可能。
        
      这本书仅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当作者踩着记忆寻找记忆真相时,往昔在建筑里沉浮歌泣,种种细节无序连翩。是作者写出了建筑的些许侧面,勾勒出了记忆的形象,毋宁是历史造就了建筑的角色,编织了生命中不可磨灭的故事。
      
      
      
  •     在上海生活的那些日子,常常去追寻去探索那些洋房、红楼后面的故事。特别是当阳光撒透梧桐,星星点点的闪动,总会让人想要去呼吸,呼吸那一口感动。而作为一个重庆人,却忘却了在自己的家乡也有这样的深邃与动容。《远去的记忆》,无不是圆了许多人的梦吗?
  •     父母都是重庆人,按理说我也该算个地地道道的重庆人
      可由于在外地生活的十几年,让我对这座城市感觉陌生
      老爸说重庆是巴渝文化 说白了 其实就是没什么文化 江湖气中
      可是你越深入了解,发现也不尽然
      老重庆有很多故事待我去发现
      可惜的是这么故事已经逐渐随风而去了
  •   问候龙之介兄
    好书
  •   眉睫兄好,你那本关于废名哪里能买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