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花六照

出版时间:2008年2月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梁羽生  页数:4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笔花六照》分为六辑,精选一九五六年至二○○五年的梁羽生散文,由作者亲自增订,其中十二篇在中国大陆首次结集,为武侠小说封笔后的文字。本书既记武侠因缘、师友轶事、史论典籍,又有谈诗品联、云游记趣、棋人棋事,彰显武侠世界之外的梁羽生之性情与志趣。作者国学功底深厚,文史修养笃实,通过追忆与诸名士大家的往来故实,陈寅恪、饶宗颐、简又文、金应熙、舒巷城、聂绀弩、黄苗子等文人的风骨,张季鸾、胡政之、金庸、徐铸成、杜运燮、陈凡等报人的风雅,历历在目。

作者简介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被誉为新武侠小说鼻祖。生于广西蒙山,曾负笈岭南大学,后南迁香港,供职于《大公报》。自一九五四年在《新晚报》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起,此后三十载,共有《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等三十五部小说作品问世,脍炙人口。

书籍目录

增订版序初版序甲辑 武侠因缘 与武侠小说的不解缘 中国的武与侠——在悉尼作家节武侠小说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武侠小说略谈 只因藏拙创新招 达摩·禅宗·秘笈 魔女三现 怀沧海楼 凌未风·易兰珠·牛虻 有才气 敢创新——序卢延光的《武侠小说插图集》  早期的新派武侠小说——在浸会大学的专题演讲  武侠小说与通识教育——在广西师范大学的专题演讲乙辑 师友忆往 弄斧必到班门——在伯明翰访问华罗庚教授 华罗庚传奇 金应熙的博学与迷惘 悼沙枫 论黄巢 怀高朗 文学院长的风流 怀士堂前喜见层楼拓 挽聂绀弩联 京华犹剩未残棋 记刘芃如 胡政之·赞善里·金庸——《大公报》在港复刊轶事 亦狂亦侠 能哭能歌——怀念“百剑堂主”陈凡 荣辱关怀见性情——悼蔡锦荣 缘结千里 肝胆相照——记谢克丙辑·诗话书话 杨振宁论诗及其他 原子物理学家的诗 廖风舒的《嬉笑集》 闲话打油诗 黄苗子的打油词 挑曹雪芹的错 水仙花的故事 日本汉学家的水仙词 锦心绣口笔生花——“沟通艺术”的对话 看澳洲风流 盼大同世界——序张奥列新著《澳洲风流》 雪泥鸿爪 旧地深情——《美游心影》代序 柳北岸的旅游诗 尤今就是尤今 音符碎在地上 杜运燮和他的诗 舒巷城的文字 铿然一瓣莲花去——谈舒巷城的诗 罗孚给徐铸成的祝寿诗 从两首诗看徐訏 梦谶的解释 梦境是一片胡言? 从《雷雨》到《阿当》 《啼笑姻缘》题诗 章士钊的南游诗两偈·顿渐·陈寅恪 敦煌学是伤心史 饶宗颐与敦煌学 饶宗颐初会钱钟书 无拘界处觅诗魂 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文学 走近黄惟群——读《黄惟群作品自选集》 《雷雨》·《阿当》·《耍花枪》 展芑华堂信有缘——听雨楼诗札书画拜嘉藏品展览  不拘规格的名联丁辑·读史小识 “万岁”从来多短命 圣明天子半庸才 末代皇帝的命运 霸王难免别虞姬 六国大封相纵横谈 汉代女尸背后的王侯 武则天是否淫妇 脉脉争新宠 申申詈故夫 秦桧是“两个中国论”的祖宗 元宵杂谈戊辑 旅游记趣 悉尼桂林山水观 谈天气 怀大理 雁山红豆之忆 小国寡民之乐 在朴茨茅斯食海鲜 “买嘢”和“睇嘢” 长屋风情 还乡小记己辑 棋人棋事 围棋  中国围棋的传统风格  围棋争说聂旋风  聂旋风摇撼本因坊  三字真言:寻常心  迷上围棋的名人  挑战中日棋圣  让子遇险冷汗流  新老沉浮各不同——围棋世界三事  围棋世界两新星 象棋  象棋国手杨官磷  九连霸胡荣华  七大名手的棋风  序《广州棋坛六十年》  棋坛三杰的浮沉  棋事杂写(六则)  虎斗龙争一局棋——一九七五年全国象棋赛杨胡决战述评  古晋观棋  港澳棋队的表现  归心马战术的新发展  棋盘上的皇帝  棋盘上的兵马  棋赛纪事词(两首) 烟云吹散尚留痕

章节摘录

  二○○七年夏于澳洲悉尼初版序写作生涯五十年,我大约也可算得是个“资深写作人”了。我写小说,也写散文。小说是“独沽一味”,全属“武侠”;散文呢?则真是“散”得“厉害”了,山水人物,文史诗词,对联、掌故,象棋、围棋,几乎什么都有。这并非我的知识广博,只是说明我的兴趣之“杂”。我曾说过:“我是比较喜欢写随笔一类文字的,不拘内容,不论格式,说得好听是谈古论今,其实则是东拉西扯”(一九八○年三月,我在《星洲日报》写的“笔?剑?书”专栏开场白)。我这个人不惯受拘束,“有兴趣有材料就写,没有就不写”。这也比较适合于我的性格。  武侠小说我写了三十五部,除了一部《武林三绝》因为还需要修改外,其他三十四部都出版了。我的写作,以数量而言,武侠小说最多,联话其次(仅在《大公报》就写了三年零四个月每天见报的专栏),联话虽然可以列入散文范围,但毕竟较“专”,因此我同意出版社的意见“单独成书”,如今出版的联话,亦可以说是“全集”了。出版界的朋友对我说,武侠小说和联话你都已出了“全集”,现在应该是你考虑出个散文全集的时候了。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我现在已经步入晚年,是应该趁着精力还许可的时候,加紧工作了。  但考虑的结果,我决定还是出“选集”。因为我的散文数量颇多,而且散见于港、台、海外各地报刊,要出“全集”,“工程”浩大,倘若“天假以年”,慢慢做吧。当务之急,是先出一个较有特色的选集。  我以前曾出过二又三分之一个散文集,因为最早结集的那部《三剑楼随笔》是和金庸以及百剑堂主合写的。这些选集,其目录编排是按时间先后为序,而时间则止于八十年代初(大约是一九八二、八三年)。  现在这个选集则是分门别类的了,共分六辑:甲辑“武侠因缘”,乙辑“师友忆往”,丙辑“诗话书话”,丁辑“读史小识”,戊辑“旅游记趣”,己辑“棋人棋事”。故以“笔花六照”作为书名。《山海经》和《大唐西域记》等书都记载有能够“光华四照”的奇花,花能“四照”,亦能“六照”(“六”在数字中更具整体意念),这个书名不过是借古籍的“无稽之言”来做“新的杜撰”而已。其实我本是“笔不花”(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名),当然更不敢与“奇花”相比。00序00  《笔花六照》所选的文字,写作时间最早的一篇是《凌未风?易兰珠?牛虻》,写于一九五六年十月,最后一篇则是一九九八年十月写的《围棋世界两新星》。数量上以从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二年这段时期写的最多,退休(一九八六年)之后所写的也不少,约占三分之一以上。退休之后所写的文字倒是我自己觉得比较满意和“分量较重”的(当然这只是自己和自己比较而言),例如《与武侠小说的不解缘》以及《金应熙的博学与迷惘》两篇。还有《华罗庚传奇》这一篇虽然写于一九八○年,却也是第一次收入选集的。  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选集”而言,“棋人棋事”这一辑是“全新”的。围棋、象棋都是我的爱好,我曾经编过《大公报》的象棋专栏(杨官璘的《棋国争雄录》就是在这个专栏发表的),写过围棋、象棋评论;也曾经以《新晚报》象棋记者的名义,采访重大赛事,包括全国棋赛和亚洲棋赛。不过我所写的棋话棋评,散见报章,整理不易,现在才能选辑成书,亦算了却一桩心愿。为了追上目前的“棋势”,我补写了一篇《围棋世界两新星》和两首象棋方面的《棋赛纪事词》。诗词方面,我本来准备另出一部“专集”的,但因这两首词不仅与“棋事”有关,并且可补本辑文字之不足(在时间方面,它是说到一九九三年的第三届世界象棋锦标赛的),所以选出来“先行”发表。一九九八年十月于悉尼烟云吹散尚留痕增订版序致《笔花六照》的简体字版读者:去年年杪,由澳洲返香港探亲访友,又参加了两项比较大型的纪念活动,一是天地图书成立三十周年的庆祝;二是我的老师饶宗颐教授九十华诞的寿宴。这个寿宴是香港八大院校主办的,国外及内地有不少著名学者都专程来贺。我适能在港躬逢其盛,忆起年少时在战难中拜饶先生为师,学制诗填词那一段时光,真是百感交集。返澳之后,因年老体衰,老眼昏花,写了大半辈子的文章也不能再写了。虽客居海外,脑海里浮现的却是许许多多的旧人旧事。《笔花六照》中就记载了我的这些忆念,包含了我对往事故人的点滴记忆与深深的缅怀。一九九九年于天地图书出版之后,匆匆又是八年。其间人事代谢,岂能以一言而道尽。应天地图书之请,我曾增加十二篇新的篇幅,包括最新的一些近作,以及我在香港浸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发表的两篇演讲稿。本以为还以繁体字版再梓新版,渠料两年前中秋节,我应邀返广西家乡,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梁宏教授颁授“名誉教授”学位于我,广西师大出版社又欲在内地先出我的《笔花六照》及《名联观止》增订版,并嘱为两书简体字版各写一增订版序文,盛意难却,唯有不计工拙,遵命书此短文,以谢广西师大出版社肖启明社长、何林夏总编辑、刘瑞琳副总编辑诸君,并向广大读者诚恳要求,希望你们不吝赐正,我期待你们宝贵的意见。 烟云吹散尚留痕此文为《笔花六照》繁体版再版后记。《笔花六照》再版,趁这机会,我把近年写的十一篇文字收入集中。增补的比例,约为初版的八分之一。真的是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了。年轻时候,或者我会等待贮足稿件,再出《笔花》二集、三集;如今我已年过八旬,限于自然规律,创作力日益衰退是意料中事,这本有所增补的《笔花》,很可能就是经我过目的最后的一个版本了。“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能不感慨系之?  老年人喜欢怀旧,我也并不例外。我这一生,和香港《大公报》的关系最深,《胡政之?赞善里?金庸》一篇,就是写《大公报》在香港复刊的轶事的。胡政之是旧《大公报》三巨头其他两巨头是吴鼎昌和张季鸾。之一,一九四八年南来香港,筹划香港《大公报》的复刊。在香港的日子,他住在坚道赞善里八号四楼,和他一起住在那里的有蔡锦荣、金庸等人。当时的职位,蔡锦荣是翻译主任,金庸是翻译。二战后,胡政之曾经以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香港《大公报》的复刊,可说是他“在最后的日子,完成了最后的辉煌”。  在《大公报》的故人中,陈凡曾经是我的“顶头上司”,他也曾经在《大公报》写过一篇武侠小说,篇名《风虎云龙传》,笔名百剑堂主。一九五六年时他以《大公报》副总编辑的身份分管副刊,金庸和我则是副刊编辑。在他倡议之下,我们三人合写一个名为“三剑楼随笔”的专栏。《亦狂亦侠能哭能歌》记下了我和他的一段“诗缘”。我觉得在他的诗、文和小说中,诗最好,尤其是在“文革”期间写的一些旧体诗。钱锺书曾为他的诗集题句云:“笔端风虎云龙气,空外霜钟月笛音。”据我所知,陈凡生前自编的《壮岁集》,即将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陈凡一九八三年选辑旧作名《壮岁集》,一九九○年得友人何耀光资助,“为之付梓,以公之于同好”,列入何氏“至乐楼丛书”,属于非卖品。二○○四年,其家人交给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发行。,除了钱(锺书)序之外,还有饶(宗颐)序。钱饶二公,乃是当今之世“超级”的文史大师。有关陈凡的诗就无须我来多说了。  相形之下,我的另一位老上司蔡锦荣似乎比较“平凡”,但他的“特别”处,就正是在平凡之中显出不平凡。在《荣辱关怀见性情》这一篇,我写了老蔡的晚年。我觉得他在澳洲以种菜为业终其一生,正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现“老大公人”的情操。  编入“师友忆往”这一辑的,还有《缘结千里肝胆相照》一篇。说的是一位在新加坡有“文坛老园丁”之称、“编文织艺不知倦”的友人谢克。在我的笔墨生涯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作品(包括武侠和文史)都是在港新两地几乎同步发表的。在相关的副刊编辑中,我和谢克交往的时间最长,文学的理念也较为接近。我曾借用纳兰容若赠顾梁汾的词句:“有酒唯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转赠他,这份友情维持至今。他在二○○○年,获新加坡文艺协会推选为“亚细安文学奖”得主。烟云吹散尚留痕。在香港的文艺界朋友,有一位和我相识半个世纪、相知甚深的朋友,他就是被称为香港“乡村派作家”的舒巷城。不过我认识他的时候(一九五二年),他用的笔名是秦西宁,舒巷城则未“出世”。舒巷城是以新诗人的面貌出现的,在六十年代中期,以中英合璧的抒情诗,成为香港诗坛一颗耀目的新星。很少人知道他会写旧体诗,我也是和他相识多年之后,方始知道他不但会写,而且写得很好,数量亦不少。他是用“尤加多”这个笔名,在香港《商报》发表的。熟悉舒巷城的人,怎想得到在一九八八年四月一日“出世”(开始刊出)的那个尤加多就是他。一九九九年四月,舒巷城不幸去世。我写了一篇《无拘界处觅诗魂》,专谈他的旧体诗,“无拘界”是他在《商报》写的那个专栏名。由于在尤加多“出世”之前,我也曾写过一篇题为《铿然一瓣莲花去——谈舒巷城的诗》,收入《笔花》初辑,这一篇《无拘界处觅诗魂》,我就把它编入“诗话书话”这辑,以比较全面的评介,作为对故人的悼念。《早期的新派武侠小说》这篇,也是属于怀旧的。二○○一年十一月,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办一个“讲武论侠会”,请我参加,讲这个题目。武侠小说我早已放下,本来不敢接招。但主其事的邝健行教授说:“不必紧张,你只当作是讲故事好了,讲自己的故事。说不定从你的故事中,也可以提供一点资料,给研究武侠小说的专家学者参考。”有这几句话壮胆,我才敢自比“白头宫女”,来说“开元旧事”。往事并不如烟,要说是说不完的,能说多少就多少吧。这正是:旧梦依稀记不真,烟云吹散尚留痕。是为记。二○○四年六月于悉尼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去年年杪,由澳洲返香港探亲访友,又参加了两项比较大型的纪念活动,一是天地图书成立三十周年的庆祝;二是我的老师饶宗颐教授九十华诞的寿宴。这个寿宴是香港八大院校主办的,国外及内地有不少著名学者都专程来贺。我适能在港躬逢其盛,忆起年少时在战难中拜饶先生为师,学制诗填词那一段时光,真是百感交集。返澳之后,因年老体衰,老眼昏花,写了大半辈子的文章也不能再写了。虽客居海外,脑海里浮现的却是许许多多的旧人旧事。《笔花六照》中就记载了我的这些忆念,包含了我对往事故人的点滴记忆与深深的缅怀。一九九九年于天地图书出版之后,匆匆又是八年。其间人事代谢,岂能以一言而道尽。应天地图书之请,我又增加了十二篇新的篇幅,包括最新的一些近作,以及我在香港浸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发表的两篇演讲稿。本以为还以繁体字版再梓新版,渠料两年前中秋节,我应邀返广西家乡,广西师范大学校长梁宏教授颁授“名誉教授”学位于我,广西师大出版社又欲在内地先出我的《笔花六照》及《名联观止》增订版,并嘱为两书简体字版各写一增订版序文,盛意难却,唯有不计工拙,遵命书此短文。  ——梁羽生

编辑推荐

  《笔花六照(增订版)》分为六辑,精选一九五六年至二○○五年的梁羽生散文,由作者亲自增订,其中十二篇在中国大陆首次结集,为武侠小说封笔后的文字。《笔花六照》为其增订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笔花六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从小就喜歡梁羽生的著作,最先看的是<<萍踪俠影>>,然後是<<七劍下天山>>,<<白發魔女傳>>...从中領略了很多,俠骨柔情,詩詞歌賦,綺麗江南,塞外风光....这本散文集有點自傳的意思,記叙了梁老如何踏入武俠路,創作的過程,業餘的興趣,金盆洗手後的悠閒生活...喜歡梁羽生的讀者不可不看
  •   这本书知道的人不多,但是确实是值得一度的,梁羽生先生的武侠小说都是耳熟能详的,这本散文集也很好看,很多细微的感动~
  •   喜欢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应该看看这本书。因为这能更好地了解作者,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武侠世界。
  •   最近读了梁羽生一系列武侠小说,快入迷了
  •   梁羽生少有散文,这是为数不多的集录,值得品味和收藏。
  •   支持梁羽生
  •   冲着梁羽生买的,大概翻了一下,他的文笔确实是我喜欢的,看到他的用词就觉得很舒服
  •   喜欢武侠的儿子,每晚睡觉前都要看十几分钟的书,很喜欢。说值得读。
  •   梁的小说不如金庸,但散文不遑多让。随笔读来亲切可喜。
  •   以散文而论,多少有些失之于平淡。但最爱的依然是梁先生字里行间的那种人生,朋友尽是君子之交、文墨之交,内容多是诗酒文章、阳春烟景。
  •   从小读着梁先生的文字长大,刀光剑影之外,能看到先生另一种表达,非常荣幸!
  •   很喜欢这本书,因为依稀看到了梁老先生的心路历程,对人生,对哲学的智慧和感悟。
  •   亲切,温和
  •   文章就不用说了,绝对值得收藏
  •   梁羽生的小说虽然与金庸相比,在热闹程度上略逊一筹,但在散文上,金庸却是略逊梁羽生一筹,所谓各有千秋吧,挺有意思的。
  •   笔花六照银纸一堆
  •   除了价格稍贵之外,其他还好。可以看看梁羽生先生,不一样的一面,还算满意。
  •   梁老绝对是一位博学多闻的文人,从他小说中就可以看出他知识丰富,博闻强记。书的内容相当满意,就是运送途中能不能保护好!?这个有木有!!!???
  •   主要是了解一些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是怎样为人处世的他们的那种温情那种谦谦君子状很令人神往
  •   虽然在三剑客中,梁的成就最小,但古文功力却是最深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很好切入口
  •   还想买一套楹联集 好像没货了啊
  •   很好,复归于朴实平淡
  •   对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是极为推崇的,所以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然而细读之下,发现里面多是梁先生在报馆工作时的应酬之作,少了文采,也少了许多趣味。不过,如果是梁先生的Fans,到可从中探出许多梁先生的生活趣味。
  •   前面几篇不错,中间的书评一般,后面的棋评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