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收集技术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印)沙山克・普里亚,(美)丹尼尔・茵曼 著,黄见秋,黄庆安 译  页数:421  字数:54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叙述能量收集技术的专著。迅速发展的无线传感网在环境监测、结构健康监测、植入式医疗监测、汽车胎压监测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这些应用的主要瓶颈是自给能源,针对这种需求,本书全面论述了能量收集技术,内容共分19章,主要包括压电能量收集技术、电磁能量收集技术、热电能量收集技术、薄膜电池材料与技术、生物MEMS能量收集技术以及能量收集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植入式医疗监测、有源射频传感器及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本书由45名专家撰写,内容丰富,参考文献全面。适合于微机电系统(MEMS)、微电子、无线传感网、机械工程、仪器仪表等专业的科研工作者、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印度)沙山克·普里亚(S.Priya) (美国)丹尼尔·茵曼(D.J.Inman) 译者:黄见秋 黄庆安

书籍目录

1 压电能量收集技术
2 悬臂梁式压电能量收集器的机电模型
3 振动式压电能量收集器的性能计算
4 压电等效电路模型
5 电磁能量收集技术
6 利用压电叠层结构的振动能量收集器优化
7 无线传感器的能量收集
8 利用非线性技术的能量收集
9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能源
10 能量收集器中的微电子电路
11 热电能量收集技术
12 热电能量收集技术的优化
13 薄膜电池
14 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
15 用于植入式医疗器件的肌肉动力压电发电器
16 用于生物MEMS的压电能量收集
17 利用背包的压电能量收集
18 用于有源射频传感器及识别标签的能量收集
19 结构健康监测(SHM)无线传感器节点的供电
附录A 振动能量收集的相关标准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通常,压电能量收集器为单层或双层压电陶瓷片构成的悬臂梁结构(压电单晶片或压电双晶片),作为收集器的悬臂梁固定在振动的宿主结构上,压电层中变化的应变产生交变电压并通过陶瓷上的电极输出。除了与收集器应用相关的实验研究外,研究者们还提出了各种数学模型。建立可靠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在给定的基座激励条件下,计算能量收集器的输出功率,此外,还可以给出一系列电学和力学变量对能量收集器进行设计和优化。虽然,能量收集尚不能有效应用于实际电池的充电(Ottmaneta1.,2002),但是研究者们已经考虑将负载电阻加入电路,通过简单的模型预测收集器在给定基座激励下的电学响应。如何计算振动式能量收集器负载电阻的端口电压,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在早期的数学建模中,研究者们(Rolmdyeta1.,2003,duToiteta1.,2005)使用了集总参数(单自由度)模型。由于系统的电学部分本身是由集总参数构成的:包括压电陶瓷的内部(或固有)电容以及外部负载电阻等,因此集总参数模型是一种便捷的建模方式。只要获得机械部分的集总参数,就可以通过压电本构关系(IEEE,1987)将力学平衡方程与电路方程耦合,建立转换关系。这是Roundyeta1.(2003)andduT0iteta1.(2005)推导集总参数模型的主要步骤。虽然集总参数模型通过简单的方法给出了对问题初步理解,但是它只局限于单一振动模式,缺少物理耦合系统某些细节描述,如振型信息、准确的应变分布以及它们对电学响应的影响等。由于悬臂式能量收集器主要受基座振动的激励作用,因此在能量收集的相关文献中,有些模型采用了振动力学基础教材中的集总参数简谐激励(duToiteta1.,2005),进而获得最大功率并进行参数优化(Stephen,2006,Daqaqeta1.,2007)。事实表明(Erturkand Inman,2008a),对于横向或纵向振动的悬臂梁,传统形式的集总参数简谐激励可能产生很大的误差,它取决于末端质量与悬臂梁质量之比。误差源于悬臂梁的分布质量对激励信号幅值的影响,Roundyeta1.(2003)的模型忽视了这一效应,而duT0iteta1.(2005)的模型采用了集总参数基座激励模型,因此低估了它的影响。分布质量对激励信号幅值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当收集器的末端质量不大时,影响更为显著。当悬臂梁能量收集器受基座激励时,(Erturkand Inman,2008a)引入了修正因子,用于提高集总参数机电耦合(du I'oiteta1.2 005)计算精度。本章的2.2 节对集总参数机电耦合的幅值修正进行了小结。

编辑推荐

《能量收集技术》:微纳系统系列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能量收集技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能量收集技术包含了广泛的内容。市面上常见的MEMS介绍,电源转换技术,储能技术这一类书籍都很多,但一般都是各说各话,缺少交集。读者需要自己在各个领域积累并且融会贯通,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本书按照能量收集为中心进行了组织。并且在介绍不同应用的思路时,对各种技术的取舍优劣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这点对于读者非常重要。对各个相关领域都有一知半解,但是相互之间的联系没有打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很及时。同时,还包含了基础的背景介绍,当前最新(写书时间)的行业资讯,这些内容对于新手来说也很有价值。总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不同领域的技术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他学科的发展能为本学科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不同学科的碰撞能够产生全新的应用。每一个专业人员都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禁锢自己的思维。终极的科学是相通的。
  •   新技术
  •   参考书使用,内容很新
  •   看不懂啊,不错的书,
  •   刚看了下,正是我所想要的。
  •   外国人写的东西就是不比国内的好,虽然价格高点
  •   感谢谢这么便宜买到这本教材,受益匪浅!
  •   还是有点贵,送货速度快。
  •   希望大家都有研究!
  •   书内容本身是挺好,但是封装的不齐,而且感觉很旧,总觉得不是太满意。
  •   此书内容整体架构有些乱,前四章讲压电,第五章突然讲电磁,后面第六章又开始讲压电。此外,不知道都是这样,还是我运气差,收到的这一本没有切边,装订很差。严重影响阅读。
  •   这本书很早以前就想买,苦于身在韩国,配送费用太贵,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买了。非常好的一本书。
  •   书不错,较概要描述了能量收集方面的技术进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