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 视点 表达: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

出版时间:2012-3-1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姜娟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依据“独立”意涵的嬗变脉络细致梳理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形成、发展历程,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理论特征,在掌握了丰富的影像与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独特的研究视角,提出纪录片主体性问题阐发了“主体性”由“消隐”到“凸现”的过程背后的美学思考,并将中国独立纪录片与西方纪录片并置于国际视野中展开对比性研究.同时,由创作主体独立纪录精神、社会阶层分析下的题材、私纪录与人类学视角、杂糅的纪录形态与实验性形式等方面展开的一系列学理层面的探讨,将当下独立纪录影像的研究触角进一步延伸。

作者简介

  姜娟,山东潍坊人,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学士,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博士(师从高鑫教授),现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  曾在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电视台作为编导参与多个电视专题栏目及大型文献纪录片的创作。2006年至2008年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纽约大学(NYU)Titsh艺术学院影视研究系(Cinema Studies)交流学习。曾在广播电视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为纪录片、新媒体艺术等。

书籍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创新性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缘起一一“独立”概念的移植与嬗变
 第一节 概念之辨:嬗变与认同
 第二节 “独立”的边界问题一一独立与非独立的讨论
第二章 “独立”的探寻一一中国独立纪录片20年
 第一节 中国体制内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突围·内省·喧哗一一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主体论一一自我认同、主体意识与纪录精神的美学追求
 第一节 从精英立场到民众意识一一多元文化下的自我认同
 第二节 主体性从消隐到凸现一一真实现的转变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良心”一一独立纪录精神
第四章 民间的视点一一题材与视角的社会学思考
 第一节 去中心的拍摄对象与议题
 第二节 独特的视角一一私纪录片与人类学影片
第五章 杂糅的表达一一纪录形态与风格的美学判断
 第一节 纪录传统形态的继承与通变
 第二节 个人表达与纪录实验的关学风格
第六章 中西对话中的独立纪录
 第一节 西方独立纪录影像传统
 第二节 中西独立纪录之比较
 第三节 另眼相看…西方视阈中的中国视像
余论 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思考
附录一 “独立”纪录片的生存考察
附录二 “独立”纪录片的传播考察
参考文献
后 记

章节摘录

  在这一契机下,随着社会语境变迁,巴赞的“纪实主义”美学传人中国并得到了广泛传播。巴赞的纪实主义美学强调电影的独特魅力在于完整地再现未加修饰的现实,克拉考尔在此基础上强化了电影的纪录本性,规定电影的本性是“物质现实的复原”。接二连三的新电影纪实理论开始唤醒国人对纪录片本体意识的觉悟。这种“纪实”美学为中国纪录片带来的“真实感”“客观性”的创造是史无前例,甚至是爆炸性的。由此,人们对纪录片的观看,从被动接受既有观点的指令性话语,转变到从真实记录的原生态场景中主动地感知以及形成自己的观感,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惊人的飞跃。这些秉持纪实主义美学的纪录片影像,往往以长镜头、跟拍、不干扰的原生态为特点,忠实地记录摄影机前发生的生活过程。人们从纪实主义纪录片的影像中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真实体验,客观存在的真实似乎就在眼前。对于刚刚从阐述式纪录片中走出来中国纪录片来说,这种表达方式带来的似乎无限接近真实的效果是相当动人的。同时,美国怀斯曼的“直接电影”的观念也开始进入中国的视野。美国纪录片大师怀斯曼认为,“社会生活存在着模糊性”,“真正的电影并不发生在银幕上,而是发生在来看电影的人的头脑和眼睛中”。他认为纪录片要“反映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而不是以意识形态的标准来把人类简单化”。①他至今坚持的直接电影的风格,即是对这种非简单化的追求,他在自己的纪录片中,为观众留出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怀斯曼说道:“作为纪录片,我的制作方法是把观众看作和纪录片制作者一样的地位、一样的聪明。这就可以解释我为什么不喜欢在电影中用旁白。”②在他所秉持的直接电影的风格中,纪录片坚持着克拉考尔所说的影像的“物质现实复原本性”,像壁上苍蝇一样观察着现实中的风吹草动,在影像中对现实作着最大限度的复活。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主体 视点 表达: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写论文找到的这本书,还在看。
  •   主体 视点 表达: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是一部不错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