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学术传论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武道房  页数:305  字数:280000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文学论丛:曾国藩学术传论》将曾国藩学术放在整个清代学术史的大背景中考察。认为曾国藩学术思想的出现,既有个人的因素,也是时代的必然。书稿梳理了自清初以来学术发展的脉络、趋势及其原因,讨论了曾国藩与宋明理学、清初学术、乾嘉汉学以及道、咸、同学坛、文坛的关系,对曾国藩学术思想的特点以及历史地位、后世影响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作者简介

  武道房,男,1967年生,山东泰安人,文学博士。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中国古代文学史。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哲学史》、《学术月刊》、《孔子研究》、《东方丛刊》、《文学评论丛刊》等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部,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曾国藩生平传略
第一节 家世与举业
第二节 京师游学
第三节 谔谔谏臣
第四节 书生从戎
第五节 晚年忧患
第二章 曾国藩学术思想之背景研究
第一节 从宋学到汉学:清代康、雍、乾时期学术风气的转移
第二节 清中叶学术发展的三个转向
第三章 曾国藩理学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曾国藩的理学渊源与师友关系
第二节 曾国藩的理学思想
第四章 理学与曾国藩的人生境界
第一节 修身之要——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第二节 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第五章 曾国藩以理学为核心的学术观
第一节 曾国藩学术观的成因
第二节 汉宋之争中曾国藩的学术取向
第三节 曾国藩对理学的反思
第四节 曾国藩对汉学的认识
第五节 曾国藩以理学为核心,以汉学为补充,以辞章为手段,以经世为旨归的学术观
第六章 曾国藩会通汉宋的礼学经世思想
第一节 清初以来的礼学经世意识与“以礼代理”思潮的兴起
第二节 曾国藩会通汉宋的礼学思想
第七章 曾国藩礼学思想与经世实践
第一节 曾国藩礼治思想的政治实践
第二节 曾国藩礼治思想的军事实践
第三节 曾国藩礼治思想的洋务实践
第八章 汉宋之争与曾国藩对桐城古文理论的重建
第一节 汉宋之争与桐城派的理论困境
第二节 曾国藩对桐城古文理论的重建
第三节 曾国藩重建桐城古~文理论的文学史意义
第九章 曾国藩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第一节 曾国藩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曾国藩的后世评价及影响
征引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比较以上众说,本文认为,粱启超和钱穆的观点,各说出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都比较接近历史的真实。但他们只是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没有具体地展开和论证。我把两人的观点综合起来考察,在此基础上拈出一个“经世说”来解释从宋学到汉学的嬗变。 一、清初学人经世的焦虑与朱子学的回归 中国古代的儒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都以经世为目的。宋儒认为汉唐经学循规蹈矩,训诂考据,各守师说,这种死板的治学方法窒息了儒学的生命力,从而导致儒门淡薄,无法应对佛老的挑战。于是宋儒疑经、改经,甚至援引佛道,对儒家的几部经书进行了与汉唐说经大为异趣的新义理式的创造,这就是所谓的“道学”或“理学”,也有人称之为“新儒学”。在宋代,道学有程朱一派的理学,侧重于道问学,有知识主义的倾向;有陆象山一派的心学,侧重于尊德性,有反知识主义的倾向。理学、心学还有气学都是讲义理的,在清代都泛称为“理学”或“道学”或“宋学”,三个概念可以互用。自元代开始,朱熹所注的《四书》及朱派学者所注《五经》成了科举教科书,朱熹理学也就成了后世官方的指导思想。从明初开始,学术定于一尊,思想统一的同时,出现了很多流弊,科举考试甚至出现“宁言孔孟误,不言程朱非”的现象。至明中叶以后,思想的僵化以及程朱道问学知识主义的倾向,使越来越多的学者沉溺于书册子,所学与所行严重脱节,而社会上道德人心却是越来越堕落,这时需要一种新的学术来应对这种教化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绍继象山的阳明学出现了。王夫之曾经指出,学者“逐迹蹑影,沉溺于训诂。故白沙起而厌之,然而遂启姚江王氏阳儒阴释、诬圣之邪说”。当然船山对王学不免有偏见,但他指出的学术界对知识主义的厌弃是王学产生的一个原因,这是正确的。陈献章(白沙)的名言“莫笑老慵无著述,真儒不是郑康成”,很干脆地否定了朱熹格物致知的知识主义治学路向。王阳明在此基础上提出“致良知”的学说,尽管他本人并不采取反知的立场,但存在直指本心、反知识主义的学术倾向。《明史·列传·儒林》指出:“姚江之学,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以至于出现“嘉隆之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的局面。其实,不论是程朱还是陆王,其学术目的都在于经世,都认为自己得到了孔孟的真谛,都是针对当时的学术弊端提出的救世方案。学术总是在纠偏纠弊中向前运行,每一种学术的产生都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但时代变化了,学术也跟着变,僵化的学术总要被顺应时代的新学术所取代。这是学术史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文学论丛•桐城派学术研究丛书:曾国藩学术传论》论曾国藩的学术观,他与一般封疆大吏有所不同,特别是在他的早年,对学问是有所研究和造诣的。并且,他的学术思想及其治学方法,对他的政治思想及政治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曾国藩学术传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好,分析有深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