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与外交(第1辑)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作者:宋德星 编  页数:487  

内容概要

  《战略与外交(第1辑)》从西方对“中国龙”、“韬光养晦”、“和平崛起”的误读入手,揭示西方新保守主义者挖空心思从中国表述中寻找“中国威胁论”之“佐证”的事实。文章认为,国家的文化符号和时政话语与文学语言不同,都是客观事实命题,应该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以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予以解读。文章指出,在言说和翻译我们自己的时政话语时,要格外用心,并谨慎措辞,以防被西方误读或加以利用。此外,要重视国家间的观念互动,有效地消弭“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以便构建良好的国际战略合作关系。

书籍目录

国际关系 世界多极化:概念界定·动力分析·前景预测 东亚安全制度的水平、特点及原因分析 国际关系中的语言误读——“中国威胁论”所谓之“佐证” 美国主流智识界应对中国崛起的思考与反应 战争与欧洲近代国家的形成 帝国思想与当前美国对外政策 新兴亚洲与美国关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 战略研究 战略的本源内涵与现代寓意 俄罗斯中亚安全战略构想 利比亚危机背景下的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 安全与扩张供求——地缘政治视角下的美国大战略缔造 中国合纵连横思想——一种均势的解读 美国亚太战略的联盟因素 浅析美国奥巴马政府空间战略调整 近代法国海权发展战略评析 军事战略 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动因探析 试析美军“空海一体战”作战构想 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发展与现状 日本调整防卫政策凸显“夺岛”战略 从新防卫大纲看日本自卫队建设走向 日本反恐理论及对策浅析 试析中国海上安全战略的历史失误与未来选择 军事外交 “国内政治优先”还是“国家利益至上”——评杜鲁门政府对巴勒斯坦问题及 以色列的政策 浅论中国周边军事外交 试论“南海问题”与中国的因应之策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进行军品贸易的战略意图及特点 试论中泰军事交流与合作 经济援助与中国的软权力——以中国对非援助为例 维和行动 北南分离后的苏丹 联合国“强力维和”——在科特迪瓦冲突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从刚果(金)内战看联合国非洲维和行动的特点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美国的海权发展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外向扩张性。建国之初,美国海军的主要目标是保障东部沿海港口与密西西比河之间的贸易通道畅通。奉行“不仅要使敌人离开我们的港口,而且要使敌人远离我们的海岸,即所谓的积极防御”。从1812年战争开始,特别是南北战争后,随着西部开发的全面深入,美国工业化迅速推进,经济高速增长,从而为海权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在此时,美国大量的农产品需要越过大西洋涌向欧洲;而工业方面,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初跃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在贸易和市场影响与控制方面,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成为了必然。 正是陆海复合型的国家属性,决定了美国可以用一种彻底的海洋眼界来看待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职责。这就是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历史使命,尽管在基本价值取向上他完全不同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和马汉,然而其自由国际主义思想仍然无法完全掩饰这样一个事实:使美国的实力跨越海洋,而这正是马汉思想的精髓所在。 正如马汉所指出的,“海权的历史,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所以,在整个第三阶段,美国地缘战略思维虽然仍以美洲为依托,但却是基于马汉“海权论”的战略视角,将整个美洲大陆和欧亚大陆、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作为棋盘,来全面筹划国家的安全战略。概言之,美国要成为世界大国,就必须控制海洋;而要控制海洋:就必须控制海上战略要地、战略通道。所以,对美国来说,控制中美洲地峡、并开通巴拿马运河,是“生死攸关的战略中心”,是美国控制两洋的战略枢纽;占领夏威夷、菲律宾等太平洋上的重要岛屿,是美国进军亚洲的“垫脚石”,同时,美自还需要与海权国家英国结成联盟,组成从黑海海峡到朝鲜半岛的防止俄国向外扩张的坚强防线。

编辑推荐

《战略与外交(第1辑)》系统研究了中国国家战略及军事外交政策,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国际关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战略与外交(第1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