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评传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汪荣祖  页数:221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第一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

内容概要

陈寅恪(1890~1969),字鹤寿,江西修水人,史学家,教育家,杰出学者。
本书以春秋笔法对近代闻名遐尔的大史学家陈寅恪的家世、生平、人品风骨、为学风范和学术成就,以及陈寅恪与胡适等学者名流的交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和入情入理的评介。“治学为人”与“精诚为国”两条基线贯穿全书,读来使人感奋不已。

作者简介

汪荣祖,原籍徽州,生于上海,长于台湾。毕业于台北大学,后留学美国,获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美中交流学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研究员,上海复旦大学以及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台北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3年起就任台湾嘉义中正大学讲座教授。著作有《史家陈寅恪传》、《康章合论》、《史传通说》、《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史学九章》、《追寻失落的圆明园》、《诗情史意》等十余种。

书籍目录

总序
重写近代诸子春秋
《陈寅恪评传》前言
新写本前言
第1章 旧时王谢家
第2章 思想在同光之间
第3章 较乾嘉诸老更上一层
第4章 清华学苑多英杰
第5章 转徙西南天地间
第6章 为不古不今之学——佛教史考证
第7章 为不古不今之学——唐史研究
第8章 为不古不今之学——诗史互证
第9章为不古不今之学——六朝史论
第10章 去国欲枯双目泪
第11章 流寓岭南
第12章 论韩愈
第13章 异代春闺梦里词
第14章 然脂瞑写费搜寻
第15章 废残难豹隐
第16章 与天壤而同久
参考书目
附录一 陈寅恪与乾嘉考据学
附录二 纪念陈寅恪教授国际学术讨论会闭幕式讲话
附录三 胡适与陈寅恪

章节摘录

寅恪的祖上原居福建的上杭,属于客家系统。他的六世祖腾远才由闽人赣,定居当时的义宁州竹里。腾远的儿子克绳,当时的学者称为“韶亭先生”,可见已是读书人家。克绳的妻子李氏,是李大嵘的儿女。陈、李两家虽无功名,但都有声于乡,所谓“处士之家”。那时是道光年问,国家尚称富裕,风气不免“以侈靡相高,亲党问遗丰厚”,但李夫人“常裁之以礼”。寅恪晚年说:“吾家素寒贱”,似乎并不确实。克绳生四子,幼子伟琳(字琢如)从小读书,“六、七岁授章句,已能通晓圣贤大旨”,“及长得阳明王氏书读之,并发警敏,穷探默证”。但也没有寻求功名利禄,仅以道德和孝义来感化乡里。据郭嵩焘说,因伟琳事母最孝,而母“体赢多病”。乃究心医术,“遂以能医名”。这也就是《寒柳堂记梦未定稿》中,寅恪所说:“吾家中医之学”的开端。伟琳虽不入仕,也不求名,但颇怀经世大志,曾旅行江、淮、齐、豫、京师之问,“所至考揽山川,校其户口、陋寒险易,以推知古今因革之宜,与其战守得失之数”。这一方面的胸怀与壮志,后来由他的儿子宝箴发扬光大了。伟琳曾创办义宁书院,培养人才。当太平军攻占武昌后,江西也受到侵扰。传琳组织乡人为团练,防守义宁,达数年之久。宝箴后撰有《记义宁州牧叶公济英御城死难事》,和《义宁同仇录序》二文曾记其事。寅恪的祖父宝箴,是伟琳的第三子。长子树年,光绪七年(1881)病故,次子观瑞早殇。陈宝箴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从小就很英毅,后来也表现了相当高超的治事才能,抱负更是不凡。可惜的是,他才能虽高,一生事业并不顺利。

编辑推荐

《陈寅恪评传》编辑推荐: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陈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渊明)杜(甫)虽爱好李白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他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最推崇白居易,在他论再生缘中所以有“论诗我亦弹词体”之句。有《诗存》问世。其平生著作,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柱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万字的《陈寅恪先集》已于1979年编纂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陈寅恪评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0条)

 
 

  •   对陈寅恪先生的了解源自本科老师上课的介绍,开始只是觉得此人非常厉害,精通多国语言,熟悉各种史料,不过老师也说先生的书很难读,所以才想从侧面开始了解起。
    这的确是一本好的评传,作者显然对先生有充沛的感情,当然作者也一定是史学大家,从行笔乃至书后的参考文献来看,这都是一本史料丰富的书籍,内心有感情,文字才能有感染力。不同于一般传记的时间顺序,也不同于一个人的思想简介,这本传记对寅恪先生的思想娓娓道来,自是不假。
    而文字中又包含一股深情,那是对天才的扼腕而叹。记得看《南海十三郎》的时候,最后说世间或许真的容不下天才。寅恪先生盛年盲目,但是其与命运之抗争,又岂是我辈所能望其项背的?
    一人一生难成一事,先生史海存真,探求的也就是深藏在文献中的历史真相,这种精神与毅力进而能化身为一种风骨。
    但是先生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之辈,虽然他在学术上主张思想交流推动中华文化发展,乃至在政体上也认为中华制度源自多方。但是在民族感情上,先生却无丝毫之让步。困居香港,也能拒绝日本人之授粮。文以讽奸,用陶渊明之风骨鼓励国人之情操。这种种的种种,都让人心生敬佩。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都想假设当初先生去台湾又会如何,其实先生这学术一路坎坷,许多心血也竟毁于战火之中,这一生的困苦又是谁能真正感受到的呢?不过,若有是风骨,必然也能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忍辱而近道。也正有次风骨,方得此学术上之大成。
  •   陈寅恪,一代史学大师,已经买了几种传记了,但还是把这个版本买了下来,写得不错,学术性强,是我想要的。
  •   汪荣祖先生就是搞历史的,由他来写陈寅恪评传,无疑会很得当!
    陈寅恪本身是一种不可复制的奇迹,但是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更成为一种绝唱。
    就此而言,此书的价值就在!买来去读,会有一种真切感受的。
  •   第一次买关于陈寅恪先生的传记,还在大学时就听朋友介绍过这本书,这次终于再版。还没看,看后再做具体评价。
  •   对陈寅恪感兴趣的读者绝对不能错过,作者对陈氏研究很深,所写文章让人信服。
  •   好看,真的挺好看。
    精彩叙述了陈寅恪大师的一生,其中关于大师学术论文的阐述颇为精到,可以让人轻松了解到大师的学术贡献。
  •   陈寅恪,真正的大师,教授的教授.从这本书上,可以了解.
  •   汪先生为研究陈寅恪的专家,值得一读
  •   书的内容是评传,有点意外。主要介绍陈寅恪的思想。不过价格便宜,才五折。
  •   陈寅恪即是“子在川上曰”式的人物,读他的作品,犹如读人一般,深刻,透彻。
  •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很想读陈寅恪的书,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没有找到单行本,这本书能让我们对陈寅恪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陈寅恪先生是举世闻名的国学大师。这本传记质量很好,百花出版,详细。
  •   我读过几本关于陈先生的书后,再看这本书,感觉非常好,既有人物的生平传记,更重要的是对陈先生的学术评说,使读者能够了解认识陈先生的学术思想,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认识一些学术问题的,何况一些在脑子中深受学校教科书影响的人,或者不能够读懂古籍的人,同其他写陈先生的书结合去读,可以全面了解大师。
  •   非常喜欢,纸质很好,汪荣祖写得很客观
  •   不喜欢评传这种体例,评传里面就这本可读性最高。
  •   很全面的一个大师系列评传。
  •   仰慕先生,了解其生平。
  •   通过大师的作品了解大师,写的很好,值得一读。
  •   这套书整体不错,对了解名师的学术活动很有帮助,此书品相很好,价格适宜.
  •   陈先生品德学术均是超一流
  •   看看评论的人在评论人。。。。。。
  •   百年来学问第一人,谈起根源的佳作。
  •   写陈先生写得有个性,也写出了陈先生的个性
  •   装帧设计都不错,正在读
  •   我想把这一套都买下。可是似乎涨价了
  •   了解历史人物的好书
  •   同学的书……
  •   书很好,学界有名的书,只是质量不是太好,但是不影响。
  •   如题 俱佳
  •   不错,只是还不是老公原来想买的那本,不过他也喜欢。
  •   书收到啦,还行
  •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在史学研究中写出了高水平的史学著作,为人们开拓了历史的视野,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陈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渊明)杜(甫)虽爱好李白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他特别喜好平民化的诗,故最推崇白居易,在他论再生缘中所以有“论诗我亦弹词体”之句。有《诗存》问世。其平生著作,经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柱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万字的《陈寅恪先集》已于1979年编纂成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陈寅恪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一生的追求,长期致力于教学和史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祖国,治学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对我国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陈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治学为人”与“精诚为国”是大师的精神写照。
  •   以春秋笔法对陈寅恪的家世、生平、人品风骨、为学风范和学术成就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治学为人”与“精诚为国”两条基线贯穿全书,读来使人感概不已!
  •   一.内容上:从本书可以看出汪荣祖学问扎实,历史功底深厚,非一般学者可以比较,此书对陈寅恪思想著述分门别类,做出评价分析,极为中肯,应当是陈寅恪传记的上乘之作。但是,在于关于陈寅恪与其他人之关系,人物往来方面内容较少,嫌其材料不够详实,其余,我只是个医学生,因爱好历史,又仰慕像陈寅恪先生这样有风骨的学者,才读此书,而非历史专业,未敢妄言。但能断定是好书无疑。特别是关于陈寅恪思想方面较之岳南那本《陈寅恪与傅斯年》要胜过太多。
    二.装帧编辑方面:装帧很不好看,纸张一般,但是阅读起来还行,只是别字甚多,本疑为盗版,但又觉不似。
    以上略论而已,实为为后来读者的建议。

  •   虽然是1980年代初写的,但是条理很清晰,前面写陈寅恪的人生,中间概括他的研究成果,后面主要是总结、评价。是我想要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管陈寅恪先生会20多门外语,但他毕竟是人,毕竟存在历史和外部条件局限性。不必迷信“大师”,“大师”也有不正确的学术观点,要相信时代的进步、特别是科学对社会的认识的进步。
    今天没有“大师”的年代,反而是“民智”开启的年代,更多的民众有了知识、有了自己的观点。我还是希望多一些聪明的中国人涌现,多一些类似“会几十名外语”的学术大家。
  •   非常好。郁达夫说,对自己民族的伟大人物而不懂得尊敬的民族,是可怜的生物之群。
    我们名族在对待陈寅恪先生的态度上,的确应予鞑伐。
    只能看到台湾作家写的陈先生的传略,大陆的士人,尤其陈先生的学生,不觉得脸红?
    此书以文言文的形式写就,有些遗憾。
  •   陈寅恪,很想看看
  •   作者是史学名家,传主是史学大家,值得看。
  •   汪荣祖我不太喜欢,但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可以作为了解陈氏的入门书,深入的话可以看《年谱长编》,这本书出来的较早,所以很多后出资料没见到,比如说《对科学院的答复》
  •   书质量很好,但是不经意间发现了两个错字有点失望,这是老师推荐的,大师的作品看不太懂所以先看点先关的书,看了这本书后收获挺大的。
  •   改名
  •   详细知道陈老的事
  •   刚开始看,很想了解这位中国学界伟人
  •   章节编排合理精要。
  •   满200减100活动时买的,还不错,还没有仔细看,但印刷质量,价格还可以
  •   可以作为陈寅恪全集阅读的参考
  •   汪榮祖的書,弄一本看看,可惜了,封底不知怎麼搞的,蔣天樞寫成蔣天柱,陳寅恪全集寫成陳寅恪先集,乖乖隆地東……
  •   还没有看完,但内容上是很不错的,兼顾了陈先生为人和为学两个方面
    但感觉书的装帧印刷不是很舒服
  •   书写的不错。但书中错、漏、别字不少。封面设计不佳。
  •   辅助阅读还是可以的,看这本书一定再看些其他传记。
  •   内容一般,流水账,关键的了了几笔,失望!
  •   此书错字较多,深感不爽!一世之人心学术尽为奴婢之归。
  •   汪榮祖先生乃陳先生之徒孫,又史學大家,他的書必定是好書,這個自不待言。快遞把書送到手裏,我照例翻了翻,看看前面的作者簡介,看看後面的裝幀設計。誰料這一看,便發現了兩處錯誤。一錯在封二的作者簡介,其中有一句:作者“現任教於美國柏堡維琴尼亞州立大學教授”;二錯在封底,言陳寅恪先生之著作“經過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蔣天柱的整理、校勘”云云。這兩處錯誤,實令人瞠目結舌。前者語法錯誤,明顯之至,後者將“蔣天樞”誤為“蔣天柱”而不加校對。汪榮祖先生對在大陸出版此書實寄厚望,而大陸亦確未曾由此等水平的史學大家為陳先生作傳,奈何編輯之粗心大意,實世所難聞,言其錯得觸目驚心亦不為過也!
  •   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史家陈寅恪》是同一本书,换了书名。
  •   此书写得是不错,可惜的是编辑校对太马虎,已看了四章,发现不少错误,有的还是比较明显的错误,不应该呀!都是第二版的书。现在人心浮躁,编辑也不免受到社会风气的浸染,悲哀呀!
  •   汪荣祖和李敖合著的《蒋介石评传》好极了。我是冲着这个份上才买的。
  •   跟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的以前这个版本的书相比,纸张明显薄,印刷也差了很多。不能说是盗版吧,但也是经济实用版,不建议收藏。
  •   喜欢陈寅恪,所以买来一读。
  •   一本好好的书,让出版社给弄的稀碎,错字别字瞪眼就出来,甚至在封底的一段介绍中,都能把人名印错:蒋天枢印成“蒋天柱”。编辑的水平也太水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